首页 理论教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这些盼望归根结底也指向了学习能力的问题。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能力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教师要善于运用管理职能,恰当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战胜挫折的能力。模仿和崇拜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行为动力,激励与磨练使学习行为变成意志行为,学习能力将大大增强。

关于学习能力

我们常说某某同学会学习,成绩好;某某同学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率高;某某同学学习很刻苦,可是成绩上不来,等等。这些说法归根到底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会学习,有方法,效率高,成绩好。所有的教师也都盼望着通过自己的指导,学生的潜力能得到挖掘,优势能得到发挥,学习成绩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盼望归根结底也指向了学习能力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能力呢?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一个人各种潜能的发挥。学习能力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它与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是认知过程,也是信息获得、存储、整合、加工和输出的过程,它是客观作用主观,并能产生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而学习属于心理过程,这是它们的区别。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地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而,在培养学习能力时,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般而言,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间接性,局限性。学生学习的内容主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成果的再现,教材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因此,学生学习以间接知识为主,同时其内容又受政治、经济和教材编写等诸多因素限制,学习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

(2)规范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根据国家教学安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通过班级制教学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学生的学习带有规范性。

(3)被动性。学生的学习从内容到形式,均体现了外因对内因的限制,有些又具有强制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还没有定型,他们没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自觉性,在很多学生眼中,他们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发展,而是为了家庭、为了老师等。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了教师的职责,掌握了培养方向,接下来,教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呢?(www.chuimin.cn)

首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效果。感兴趣的事,其主观行为是主动的;虽然个体行为从开始就具有被动性,但行为目标明确,个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其行为可以表现为意志行动。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解决心理动机入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必胜信心。

其次,教师要教导有方。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重在导上,学生的学重在法上,教导有方,才能使学生的学更有效率,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把科学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学法,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再次,教师要进行指导监督。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习惯形成时期,教师要依据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指导和监督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制定日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有了数,学起来主人的意识也就强大了。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主体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很重要。一般讲听、记、思、解,注意力集中,会听课是指跟上教师步伐,听思路、难点重点的解决;记方法、知识点和特征题的解决,要有课堂笔记;积极思考课上问题,有什么知识解决,解决思路,换个途径能否解决,形成思维程序;善于动手解题,注意解题规范性。

学会记忆,养成及时主动消化和积累的习惯。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没有主动消化就没有巩固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有效有三个时间段,即每天早晨起来后一小时、上午八点到十点、晚上入睡前一小时,称为黄金记忆时间。善于归纳、经常回顾、手脑并用是很有效的记忆方法。学生通过做作业、做练习、提问讨论、试验操作、积累典型题和自己容易犯错的题目等途径,来内化和巩固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温故知新,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和学生学习在一起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告诉我们,易模仿、崇拜、心血来潮和意志脆弱等,这些是学生的弱点,是优势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好的切入点。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气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有道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管理职能,恰当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样一来,无论对学生的心理还是行为,特别是对学习行为都是大有益处的。模仿和崇拜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行为动力,激励与磨练使学习行为变成意志行为,学习能力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心研究,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劳动价值才能得到相应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