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教育讲演录:揭示语文教育真实面貌

新教育讲演录:揭示语文教育真实面貌

【摘要】:所以,我主张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做好。大家都以为,好像只有外语才涉及听力问题,语文教育很少考听力,可能在小学阶段搞些听写,等等。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睛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者进行及时的反馈。我们目前好像还没有感觉到语文教育在这方面下了多大工夫。我们的语文教育对孩子的说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人民文学出版社搞的中学生阅读书目及大学生阅读书目,不知

学校最大的缺陷就是往往把语文的交际工具性功能变为一种考试工具性功能、应试工具性功能。所以,我主张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做好。

语文教育有很多功能,但究其本义而言,我认为首先是一种工具功能,当然不排斥其他功能。如果我们没有解决基本工具功能,那么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就没有完成。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缺陷,这方面学校最大的缺陷就是往往把语文的交际工具性功能变为一种考试工具性功能、应试工具性功能。所以,我主张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把听说读写等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方面做好。我们分析一下这四个要素在我们的教育中完成的怎样?

听。大家都以为,好像只有外语才涉及听力问题,语文教育很少考听力,可能在小学阶段搞些听写,等等。事实上,听在交际功能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听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说的时间,听的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说的能力。比如我们在交流,大家会不会听,不仅仅在于能不能听清楚,现在我们往往比较注重的只知道意思就行了,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我在这儿说话,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是不是都会听?你在听,但你不一定会“听”。因为听意味着心灵的沟通,意味着眼睛的交流,意味着能够对讲者进行及时的反馈。你赞同我的观点还是否定我的观点,你赞同你可能会微笑,会轻轻地点头,会插话来附和我的观点,但是我们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我觉得这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本领。你怎么让大家觉得,让长者觉得,你很尊重人,西方有位心理学家在他的教科书里讲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的时候,你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如果说我在这儿讲话,你们都会这样来接受我的意见,我当然很得意,我当然很开心,同时我对大家的印象也非常好,因为你们非常尊重我。但你看看我们的学生会不会这样呢?不会。我们的很多老师会不会这样呢?也不会。我们的社会大众会不会这样呢?也不会。语文教育没有教,没有人教我们,但也有教师认为这不是语文老师教的,好像应该是心理教育,是应该其他的学科去完成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通过朗读,通过把握要点,通过辩论,通过讨论,去训练大家及时捕捉讲课过程中的重要信息,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目前好像还没有感觉到语文教育在这方面下了多大工夫。

在语文教育中,说比写还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和一个人交往,对一个的印象,对一个人能力的评判,很大程度上看这个人会不会说,而后看他会不会写,写当然也很重要。因为与人交往的时候80%以上都是口语,现在的人信都不写了,都打电话,或通过E-mail, E-mail也是一种书写,怎么样让孩子去说,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的语文教育对孩子的说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我注意到电视节目里观众的表达能力,其中大陆的观众远不及台湾观众的表达能力,大家可以看一下台湾一个名为“非常男女”的娱乐节目,青年男女各人的自我评价和对各种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成语用得非常恰当。但是我们大陆的青年男女的表达能力,我觉得跌了一个层次。我们大陆的企业家跟台湾、香港的企业家比,也显得不太会说。2002年三八妇女节我参加了在苏州投资台商夫人联谊会,一个个能说会道,温文尔雅,表现的欲望都很强。其实,人的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在各种场合就有自信心,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这就是我们必须去教孩子的。

但是你想,我们的孩子有没有机会讲话?生下来开始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不许乱说,老师在讲课,你别插话;到了家里,父母亲跟孩子之间没有交流,孩子之间也没有游戏,没有交流,都用防盗门把孩子隔开了。作为学校,在课堂里也基本是老师的天下,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配角,是为配合老师而存在,是为配合老师的灌输而存在,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下了课他还是没有时间讲话,为什么?因为他要做作业,中午吃完饭赶快做上午的作业,晚上回家赶快做下午的作业,准备明天的课程,没有机会讲话。有人说,我们的学生患了集体失语症,不会说话。这个说法虽夸张了一点,但是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语文教育对说的不重视。

说。说的能力完全是培养起来的。有人说,真佩服你的口才,我说,不瞒你说,我进大学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说话,我甚至曾经结巴过,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想自己救自己,就跟小组商量,给我一个机会,今后所有的发言我都包了,你们就不要担心,不要每次大家都推让,不肯发言。代表小组,代表班级去讲话,去发言。当然做了行政职务以后,讲话的机会就更多了。这样慢慢地我就锻炼了起来。所以我觉得讲话完全是可以锻炼起来的,是可以训练起来的。很多关于雄辩家成长的案例大家都不陌生,因此我觉得讲话能力很重要。1996年我曾经作为苏州大学辩论队的总教练,参加全国的大学生辩论大赛,那次苏州大学很风光,拿了全国的第二名,应该说我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第一我是总教练,所有的策划、论点、论据,都是我亲手包办;第二,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辩论之前有10分钟教练陈述。教练陈述不仅自己要讲10分钟,而且要交出整个备战图,如何备战的构思。之所以能够战胜很多名牌大学,我还是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辩论队的成员一个个毕业后,身价都很高,很多人到电视台,还有的做了律师等。在课堂里怎样让孩子多开口,让孩子多辩论,培养他们的辩才,这都是口语训练的内容,但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没有加以特别的关注。

读。读在本质上是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过去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于读的功能,大家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究竟做得如何?孩子的阅读是停留在课本上,停留在参考资料局限范围内,还是放在人类文明最经典的东西上面?现在我们的语文教育功利性越来越强,比如很多出版社也在推动所谓的阅读,但事实上它是把阅读与出版社的利润挂起钩来。其中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搞的中学生阅读书目及大学生阅读书目,不知各位学员的意见如何?我觉得它的选书有问题。第一,它选择的基本上都是它有版权的书,其他好的出版社有版权的书没有选进去;第二,文学方面的著作几乎是百分之一百,而对于文学以外的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以及一些优秀的论著选得太少。孩子们没有机会去突破这个范围以外的东西。有些部门也是稀里糊涂地跟着它走。其实不能跟着它走,所以我现在做一套《新世纪教育文库》,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我的理想是为小学生选一百本书,为中学生选一百本书,为大学生选一百本书,为教师选一百本书。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完成这个工作。这一百本书应该是一套开放式的营养餐,这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营养餐,在这一百本书中有20种左右是最基本的读物,这20本书所有的小学生都应该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致小读者》、《爱的教育》、《稻草人》……我们能不能找出这20本书,这20本中我希望有一本是最基本的,一定要背诵的。如我们邀请张中行先生审订的《中华经典诵读本》,就要求小学生基本上要会诵80%,这些读物很多应该是在小学阶段完成的。有许多小学生基本上没有读过,读过的学生往往跟家长受过高等教育有很大关系,家长会选一些书指导自己的孩子去阅读,绝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向孩子灌输这些东西。中学生也要精选一百本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人物传记及拓宽他视野的东西。中学有一本必读书叫《英文名篇诵读本》。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跟学习中国文化一样,必须去诵读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我现在虽然能说英文,但是要像写中文一样写一篇漂亮的文章,我想一辈子也写不出来。为什么?脑袋里面没有东西。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英文原话是怎么说的?我没法把它写出来。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剧,中文知道,但英文不知道,它到底应该怎么说?如果不背诵大量的名人名言、演讲、谚语、诗歌、散文等最精彩的段落,我相信你英文的写作能力永远不可能提高,而且英语的交际能力,对西方文明的把握程度也会发生偏差。

没有广泛的阅读,很难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来说,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比对学生还重要。学生为什么不阅读,为什么阅读会急功近利,我觉得和教师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的急功近利有很大关系。不知大家同不同意这个观点。我经常说读书太重要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如果离开读书,他就走不了多远。(www.chuimin.cn)

写。写作也有问题。第一,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写作的量太少,一般的学校一个星期写一篇作文。如果没有写作的训练,要想写一篇很漂亮的作文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定的量是不可能的。第二,写作的规矩太多。首先是命题作文太多。我不主张命题作文,尽管学生要面对作文考试的压力,让孩子们面对根本没有体验的情况,在根本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的情况下让他去写,我想他永远写不出来。命题作文是一种应试的产物,每个孩子的生活不一样,对人生的体验不一样,过多的命题作文只会让孩子养成跟随老师的思路,跟随老师的形式。第三,大部分作文写作指导书都是误人子弟,我们的很多老师也在编,出版社也靠它赚钱。当然绝对不是一点都不管用,有可能会让孩子得到一个最基本的分数,但要让学生再做得优秀一点恐怕是不可能的。

真正好的作文应该是在情理之中,而在意料之外的,应该是连评价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会写出如此精彩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他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反映了作者的视野、作者的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果非要用不同的命题去束缚他,又很少让他写作,然后用教学的陈式去规范他,那么再聪明、再有灵气的孩子也会慢慢地迟钝。在这方面我还稍微有一点发言权,因为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教育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叫朱墨,他小学阶段出一本小书叫《老虎拉车我敢坐——一个小学生眼中的缤纷世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毕业时又出了一本书叫《我和老爸是哥们——一个初中生的情感生活写真》,他在《文学报》、《文汇报》、《中华散文》等全国许多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人家问我他为什么写作这么出色,我说无非就这么三条:第一,不许看任何作文书;第二,不讲作文应该怎么写;第三,小学开始每天写日记,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写日记。到四年级开始减少,但是每周必须写三四篇文章,现在高中阶段稍微减少一点,几百篇日记锻炼下来,不会写的也会写了。刚开始每天写他觉得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说每天写一个同学,因为你不可能每天去研究每个同学的鼻子、眼睛,那就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去描绘。然后对着家里种养的每一种花写一篇,花写完了,写家里的摆设,笔筒,书架,布置。再写完了就去玩,写玩的经历或感受,让他丰富生活,让他到英国去旅游,回来后写出了30余篇《英伦游江》。如果就在课堂里,没有丰富的体验和丰富的经历,他是写不出东西的。所以我觉得写作没有什么诀窍。

总而言之,听说读写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四个字。这四个字做到了,孩子们的语文就会得到发展。错一字罚十遍,没有必要。为什么?字词重要还是意境重要?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意境,应该是一个情感的东西,包括我们的高考对错词、错句看得太重,完全没有必要。错字、错词把关的人多的是,首先电脑软件就会自动纠正你的错字,编辑也会把关。即使不改,错个把字我觉得也没有什么,老师能保证不错一个字吗?很多老师经常会说我会为这个付出代价的,学生考试考不好,我怎么办?其实没有问题,这四个字你要求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考不好是他自己的责任。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努力,去用心,去思考,我相信语文教育是能够出成绩的。否则你永远走不出老师教你的那一套。真正好的东西不是教出来的,是靠你用心去体会出来的,是在人家教你的基础上思考出来的。

所以,我还是呼吁: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还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

【注释】

[1]本文为2007年8月在苏州教育学院举办的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 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