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典诗词:治愈灵魂洗个澡

古典诗词:治愈灵魂洗个澡

【摘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给灵魂洗个澡”。这与我昨天在飞机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有关,那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给灵魂洗个澡”。记者访问叶老的时候,她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看完这篇长篇报道,我非常感动,我给苏静写了一句话:“给灵魂洗个澡。”山东最近出现了一个杜郎口,江苏前一段时间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洋思中学。

总的来说,我觉得苏静的这堂课是相当成功的,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这种原生态的快乐。我觉得孩子们难得有一个童年,必须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属于他们的童年。把开心的课堂生活当做每天的享受,这是最重要的。

非常高兴参加苏静新诗教的研讨会。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给灵魂洗个澡”。这与我昨天在飞机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有关,那篇文章的题目就叫“给灵魂洗个澡”。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那篇文章介绍的也是一个从事诗教的人,83岁的叶嘉莹老人,她说她这一辈子都是为诗教而活着。

那么,如果今天28岁的年轻人,也能够像叶嘉莹老人那样,再有50年、60年的时间为诗教而活着,我相信我们诗教的复兴,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有希望的。看报纸的时候,我记下了很多精彩的话语,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事实上其中的许多话语同时也是我们评价苏静老师课堂的一个很好的参照。

记者访问叶老的时候,她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怎么样从事诗词教育?她说培养孩子们的诗词兴趣,可以用唱歌和游戏的方式来教他。不妨在幼儿园开设一门古诗唱游的课,孩子们会从中受益终身,而且可以使得我们的古典文化代代相传。

叶老先生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说:“我6岁的时候启蒙的读物是《论语》。”我称她为老先生,尽管她是位女性,但是我还是称她为叶老先生。但是她女儿上学的时候,背的是儿歌,她认为这些对启迪儿童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会浪费孩子一生最珍贵的、记忆力最强的一段时光。如果让他们背诵一些古典著作、诗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随着他生命的成长,当他的理解力发达起来的时候, 自然就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

我觉得她这些话讲的实际上是在人的儿童时期尤其是低幼的时期,进行诗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诗词教育的重要方法。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很多人担心能不能教得懂。教不懂没关系,人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小的时候,现在很多儿歌缺乏思想性又没有情趣,对孩子没有任何价值。

孩子们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去记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去记那些教辅书,我觉得是最无聊的——还不如让他记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会随着他人生阅历的丰富而被他慢慢理解、体认。儿童学诗词,不一定用我们成年人的方法,而可以从唱歌开始。

叶老先生还说:“学人文学科的,应当担当起将民族精神命脉传承下去的责任。而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她说:“经过千百年来的淘洗,千百年来的历史冲刷,传颂至今的优秀诗歌都是能够超越物质世界而抵达精神世界的表达。”

叶老指出,那些诗词的作者,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品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在他们的诗歌中体现出来。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和千古以上的心灵的一种交流。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穿越时光的旧路,两个灵魂碰撞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在这个交流碰撞中,你能够提升自己,及时得到人生的启发。读诗歌,是一种绵延不断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相互感发。

她认为,现在的很多老师教诗,教诗歌作者、朝代、中心思想等知识,这是属于表面的教育,并不能让孩子们走进诗歌的精神世界。而她讲诗歌,注重的是诗歌中感化的生命,不光带着她自己的生命,而且带着古人的生命。她认为,诗歌是“活的”,是生生不息的。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做,也许是很难的,不现实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苏静的诗歌教育中,她已经把这样一种对诗的感悟渗透在诗歌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我们说这是最高层次的一种诗歌教学。

叶老说,她相信古典诗词这份中华民族的遗产中富有人性魅力的存在,它完全可以成为现在人的精神教科书。这份遗产蓄积了古代伟人的所有心灵、品格、修养。它能够帮助活在物质世界的人们,帮助我们的青年学生开启精神世界的大门。她说,她曾经亲自体会过诗歌里面生动的、美好的、高洁的境界。而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够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都能够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引到里面来,这就是她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她说这就是她一个83岁的老人还在不辞辛苦地做的原因。

看完这篇长篇报道,我非常感动,我给苏静写了一句话:“给灵魂洗个澡。”我一直说,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界,另外一个是精神的世界。当我们有的人在孜孜不倦地享受物质世界的时候,实质上他的精神世界是苍白的,现在很多人几乎没有精神世界。有个很经典的笑话:一个记者到西北去,看到一个小孩没有上学在放羊,就问他你为什么放羊。孩子说,家里没钱要赚钱。为什么要赚钱啊?赚钱讨老婆。讨老婆干什么?生娃。那么生娃干什么呢?生娃放羊。尽管放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生活的循环,而作为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

我觉得,诗歌就是精神生活的一个最高的境界,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你看那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他们最伟大的作品,最精致的语言是诗歌的语言。在古人唱和的过程中,在古代文化传承这样一个长河中,我觉得如果没有诗,讲话的时候说不定就很乏味。我们在形容一个人讲话精彩的时候,我们都会说他使用了诗一般的语言。

所以,在诗歌离我们远去的时候,这个83岁的老人和这个28岁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我觉得这样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是我们新教育人应当具备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努力去传承中华文化。

在刚才苏静的课堂里,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了苏静和她的魅力宝贝们已经在行动了。我相信,不管他们今后走多远,诗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播下来了。也许,今后他们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人不会成为诗人,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诗的情怀。而这样一种情怀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的问题。

我想简单评一下苏静的课。我不是搞教学论的专家,我就比较宏观地谈一谈。(www.chuimin.cn)

我们经常追问: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山东最近出现了一个杜郎口,江苏前一段时间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洋思中学。你说课堂教学应该怎么改?实际上改来改去的目的是要让课堂有魅力,有活力!

我刚刚代表苏州市到中央电视台领取了“中国魅力城市”奖牌,两年前我代表苏州市参加了“中国活力城市”的颁奖仪式,苏州是中国唯一同时获得“魅力城市”和“活力城市”称号的城市。今天,在评价苏静的课堂时,我又想到了“魅力”和“活力”这两个词。应该说,在苏静的课堂里,魅力和活力我们都看到了。我一直认为,评价一堂课最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是孩子的!

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所以,评价一堂课不是评价老师在课堂里面滔滔不绝口吐莲花如何精彩,而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课堂上是不是快乐的。

我们新教育倡导让所有的人能够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强调教育生活很重要,因为课堂是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上我最关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很开心。课堂生活里不快乐,他教育生活的一大部分就不快乐。

今天的课,严格地说是非典型课堂,因为它是一个汇报课、一节展示课。

今天第一堂课实际上是她平时讲的课的展示。听第一节课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你想想才学了1个月9次课的时间,对中国文化,从远古神话春秋、汉魏、唐宋,中国古代文化的源流,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精华,这些七八岁的孩子居然能如数家珍。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苏静能够把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精华根植在孩子的心里,让这些孩子都了解了,并且很熟悉,可以说,这堂课她上得很圆润、很流畅。

苏静的第二堂课是创作。坦率地说,孩子们的诗歌还不成熟,与她在嘉峪关小学的孩子比,还有距离。但是,我觉得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可以想想,这些诗词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经过这么几次的训练,就能够在5分钟里面写出诗词来,能懂得什么是十六字令,什么是绝句,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因为这些孩子过去没有大量的诗词积累,完全是短期的速成。我认为,没有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不可能写出精彩的文字来的。

我觉得苏静在嘉峪关小学的时候,那些孩子的创作水平比较高,这和她一直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有关系。什么是浸润?必须要有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今天这些孩子创作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有的孩子能够在5分钟的时间里写出3首来,平均1首还不到两分钟,不管他写得怎么样,只要能写出来就很了不起。你不要以为这些不太像诗词。但是我认为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让我们在下面试着写一写,也是5分钟,也写一个同样的主题,写一个十六字令或绝句,恐怕我们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马上写出来的,不相信你们可以试试。

当然,我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到最后、到最关键的时候,还是文化素质在起作用,还是要靠书香校园的建设。我和苏静讲过,一定要把文化的积累、诗词的诵读作为基础,作为诗词教育一个重要的基础,没有这个东西是走不远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古体诗,还没有现代诗,但是现在的孩子写现代诗可能会写得更好。我看过一些孩子写的现代诗就很不错,因为它要求不是文言,它可以用直白的方式来表述,可以用孩子的童言,用生活的语言来表达。要是在创作上可以放开写,包括现代诗、儿歌,孩子们可能会写得更好。

最后一个环节是竞技的环节。我总感觉这个环节太紧张了。课堂要有紧张度,但是如果不是有张有弛,如果每堂课都这样紧张,孩子们肯定受不了。老师也太紧张,尤其是统计分数很麻烦,我不主张花那么多精力去弄那些分数。偶尔用这样的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每堂课都用这样的方法,我觉得一是拖延课堂时间,另外一个是到后来有些分数评价主观的成分太多。有的给80分,有的给100分,可能有的孩子会不服气,要考虑有没有更简洁的评价办法,这样老师轻松孩子们也轻松。

我知道苏静是想把团队的概念、合作的概念引进课堂,这个非常好。但是从课堂教学上来说,这个可能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我觉得苏静的这堂课是相当成功的,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这种原生态的快乐。我觉得孩子们难得有一个童年,必须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们真正拥有属于他们的童年。把开心的课堂生活当做每天的享受,这是最重要的。你想想,就上了几次课,当苏静跟这些孩子说再见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这说明苏静的课是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

我们新教育团队前不久到贵州支教,我们一个团队在当地工作了接近一个月,临走的时候他们做了展示课,山西运城新教育实验学校的高漂霞老师上了一堂口才展示课,让听课的老师都惊呆了。平时不说话的孩子,上台脱稿讲演。最后当老师跟学生说再见的时候,全班号陶大哭。当时听课的老师感到匪夷所思,说:“你们才教了几天,我们在这里教了他们四五年了,对我们都没有这样的感情。怎么回事啊?我们教了四五年孩子们不说话,你们一来他们就开口了。”我说:“这就是教育的理念,这就是教育的情感。”一个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的教师,一个对孩子有真情的教师,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教师,他总能够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实质上是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最重要的方法。孩子们幸福地出现在课堂上,就是魅力课堂的本质体现。所以无论课堂怎么变,都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这始终是魅力课堂的本质。苏静的课之所以非常成功,就在于她始终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始终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注释】

[1]本文为2006年11月在山东威海举办的苏静新诗教研讨会上的讲演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