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填词余论》读金圣叹评《西厢记》

《填词余论》读金圣叹评《西厢记》

【摘要】:填词余论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金圣叹评论《西厢记》,可以说是连一根毛一根头发,都分析得十分细微,再没有一点儿遗漏了。金圣叹评论《西厢记》,长处在于细密,短处在于拘谨,拘谨就是过分的细密。

填词余论

【原文】

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夫人作文传世,欲天下后代知之也,且欲天下后代称许而赞叹之也。殆其文成矣,其书传矣,天下后代既群然知之,复群然称许而赞叹之矣,作者之苦心,不几大慰乎哉?予曰:未甚慰也。誉人而不得其实,其去毁也几希。但云千古传奇当推《西厢》第一,而不明言其所以为第一之故,是西施之美,不特有目者赞之,肓人亦能赞之矣。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

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然以予论文,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如其至今不死,自撰新词几部,由浅及深,自生而熟,则又当自火其书,而别出一番诠解。甚矣,此道之难言也。

圣叹之评《西厢》,其长在密,其短在拘,拘即密之已甚者也。无一句一字不逆溯其源,而求命意之所在,是则密矣,然亦知作者于此,有出于有心,有不必尽出于有心者乎?心之所至,笔亦至焉,是人之所能为也;若夫笔之所至,心亦至焉,则人不能尽主之矣。且有心不欲然,而笔使之然,若有鬼物主持其间者,此等文字,尚可谓之有意乎哉?文章一道,实实通神,非欺人语。千古奇文,非人为之,神为之、鬼为之也,人则鬼神所附者耳。

【译文】(www.chuimin.cn)

读金圣叹所批点的《西厢记》.真能让古往今来的才子死心。作家写文章刻印传世,都是想让后代的人们知道他的名字,而且想让后代的人肯定他,赞美他。等到他的文章写成了,他的书流传开来,后代的人全都看到了,而且全都肯定他、赞扬他,这时候,作者的一番苦心,不就得到很大的安慰了吗?我却说:并没得到多大的安慰。赞美人没有赞美到实处,这和低毁也差不到哪儿去,只是说古往今来的传奇,应当把《西厢记》列为第一,可是却不说明它所以能列第一的缘故,这就等于西施的美,不但有眼睛的赞美她,瞎子也能赞美她了。

从《西厢记》问世到现在,四百多年了,把它列为编剧第一的不知道有几千万人,可能够指出它所以能列为第一的原因的人,只有一个金圣叹,这徉看来,《西厢记》作者的心,四百多年来一直没死,现在才死。又不单单是《西厢记》作者一个人的心死了,凡是四百多年来拿着笔评论《西厢记》的人,都死心了。人怕的是不能达到王实甫的水平,怎么能知道几百年以后,不再有金圣叹那样的人出世呢?

金圣叹评论《西厢记》,可以说是连一根毛一根头发,都分析得十分细微,再没有一点儿遗漏了。但在我看来,金圣叹的评论,还是属子文人玩赏的《西厢记》,不是优人演出的《西厢记》,编剧的诀窍,金圣叹已经把握了,演出的诀窍,金圣叹还有待学习.如果他到在不死,自已编写几个剧本,由浅人深,从生到熟,他可能会自己烧掉评论《西厢记》的书.而另外作出一番评点这就是戏剧评论的困难之处。

金圣叹评论《西厢记》,长处在于细密,短处在于拘谨,拘谨就是过分的细密。没有一句话一个字不追根寻源,探讨其中寓意的。这样确实很细致,但是否知道作者在这些地方,有时候有心,有时候却不一定有心呢?心意到一个地方,笔也就能到,这是人们都能做到的。如果笔写到一个地方,思想也能跟着到这地方,那人就把握不住了。还有心里不想这样写,笔却迫使他这样写,好像鬼使神差的现象,这样的文字,还能说是作者有意写出来的吗:写作的事情,的确能够和神灵勾通,不是骗人的话。千古以来的奇文,并不是人写的,而是神、是鬼写的,人不过是被鬼神附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