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冒着考研的炮火,大学生愚蠢前进

冒着考研的炮火,大学生愚蠢前进

【摘要】:读研读成这样子,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一次我在某高校结束讲座准备离开时, 突然一只于从背后搭上我的肩膀, 同时伴随着个低沉的声音"刘老师,我......”我转身,发现一个看起来大约30 多岁的人, 正在结巴着说不出话来。“刘老师,你讲的很好,让我明白了软实力的重要性”,他终于结巴着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我可以参加沟通表达班吗?”

关于考研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了。出于不同的心态和出发点,林林总总,七七八八, 林子大了,什么鸟观点和建议都有。

作为一个考研的过来人,也作为一个软实力教育倡导者,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减少考研“杯具”的产生。毕竟人生没有回头路:考错研成千古恨,回头己是百年身。

(1) 读研读成这样子,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一次我在某高校结束讲座准备离开时, 突然一只于从背后搭上我的肩膀, 同时伴随着个低沉的声音"刘老师,我......”

我转身,发现一个看起来大约30 多岁的人, 正在结巴着说不出话来。当我看到他毫无表情的脸,呆滞而直勾的眼神,听到他那低沉的语调时,我被吓了一大跳,因为我看不出他对我的态度是敌是友,直觉让我猜疑这个人是不是有神经病,于是立即警惕起来。

因为心理的惊吓,我尽量友好但还是略显生硬地挤出一个笑脸:“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刘老师,你讲的很好,让我明白了软实力的重要性”,他终于结巴着表达出了完整的意思,“我可以参加沟通表达班吗?”

我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因为感觉他对我没有恶意。

后来, 我们慢慢地进行了一些交流,知道他是一个研三的在读研究生,知道他这个样子的一些原因:从小父母离异、一路生计艰难、不敢跟陌生人说话、没有什么爱好......于是,慢慢地,我同情并理解了他。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次。

有时候是不敢跟陌生人说话的女研究生,有时候是眼睛呆滞的博士生,有时候是面无表情的本科生{不是一时的面无表情,而是永恒的面无表情),这个时候,我都会感叹,读书读成这个样子, 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读书, 不管你读了多少书,不管你多高的学历,本质上,都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不管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更美好,还是为了让社会生活更美好) 。这就相当于,不管你是修地铁,还是修高铁,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一样。

但是我感觉他们把美好给读没了。因为表情和眼神呆滞,估计很难找到异性朋友;因为不敢跟陌生人说话,估计失去了很多朋友;因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估计会很寂寞孤独;因为性格无趣,估计会给以后的家庭制造凝重的气氛;因为自身内向压抑, 估计会将这种性格传递给未来的崽崽,然后赐于崽崽一个“呆滞、孤僻、胆小、内向"的表情和性格,毕竟谁也不能否认家庭环境对崽崽的影响。

天哪!难道你自己还没受够表情呆滞、一脸死相、眼睛翻白、人际关系很烂、自卑胆小、孤独压抑的痛苦吗?为什么还要影响你的伴侣、父母、家庭甚至未来无辜的崽崽呢?

所以我强烈建议, 普天之下的读书人、考研人,不要为了读书和考试而将自己变成一台机器,要牢记读书考研的基本目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除了死记硬背,除了应付考试,除了逻辑推理,除了数据模型,你的生活,应该还要有情趣情调、沟通表达、情商财商、花花草草、打打闹闹......

(2) 叫所有让你考研的人闭嘴

我不反对考研,但是反对愚蠢地考研。我见过很多恶毒的人,在诱惑别人考研;也见过很多善良的人,在给别人实施考研安乐死

我听一所大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提倡全民考研,因为学校就业形势不好,而考研率高,校领导就会因“有作为”而受到表扬和表彰。我听到这个消息就气愤不已。这也叫学校吗?这些人也叫老师吗?考不考研,是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而这些为了一己之私欲,号召全民考研的杀千刀的做法, 与号召整个动物世界去爬树有什么区别?

一位学生跟我说她要考研,我习惯性地问她为什么要考研。她说,因为她妈妈要她考,而且建议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学校、什么地方,先考上了再说。我说这样万万不可,除非你是一个没有感觉的动物,丢在哪里做什么都无所谓。但她说这是妈妈的意思,母命难违,这研是考定了! 其坚定之程度, 有如"山无陵,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之决绝。于是我既心疼又愤怒地跟她讲如果你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了些没有用的东西,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她说:"我妈妈说考上研就能找个好工作。"我彻底无语了,对于这种信奉"我妈妈说"的人, 我除了恨乌及屋以外,别无他法。

很多人都是被上一辈人给善意地害死的。上一代人也许吃了不识字的亏,也许吃了没文凭的亏,也许吃了没学历的亏,于是他们希望在子女身上得到弥补,希望他们能用高文凭、高学历砸出一个精彩的世界来。殊不知,世易时移,高学历不一定有好工作,高文凭不一定有高薪水。我在招聘的时候,并不因为应聘者是硕士或搏士就会对其刮目相看,我录不录用完全取决于应聘者能创造的价值。我相信大部分公司都不会要一个呆头呆脑、孤陋寡闻、没有创意、没有执行力、人际沟通能力不行、形象气质不佳的人,除了少数"拼爹"的单位还在看你的学历以外,真正有前途的企业决不会为你的高学历埋单。所以,很多上一代人将其陈旧的观念注入到了下一代的血管里。以前俗语说“没文化,真可怕”,现在我要说"观念old 思想out 真可怕" 。

还有一个我亲耳听到的例子,也算是家长"毁人不倦"的经典了。某教授爸爸对刚进大学的儿于说在大学啥也别想,就像我这样,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然后跟我一样,就成了教授了,你看,不是挺好的吗?"听完他儿子的转述,我真想把他老爸痛扁一顿:在你的专业领域教你的授也许还行,但谈到职业规划真是一窍不通。你儿于不是你,你怎么就知道他喜欢学术呢?我至此才真正明白古话"术业有专攻"的含义了:你爸爸做学术厉害,并不意味着他做人生规划厉害;你爸爸教英语厉害,并不意味着他做生意厉害,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低级的错误,在家长和老师们的身上一再地重复着, 残害着个又一个的青春。经常有老师对学生说:”你们不要乱想,不要乱蹦,安心读书,作死地考研.然后就有出息了。社会上的人都是坏蛋,不要理他们。"你能说这位老师黑心吗?他只不过是在用愚昧的方式来关心你。因为他一辈于活在学校里,按照学校的标准(或者说学术上的职业规划规律),要求学生考研考博,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出路。殊不知,社会上大部分岗位,是不需要考研考博的, 是需要乱想乱蹦的,社会上的人也不都是坏人,学校里的人也不都是好人。

所以,我只有一个感觉,叫所有让你考研的人闭嘴。考不考研,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听从专家的意见,要做实地的考察,要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因为很多人的经验之谈都是非常具有行业局限性的,比如高中有老师跟你说,只要你考上大学就什么都有了,结果你发现什么都没有。然后大学老师又跟你说,只要你考上研究生就什么都有了,这时候你就不要轻信了。孔子都说“不腻过”,你应睁眼去看看,那么多跳楼的硕士生、博士生,是不是因为什么都有了才跳的呢?

(3) 清除所有让你考研的思想垃圾

很多人只要看到研究生,就会露出羡慕的眼光。很多人只要看到考研人,就会露出佩服的神情。其实,根据我的观察,只有少部分人是应该考研的,而且值得考研,这部分人约占考研大军的30% 。其他70% 的考研者,其实就是一帮菜鸟。

说他们是菜鸟, 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学校舒适的环境而逃避社会,因为没有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所以尽量拖延走向社会的时间。说他们是菜鸟,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同样是大学四年,别人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偏偏你不能呢?你大学干什么去了?这样一个因为被社会淘汰而被迫去考研的人,不是菜鸟是什么?

说他们是莱鸟,是因为很多人毕业时依然迷茫,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所以就寄希望于考研, 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化解迷茫, 重新定位自己。

那些盲目考研的人,除了因为惯性使然、能力不足、目标不明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思想迂腐、观念陈旧(有些是先天遗传上一辈的思想垃圾,有些是自身产生的思想毒素)。

比如有人说:“考研锻炼出了人的一种毅力,如果不考这么一次,我会后悔终生。"这种考研的理由真是贻笑大方。不考研就没法锻炼你的毅力了吗? 如果考得越久毅力就越强,那范进岂不是"考研锻炼毅力论"的祖先了?用这种论调来安慰自己简直是自欺欺人。

比如有人说:”我大学考得很烂,是个专科或者二本三本,所以我要通过考研(他们所谓的" 二次高考"),考一个好的大学。"这种考研的理由,是出于畸形的自卑心理。这种人的自信,永远建立在别人的嘴上,而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心里。

比如有人说:"我的英语很好,不考白不考。"这种考研理由,就相当于你们家有一瓶杀虫用的敌敌畏,口渴的时候你说不喝白不喝。道理都一样,因为都是图省事、图方便、图容易,而不顾后果的行为。(www.chuimin.cn)

其他的考研理由比如“我女朋友要我考”,“我男朋友是硕士我不考会很自卑”,“我身边的人都在考所以我也要考”,持着这些理由的考研者,简直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新装皇帝。

总结起来,盲目考研的人身上有几个特点:

第一,思想观念迁腐,坚信"学历改变命运",而不是“能力改变命运”。

第二,目标不明确,把考研当目标,其实考研不是目标,考研只是手段,考研出来干什么才是目标。 

第三,能力底下, 一帮菜鸟。不是因为热爱学术,而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寄希望于考研,希望通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重新培养出自己的竞争力。

(4) 考研要弄清楚的几个概念

——考研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很多大学生只要一谈到毕业出路,就异口同声地说"我要考研" 。我一直奇怪,他们为什么不异口同声地说:我要创业,我要做销售,我要去企业......改变命运的方式千千万万,到他们这里却只剩一条了,不知是可怜还是可悲。

事实上,考研也未必能改变你的命运,社会上已经有太多研究生低薪就业的案例。2009 年因贫困上吊自杀、闹得沸沸扬扬、曾写下遗书“为什么读书不能改变命运”的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就是个典型案例。还有很多读完硕士、博士后已自杀而你不知道的人,还有很多徘徊在自杀边缘的人,你了解过他们吗?

——-考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有的人觉得只要考上研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任何人考研都该扪心自问:为什么要考研。如果不弄明白这个概念,估计很多人还会继续冤死。

( 5 ) 怎么确定自己要不要考研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新生, 在没有理由或者自认为有充足理由的情况下,就决定考研,并以考研者标标榜,他们以为别人会因此投来羡慕、崇拜、爱的目光, 其实是很傻很天真。考研之前,要看看所考专业的性质,有没有必要考研,比如市场营销,三年时间混来的研究生学历也许完全没有本科之后的三年市场经验有杀伤力。

考研之前,还要看看目标职位是不是一定要研究生学历,是不是没有研究生学历就不可能获得那个职位,如果确定,那就考。如果不一定,那就可以不用考。比如你非常喜欢做大学老师或者去医院做医生,那没什么说的, 一路考到底,只要你喜欢。但比如你的目标职位是做记者,你可以去查查看看,有多少记者是研究生出身的,研究生学历是不是记者这个职位的充分必要条件。

考研之前, 要看看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家庭情况,适不适合考研。考研就意味着做学术,其实很多人并不适合做学术。比如我就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冒险,喜欢交游和交际,百折不挠而又创意丰富的人,如果让我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整天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心平气和、慢条斯理地翻阅一堆发黄的书,或者对着冰冷的仪器做试验,我会疯了的。苏格拉底早就说过,认识你自己。但认识你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的尝试,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关于如何认识自己,本书另有相关专题) 。

最后,如果你实在弄不明白要不要考研, 那就去自己想考的学校和专业的课堂上,听听课,和导师们、在读学长学姐们沟通沟通,交流交流,看看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不是你想要的,看看他们的事业价值是不是你真正喜欢的,基本上也能够确定下来。如果你再和那些从这个专业毕业且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沟通沟通,交流交流,你就基本大彻大悟了。

以下是我2009年发表在博客里的文章—— 《痛批考研妖言》,供参考。

妖言一:老师都对我们说,到了大四,考研是你们每个人都要试试的,工作以后,就不能像在学校这样定下心来学习了,你拿到那文凭到社会上做什么事都好做,做什么人都好做。

刘兴奇评论:谁说"每个人都要试试"7?很多人的性格和专业就不适合考研,谁说"毕业后没法定心学习"7?工作后更需要学习,这么说就是没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文凭什么事情都好做”?虽然社会某些角落依然存在学历癫狂症,但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导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更注重能力,而且文凭越高,选择面可能越窄,很多事情都不好做。

妖言二:研究生一定要读,而且读了研究生女朋友都告好找些。

刘兴奇评论:除了少数比较单纯的女生外, 很多女生似乎更在乎研究生学历以外的东西, 我就见过很多读研把女朋友读挂了的例子。

妖言三:各类考研辅导班也纷纷来做讲座,一位教授来讲座说,男生最好一气呵成, 读到博士, 那时29 岁的样子,再工作结婚也本迟。

刘兴奇评论:该教授说的话只适告某些人,因为该教授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给别人建议的,而很多人井不像他那样擅长做学术搞科研,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对人才标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不要考研, 要位据个人的目标、专业、价值观、性格、兴趣而定。一个人在听取别人建议的时候,应读明白自己和他在立场上有何不同。小学学过一描寓言,叫做《小马过河》,妈妈跟小马说:“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要自己去试一试!”一一当然,当年小学老师都跟我们说,“你看, 小马妈妈的话很对, 要自已试一试,实践出真知" 。但是我今天看来, 就会提出不同意见:谁说一定要去试一试,有些事情你是不能试的, 一试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小马如果真的下河去试的话,说不定就会被淹死,比如你试试被电打, 试试离婚,试试杀人,等等。我觉得要学会分析思考才是最关键的, 比如你可以想想,牛伯伯和小松鼠给的信息为什么相反呢?站在他们的角度和立场来想, 就很容易明白了,然后再看着自己类似于牛伯伯呢,还是接近于小松鼠,就很容易走夺了。但是现在这个社会, 看过寓言的人很多,懂得运用的人却很少,所以在考研、学英语、找工作、做职业规划等方面,才有了那么多的盲目性。

妖言四: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没有错的,不过, 不是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明明白白的认识的呀,不然我们就是神了。学生哪里来的职业目标?我们只知道每年不断攀升的考研人数,社会上对文凭的认可, 就是我们心中的社会准则。所以好多事情是要走着瞧的。

刘兴奇评论:世界确实是充满变化的,“人生确实是要走着瞧的”,但是过来人给你的指点和告诫也是有用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有明确的职业目标? 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只读大学不读社会, 按照20 世纪70 年代大学生的读法来过现在的大学,还有很多人把大学当作高四、高五、高六、高七来读。至于你看见" 社会对丈凭的认可”,你也应该看见社会很多地方对丈凭的不认可。

妖言五, 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职业目标的考研也不会死路一条。

刘兴奇评论:有些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有些东西,你是死活不会感兴趣的。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考研,就等于古代入了洞房再看新娘, 当你皮现不感兴趣, 就晚了, 将就凑合,害人害己。

妖言六:大学生太多了, 找工作太难, 所以我要考研究生。

刘兴奇评论:你作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根本原因是你不够优秀, 读研亦如此,并不是你考了研究生再就业就不难了。一个人如果不是靠增强能力来胜出,而是打算靠高文凭来淘汰对手,那就像在胸口挂十支钢笔来标榜自己有知识一样, 不仅可斐, 而且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