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英汉互译:新闻文体翻译特点及涵义

英汉互译:新闻文体翻译特点及涵义

【摘要】:新闻文体翻译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传播功能,在语言风格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一般大量使用所谓新闻词语,这些词语常带有新闻文体的特色,在特定的上下文限制下,具有其特定的涵义。

6.2 新闻文体翻译

新闻文体是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是一种书面语体,用通用英语写成,行文比较正式,语法比较规范,主要用来报道消息、告知情况。迄今为止,新闻界的泰斗都对“新闻”下过定义,遗憾的是,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简单而又公认的定义。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新闻由事实构成,但并非每一个事实都是新闻;另一方面,新闻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它因地因时而异。有的新闻在一个国家是大新闻,可是在另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内也许就算不上新闻。新闻的种类很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体以及宗教法律、刑事、家庭等方面,类型包括时事报道、社会新闻、社论、特写、书评、广告等。按报道的内容,新闻可分为:政治新闻(political news)、经济新闻(economic news)、科技新闻(technological news)、文化新闻(cultural news)、娱乐新闻(entertainment news)等;按传播工具,新闻可分为:报纸新闻(newspaper news)、杂志新闻(magazine news)、广播新闻(radio news)、电视新闻(TV news)、网络新闻(Internet news)等;按事件的性质,新闻可分为“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两大类。

新闻文体翻译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传播功能,在语言风格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通俗易懂。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媒介,读者面较宽,其语言必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所以通俗化和大众化是其一大特点。第二,语言简洁精练。这主要是出于报刊节约篇幅的实际需要。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报道尽可能的丰富内容,新闻写作人员就得采取一切手段来浓缩和精练语言。第三,语言生动有趣。西方新闻界十分注重阅读趣味。有的新闻专家称它为“新闻价值(news values)的试金石”。为了增加报道的趣味性,不仅要求报道内容,而且要求它所运用的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讲究表达有力、叙述生动。

6.2.1 新闻语言的特点

6.2.1.1 词汇特点

1.使用短小词汇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时效性强。要提高新闻传播速度,就必须使用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词语,避免冗长。因此英语新闻语言在词语表达上力求简洁明晰,语意清新,用词生动,表达客观,常用谚语、成语和典故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段引人注目,耐人寻味。有的词语已成为“行话”,如voice(to express),shock(astonishment)等。新闻文体写作忌用夸张的形容词副词、激情的文句、口语体词汇及俚语。一般大量使用所谓新闻词语,这些词语常带有新闻文体的特色,在特定的上下文限制下,具有其特定的涵义。如,aid=assist,alter=change or modify,ban=prohibit or forbid,bolt=desert or abandon,claim=deprive somebody of his life,clash=disagree strongly,poise=ready for action等等,再如:

例1:China Vows to Ensure Food,Drug Safety

【译文】中国决心确保食品药物的安全(这里用vow代替determine)

例2:UK Parliament rejects a bid for wage increase

【译文】英国议会拒绝加薪要求(这里用bid代替的是proposal)

例3:17 Die in Hotel Blaze

【译文】旅馆失火,17人丧生(这里用blaze代替conflagration)

除了使用短小的动词外,英语新闻还常常选用简短、字母少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如用accord代替agreement,用drive代替campaign等。类似的词语还有:

ace=champion         assail=denounce

body=committee        balk=impede

blast=explode         bid=attempt

deal=agreement/transaction  curb=control or restrict

ease=lessen          foil=prevent from

opt=choose          plunge=plummet

ties=diplomatic        relations trim=reduce

vow=determine         woo=seek to win

pact=treaty/agreement     statement=dispute that cannot be settled

2.多使用新词

为了报道需要,为了引人注目(eye-catching),新闻要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因此用词又必须力求新奇(novelty)。新闻追求的就是新,作为报道新闻的载体之一,新闻语言的生命也在于“新”(朱伊革,2008,14)。例如: show(作秀),e-commerce(电子商务),e-tail(电子零售),money laundering(洗钱),blackout(停电),scud missile(飞毛腿导弹),wed-in(集体婚礼)等。有时广泛使用强调词(夸张词)、典故词、比喻词、生僻词、俚俗词,以加强宣传效果。例如:biz(business商业,生意),super bureaucrat(bureaucrat in the highest position超级官僚)等。

新闻语境制约新闻词语的语义理解。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词语一般具有多义性、指向的不确定性等,因而出现歧义、模糊等现象,这势必要求听话人在话语理解时进行以语境条件为基础的意义选择与调整。人们可以在未知精确词义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语境因素去推知、获取某一词语或结构在交际中的语境信息,这在话语理解中很常见。有时将一些常用词语赋予特殊的涵义,以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umbrella生活中是“雨伞”,自然界中为“伞形(状)物”,动物学上为“(水母等的)伞膜”,船舶上为“烟囱顶罩”,军事上表示“火力网”,政治上又比喻为“保护”、“保护伞”等。有时还广泛借用体育、军事、商业、科技、赌博以及文学、娱乐业等方面的词语,力求适应各种阅读趣味,唤起各类读者的“亲切感”(sense of togetherness)。如:reach(get to) first base,棒球运动中称“击球手跑到第一垒”,转义为“取得初步成功”,俚语又表示“取得成功的开端”; foothold军事中称“据点”,转义为“立足点”,又表示“稳固地位”等。

例4:China's first taikonaut safely returns to earth.

【译文】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例5: This past June,Congress authorized$ 2 million in seed money for a fundraising campaign.

【译文】今年6月,国会批准了一笔2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发起一场募集基金的运动。

【分析】例4中的“taikonaut”是汉语“太空”的拼音(taikong)和英语单词“astronaut”(宇航员)的后缀的混合体,意思是“中国宇航员”。例5中的“seed money”是由“种子”(seed)和“资金”(money)混合而成,意思是“启动资金”。

3.同义词变换使用

另外,还有一些同义词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比如在新闻报道中,所涉及的说话人的语气和神态在不同场合或氛围中不尽相同,表示“说”含义的词汇在内涵和修辞色彩上都互有差别,这是“say”这个中性词所无法确切体现的。因此为了避免say一词的重复使用和增加报道的文采,新闻工作者常使用“say”的同义词。例如,acknowledge(承认),admit(承认),add(补充说),affirm(肯定),allege(宣称),agree(同意),boast(夸口说),claim(声称),complain(抱怨),concede(承认),confess(供认),declare(声明,声称),describe…as(把……说成),elaborate(详细述说),emphasize(强调),exclaim(大声说),explain(解释),promise(答应),proclaim(宣告,声明),reply(回答),recount(详细讲述,列举),reveal(透露),state(说,声辩)等等。

4.借用词语

新闻英语的受众对象极其广泛,他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悬殊,接受能力各异,这就要求记者尽量使用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而又不失生动形象的词语。其中较有效的手段就是借用其他领域里为大众所熟知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大致可分为三类:

(1)新闻英语中最普遍的现象便是经常借用各国首都等地名、著名建筑名称以及政府首脑姓名,以替代该国或其政府及有关机构。例如:

例6:In line with such thinking,President Clinton argued last week for continued American assistance of the Kremlin's economic reform.

【译文】根据这样的想法,克林顿总统上周为继续援助俄罗斯政府的经济改革进行辩解。

【分析】例句中的the Krem lin是俄罗斯政府的办公大楼克里姆林宫,此处借指俄罗斯政府。

新闻英语中经常借用人名、物名、建筑物名称乃至别名等专有名词。现在列举一些类似的词语以及其所表示的意义:Beantown豆城——波士顿市,Fleet Street舰队街——英国新闻界,Pentagon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Dice City赌城——拉斯维加斯,Big Apple大苹果——美国纽约市,Uncle Sam山姆大叔——美国人,Bermuda(Triangle)百慕大(魔鬼)三角——危险的禁区,Zhongnanhai中南海——中国政府

(2)英语新闻用词的另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广泛借用体育、军事、商业、科技、博彩业以及文学、娱乐业等方面的词语,其目的是力图反映现代新闻语言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融合性”;力图适应各种阅读趣味,唤起各类读者的“亲切感”。如:

例7:Hong Kong expected bull run.

【译文】香港经济渴望回升。

【分析】bull(牛)这个词被用来比喻资本市场或经济形势的繁荣,俗称牛市。这里的bull run指的是香港经济回升,股市有望大幅反弹。

例8:Soft-focus accounting rules and chummy banks have enabled managers to build up hidden cash reserves.

【译文】漏洞百出的会计制度和私交甚密的银行使得经理们可以建立私藏的金库。

【分析】soft-focus是摄影名词,意思是“焦点模糊”。这里是说会计制度不严,漏洞多。

英语新闻中还经常借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在英美百姓中可谓家喻户晓。因此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才能懂得这些人物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和内涵,从而领会借用这些人物来表达意思的巧妙。

如:James Bond,英国作家Lan Fleming小说中智勇双全的间谍,代号007,他经常开着时髦新潮的跑车,在与各种美女周旋中完成任务,后被好莱坞拍成一系列电影,影响极大。Robin Hood,英语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即罗宾汉。Sherlock Holmes,英国作家Conan Doyle侦探小说中聪慧、精明的私人侦探,现也被拍成一系列电影。

(3)新闻英语词汇还经常掺用外来语,尤其是新闻报道中记者提问或新近出现的事物时,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与注意,或更贴切地表达某词语的内涵,有些外来语由于经常使用,已经完全英语化。如:

abattoir[法语]屠宰场

blitz[德语]闪电似的动作

encore[法语](要求)再演,加演

percent[拉丁语]百分之……

visa[法语]签证

5.运用模糊词

准确和简洁是新闻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语言方面追求的目标。然而,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的,不同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因此,要完全用精确的语言去描述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模糊词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指示“连续客体”的词

自然界中的许多客观实体皆是一个连续体,当人们用语言符号去指示并截分这些客体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主观性,并且不同语言的截分标准也不尽相同。这样的词语就或多或少具有模糊性。这类词包括时间词、颜色词、象声词等。如年龄词“童年”、“幼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就具有模糊性,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2)可分等级的词

主要指可分等级的形容词或副词,如long/short,deep/shallow,wide/narrow,light/heavy,big/small,fat/thin,fast/slow,beautiful/ugly等。这些词在描述不同事物时,所依据的标准往往并非一致,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3)无实际所指的词

英语中的goblin(妖魔),unicorn(独角兽),ghost(鬼),centaur(半人半马的怪物)等词,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客观限制,其所指对象仅仅是在小说中或者传说中所假想的实体,因此它们的语义也是模糊的。

(4)模糊限制语

许多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模糊限制语(hedge),如汉语中的“大约、左右、也许、大概、说不定、若干”等等;英语中的“about,probably,sort of,kind of,more or less,roughly,somewhat,mostly,basically,almost,in a sense,commonly,relatively”等等。当这些词对语义明确或基本明确的词语进行修饰时,整个结构的语义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这些模糊词语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虽说它们是模糊词语,但在新闻报道中却是科学合理的,这倒反而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体现了记者的求实精神。例如:

例9:After a period of quiet,violence reignited in late February,following the firebombing of two Christian homes.

【译文】一段时间的平静之后,随着这个二月份发生的对两所基督教徒房屋的轰炸事件,武力冲突再次发生。

【分析】这篇报道是关于印尼的穆斯林教徒和基督教徒之间发生的流血冲突,和平和武力冲突的时间不可能具体到某一天,所以此处用了两个模糊词语a period of和late February。

6.2.1.2 句法特点

新闻写作总体要求撰稿人排除个人感情和倾向性,保持客观性。新闻文体一般常用平素易懂的语句,近于谈话体、口语化的行文语言,采用所谓“扩展的简单句”。简单句有助于清楚地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突出显示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层次感,使读者思路清晰、清楚易懂,同时使撰稿人易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事实交代清楚。简单新闻文体写作多用主动语态。使用主动语态叙事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直接感”(directness),使叙述具有“直言不讳的效果”(strait forwardness)。新闻中广泛使用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使用引语的目的是使报道具有“最大限度的客观性”(maximum objectiveness),以增添真实性和生动性。新闻特别是标题中,常省略冠词、介词、动词、代词、助动词等以节省版面;时态不求一致,主句用动词过去式,从句可使用一般现在时;多用简单句,并辅以定语状语、同位语、插入语等补加成分。

1.时态运用灵活

时态的运用在英语新闻文体中有其独特之处,为了给读者一种现实感和新闻的及时感,新闻文体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不定式或现在分词分别表示过去、将来或正在进行的动作。

例1:Hillary Clinton suffers collapse.US senator and former first lady Hillary Rodham Clinton has collapsed during a public appearance in Buffalo,New York state.

【译文】希拉里·克林顿胃部不适当众晕倒。美国前第一夫人,现任参议员的希拉里·罗德汉·克林顿在纽约西部城市布法罗出席公开活动时突然晕倒。

例2:Stars rock Bangkok for tsunami relief.World entertainment giant,MTV Asia,will hold a star-studded concert today(Thursday) to raise money for the tsunami relief effort.

【译文】众星云集曼谷,为印度洋海啸赈灾。世界娱乐界巨头——亚洲音乐电视,将在今晚(星期四)举行一场众星云集的音乐会,以筹集资金为海啸赈灾出力。

【分析】例1中所叙述的新闻事实已经是过去发生的,但不管是标题还是新闻内容中,并未使用过去时态,新闻记者的目的显然是给读者一种动态的新鲜感和现实感。例2新闻标题使用了一般现在时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标题使用一般现在时预示将来的事实,其目的是想缩小两者的时间差,使读者觉得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了新闻消息。

在一般文体中,按照传统英语语法规则,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要受制于主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并且当间接引语改为直接引语时,动词时态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英语新闻一般也应遵循这种时态的变化规则。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其时态常常并不拘泥于这种规则,而是按照实际情况,根据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变化与顺序,酌情灵活使用各种时态。

例3:Their only worry in Group C was Turkey,who they have played just once in their history unfriendly in 1956.(China Daily,December 4,2001)

【译文】C组中他们唯一担心的是土耳其足球队,因为他们与土耳其队只在1956年交锋过一次,而且场面极不友好。

【分析】例3中的新闻事实是说在C组中他们唯一担心的是土耳其足球队,用过去时态was表明他们两个球队过去只交锋过一次,而之后的从句又用了现在完成时have played,而没有根据语法规则用过去完成时had played,其目的就是想突出与现实的关系。

2.频繁使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在英语新闻中使用得相当广泛,其使用频率往往多于其他英语文体。为了突出重点,新闻报道中常用被动语态强调事件或行为的结果,突出强调新闻事实或动作的接受者而不是执行者。例如:

例4:At least 26 people were killed at the weekend in a new army offensive in which the army fired rockets,artillery and mortars at targets around the town as air force made repeated strikes.

【译文】在周末发动的一场新的攻势中,至少有26人被打死。在这次进攻中,军队用火箭、大炮和迫击炮向该市周围的目标进行袭击,同时空军也不断地向这些目标轰炸扫射。

【分析】例4报道了战争的态势。对于这类新闻,读者或者听众迫切想知道事件造成的后果,而使用被动语态则可以较好地达到此目的。

3.复杂多样的句式

要较好地达到英语新闻的告知和传播功能,适应并迎合各层次读者的口味,英语新闻的句式结构要尽力做到简洁。因此,英语新闻中的句子多用单句。英语新闻经常使用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等代替从句,使句子结构更加简单、明了,使新闻的叙述更加清楚。要做到这一点,新闻报道的作者必须追求句子结构紧凑、容载量大。例如:

例5:Screaming and weeping mourners clambered around the flag-draped coffin carrying the body of former Prime Minister Rafik Hariri 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urned out for his burial Wednesday,two days after a huge bomb killed the man credited with rebuilding post-civil war.

【译文】星期三,成千上万的黎巴嫩人涌上街头,与哈里里告别,黎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盖着国旗的棺材周围挤满了尖叫的、痛哭的哀悼者。哈里里在黎巴嫩内战后的重建中卓有功勋,两天前在一起剧烈的爆炸中遇害。

【分析】例5中用现在分词短语carrying the body of former Prime Minister Rafik Hariri代替了定语从句修饰宾语coffin。在状语从句after a huge bomb killed the man credited with rebuilding post-civil war中,又使用了过去分词短语credited with rebuilding post-civil war来修饰前面的名词man。从而简化了句子结构,同时传达了哈里里的身份、死因、过去的功勋、威望以及百姓对其死亡的哀痛等诸多信息。(www.chuimin.cn)

新闻文体大量使用简单句的主要原因是受版面的限制,记者往往力求用尽量少的篇幅来报道尽量多的事实,提供尽量广的知识。

新闻报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记叙人们所说的话以及他们是怎么说这些话的。换言之,引语是必不可少的。记者必须经常在报道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酌情甚至大量引用别人的原话,这既可增添报道的真实感和生动性,减少文字的沉闷感,同时又能显示记者的客观立场,使报道具有“最大限度的客观性”,使读者确信记者并未掺杂个人倾向(张健,2004,123)。

例6:Senior Iraqi officials confirmed early Saturday that former president Saddam Hussein and two former allies were hanged at the dawn.

【译文】周六早晨,伊拉克高级官员证实,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和另外两名支持者于黎明时分被执行绞刑。

6.2.2新闻文体的翻译

新闻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翻译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体裁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做到文体适切。例如翻译法律文件,要求译文严谨;翻译文艺通讯之类的稿件,则要求译文优美、有文采。翻译政治新闻,要求译文准确,不贬不扬。新闻翻译不可随心所欲,主观臆断,脱离原义;也不可拘泥于原文语言形式,要从原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去理解原文,才能译好。不论是什么体裁或类别的新闻,翻译时,在形式与内容的表达上要体现原文风格,语气格调客观公正、不带个人感情色彩,保持原文特色。新闻文体的翻译主要包括新闻标题的翻译、导语的翻译、新闻报道的翻译、新闻特写的翻译和新闻评论的翻译等。下面从新闻报道、报刊新闻和新闻标题三个方面扼要阐述新闻翻译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

6.2.2.1 新闻报道的翻译

所谓新闻报道是指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新闻具有如下特点:(1)对事实如实报道;(2)新闻的时间性很强;(3)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报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翻译新闻作品与翻译文学、科技和商务等作品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众多,摘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所谓摘译就是译者摘取一些认为重要的,或者说传达了重要信息的段落或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新闻报道翻译的第二特点是译文重组,它打破传统的原文译文的先后顺序,重新组织译文。其结果可能是原文的内容在前,译文的内容在后。实际上,不少译者在处理新闻作品时往往择其要点进行重新编排整理,然后编写成文。新闻翻译作品的欧化现象十分普遍,虽然译者尽量想使译文接近汉语文体,但总是拘谨,常常是译出的汉语句子大致与英文相应,即在原作使用逗号的地方译作仍使用逗号,原作句号的地方译作仍使用句号。其结果是真正富有汉语式节奏,读起来有板有眼,自然流畅的译文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常常是读起来不流畅,完全没有地道的汉语味,欧式的翻译非常浓烈。例如:

例1:The UN Security Council also called on the warring parties to observe a September peace accord,signed by Russia and Georgia,which affirms that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Georgia shall be ensured and which constitutes the basis for an overall solution.

【译文】联合国安理会还呼吁交战双方遵守由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签署的“九·三和平协议”,该协议重申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应予以保证,争端的全面解决也以此协议为基础。

例2:The UN has considered sending a large UN peacekeeping force with nearly 12 thousand soldiers to Croatia.

【译文】联合国已考虑向克罗地亚派遣一支约由1.2万士兵组成的大型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不难看出,欧式长句有其普遍性。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就其各自的特点来说,英语的语言结构为树式结构,而汉语属于竹式结构。英语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宾结构突出,有如一棵树的主干。英语在表达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先把句子的主语与谓语和主要动词这两根主梁挂钩。汉语中动词用得多,在表达一些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借助动词,按动词发生的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给人以明快的感觉。鉴于以上特点,英语长句不足为怪,汉语句子本应简明明快,很少有长句的,然而无论是看新闻还是听新闻,长句总是出现,可见欧化现象的普遍性。英文新闻报道,习惯上都表明消息出处,不仅对新闻事实注明来源,而且对有关的言论、观点等也一一交代来历,以示报道的真实、客观。说明记者没有加进个人的态度和观点。从交代的手段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标明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二是进行含蓄不露的表达;三是含糊委婉的介绍。无论哪种情况,英文表达的消息来源放在句尾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汉语习惯恰恰相反。例如:

例3:BEIRUIT,Dec.3—American hostage Alan Steen walked to freedom here today after1773 days(four years,313 days) in captivity,diplomatic sources said.The Los Angles Times,Dec.4,1991.

【译文】据外电人士称,美国人质阿兰在被关达1773天之后于今天从这里走向自由。洛杉矶时报,1991-12-04。

例4:WASH INGTON(Agencies via Xinhua)—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s told Congress it plans to sell Saudi Arabia 72 jet fighter planes worth$ 5 billion,further boosting the Arab kingdoms growing stockpile of modern USweapons,informed sources disclosed on Tuesday.

【译文】据消息灵通人士星期二透露,布什政府已通知国会,它计划向沙特出售总价值50亿美元的72架战斗机,以进一步增强这个王国的美国先进武器的储备量。

例5:LONDON,Oct.16(Reuter)—Winds up to 170 kilometers an hour lashed the streets and houses here today in the worst storm since records began,killing at least 13 people and bringing the southern half of country to a virtual standstill,according to police.

【译文】【路透社伦敦10月16日电】来自警方的消息称,速度高达每小时170公里的狂风于今天横扫了这里的大街小巷和房屋建筑。在这次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风暴中,至少已有13人死亡。英国南部地区已处于瘫痪状态。

【分析】从以上三例可看出,无论是洛杉矶时报或路透社的报道,还是中国新华社,都将消息的出处置于句尾,然而译成中文后,全都一反英文后置的态势,放在句首。

6.2.1.2 报刊新闻的翻译

报刊新闻是一种常见的体裁,它担负着迅速传播各种信息的使命。一般说来,报刊新闻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风格,无论是英语报刊新闻还是汉语报刊新闻都呈现出真实简洁和生动的特点。

1.词汇

英语报刊新闻为了吸引读者,都追求新奇,使用种种抢眼的词,如强调句、典故词、俚语词等等,有时还新组合许多词汇。这就要求译者在有扎实英语基础的同时,还要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对受众较为陌生的词语要作必要的解释。“翻译者遇到新词语时必须注意尽力查询,寻找词义理据,并紧紧抓住上下文,经慎重推敲判断出词义后,可采取释义加原文(用括号)的方式。”如:

(1) Sandwich Generation可译成“三明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人),因为其含义为a generation of people who are caring for their aging parents while supporting their own children.

(2) pod-casts:So if 2006 was the year of You,2007 was the year of Them.Big media companies stuffed their sites with blogs,pod-casts and videos.

pod-casts:苹果公司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也就是影响日志或食品博客和视频。

(3) 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美国社会中祖先为英国新教徒的白种人;现在指美国所谓的“社会中坚”。

与汉语报刊新闻一样,英语报刊新闻大量借用体育、军事、商业、科技以及文学音乐等方面的词语,以唤起读者的亲切感。例如:recorder一般有“记录者”的意思,但在报道法律诉讼新闻时,其意思可为“法官”或“律师”,实际运用时可由上下文决定。

英语报刊新闻也像汉语报刊新闻一样,由于工作时效性的要求,要运用一些套话及俗语。因为这些用语在新闻界比较通用,一般比较容易找到对应的翻译。例如:为了体现报道的客观性及真实性,新闻常用诸如it's reported that(据报道),quoted as saying(援引……的话说),in response to allegation(就……的提法发表评论),not so,not yet(不置可否)等等。

2.名词词组

鉴于简练程度低于汉语,英语报刊新闻的名词词组相对中文的要复杂得多。名词词组的前置和后置修饰成分很多,以便节省篇幅。

(1)前置定语中大量地运用连缀词。简单的连缀词可以直接用引号等方式将其直接以对等的形式翻译。这与汉语的定语用法相似,读者可以接受。但是,针对一些复杂的连缀词前置定语,就不能简单地采用对等形式翻译,以免造成读者阅读时的麻烦。例如:

例1:The queen closed the boycott-hit,rain-affected Common-wealth Games in Edinburgh yesterday after Steve Cram had cruised to his second gold medal.

【译文】斯蒂夫·克拉姆获得第二枚金牌后,女王宣布联邦运动会闭幕,因为此次运动会遭到了各联邦国家的抵制,还受到了大雨影响。

【分析】如果把“the boycott-hit,rain-affected Common-wealth Games”单纯译成“受各联邦国联合抵制的及大雨影响的联邦运动会”,则会使中国的读者感到窒息。因此应改变其形式,译为“……女王宣布联邦运动会闭幕,因为此次运动会遭到了各联邦国家的抵制,还受到了大雨影响。”

(2)后置成分

新闻英语名词词组的后置成分有许多形式,如介词词组、动词不定式词组、分词词组、复合从句等等。在许多情况下,一个词组的后置成分是这几种形式的结合,因此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在翻译过程中还是主要采取拆译的方法。例如:

例2:The offer by the American side to ship additional wheat and feed grains,raising the normal ceiling figure from 8 to 23 million tons.

【译文】美方要船运额外的小麦和饲料(给该国),并将原来一般为八百万吨的最高数量升至两千三百万吨。

(3)句子结构

英语新闻写作受版面词数的限制,记者有时会为了尽可能地在一个句子中写进较多的新闻事实或信息,不得不打破简单的句型结构,或采用合并句子的方法,将原先两句以上才能表达的事实充塞在一个句子里。结果使通常较简单句子显得结构复杂而松散,句子冗长不堪,令人费解。相对而言,汉语的句子要短得多,而且汉语以简练著称,其句群中的单个短句独立性很强。在翻译时就有必要把过于冗长的英文句子拆开,分成几句话来表达。例如:

例3:Andrew P.O'Rourke,the Republican candidate for governor,said yesterday that he would with draw from a televised debate with Governor Cuomo if the candidate of the New Alliance Party,which he accused of extremist views,participates.

【译文】参加州长竞选的共和党候选人安得鲁昨日申明,如果新联盟党的候选人也要参加与州长库莫的电视辩论,他本人就宣布退出辩论。安得鲁指责新联盟党的候选人持有极端主义的观点。

综上所述,新闻报刊英语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大多数中文读者阅读习惯的现代汉语报刊新闻语言形式进行翻译。译者要本着将信息客观迅速地传递给读者的严谨态度,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将原文理解透彻,并以现代汉语新闻的语言翻译给读者。

6.2.1.3 标题的翻译

作为新闻,必须具有准确、简练、生动和鲜明的特点。新闻标题(headline)就更需简练、有力、引人注目。在标题翻译的理论上,以汉英对比作为出发点,坚持重理解、重对比、重神似三大原则;在标题翻译的具体方法上,采用直译、意译、音译、增词、词类转译等方法。为了便于作汉英对比,同时也结合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我们从首字母缩略词、增词、分词、动词不定式、标点符号、修辞格共六个方面对新闻标题的翻译作一些探讨。

1.首字母缩略词的翻译。为了使翻译简洁、明了、不产生歧义,同时还要受读者欢迎,一般可采用音译法、中文简称法和全译法。例如:

例1:OPEC 22nd Session Ends

【译文】欧佩克第二十二届会议结束

例2:NATO to Seek New Secretary General

【译文】北约寻求新任秘书长

例3:BBC Considering Starting Global Television Service

【译文】英国广播公司拟开通全球电视服务

2.由于报刊标题本身高度浓缩简洁,理解时必须把它省略的成分还原。为了充分传达原标题的含义,必须增补词语,以求达意。一般可增加不定冠词、连系动词、量词等。例如:

例4:Nehru Backed Tibet Uprising—(a) Rebel Chief

【译文】一叛乱头目说:尼赫鲁支持了西藏暴乱

例5:(The)Bankers(Keep)Silent(as) the Dollar Falls

【译文】美元跌价,银行家保持沉默

例6:25,000 March for King

【译文】二万五千人游行纪念马丁·路德·金

3.报刊标题中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出现频率较高,必须正确理解分词,尤其是过去分词的含义。标题中现在分词前的助动词“be”常省略,但这不影响它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态,通常译作“(正)在……”。例如:

例7:Opposition to Viet Invasion Force Growing

【译文】对越南侵略军的反抗正在增长

在新闻标题中动词的过去分词往往被直接用来表示被动意义,因此,我们把含有此类分词的标题当作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来处理。在译成汉语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译为汉语主动句或被动句。例如:

例8:Seven(Are) Injured in NJ Chemical Blast

【译文】新泽西化工厂发生爆炸,七人受伤

4.标题中常用不定式指将要发生的事,通常译作“将……”。例如:

例9:Bill Clinton to Appear on TV

【译文】比尔·克林顿将在电视上露面

5.由于新闻标题注重结构精简,并不使用所有的标点符号。而在标题中加上某些标点符号,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因此,必须把这些标点符号的具体含义译出。例如:

例10:UN,Iraq Talk on Refugee Aid

【译文】联合国和伊拉克谈判援助难民问题

6.新闻标题往往注重修辞,以达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吸引力的效果。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给英语修辞的汉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翻译含有修辞格的报刊标题时,需尽量考虑和体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发挥汉语的优势,尽最大程度取得“等效”。当然,不能译出原修辞特点时也不必勉强。例如:

例11:Soldiers Salaries Soar

【译文】士兵薪水大幅提高

总之,新闻标题的翻译往往以直译或基本上以直译为主,在必要时也需增补介绍性、解释性的词语。

新闻翻译的原则是语言讲求具体、准确、简明、通俗、生动。新闻翻译的标准就是择词准确,语言通顺(通俗),文体适切。(许明武,2003,26)美国人Sol Adler说:“The main problem is that the language which you are translating imposes itself on the language into which you are translating.This applies to all translation.”新闻的翻译尤其不是一种机械化的活动,不是一个中文字换一个英文词的机械变化,而是社会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机能。总之,新闻翻译力求选词准确,语言通俗,文体适切,迅捷快速,这便是新闻翻译的标准。

【练习】

1.To the Israelis,reform amounts to not-so-subtle code for replacing ormarginalizing the Palestinian leader,Yasir Arafat.But senior Bush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while they view Mr.Arafat as problematic,insist that they have no way to avoid dealing with him now.So officials from the president down have focused their public comments on demands that Mr.Arafat himself“show leadership”by cracking down on violence.

2.A closer look at its budget also shows…The official numbers reveal a deficit of less than 3 per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not an outrageous number.Recall that in 1992,when the United States was experiencing a far milder recession than the current Argentina one…

3.Cities all around the Pacific are battening down the batched as El Nino threatens meteorological mayhem.

4.Baghdad is kissing the Arabs by launching an all out“Arab friendship”campaign.

5.There is a constant tug-of-war between the advocates of good manners and those of crudity,with the former hoping for a return to a more genteel age.

6.甚至连美国的球迷也为之倾倒。他们在选举NBA全明星队时把姚明排在了传奇人物大鲨鱼奥尼尔的前面。在上周末火箭队挫败洛杉矶湖人队的比赛中,奥尼尔还撞在了这座“长城”的脚下。

7.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其执政党工党的年度大会上说:“战争的结局只有一个:胜利是我们的,不是他们的。”

8.在我看来,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同各所大学携手合作,改革教育制度,使之更加有效地利用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和发扬刻苦钻研精神,而不像现在这样把一切都花费在无人想知道其意义的文凭和学位上,这一时机已经成熟。

9.这个过程(即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顺差的减少)可能已经开始,日本的贸易顺差20个月来连续下滑,其结局会是产生贸易逆差——这种情况在几年前简直比虚幻的独角兽更令人难以想象。

10.中东地区的富庶,加上那里的冲突和动荡,使得该地区军火生意十分火爆,占到世界武器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