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英汉互译: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英汉互译: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摘要】: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如何,并在使用时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翻译过程中要想正确理解和传递句子或篇章的意义,英汉词语是不可忽视的对比和分析对象。

2.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和。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语言或一种语言词汇的组成、运用和历史发展,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部分。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如何,并在使用时看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1.1 词语层

词语是语言大厦的一块块砖石。翻译过程中要想正确理解和传递句子或篇章的意义,英汉词语是不可忽视的对比和分析对象。这里所说的词语是指我们常说的词(word)和词组(phrase)。而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主要从语法和词义两个角度来进行。

2.1.1.1 从语法角度来看

从语法角度来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我们可看出:英语和汉语有着大致相同的词类。实词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虚词中都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语言中也都有象声词。所不同的是英语中有冠词,而汉语中有量词和语气词。不同的词类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起不同的语法作用。在语内交际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词性)均会经常发生转换(语内转换):名词有时会变成动词,动词有时也可转作名词,如汉语中的“热爱学习(名词)”和“学习(动词)文件”,英语中的“I study(动词)”和“English study(名词)”等。在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有时可无词类转换,但更多的时候则常伴有词类转换(语际转换)。如:

例1:He is a teacher of English.

【译文】他教英语。(名词转成动词)

例2:He is physically weak.

【译文】他身体很弱。(副词转成名词)

例3:She was gazing across the sea,apparently ignorant of him.

【译文】她正在眺望大海,显然没有看见他。(形容词转成动词)

例4:The road to development is long but we are firmly on it.

【译文】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我们已经坚定地走上这条道路。(介词转成动词)

例5:In fact,the Lexicographer's name was always on the lips of this majestic woman,and a visit he had paid to her was the cause of her reputation and her fortune.

【译文】这位威风凛凛的女人嘴边老是挂着词汇学家的名字,原来他曾经拜访过她一次,从此使她名利双收。(名词词组转成主谓词组)

词语的转换有时还会超越同一语言层次,即与其他语言层次转换。例如:

例6:They have not done so well ideologically,however,as organizationally.

【译文】但是,他们的思想工作没有他们的组织工作做得好。(副词转成名词词组)

例7:Angola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 in South West Africa.

【译文】安哥拉是西南非洲的麻烦之地,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得出来的。(形容词转成分句)

2.1.1.2 从词义角度来看

词义如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如从传统的词汇学角度来讲,词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所谓概念意义,也叫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或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就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是语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常视为词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或释义。所谓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隐含于或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社会、群体或个人都可以使一个词具有内涵意义,有时还是很不相同的内涵意义。这种差异既可以存在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的亚文化之间。如英语中的goose有“愚蠢”的内涵意义,但汉语中的“鹅”却没有这种贬义的内涵意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词义,英汉词语的词义对应情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1.完全对应。这类英汉词语多为专有名词、术语或普通名词,其数量极为有限。如: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

smog     烟雾

carob     角豆树

cardia    贲门

carbinol   甲醇

zoology    动物

2.部分对应。有许多英汉语词语在词义上只是部分对应。它们的意义范围有广狭之分、抽象与具体之分、一般与个别之分。如:

milk         奶(抽象);人奶,牛奶,羊奶(具体)

film         胶卷(一般),影片(个别)

还有些英汉词语在概念意义上是对应的,但在内涵意义上却是不对应的,如: vinegar有“不高兴,坏脾气”的内涵意义,醋有“妒忌”的内涵意义。

3.不对应。由于文化差异,英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它们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含义的词语,翻译时多用加注或释义。如:

hippie     嬉皮士

breaker     跳布瑞克舞者,跳霹雳舞者

rigjacker    劫持近海油井设备的人

congressperson 美国国会(尤其是众议员院)议员(男议员或女议员)

4.交叉对应。英语中有许多多义词,其各个意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语对应。如下面各例中的light一词就是这样:

light music    轻音乐(light=intended chiefly to entertain)

light loss    轻微的损失(light=not heavy)

light heart    轻松的心情(light=relaxed)

light car     轻便汽车(light=having little weight)

light step    轻快的步伐(light=gentle)

light manners   轻浮的举止(light=frivolous)

light outfit   轻巧的设备(light=handy)

light work    轻松的工作(light=requiring little effort)

light voice轻柔的声音(light=soft)

一般情况下,英汉词汇在意义上主要有以下区别:

1.词汇的意义范围(semantic scope)不一样

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某一种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它的形成要受到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如英语中的kill一词和汉语中的“杀”就相去甚远:

例1:Japanese army killed millions of innocent people during the war.

【译文】在那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屠杀了成百上千万无辜的平民。

例2:Three men were killed in the accident.

【译文】有三个男子在事故中丧生。

例3:The engine was killed by the flood.

【译文】汽车的引擎由于大水而熄了火。

例4:Your joke nearly killed me.

【译文】你的笑话真是笑死人。

例5:I'm reading this book just to kill time.

【译文】我读这本书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中的kill的语义范围比汉语中的“杀”要宽泛得多,不但可以表示“杀”,还可以表示其他意义。而汉语中的“杀”则基本上不超出“kill”的语义范围,如“杀人”、“杀猪”、“杀虫”、“杀菌”等。

同样,汉语中的词汇也有些语义范围比英语中相近的词汇大得多的情况,如“实践”和“经验”两个词的语义范围就比英语中的practice和experience大得多,翻译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下面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的一些例子:

例6:总之,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是走对了。

【译文】Of course,our achievements in the last few years have proved the correctness of our polici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例7: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译文】Socialist China should show the world through its actions that it is opposed to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and will never seek hegemony.

例8: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

【译文】That is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decades of development.

例9:改革、开放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搬,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译文】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new undertakings,so we have no precedent to go by; all we can do is to proceed in the light of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这里例6和例7中的“实践”分别译为achievements和actions,因为它们的意义显然不是practice一词所能涵盖的。同理,第8例和第9例中的“经验”一词分别译为what we have learned和precedent,而不是experience。再如:

例10:日服三次,每次一片。

【译文】To be taken three times a day,one tablet each time.

例11:你说得有道理,我服了。

【译文】What you said is reasonable.I'm convinced.

例12:他不服指导。

【译文】He refused to obey directions.

例13:我在那里只住了三天,因为不服水土,又回来了。

【译文】I stayed there for only three days before I returned home,because I was not accustomed to the climate there.

例14:服兵役是每个青年的义务。

【译文】It's the duty of every young man to serve in the army.

例15:那位拳击手还在服刑。

【译文】That boxer is still serving a sentence.

显然,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一个语义范围和“服”相近的词。汉语中这类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再如“打”这个字:打人、打仗、打字、打杂、打油/打酱油、打基础、打电话、打官司、打交道、打保票、打主意、打草惊蛇等,英语中显然也找不到语义范围与之相当的词。

2.词的内涵意义不一样

我们知道,许多词除了它们的外延意义外,还有内涵意义,即它们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某种联想。词汇的内涵意义包括褒贬义、词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等,经常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由于各自独特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历史传统等,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联想和比喻。一些字面意义完全不等值的两种语言词汇可以引起相同的联想。另一些字面意义完全等值的两种语言词汇,在不同民族中经常会引起相同或者不同的联想。因此,词汇的内涵意义具有鲜明的典型的民族特色。

如“春天”一词给人以“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的联想;而“男子”一词则具有“刚强”和“勇气”的内涵。词的内涵意义不但可以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也可以因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如汉语中的“荷花”一词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就可能产生“出污泥而不染”的联想,而英语中的lotus flower就没有这种内涵意义;“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意味着高洁淡雅,而在有些西方文化中却具有“死亡”的内涵意义。同样,各语言中的颜色词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如在古代中国社会中,“黄”字就往往与天子联系在一起;同样,在英语中yellow一词就没有这种文化意义。另外,英语中的许多词,如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和privacy(隐私),具有汉语译文中所没有的文化内涵,这也往往给翻译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词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不一样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一门语言都有一部分词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如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独特的地位,“龙”一词包含着“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涵义,常常引申为“中华民族”的意思,如“龙的传人”。因此中国读者对“龙”有着普通西方读者无法意会的情感。而在英语中,dragon一词非但没有上述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甚至还包含着“邪恶”的意义。因此,有的专家建议,“龙”不应译为dragon,而应译为Chinese totem(中国的图腾)。再如,英语中的propaganda译成汉语为“宣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中,propaganda一词往往和当年纳粹的反动宣传联系在一起,所以是贬义的。而汉语中的“宣传”一词却是中性的,有时还有褒义,如“宣传队”、“宣传画”、“宣传党的政策”等。因此,“中共中央宣传部”就译为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4.词的搭配意义不一样

词的搭配意义是由一个词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构成的,而这些联想则产生于与该词经常同时出现的一些词的意义,它属于各个词具有的特异性。不同的词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搭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例如,英语中的pretty和handsome两个词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

上面的pretty和handsome两个词都可以译为“漂亮的”,但是它们的搭配范围只是部分重叠,如两个词都能修饰boy,可是pretty通常用来修饰girl,flower,garden,color和village,而handsome却不能。我们可以说pretty color,但是却不可以说handsome color,这说明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从与它们搭配的词来看,pretty似乎隐含着一种女性的柔美或清秀之美,而handsome却强调一种近乎阳刚的美。因此,同样是修饰boy,pretty和handsome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事实上,handsome一词也可以用来修饰woman,在这种情况下,它强调的是一种端庄之美。当然,如果我们用pretty修饰car或typewriter,那么它的意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5.两种语言中看似同义的词使用的频率不一样

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例如,汉语中用得非常广泛的一些词,如“水平”、“问题”、“情况”和“形势”等,虽然在英语中有看上去对应的词level,problem,circumstance和situation,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低得多。前面提到的“实践”和“经验”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有些情况下,这些词根本就不必翻译出来。例如:

例16:要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你还得提高你的口语水平。

【译文】You must further improve your spoken English if you want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in English.

例17:那我们谈谈文艺问题。(—楼适夷:《夜间来客》)

【译文】Shall we talk about literature and arts?(张培基译)

例18:那谈谈对目前文艺形势的感想,好吗?

【译文】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you fell about the general trend of literature and arts at the moment?

反之,英语中用得很广泛的一些词,在汉语中也找不到使用频率接近的词。最典型的就是英语中的连接词,如when,if等。这些词在英语中是不能省略的,而在汉语中,只要意思明白,常常不必用“在……时候”、“如果……就……”等,在很多情况下,用了反而显得拖沓笨重。例如:

例19:I won't go there if you don't go.

【译文】你不去我也不去。

试比较:如果你不去的话,那么我也不去。

例20: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译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试比较:如果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例21:Please bring your baby here when you come tomorrow.

【译文】你明天来把孩子带来。

试比较:你明天来的时候,把孩子带来。

例22:When we say that this machine is of high quality and always works properly,we don't mean that it is the very best of its kind.

【译文】我们说这部机器质量高并且总是工作正常,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同类机器中最好的。

2.1.2 选词用字

要选好词用准字,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原文词语所表达的意义,然后在译文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在确定英语词义时不仅要根据词类(如是动词还是名词,是形容词词组还是副词词组)来确定词义,而且还要依据词语所处的上下文来选择词义。例如在下面两句中,air分属不同的词类:

例1:The rain had cleaned the air.

【译文】雨后空气新鲜。(名词)

例2:Don't air your troubles too often.

【译文】别老是诉苦。(动词)

要选好词用好字,还要注意英语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是广义还是狭义、是抽象还是具体、是一般还是个别、是褒义还是贬义,翻译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如:

例3:He preferred the products of old brand to the new flashy.

【译文】他宁可要老牌产品,也不要质量差的新产品。(抽象—具体)

例4: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imperialists.

【译文】帝国主义者的性格有残暴的一面,也有狡猾的一面。(具体—抽象)

例5:She said,“He is a lightly discriminating man.”

【译文】她说:“他是个很爱挑剔的买主。”(一般—个别)

最后,选好词用好字还要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搭配组合。词语的语体色彩主要体现在词语的正式程度上。如end一词,在普通日常英语或文学文体中,当用作名词时,它的常用义是“末端”、“结束”等;而在商业英语中,它又可以指“业务(部)”;在科技英语中还有更多的专业意义,如soluble end指“溶解范围”,variable shortend指“可变短路器”,而END则可能是endorsement的缩略式,是商业上(支票)的“背书”。再如普通文体和文学文体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起来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

winds风(普通文体);风云(文学文体)

red flower红花(普通文体);红艳艳的花儿(文学文体)

green willow绿柳(普通文体);柳色青青(文学文体)

词语搭配一般需注意这三种情形:

一是由于两种语言词语的搭配能力不同,一种语言中可以成立的搭配关系(联立关系)在另一种语言中不能成立,翻译时需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例如put on clothes/shoes在汉语中就要说“穿上衣服/鞋子”。(www.chuimin.cn)

二是某种搭配在两种语言中都可以成立,但就表意、表情效果看,译入语不宜采用与译出语一样的搭配。如:

例6:…yet,as it sometimes happens that a person departs his life,who is really deserving of the praises the stone-cutter curves over his bones; who is good Christian,a good parent,child,wife or husband; who actually does have a disconsolate family to mourn his loss…

【译文】……不过偶然也有几个死人当得起石匠刻在他们朽骨上的好话。真的是虔诚的教徒,慈爱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贤良的妻子,尽职的丈夫,他们家里的人也的确哀思绵绵地追悼他们。(本句中的good并没有用“好”字来译。)

三是有些词语组合顺序在英语里是正常语序,如直译成汉语时却不符合汉语习惯,需作颠倒处理,否则译文意思不准确或是表达不符汉语表达习惯。例如:

例7:rural America

【译文】美国农村

例8: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译文】国际经济新秩序

例9:She stopped listening.She felt as though she had been slapped to the extreme outer edge of life,into a cold darkness.

【译文】她再也听不下去了。她觉得似乎自己狠狠地让人击了一掌,给摔到生活的最外的危险边缘,推进又冷又黑的地方。

2.1.3 词序方面

汉语中说“我们在教室里学习”,而英语却说“We are studying in the classroom”(我们学习在教室里),在这里汉语中的状语“在教室里”要放在谓语动词“学习”前面,而英语中相反。

英汉句子中的成分——主、谓、宾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各种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中有同有异。所以英汉词序的比较主要是定语、状语位置异同的比较。

2.1.3.1 定语的位置

1.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也大致如此。有时英语中也有后置的,但是在汉语中一般都前置。例:

例1:a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前置)

【译文】一所以搞科研为重点的医院(前置)

例2:something important(后置)

【译文】重要的事情(前置)

当两个以上的单词作定语时,译文与原文次序可能一致也有可能颠倒。

例3:the banker's little garden

【译文】银行老板的小花园

例4:the ancient Chinese alchemists

【译文】中国古代的冶金术士

如果原文中名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中不习惯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尤其在口语里。例如:

例5:A little,yellow,ragged,lame,unshaven beggar.

【译文】一个要饭的,身材短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瘸腿,满脸胡须。(后置)

2.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短语作定语一般在名词之后,汉语里相反,有时候也与英语一样,视汉语习惯而定。

例6:a building project of high-rise apartment houses(后置)

【译文】一个多层公寓大楼的建筑项目(前置)

例7:a candidate with little chance of success(后置)

【译文】一个当选希望极微的候选人(前置)

例8:particles moving round their atomic nucleus(后置)

【译文】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粒子(前置)

例9: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译文】十进制算法(后置)

2.1.3.2 状语的位置

1.单词作状语

(1)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例1:John did not distinguish himself as a student,but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译文】约翰当年并不是出色的学生,但他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2)英语中单词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一般放在动词之前。

例2: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译文】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3)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前置也可后置,但是在汉语里一般前置。

例3: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后置)

【译文】他跑得够快的了。(前置)

例4:The molecules of a gas are moving about extremely fast in all directions.(前置)

【译文】气体的分子非常迅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着。(前置)

2.短语作状语

(1)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之后的,视汉语的习惯而定。

例5:Then with bag of toys and books we walked across the garden in the gray light of the dawn.(前置)

【译文】我们提着一口袋玩具和书籍,在晨曦中穿过了花园。(前置)

例6:A jeep,full,speed fast,drenching me in spray.(后置)

【译文】一辆坐满人的吉普车疾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水。(后置)

例7:He was quick to use self-deprecating humor to throw anyone off the scent.(后置)

【译文】为了迷惑别人,他机灵地说些自我挖苦的笑话。(前置)

例8:North American viewers watched the start of the royal procession without missing a single hoof beat.(后置)

【译文】北美洲的观众注视着英国皇家仪仗队的起步,连一个马蹄步也没漏掉。(后置)

(2)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放在时间状语之前,而在汉语中时间状语往往在地点状语之前,如:

例9:He was born in Fuerth on May 27,1923.(地点在前)

【译文】他是1923年5月27日在菲尔特出生的。(时间在前)

英语中时间短语状语之间的排列一般都是从小到大,而在汉语中一般都是从大到小。如:

例10:At eleven minutes past one A.M.on the 16th of October,1946,Ribbentrop mounted the gallows in the execution chamber of the Nuremberg prison.(钟点、日、月、年)

【译文】1946年10月16日凌晨1点11分,里宾特洛甫走上纽伦堡监狱死刑室的脚架。(年、月、日、钟点)

英语中地点短语状语之间的排列一般也都是从小到大,而在汉语中一般也都是从大到小。如:

例11:I was born in Burdine,Kentucky,in the heart of the Appalachian coal-mining country.(小地名在前,大地名在后)

【译文】我出生于阿帕拉契山脉煤矿区中心的肯塔基州柏定市。(大地名在前,小地名在后)

2.1.4 汉语词汇的节律性和英语词汇的非对称结构

我们知道,汉语词汇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骈偶性。现代汉语的词汇很大一部分是双音节词。例如,古汉语中的“发”、“眼”、和“指”在白话文中已分别为“头发”、“眼睛”和“手指”所代替。有些不便组成双音节词的字也加上了“子”或“儿”等构成了双音节词,如“椅子”、“桌子”、“妻子”、“女儿”等。现代汉语的数词在这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当我们回答“今天几号了?”这个句子时,我们可以说“今天十号”或“今天初十”,但不能说“今天十”。这里的“初”和“号”两个字可以认为具有帮助组成双音节词的功能。同样,在回答“您贵姓?”这个句子时,我们可以说“司马”、“诸葛”(双姓)或“姓王”,但不能只说“王”或“张”。另外,现代汉语中的关联词也大都为双音节词或对称的两个字,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一……就”等。

英语的单词和汉语的单字不同,是由音节组成的,可以是单音节词,也可以是多音节词。由于英语的单词长短不一,自然不会追求对称性。因此,我们在英译汉的时候,通常应注意选词的对称性,而在汉译英的时候则不必考虑这个问题。例如:

例1:A:What date is today?

B: It's May 7./It's May 17.

【译文】甲:今天几号?

乙:五月七日。/五月十七(日)。(但是不能译为:五月七)

例2:A: How old are you?

B: I'm seven./I'm seventeen.

【译文】甲:你今年几岁了?

乙:我今年七岁了。/我今年十七(岁)了。(但是不能译为:我今年七了。)

例3:He went to the party although it was raining.

【译文】虽然下着雨,但是他还是参加了派对。

例4:He started to do his homework as soon as he came back.

【译文】他一回来就开始做作业。

汉语词汇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大量的四字词语,其中包括古汉语留下来的成语和新组成的词语。这类词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如“东施效颦”、“叶公好龙”、“春风得意”、“晴空万里”等。必须指出,这类词语有不少是人们根据汉语的特点临时创造的,如在叶圣陶先生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这篇短文中,就有“自得之趣”、“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众妙毕集”、“各抒灵趣”、“淡漠无味”等大量的并非成语的四字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创造了大量的类似词语,如“百花齐放”、“力争上游”、“改革开放”等。和汉语不同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没有中国文化那样注重对称和平衡,也由于英语单词音节不均的关系,英语的词汇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完整和正确,较少对称的结构。如表示某个姑娘长很美,汉语中往往会说“天生丽质”、“倾国倾城”、“面容姣好”、“亭亭玉立”和“风姿绰约”等,而英语中通常只用“beautiful”或“very beautiful”等单个的形容词或副词加形容词来表示。因此,在英译汉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四字结构,而汉译英的时候则不应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对等。例如:

magnificent(scenery)美不胜收的(景色)

cloudless(weather)万里无云的(天气)

towering(mountain)高耸入云的(山峰)

boundless(sea)浩瀚无垠的(大海)

very rich(merchant)腰缠万贯的(商人)

interesting(story)引人入胜的(故事)

extremely hard(conditions of life or struggle)艰苦卓绝的(生存或斗争条件)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汉对译有一条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英译汉时,词汇的选择需要注意汉语这种内在的节律性。译文如果注意选择对称的词语,就比较容易朗朗上口。反之,违背了这条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很可能会不堪卒读。例如:

例5:She was eighteen and beautiful.

【译文】她年方十八,天生丽质(或:美丽动人)。

例6:China is a vast country with rich natural resources and a large population.

【译文】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例7:Babies were satisfactorily born.

【原译】孩子们顺利地降生了。

【改译】孩子已生,一切顺利。

【分析】例5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好译。如译成“她十八岁,而且很美丽”,虽然并没有错,但读起来却很不顺口。这里用了“年方十八”和“天生丽质”(或“美丽动人”)比较符合汉语的习惯。当然,根据上下文,“beautiful”一词也可以译成其他词语,但仍以译成四字词组为佳。同样,例6如按字面译成“中国是个大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人口”,也不大上口;如译成“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虽然也未尝不可,但用了三个四字词组,终嫌累赘,原因之一也许就是不够对称的缘故。例7的英语原文为电报体,把副词satisfactorily译成“顺利地”,其他部分只好迁就它,结果整个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改成四字词组“一切顺利”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再举几例,请读者仔细体会:

例8:She was about thirty years old with indeterminate hair and eyes of a startling clear blue…

【译文】她约有三十岁,头发很不起眼,眼睛却出人意料地清亮、湛蓝……

例9:Thirty years before,his name shot suddenly to the zenith from Crimean battlefield,to remain forever celebrated.

【译文】三十年前,他在克里米亚战役中崭露头角,名声大噪,历久不衰。

例10:They spoke to each other rarely in their incomprehensible tongue,but always with a courteous smile and often with a small bow.

【译文】谁也听不懂他们的话,但他们很少交谈,而说话时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还常常微微地鞠躬致意。

例11:It was Mrs.Packletide's pleasure and intention that she should shoot a tiger.Not that the desire to kill had suddenly come to her.

【译文】佩克苔德太太执意要射只老虎。这倒不是她心血来潮,顿起杀念。

英译汉的时候人讲究对称,是为了照顾汉语的习惯。但是汉译英的时候,如果因为汉语原文用了对称的词组,在英语中也刻意追求对称,就可能产生适得相反的效果。例如:

例12: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译文】The 21 million compatriots in Taiwan are all Chinese and our own flesh and blood.

例13:当风和日丽时,举目远望,佘山、金山、崇明岛隐隐可见。

【原译】On a day of gentle breeze and bright sun,the observation deck commands an indistinct view of Mount Sheshan,Jinshan and Chongming Island.

【改译】On a fine day,one can even see Mount Sheshan,Jinshan and Chongming Island,although not very clearly.

【分析】第12例中的“骨肉同胞”与“手足兄弟”指的是同一批人,即“台湾同胞”,这里重复一下,不仅是为了强调,而且是为了达到对称和上口的效果。因此译成英语中的固定词组“flesh and blood”就足够了。如果再把“手足兄弟”的字面意义翻译出来,就画蛇添足了。第13例描写的是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句中的“风和日丽”实际上指的是晴天,因为在上海地区风大不大与能见度并无很大关系。可见在语义上“风和”是虚的,“日丽”才是实的。这类成语在汉语中并不少见。原译中译者硬将“风和”与“日丽”拆开,译成两个对称的短语,结果不但使译文笨重不堪,而且也并不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请体会下面的例子:

例14:Further reading and thinking,though they brought this vague inclination intomore reasonable bounds,only served to make it more decided.(W.Irving: The Sketch Book: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

【译文一】此后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虽使这种渺茫的向往稍就理性之范,却是足以使之更其固定。

【译文二】以后读书更多,思想日开,我这种好玩的性情,自然也渐渐被纳入理性的规范。

例15:…and with all her advantages,natural and domestic,she was now in a great danger of suffering from intellectual solitude.

【译文一】她虽然具备一切天生的家庭优越条件,但现在却大有智力上的孤独之虞了。

【译文二】尽管她天生聪明漂亮,家境又好,但现在却深感精神上的孤独。

例16:She is as virtuous as she is pretty…,I esteem her for her good sense,much as Iadmire her for her good looks.

【译文一】她的正经不亚于她的美丽……我重视她的美德不亚于我赞美她的美貌呢。

【译文二】这个人不但容貌美丽,而且品德端正……我不但因为她有姿色而敬重她,更因为她有慧心而敬重她。

例17:All the wisdom of the ages,all the stories that have delighted mankind for centuries,are easily and cheaply available to all of us within the covers of books…

【译文】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智慧结晶,数百年来一直使人津津乐道的那些故事,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书本中得到。

例18:那两个国家在2000年奥运会上平分秋色。

【译文】The two countries had equal shares of honors in the 2000 Olympic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