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八大必知的心理学定律手表定律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猴子。要知道,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摆脱蘑菇定律,就要多多激励自己。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但是,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学生则不一定认为简单。第二是愿望投射。......
2024-01-24
第三章 情绪和行为控制心理学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情绪与情感并不作严格的区别,但在心理学中,情绪与情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情绪通常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等,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往往由某种情境引起,一旦发生,冲动性较强,不容易控制,外显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形式带有较多的原始动力特征。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情稳定的态度的体验,它始终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且多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总而言之,情绪主要指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是我们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体验。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个体感受并认识到受刺激事件后而产生的身心激动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由人的需要而定,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悦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人的需要一旦无法得到满足,便会产生失望、愤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当某种情绪产生时,会引起我们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这种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就叫作生理唤醒。
人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从而对机体的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当感觉有不良情绪侵袭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找个朋友倾诉心中不快,或者干脆发泄出来,赶走那些不良的情绪。
情绪的指南针——表情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一种内部主观体验,但是这种内部体验又伴随着一些外部表现,这就是表情。表情就犹如情绪的指南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音表情来推知他的情绪体验。
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嘴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特定的情绪,如人在愉快的情绪下,通常表现为情不自禁的微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部出现环形笑纹;恐惧时则表现为双眼发愣、脸色苍白、出汗发抖和毛发竖立等。
除了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也是一种表情。身体表情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高兴时的“捧腹大笑”,恐惧时的“紧缩双肩”,紧张时的“坐立不安”,等等。(www.chuimin.cn)
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此外,语音、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如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吟则表达了痛苦的情绪。
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如当播音员转播乒乓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表达出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
身体反馈也可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有时候,明明只是装作害怕,但恐惧感却真的来了,这是因为身体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对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从而使本来假的感情变成了真实的情绪。
表情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之为“体态语”。在许多场合下,人们无须使用语言,只要看看脸色、手势和动作,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情绪。
动机和需要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过高或过低的动机会对行动产生阻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会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而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则比较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来自于有机体自身的生物需要,如饥饿、渴、性和睡眠;而社会性动机则来自于人的社会文化需要,如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动机可以分为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原始动机是那些与生俱来的动机,如饥、渴等;习得动机指的是后天经过学习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动机,如交往动机。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动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婴儿的大多数动机都是无意识的,而成人身上也同时具备着有意识的动机和那些无意识或没有清楚意识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动机又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的是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便会产生动机。需要指的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以下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逐级递增的,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有关拿来就用的心理学的文章
第七章八大必知的心理学定律手表定律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猴子。要知道,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摆脱蘑菇定律,就要多多激励自己。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但是,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学生则不一定认为简单。第二是愿望投射。......
2024-01-24
第二章心理学的认知过程注意和意识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看到的东西“视而不见”?心理学上认为,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知觉不同于感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之间,不超过1分钟。......
2024-01-24
第八章无处不在的心理学学习中的心理学传说很久以前,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詹森效应”是指平时表现良好的人们当面对某些重要场合下的压力时,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过度紧张而导致行为失败的现象。教育中的心理学北风和南风进行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南风效应”。这种心理被称为恋爱中的“高原心理”。......
2024-01-24
第一章初探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范围也很广的学科。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美国兴起,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代表。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动机,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并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动机和无意识现象。......
2024-01-24
当与一个人初次见面时,你会怎样问候对方并介绍自己呢?与陌生人之间见面问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是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较为紧密的接触和认识。第一印象的好坏影响着双方之后的沟通,所以我们应对与陌生人的见面问候格外重视。还有一种握手方式,是政治家之间所特有的:他们在握手的时候,会把对方的手全部包住,以显示高度的热情和亲切感。不过,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用同样的力度和对方握手。......
2023-07-30
现代科学还进一步证明,人的情绪可以引起内脏器官机能的变化。问题答完后,他们将各个答卷收上来,然后,由一个十分挑剔的“主考人”,通过一扇大窗对他们的答卷做出苛刻的,带有侮辱、讥讽和刁难的评价。由于事先参试者曾被告知,如果对评卷有反对意见,可以按特制的按钮对“主考人”进行惩罚,使他尝尝电击的痛苦。当然,不会真的对主考人进行电击,按钮实际上只连接到一架录有惨叫声的录音机上。......
2023-12-01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对詹姆斯—郎奇的情绪理论提出了如下质疑:机体的生理变化在发生上相对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迅速发生、瞬息变化的事实。切断动物内脏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情绪反应并不完全消失。根据这些事实,坎农认为,情绪并非外周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2023-11-06
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恐惧作为消极的情绪对人类生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它常被看作是一种原始的情绪,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求偶等行为相联系的。通常认为悲伤、哭泣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但悲伤的紧张度要小于很多其他的消极情绪。此外,哭泣也是消除悲伤、缓解情绪压力的一种好的方法。......
2023-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