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游记》的故事演变的背后原因

《西游记》的故事演变的背后原因

【摘要】:肆 《西游记》的故事是怎样演变成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吴承恩创作。至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都是虚构的。比方说《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故事,就是由下面这个佛经故事演变而来的。陈寅恪总结出了将佛经故事演变成《西游记》故事的三种做法。

肆 《西游记》的故事是怎样演变成的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吴承恩创作。它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和小龙马一道,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其间,他们所遇到的每一难都自成故事,总能因牵动读者的神经而被深深吸引住。其中唐僧师徒的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而且颇受人追捧和喜爱。

那么,真实的“西游”又是怎样的经历呢?

真实的西游只有唐僧是真实的人物,唐僧法号玄奘出生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本姓陈,名袆,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少时因家境困难,跟净土寺的长捷法师学习佛经五年。十三岁时(615年)洛阳度僧时破格入选。618年隋朝灭亡。玄奘跟长捷法师前往唐朝首都长安。后来又前往成都,在那里听法师宝暹讲佛经。因为感到佛学各学派间的分歧性很大,便决心到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和一些僧人结伴向朝廷陈表,请求允许西行求法但没有获得唐太宗批准。然而,他的决心已定,便“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独自一人踏上了西行之路,一路上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他所行走的路线大致是,从长安城出发,向西经今天新疆的吐鲁番、库车到达葱岭,然后经阿富汗、巴基斯坦南下进入北印度。到达印度后,其在印度多处寺庙学习佛经,前后历经十多年时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随后十年间,他与弟子共翻译出75部1335卷。另外,他还写出《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这次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还有传闻中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

至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都是虚构的。那么,这些形象,还有他们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有没有被人做了取舍或加工过?陈寅恪对此做过很详细的研究。

陈寅恪说,印度人是最富于玄想的民族,世界上的神话故事多起源于天竺。佛教自从传入中国后,印度的神话故事也跟随着传入中国。在从新发现的敦煌佛经中,如《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演义》这类书中,可以看出宋代的说经和近代的弹词、章回体小说等,大都有着共同的来源。并且佛教经典的体裁与后来的小说文学,基本上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都是我国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人没能留意到的地方。

陈寅恪还指出,佛经喜欢引用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会因为听众个人的感受和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清形:本是一个故事,被人分解为两个故事;本是两个故事,又被人混淆为一个故事。另外,在同一个故事中,往往又会把里面不同的人物及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搞混杂。比方说《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故事,就是由下面这个佛经故事演变而来的。

顶生王(为转轮王乌逋沙他的儿子)率领手下登上须弥山。当时,有五百仙人住在须弥山腹中。结果,顶生王他们所乘的象、马的屎尿落到了这些仙人的身上。他们就对顶生王结下怨忿的神咒。顶生王知道后,就发下誓愿,表示愿意与这些仙人一道享福。于是,这些仙人就接受了顶生王的感召,跟着他一道上天。天上一共有一千二百座城门。他们的到来,让天上诸神感到惶恐,一时把所有的城门都关上,另还还设了三道铁关。顶生王率领兵众一直向前。他拿出贝号吹了起来,并张开弓射击,一下子让一千二百座天门全都打开了。于是,天上的帝释(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佛家称他为三十三天之主)出来与他相见,并把他请入天宫,与他分坐。随后,他在天上享受到了五欲的快乐,前后历经三十个帝释。当时,阿修罗王率领军队上天,与帝释打斗。帝释打不过他。顶生王就赶过来,吹起贝号,张弓射箭,当场杀死阿修罗王。顶生王心里想道:我的力量如此强大,没有人能比得上我,那么从今天起,我与帝释平起平坐,应该没问题吧?与其平起平坐,不如杀死帝释,我一人称霸,岂不更好!谁知,他的恶念刚一生出来,他的身子突然从坐骑上掉下来,被摔得奄奄一息。(www.chuimin.cn)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自诩为“齐天大圣”,而这个故事中的顶生王要求与帝释平起平坐,很明显,孙悟空的形象以及他大闹天宫的故事,都是从顶生王的故事中演变而来的。

还有《西游记》中猪八戒高老庄招亲故事。陈寅恪指出,它也不是完全出自中国人的臆撰。佛经中就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叫牛卧的和尚,住在憍闪毗国的水林山中的猪坎窟内。猪坎窟位于出光王的私家园林内。有一年春天,适值园中树木都长得茂盛之时,出光王安排人对园子进行了修缮,并安排人守卫。随后,他率领内眷和侍从,进入园中消遣。那天,大家都玩得很累,就停下来睡觉休息。出光王的一个宫女,因为喜爱花果,就没有休息,而是在园内随处采摘。当时,牛卧正在千一树上打坐,他的头发和胡须长得很长,而且上衣都已破碎,下衣又很肮脏,这位宫女看到后,感到十分惊恐,就高叫着:“有鬼,有鬼!”牛卧听到喊声后赶紧回到猪坎窟中。山光王听喊声到后,立即赶到窟所,用剑指着牛卧问道:“你是什么东西?”牛卧回答说:“大王,我是沙门。”谁知出光王对牛卧十分恼怒,便命人将大蚁填满窟中,让它们来蛰螯牛卧。当时,有个曾经住在窟边的天神听到出光王的安排后,便想到:牛卧和尚一心向善,前来依附我,确实没有冒犯过谁,并不是故意出来吓唬人的,所以,我应该救一下他。于是,他将自己变为一头大猪,从窟中跑出来。出光王看见猪,便骑上马,搭弓射箭。大猪朝园外快奔,出光王在后面紧追。这时,牛卧赶紧拿上衣钵,趁机逃了出去。

陈寅恪认为,这个故事中,憍闪毗国中的“憍”,因为谐音,就变为高老庄中的“高”。经过“辗转代易,宾主淆混”,其中惊犯宫女一事,到后来就变为招亲。所以,通过故事文学的演变,一切也就变得与原文大不相同,这个故事也就成为《西游记》中猪八戒高老庄招亲故事的起源了。

还有如《慈恩法师传》中描述:“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唯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愍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陈寅恪针对这个问题描述说:“(此)即西游记流沙河沙和尚故事之起源也。”

陈寅恪总结出了将佛经故事演变成《西游记》故事的三种做法。一种是,就某个佛经故事内容,稍微做些改变,演变程序为纵贯式。一种是改编自某一个故事内容,但对故事情节改变很大,其演变程序仍为纵贯式。另外一种就是,有两个故事,内容本来没有关联,却把它们混为一个故事,这样也就让故事变得复杂起来,它的演变程序为横通式。

所以,经过陈寅恪的研究得知,《西游记》是将玄奘西行取经的经历敷衍出的一个神话故事书,其中的情节,大多都是从佛经故事中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