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变量既可以作为函数的形参,也可以作为函数的实参。所以,为了解决通过被调用函数来实现主调函数中变量值的改变,必须使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参。在执行被调用函数时,使形参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变量的值发生变化。函数调用完成后,通过不变的实参指针变量将变化的值保留下来。图6.8程序运行结果说明:函数swap 的形参是两个整型指针变量p1 和p2,故主函数在调用时,必须使用变量a 和b 的地址,即&a 和&b 作为实参。......
2023-10-21
伍 文学作品能成为史事的佐证吗
作为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对古典文学与历史的研究独具一格。他研究古典文学时,并不局限于鉴赏诗词戏曲小说,而是打通了文史哲,将历史社会研究带入到古典文学研究中。“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就是他常用的学术手法。例如,他指出唐传奇小说的兴起与古文运动有关,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又源于河朔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使得他在研究唐传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唐历史的理解。
用文学作品来证实历史事件,用历史事件来解读文学作品,是陈寅恪先生的独到之处。例如,他在研究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就注意到了该诗歌的历史背景。
据《旧唐书》记载:“(元和)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是因为受武元衡遇刺案牵连。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叛大唐,他派兵焚烧了舞阳、叶县,掠取了鲁山、襄城、阳翟等地。唐宪宗勃然大怒,下诏发兵征讨。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与淄青(今山东益都)节度使李师道等人,都与淮西割据势力相互勾结,他们不愿意看到官军攻克淮西,否则藩镇割据局面将会被打破。于是他们上表请求朝廷赦免吴元济的罪,但唐宪宗不准,打算派遣主战派宰相武元衡统领各路兵马进攻淮西蔡州。此举招致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弹。
李师道等人决定救援蔡州,但他不愿意直接出兵对抗朝廷,于是打算以暗杀主帅的方式缓解朝廷的攻势。在李师道看来,宪宗皇帝之所以下决心攻打蔡州,完全是因为武元衡这个强硬派撺掇。假如最强的主战派武元衡一死,其他宰相也不敢领兵攻打兵力强悍的蔡州。于是李师道一面派人假扮盗贼烧毁了唐军在河阴地区的粮草,以拖延战事;一面派刺客潜入长安行刺。
同年六月三日清晨,宰相武元衡与副手裴度在赶赴大明宫的途中,遭到刺客袭击。武元衡当场身亡,其副手裴度也受了伤。武元衡之死代表着中央朝廷与地方藩镇矛盾激化到了最高点。出乎李师道的预料,唐宪宗完全没有动摇,反而任命同样是主战派的裴度继任宰相,主持讨伐淮西事宜。两军相持到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时,唐朝邓节度使李愬在一个雪夜奇袭蔡州,一举俘获叛将吴元济。次月,叛军头子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使得唐朝中央对地方藩镇的威慑力达到了“安史之乱”后的巅峰。
白居易被贬官,并非是因为与李师道等人有过节,而是因为他是武元衡的好朋友,两人曾经以诗歌相唱和。有一回,武元衡曾经做了一首名为《孔雀》的诗歌,朝中不少诗人唱和,包括韩愈、白居易等大诗人。白居易觉得这首诗对孔雀的刻画不够鲜明,感情也不够深沉透彻,于是他在创作唱和诗时,不但从韵律上回应了原作,还将情感修饰得更加深切悲伤。两人的关系之友善,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白居易在武元衡遇刺不久后,连连向朝廷上疏请求早日铲除叛贼,以求告慰武元衡的英灵。然而,当时的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宫官而非谏官,不应该比谏官更早提出上疏,据此奏请宪宗皇帝将白居易贬为江表刺史。天子诏书一出,中书舍人王涯也上疏道:以白居易所犯的过错,不宜做治理郡府的长官,于是皇帝追诏授江州司马。
虽然以上是正史对白居易于元和十年贬谪江州司马的解释,但陈寅恪先生对这段很怀疑。
首先,白居易在当时官拜太子左赞善大夫,虽然是宫官,也的确“不当先谏官言事”,但是考察唐朝同时代其他人的传记,似乎没有发现一上疏言事即遭贬斥的案例。(www.chuimin.cn)
其次,白居易素来重视保存自己的文字。据朱彝尊称:“诗家好名,未有甚于唐白傅者(指白居易)。”(《曝书亭集》卷三十六)也就是说,唐朝诗人白居易最喜欢名气,而他主要通过编撰白氏文集来传播声名。然而在今天流传的白氏文集中,并没有收录这篇为武元衡宰相鸣冤叫屈的上疏。
由这两点来看,《旧唐书》的传统说法是有疑点的。于是,陈寅恪先生在研究文章中商榷道:“乐天(指白居易)此疏,必为宰相所憎恶,及与当时政府主要政策,即用兵淮蔡一端有关,可以推知。若所揣测不误,此疏当是乐天故意删去,不使流传于世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白居易这篇上疏必然遭到了当时的宰相所厌恶,很可能与当时朝廷用兵讨伐淮西蔡州一事有关。假如这个推测没错的话,这篇上疏是白居易故意从自己的文集中删除掉的。因为他不想让这篇文章流传于世。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虽无“宰相”一职,但有与之职权相当的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等官职,故而人们还是按传统习惯称呼为“宰相”。也就是说,唐朝的宰相不止有一个,有的有实权,有的没实权,彼此政见也未必相合。例如,武元衡、裴度两位宰相对藩镇是主战派,朝中也有主和派。
憎恶白居易上疏的宰相,指的是张弘靖、韦贯之。这他们是“牛李党争”中李党的主要人物,而“牛李党争”指的是从唐宪宗到唐宣宗这将近四十年中的朋党斗争。斗争双方分别是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魁首的“牛党”,以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魁首的“李党”。两派在取士标准与对待藩镇态度两个重大问题上根本对立,故而争得你死我活。直到唐宣宗时,这场旷日持久的党争才以牛党胜出告终。唐文宗对此感叹道:“去河北贼(指河朔藩镇割据势力)易,去朝中朋党难。”
陈寅恪先生认为,白居易被贬黜为江州司马,很可能是因为卷入了发端于唐宪宗时的牛李党争。他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当时主张用兵之士大夫大抵属于后来之李党,反对用兵之士大夫则多为李吉甫之政敌,即后来所谓牛党。”李党大臣多出身于士族门阀,站在中央朝廷的角度,主张武力削平藩镇。牛党大臣多是科举考进来的寒族士子,与地方割据势力关系复杂,故而反对对藩镇用兵。此时唐宪宗已经将征讨藩镇,重振朝廷威望视为既定方针,所以就算宰相武元衡遇刺也不会放弃攻打淮西蔡州割据势力。事实证明,在裴度、李愬等人的运筹下,削藩获得了成功。
在唐宪宗一朝,主战的李党始终控制着朝局,反对用兵的牛党失势。
在这场变动中,属于牛党的白居易所上之疏必定和武力铲除藩镇相关,而且肯定是持牛党反对用兵的立场。但是后来,淮西割据势力被官军击破,标志着中央朝廷对地方割据势力的辉煌胜利,此乃“安史之乱”后堪称“中兴”。因此,当初反对用兵的牛党白居易在编纂个人文集时,故意删去了这篇上疏。
至于中书舍人王涯上疏弹劾白居易犯下了“不宜治郡”的“状迹”,传统说法认为这是由于白居易被宫廷宵小所陷害。《旧唐书》称:“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以看花坠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陈寅恪先生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王涯对白居易的批评符合事实,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和母亲陈夫人,是不符合当时礼法的舅甥婚配,故而王涯抓住这一点来弹劾白居易。
陈寅恪先生说:“夫此事实,必有内在之远因,此远因即其父母之婚配不合当时之礼法人情,致其母以悍妒著闻,卒发狂自杀事也。”(《元白诗笺证稿》附论)至于白居易创作的《赏花》《新井》等诗,与其母亲之死毫无关系。由于父母是不合礼法的舅甥婚配,白居易被舆论视为名教(指儒家伦理道德)的罪人,从而不宜治理州郡,又遭贬黜。这便是《琵琶行》中那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历史背景。
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与历史时,没有盲目相信传统说法,他根据文学作品中提到的信息与史书相互参验,从而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进一步揭示历史真面目。
有关陈寅恪讲国学 (大师讲国学文库)的文章
指针变量既可以作为函数的形参,也可以作为函数的实参。所以,为了解决通过被调用函数来实现主调函数中变量值的改变,必须使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的形参。在执行被调用函数时,使形参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变量的值发生变化。函数调用完成后,通过不变的实参指针变量将变化的值保留下来。图6.8程序运行结果说明:函数swap 的形参是两个整型指针变量p1 和p2,故主函数在调用时,必须使用变量a 和b 的地址,即&a 和&b 作为实参。......
2023-10-21
肆 学者的意志有多坚强学术研究要求人们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劳苦,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如果没有跌宕起伏的经历,也许我们永远无从知道陈寅恪追寻真理的意志有多么坚强。尽管如此,陈寅恪等学者依然不顾条件艰苦简陋,坚持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如此艰苦而动荡的环境下,陈寅恪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见其求知精神有多么坚定刚毅,完全当得起“学术硬汉”的赞誉。......
2024-01-23
上面孟子的话还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即善作为人的本性在所有人那里都是一样的,或许有量的差异,但绝无质的区别。隋朝文帝时,一个叫王伽的官员押送犯人李参等70余人前往京师。就此文帝下诏说:凡世上之人,都有灵悟的禀性,都懂得善恶,明白是非。节后除了一名罪犯外全部按时返回。这两个故事为善的共性提供了一个注脚。他的妻子没跑掉,被抢走了。久攻不下,朱全忠退兵,命令将粮草全部焚毁。......
2023-10-22
贰 为什么说韩愈是承前启后的儒学大师自从西学东渐以来,不少近代学者都学贯中西。韩愈主要的成就在诗文与思想。陈寅恪将韩愈视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儒。总之,在韩愈看来,市面上的种种言论都是在误导大众,故而他将振兴儒学视为天降大任。韩愈在佛教狂潮面前,表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精神。有趣的是,陈寅恪认为“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割据是引发“古文运动”的起因。而韩愈恰恰是这个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2024-01-23
像皇帝一样饱读诗书书籍是登山的拐杖,书籍是航海的巨轮,书籍是治愚的良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是物质富有而是做精神上的富人,要像皇帝一样饱读诗书。清史上记载,康熙皇帝玄烨四岁入上书房读书,待十七八岁时,早晚坚持读书,没有一天休息,即使累到咳血,仍孜孜不倦。历史上记载了康熙皇帝的一天。据记载,皇太子读书,不论寒暑,无一日间断。他当皇帝后,不但读书如故,而且还有10余部共400多卷的著作。......
2024-07-02
伍林头历史上称五陵、伍林村,亦称伍林港,俗称伍林(临)头,而到了民国以后则已被讹为武林头了。所以,伍林头地扼京杭大运河冲要,自古即是大运河杭州段四水汇流之地,水路交通要津。而“伍林”之名,得自于春秋时伍子胥之名。诗中所述,即是指春秋战国时吴国丞相伍子胥曾在伍林头避难隐居。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月落青磷现,秋高古戌闲。......
2023-11-22
正因为此,有学者坚决反对将语句视为真值承担者。一般地说,将命题作为真值承担者是最合适的。在这个意义上,命题是主要的或基础的真值承担者,而语句、信念等在派生的意义上可以作为真值承担者。[10]上述支持命题作为真值承担者的理由实际上也是本书选用“命题”这个术语——而非“主张”“判断”“陈述”等——的原因。......
2023-08-07
延陵古邑吴季子江阴历史悠久,素称延陵古邑,而春秋时期的延陵季子,历来被江阴人视作开发本地的人文始祖,是文庙乡贤祠奉祀的第一位先哲。吴季子名札,是春秋中期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故称公子札。于是在余祭元年便把季札封于延陵,称号为“延陵季子”。季札以诚取信,因而受到各国的尊重。有一年他出使北国,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盛情接待了这位素有贤名的延陵季子。......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