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西汉〕司马迁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2023-11-29
人物档案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出身于贵族世家,是楚武王的后代,字原,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政治上,屈原心怀“美政理想”,却屡遭排挤,一生两次遭受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文学上,屈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骚体诗”,也是“香草美人派”文学的鼻祖。
汨水和罗江,绵延几百里,千古不息。站在汨罗江畔,望着汨罗山上的12座屈原疑冢,回想着两千多年前那风雨交加的岁月,人们不禁要问:屈原为何投江自尽?他曾进行过怎样的思想斗争?为什么走上了不归路?
湖北屈原故里
⊙秭归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其名胜也多与屈原有关。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自洁说
屈原是楚国贵族,二十余岁时,以才华出众而受到楚怀王的重视。《史记》里记载,楚怀王任命屈原为左徒,地位仅次于令尹(宰相)。屈原在这个职位上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深受楚怀王信任。
然而,宫廷的政治生活并没有屈原想象的那样简单。楚国朝廷里有一股强大的黑暗势力,他们争权夺利,妒贤嫉能,蔑视法度,所以屈原受到楚怀王重用的时间并不长。在屈原30岁左右的时候,他和上官大夫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斗。楚怀王让屈原起草改革的法令,在法令还没有公布以前,上官大夫却要屈原交出来,他们想看一看里面的内容是否对贵族不利。
屈原不给他们,他们就去楚怀王那里进谗言,说屈原把改革的功劳都归功于自己,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楚怀王听后非常生气,开始疏远屈原,并剥夺了他左徒的职位,改任三闾大夫。从此,屈原被排除在楚国的政治核心之外。不过,屈原并没有屈服,他奋起揭露旧贵族的黑暗,与他们作斗争。屈原自尽的原因,也许就是“美政理想”破灭后的“绝望”。
尸谏说
一些学者认为,屈原看不到实现“美政理想”的希望,而国家却“党人”横行,内忧外患。在面临亡国大祸,没办法面谏楚王的时候,他决定以死进谏。
当时,楚国和齐国联盟以对抗强秦,这是秦国不希望看到的。于是,公元前313年,秦惠王派张仪来楚国离间。张仪贿赂楚国的权臣们,让大家说服楚王和齐国断交,并以六百里土地作为补偿。昏聩贪婪的楚王答应了张仪,跟齐国断交。
后来,楚王派使者去秦国找张仪索要六百里土地,张仪又借口楚、齐并未完全断交,拒绝出见。随后楚王又派使者去齐国,在朝廷之上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坚决地和楚国断绝了关系。当楚王再次派人到秦国去索要土地时,张仪却说:“我何时说过六百里土地,我只说是六里。”楚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结果丹阳一役,楚军大败,阵亡八万人。楚王又倾全国之兵与秦国决一死战,又败。随后,韩国和魏国又趁机来攻打楚国,楚国腹背受敌,只好撤兵而回。
屈原像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至此,楚王才如梦初醒,派屈原到齐国重新修好。然而此时,秦国也来楚国讲和,许诺汉中的一半土地给楚国。但是楚王却说,只要张仪不要土地。张仪就自愿请命到 了楚国,被楚王关在牢里。张仪又开始对贵族大臣,甚至楚王的宠妃郑袖进行贿赂。最终,楚王在郑袖的劝说下,放掉了张仪。屈原从齐国出使回来之后,听说张仪被放,非常生气,当面质问楚王为何不杀张仪。楚王虽后悔,却为时已晚。(www.chuimin.cn)
九歌图(局部)
⊙此《九歌图》卷共11段,每段一图,画屈原像及楚辞《九歌》中的内容。此卷线条纤细,笔法工整流畅。
那时,楚国已经背离了改革道路,内忧外患,而楚王又越发疏远了屈原,使得屈原以后的进谏都无法受到重视。屈原的死,似乎含有一种惊醒昏君的暗示。在《离骚》篇末,屈原写道:“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既然不能实现美政,我就追随彭咸去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作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彭咸是商代有名望的大夫,向国君进谏没有被采纳就投水自尽了。)王逸根据这一说法,认为屈原是在仿效彭咸尸谏。那么,屈原真是以死明志吗?
殉道说
近代人曲沐认为,屈原之所以自杀是因为社会政治黑暗,他理想中的“明君”、“哲王”已不复存在,他的远大抱负和志向无法实现,因而愤懑不平,罹忧而死。从这一说法上看,屈原和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势力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那么,什么事情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屈原在斗争中又遭受了怎样的结局呢?
当年,楚国内政越来越腐朽,外交屡次失误,国势由盛转衰。楚国内部曾因是否和秦国结盟进行过多次激烈的争论,屈原在这个问题上是持反对意见的,且因此遭到了两次流放。楚国亲秦派贵族要求和秦国结好,屈原极力反对,楚怀王不纳明谏,流放屈原到汉北。五年以后,楚国重新联齐,屈原作为联齐的使者被召回。
公元前300年,秦国攻楚,连败楚国八城,迫使楚怀王来武关会盟。楚国国内围绕着楚怀王究竟去不去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屈原坚决反对楚怀王与秦王盟会,然而怀王的世子和小儿子子兰却坚决主张楚怀王可以去。怀王最终还是去了,结果被扣押起来,七年之后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继位,子兰做了令尹,他与屈原积怨颇深,经常在楚王面前进谗言。顷襄王大怒,将屈原逐出了郢都。屈原在《楚辞》里多处描写了他的流放生活。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终只身赴死,以“殉道”结束了生命。而殉道则是当时“士”所推崇的行为。
殉国说
屈原死于殉国的说法,以清代学者王夫之和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为代表。
殉葬就是陪葬,殉国一般是伴随着亡国而进行的。据史书记载,楚国是公元前225年被秦国灭亡的,而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此时楚国并没灭亡。那么,这两位学者为什么说屈原的死是为了殉国呢?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顷襄王兵败,逃到了现在的河南淮阳。白起在郢都烧毁了楚王室的祖庙,挖了祖坟。这个消息传到屈原耳中,他悲痛万分,写下了著名的《哀郢》,哀叹郢都陷落、宗庙社稷成为废墟,哀叹楚王的怯懦,哀叹人民流离失所。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抱石投江自尽了。故而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郭沫若强调说:“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屈原去世了,两千年后,人们依然对他的死充满了悲恸和遐想。也许,人们所想到的这些原因,都曾在屈原的脑海中翻腾过吧!屈原这个名字,人们将永远牢记!
◇历史收藏夹◇
屈原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是伟大的文学家,其作品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现有遗作《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和《招魂》,共计23篇。据说,中国民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永远享有世界人民的隆重缅怀。
有关中国历史悬案的文章
屈原列传〔西汉〕司马迁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删去了屈原《怀沙》赋全文。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2023-11-29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像当时,秦国正向外积极扩张,企图吞并六国。屈原到了齐国后,全力劝说齐王与楚国重新建立联盟。楚怀王接到秦王的信后犹豫不决,大臣们也争论不休。屈原看见楚国沦亡的景象,内心十分悲愤痛苦,终于在秦军入郢的这一年五月初五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享年62岁。这种纪念活动渐渐地成为了一种风俗,人们就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
2023-08-30
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中。传说为屈原作品的《天问》,则大概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清楚说明了这一事实。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2024-01-10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的历史变革相联系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立,屈原辅佐楚怀王时,正是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主要作者。西汉末期,刘向将屈原等人的作品整理成集,名为《楚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后人因此以“骚”来指称楚辞。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产生了新的辞作家,宋玉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023-08-20
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幼儿间冲突一般指的是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比较自觉的行为。这是引发幼儿冲突的自身原因之一。一旦两个幼儿之间在认知图式上存在差异,就会产生冲突。因此,亮亮受到了同伴的反对,被挤出游戏,由此引发幼儿冲突。可见,这是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进而造成观点采择的不同,从而引发了冲突。因此儿童世界的冲突发展......
2023-07-04
法人国籍的冲突是指某一个法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或同时无任何国籍的情况。法人国籍的法律冲突之所以产生,完全是因为各国对法人国籍的取得和丧失所采取的制度各异而发生的。诚然,正是由于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见仁见智,使得现代国家在立法上对法人国籍问题的规定多有歧异。法人国籍的冲突既是涉外民商事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各国为加强对法人的监督和管理而采取的不同措施的反映。......
2023-07-24
1980年10月,李焕之应香港作曲家林乐培之约,为参加将要举办的“亚洲作曲家大会”而创作了这部古筝与民族乐队协奏曲作品。次年3月,该曲由古筝演奏家范上娥与香港中乐团在“亚洲作曲家大会”上演出,获得成功。通过分析这部长约18分钟的单乐章幻想曲,我们发现它具有深情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可以看出,戏剧性的展开、矛盾交织与冲突的力量与幻想曲逻辑发展的相对自由,使得作品的奏鸣意义与幻想意味表现得比较充分。......
2023-11-03
1932年1月,康藏纠纷尚未得到解决之际,西藏地方政府又借口尕丹寺事件发起了对青海玉树地区的进攻,青藏两省之间的内战随即爆发。尕丹寺不服这一判决,向西藏达赖喇嘛申诉。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战争一触即发。当时康、藏之间的战事尚未平息,青海方面没有预料到藏军会另辟战场两线作战,所以战争准备严重不足。7月14日,青藏双方又在通天河一带展开战斗。此役,青海军队消灭藏军2000余名,一举收复小苏莽。......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