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泰山无字碑之谜揭秘-中国历史悬案

泰山无字碑之谜揭秘-中国历史悬案

【摘要】:整座石碑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碑身没有一个字,故被称为“泰山无字碑”。人们推测泰山无字碑就是此时立成的。如果找一块同样为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作为对照的话,就会看出明显的差别:有字碑在宋代尚能辨认出146字,如果无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么到宋代不可能剥蚀得一字不存。关于泰山无字碑的谜团,至今无法解开,除非人们找到确凿的证据。

历史放映

在泰山极顶玉皇庙山门前8米处,竖立着一块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古碑。碑顶砌有一个石覆盖,石色黄白,形状古朴。整座石碑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碑身没有一个字,故被称为“泰山无字碑”。

无字碑是石刻中一种极少有的现象,它凸然耸立在世人面前,虽然它通体无字,并不代表它毫无价值。那么,这块石碑究竟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所立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

焚书的见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也空前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认为社会上百家争鸣,阻碍了自己对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开始销毁除法家著作、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于是,后世人把无字碑与焚书联系起来,认为秦始皇的焚书之举是有违天理的文字狱,他做得太绝了,就连立一块碑都不能刻写文字。清朝乾隆皇帝在一首诗中断言:“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这些推测有没有道理呢?

·历史收藏夹·

泰山封禅是由帝王主持的一种祭拜天地的活动,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与其说是礼仪,不如说是政治。所谓“封”,就是到泰山上筑坛以祭天;所谓“禅”,即在泰山下一块小山上设坛祭地。封和禅是一种礼仪的两个步骤,其目的在于宣扬君王“受命于天”、“功德卓著”,以巩固统治。

汉武帝封禅的遗迹(www.chuimin.cn)

泰山封禅是一种国礼,是古代帝王必做的大事之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继位后,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人们推测泰山无字碑就是此时立成的。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确实曾在泰山顶上立过石碑,而且史书上没有说他曾“刻石”,因此说“无字碑”为汉武帝所立,不是没有理由的。

可是,人们对此说还是存有疑问: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怎么会只立一座无字碑,而不利用这一机会在碑上刻以文辞为自己歌功颂德呢?

自然风化说

人们无法摸清历史真相时,往往将目光转移到自然力上。于是,有人提出另一种推测,认为这块碑原本是有字碑,但经过长期的雨蚀和风化,原有的文字剥落殆尽,最后成了无字碑。

这一说法也有问题。这块立于秦汉之际的无字碑,在宋代已有记载,但从现存的无字碑来看,风化的情况并不严重。如果找一块同样为秦代所立的有字泰山碑作为对照的话,就会看出明显的差别:有字碑在宋代尚能辨认出146字,如果无字碑也是秦代所立,那么到宋代不可能剥蚀得一字不存。

关于泰山无字碑的谜团,至今无法解开,除非人们找到确凿的证据。

⊙几千年来,泰山一直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文人名人也纷至沓来,给泰山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