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珍惜身边之物,快乐活在当下

珍惜身边之物,快乐活在当下

【摘要】:可惜的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将眼睛盯在了薄薄的钞票上,而常常忽略了厚厚的书籍。如果只是死读书,不去了解其中的涵义,那也是毫无用处可言。真正的阅读,是要将书中的精髓找出,然后反刍、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此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们才能将知识拿出来活用。

24.重视你身边的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乔布斯“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的野心,我们只能释怀自己可能苟且偷生,为了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只为了当那个比强壮和聪明的人都还厉害的狠角色——最适应改变的人。

当改变已成既定事实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接受它、适应它。如果你发现主管对你接手的业务朝令夕改,让你无所遵循时,胸中肯定会油然而生一股熊熊火焰,你会想要找人吐苦水,或者找个沙包来发泄心中的无名火。

但我们千万别把发泄时说的话当成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你对着沙包拳打脚踢的时候可能会说:“早晚有一天,我要宰了这个狗主管!”那么,拳打脚踢完毕后,你可不要真的拿刀去捅主管,否则你将会把自己送进监狱。

你可以选择暂时抛开烦恼,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并趁机转换心境,诸如此类的方式,都能为自己稍稍舒缓不预期的变化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压抑内心的不快是愚蠢的方式,如果无法说服自己接受,我们可以争取外力的帮助,而这里所指的“外力”,除了有生命的人之外,尚包含没有生命的事物。

当我们必须适应面临的改变时,会需要向外寻求一些有用的信息,像是建议和解决之道,如此才能让我们在这个变得有些陌生的环境或制度里,依然能如鱼得水。而能提供这些帮助的,约略分为:人、事、物三大类。

第一类:人

如果我们实在想不出办法来适应改变时,可以求助他人,或许可以找家人、亲近的朋友,或是找专业人士,又或者是心理医生

向他人求助,并非证明自己无计可施,而是希望有更客观的处理方式和建议,因此,不要因为那些可怜的虚荣而向他人关闭心扉。培根曾经说过:“历史是由人类书写的,而不是由某个英雄书写的,我们要敬仰英雄,但我们同样还要敬仰那些站在英雄背后的人们。”

家人:当我们对于外在环境的一切变化手足无措时,家人永远都会站在支持的立场上,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提供我们精神及物质上所需的任何支持,所以,不要吝惜将自己的无助表达出来,有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才会令我们浑身是劲。

家庭是我们永远安全的港湾,任何时候,这里都满载着温情和关怀。嘲笑、幸灾乐祸、暗算这些让人恐惧的事情,在家庭里我们能找到庇护。

朋友: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朋友不见得见识比我们高深,学历也不一定比我们优秀,但是,当我们遇到麻烦或身处困境时,他们却可以成为我们的心情垃圾桶,必要时还能充当我们的“汤姆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朋友是给予我们帮助却不需要回报的人,所以,经常和朋友聊聊天,请他们给予建议,我们就不会被自己烦乱的思绪困惑住。或许并不是每个朋友都有能力将我们从困顿的深渊里救出来,但是,他们至少能转换我们的心境,使我们不再孤单地任由负面情绪驱使,当心境转换了,就能更清楚、理性地看待原本那件困扰我们的事情了。

竞争对手:虽然商场如战场,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当我们遇到猝不及防的变化时,除了向家人、朋友求助外,还能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请求援助。竞争对手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朝夕相处的同事也不一定是我们的朋友,有时候,同病相怜的心理共鸣,反而使竞争对手向我们伸出援手成为可能。

只是,对于这个头号敌人,我们要能卸下心防、放下身段,才能获得贴切的建议。

昔日恩师: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老师不但是我们知识的导师,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因此,当我们面临无法可解的问题时,可以请求昔日的恩师为我们开导,虽然他们不是法力无边的魔法师,无法帮我们解决所有的疑难杂症,但他们却能为我们理出头绪,让我们看清事情的根源。(www.chuimin.cn)

专业人士:如果遇到的难题非得专家才能解决,我们只能恭敬有礼地虚心求教了,就算对方看起来衣着邋遢,或者老态龙钟,我们都不能嗤之以鼻,毕竟有求于人家。

第二类:事

阅读:透过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视野及内涵。

高尔基曾经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可惜的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将眼睛盯在了薄薄的钞票上,而常常忽略了厚厚的书籍。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惊觉自己见识的短浅,恨不得将百科全书里的知识全灌输到脑袋里,可是,真的将百科全书全挤进小小的脑袋瓜里,就真的有用吗?

如果只是死读书,不去了解其中的涵义,那也是毫无用处可言。真正的阅读,是要将书中的精髓找出,然后反刍、内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此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们才能将知识拿出来活用。

如果你的事业遇到瓶颈,或是面临公司改组、调职时,倘若被调派到非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那可真是比死还难熬了,可是,死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然是不行!此时,要是所学的知识无法为我们排忧解难,只好透过学习来寻找答案。

学习:不应局限于向“人”学习,还可引申为向“事”、“物”学习。成功人士身上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像是他们的理财观、价值观、处事态度,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因此,可以向他们请教,问他们在失败时,是如何重新振作?学习他人成功的特点,也要将他们失败的经历当借鉴,提醒自己不要重蹈他人的覆辙,更要学习他们在失败中领悟的道理。

宇宙万物皆有可供学习的优点及警惕的缺点,像是:不畏狂风豪雨,依然挺立不倒的小草;愈是饱满的稻穗,稻秆愈是低垂。虽然在人类眼中,小草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它却能在日晒雨淋下,愈来愈茁壮,因为它有强韧的生命力,为了生存,就算必须在细小的夹缝中成长,它都能咬紧牙关忍受下来。也许小草看来微不足道,但它坚持活下来的毅力,却令人类不得不学习它的精神。

而候鸟会在秋冬之际往南方迁徙,以避开北方寒冷的气候,等到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为了生存,他们不远千里地迁徙,因为适应不了北方的天气,如果他们坚持留下,只会被冻死,所以,改变不了环境,他们只好改变自己,短暂地离开,再等待适合的时机回来。其实,也可以说候鸟适应了大自然的生态习惯,并遵行不悖,反观人类,若大环境都改变了,还依然故我、不知变通,如此岂不是连小草和候鸟都不如吗?

第三类:物

书籍:“书”是个哑巴老师,它能教我们许多有用的知识,但是,书也是人写出来的,是他人智慧的结晶,所以,当我们从书上无法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时,可以主动向作者提出进一步的学习,或者因为有共同的话题,而让彼此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多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岂不是件两全其美的事吗?各类的书籍,都提供相当多的信息,如:专业知识、实用技巧、睿智小语……只要选择的方向对了,就能获得有用的信息,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

网络:这是现代科技最好用的信息来源,无论我们在哪方面遇到棘手的问题,只要透过网络,利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一堆相关的解答,这个方法是最快捷的方式,免去翻阅一本本厚重的书籍所需的时间,还能快速地获得答案。

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这些传媒也蕴含着许多有用的信息,但是需要自己花时间逐一挑选。

以上这三类,不论是人、事、物,都是在适应改变时,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的小帮手,不要小看他们的能力,因为少了他们,我们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缺少指南针一样,心里总是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