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馆藏内容质量控制分析成果

馆藏内容质量控制分析成果

【摘要】:复合馆藏内容质量控制分析摘要:复合图书馆馆藏由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共同构成。传统的印本资源,新兴的购入与自建数字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内容质量控制分别有不同的途径。图书馆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对馆藏的内容质量进行科学控制。选择优秀的出版社与学科专业人员参与馆藏建设是内容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复合馆藏内容质量控制分析

(太原科技大学  原小玲)

摘要:复合图书馆馆藏由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共同构成。馆藏内容是影响馆藏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印本资源,新兴的购入与自建数字资源及网络资源的内容质量控制分别有不同的途径。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内容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数字化与网络化浪潮将传统图书馆推入了复合时代,馆藏构成由实体馆藏变为由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共同构成。实体馆藏指传统的印本资源与购入或自建数字资源组成,虚拟馆藏则由通过各种方式可获得的本馆以外的所有网上信息资源组成[1]。本文中,虚拟馆藏仅指存在于不确定的网络空间中,使用前不发生费用或完全免费使用的网络资源;购买而未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上,需要远程访问的数字资源,其内容建设方式与购入并保存在本地服务器上的资源相同,且一般合同约定,该类资源在停止购买后,此前所购买的部分可保存至本地服务器,因此按实体馆藏计。

多元的馆藏构成在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多元化馆藏建设过程中,图书馆面临许多新的影响馆藏质量的问题。其中,对各类资源内容质量的控制是影响馆藏质量首要的问题。图书馆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对馆藏的内容质量进行科学控制。

资源的内容质量体现资源本身的价值,它包括资源内容的科学性权威[2]。同时,由于每个馆都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因此对具体馆藏的内容质量控制主要从对本馆的适用性来判断其内容的科学价值,即馆藏的内容质量不仅指资源内容本身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还指它对于本馆馆藏的适用性。适用性的主要依据是馆藏发展政策中确定的收藏范围与级别规定。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在内容质量控制上有不同的特点。

1. 复合馆藏内容质量标准

1.1 适用性

馆藏适用性体现为馆藏资源与馆藏需求的一致性。是否一致的主要依据是馆藏是否与馆藏发展政策中确定的收藏范围与级别规定相一致。资源与馆藏需求如果不一致,资源本身质量再高,馆藏质量也不高。馆藏需求是由用户结构与服务要求确定的,要选择与本馆服务需求相关度高的资源做馆藏。

1.2 科学性

科学性是对馆藏内容的基本要求。馆藏内容的科学性,是其具有阅读与保存价值的基本要求,是图书馆发挥其文献保存与文化传播作用的基本要求。由于人类认识的科学性可能表现出相对性,在人类认识的一定阶段,该认识是科学的,随着人类进步,该认识可能会被改写。因此,对馆藏科学性要求不可陷入绝对论中,要求绝对科学性,它随人类认识进步而发展。

1.3权威性

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繁盛,出版门槛降低,除版本图书馆外,各馆馆藏应该是具有权威的出版物,可以给用户以最精华的知识,对人类最精华的知识实现保存与传承。

1.4新颖性

图书馆是人们获取先人经验,汲取新知识的地方,馆藏资源应随学科与出版进步而发展,不因追求权威性与绝对科学性而停留在只收藏经过沉淀的资源上。

1.5连续性

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是馆藏内容连续性的基础。作为馆藏资源,突出表现为期刊订购的连续性和对学科发展文献收藏的连续性。

1.6互补性

指馆藏各类资源因其来源不同而相互之间在内容上的补充作用。不国载体的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形成了学科内容上的互补,保障馆藏全面。

2.实体馆藏内容质量控制

2.1印本馆藏资源

作为传统的主体资源,印本馆藏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从学科设置与用户需求调查,到出版社供应商市场调研,到具体的文献采访,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流程。选择优秀的出版社与学科专业人员参与馆藏建设是内容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2.1.1了解出版市场,选择优秀出版社

我国每年的图书出版量巨大,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图书资源采访不可能对单个作者或单本图书进行内容的馆藏适当性控制,只能通过对出版社与供应商的正确选择,来保证印本资源内容质量。

一般而言,出版社的传统学科是该社的特色出版,针对该学科的印本资源采访应主要集中在这些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机械、电子、材料方面的特色,科学出版社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特色,作家人民出版社文学方面的特色。

同时,市场条件下,各出版社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多涉及其它领域,发展成为了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涉及在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科学出版社则在经管、外语、工程技术方面也有涉及。对于都有涉及的学科出版物,要掌握各社的出版重点。如计算机类图书的出版,各社都有涉及,但出版重点不同。典型的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基础性的、应用技术类的教材为主,科学出版社则以高端学术专著为主,人民邮电出版社则以通讯和计算机应用为主,电子工业出版社则以计算机电子技术类见长。根据自身不同的主体用户群体,各馆应选择适当的出版社作为主要供应商。同类书中应选择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作为首选。

2.1.2 学科专业人员参与采访,选择适当图书

以图书馆专业人员为主的馆藏资源建设,因受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限制,不可能采选到最适当的专业图书。尤其是出版繁盛时期,同类图书出版量很大,如何从众多的同类书中选择最适合本馆的馆藏,成为控制图书内容质量的关键。学科专业人员在这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他们熟知本专业发展状况,对本专业的领军人物与优秀新人动态了解多,对本专业图书的核心出版社也有相当了解,能够在众多的出版社出版的众多图书中选择更适合本馆的资源。我馆在这方面深有体会。我们采取两种方式请学科专业教师参与图书采访。一种是请学科教师提供学科建设发展与教学科研必备文献与重要参考文献明细,由图书馆采访人员完成采访工作,可以对学科的经典文献与教学科研必备文献馆藏进行有效补充。第二种方式是请专业教师到图书集中供应商书库和出版社进行现采,可以对同类书进行精准选择,适应教学需求。

2.2 购入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包括购入或自建数据库资源以及网络数字资源。在复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这类型资源占比越来越大。很多高校购买和自建数字资源的经费占到总经费的一半左右,其使用率也相当高,点击与下载量都非常大,已日益成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内容质量控制的思路不同。

这类资源完全由数据商进行内容建设,图书馆不能对内容进行控制。因此,对购入数字资源的内容质量进行控制,就是对数据商及其产品的选择。

2.2.1选择服务能力强的数据商

数据商的服务能力是其产品质量的基础,可提供数据定期及时更新,可提供培训支持与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是对数据商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www.chuimin.cn)

2.2.2判断资源与馆藏需求的相关程度

资源与馆藏的相关度是决定资源利用率高低的重要因素,资源与馆藏需求如果不一致,资源本身质量再高,馆藏质量也不高。馆藏需求是由用户结构与服务要求确定的,要选择与本馆服务需求相关度高的数字资源。

2.2.3分析资源本身的质量

资源来源是否全面权威准确。电子图书与期刊是否来源于国家正式出版物; 会议论文收集是否全面;标准专利等是否来源于权威部门,是否最新,这些都是资源内容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资源检索是否方便快捷。数字资源提供资源的多项、多位置检索,检索界面简洁,提供一站式检索,可以满足用户不同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体现资源价值。

资源的用户再加工功能。指针对个体用户而言的文本复制、图片复制、批注、标红、多种下载方式等对资源的自主操作并存入个人文档(个人图书馆)的功能,以及对资源使用的记忆功能,用户可对自己使用资源历史进行管理。

2.3自建数字资源

广义上,自建数字资源指对全部馆藏的数字化,狭义上,指图书馆根据已有馆藏特色或服务用户需求特色自主开发建设的专题数据库。本文指狭义的自建数字资源,它包括对部分馆藏的数字化与对外部获取的相关资源的数字化及其整合。自建数字资源所坚持资源的内容价值原则体现为资源的独特性,知识、历史和物理价值如何,它是不是这个主题中最好的,内容是否广泛、深入和精确,与同一主题中其他资料的相关度如何,能否促进图书馆的工作和扩大用户,是否支持本馆己有的优势,有没有有效的当前用户等[3]。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内容选择准则[4]中,馆藏发展准则与增值价值准则就充分体现了内容价值原则。自建数字资源至少应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原则以保证实现内容价值原则。

2.3.1坚持数字馆藏与图书馆整体馆藏发展政策的一致性

数字馆藏以整体馆藏为基础,是整体馆藏的提炼与升华,与整体馆藏服务用户一致,它的建设必须与整体馆藏发展政策一致,才能体现其内容的价值。

2.3.2学科专业人员参与建设

非学科专业人员由于知识结构与水平受限,在内容选择时往往不能精准评价资源的内容价值。学科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保证资源的内容价值。

2.3.3 严格筛选资源

自建数字资源由现有馆藏资源与外部资源整合而成。现在馆藏中哪些可以整合到自建数字资源中,外部资源的主要来源

对不仅包括对数据的定期及时更新,数据的多项多位置检索与一站式检索,数据的用户再加工功能等。

3. 虚拟网络资源内容质量控制

网络资源是虚拟馆藏的主要来源,指通过各种方式可获得的本馆以外的所有网上信息资源。虚拟馆藏的特点是资源存在于广阔的网络空间中;可免费使用或在未使用前不产生费用;资源内容广泛。对本馆用户共同使用需求的网络资源,图书馆应为用户提供检索提示,如学科导航等服务,形成本馆的虚拟馆藏。

由于网络资源的来源广泛,质量参差,对其内容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对因特网资源内容选择的准则是:支持华盛顿大学和其主要用户当前和潜在的教育、教学和研究需要;反映图书馆馆藏所期望的知识内容、综合性和权威性;改善对当前图书馆馆藏的获取或增强当前的图书馆馆藏[5]

3.1选择声望好的网站作为资料来源

网络出版总体上没有完善的审查制度,但成熟的网站对其信息会有较严格的审查制度,对信息来源、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等都会进行一定的审查,因此网站声望是判断其资源质量较为可信也较为简单的标准[6]

3.2培养一支信息素养极高的专业队伍

一支能够从数量巨大、良莠参差的网络信息中,准确识别出适合本馆馆藏的有价值的内容的专业队伍,是保证网络信息内容质量的有力保证。这些专业人员要具有相当的信息专业素养和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具备敏锐的信息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判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信息本身的科学性,判断它是否支持本馆当前用户的需求,是否可以对本馆当前馆藏起到补充、增强作用,并能迅速判断以链接还是全文转载的方式推荐给用户。

4.结语

馆藏内容质量是馆藏的生命,是图书馆发挥其保存与传播文化作用的基础。复合图书馆的馆藏内容质量因其馆藏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对它的控制不仅存在于馆藏建设的过程中,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仍可对馆藏内容质量进行反馈,但最终还是要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实现。因此,我们要在馆藏建设阶段对其内容质量控制予以关注,在源头上保证复合图书馆馆藏的内容质量。

参考文献

1. 尚新丽.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5):28-31

2, 3. 袁静. 复合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研究.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

4. Columbia Universities Libraries. Selection Criteria for Digital Imaging [2006-7-29]

http://www.columbia.edu/cu/libraries/digita/criteria.html

5. Selection Guidelines for Internet Resources [2006-9-20]

 http://staffweb.lib.washington.edu/irc/Policies/internetselguide.htm

6. 刘雁书,方平.网络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可获取性研究〔2006-6-18〕

http//www. chinalibs. Net/book/t006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