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美国化的高度发展语境下,加拿大的文化主权意识开始觉醒,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及在国际贸易中坚持“文化例外”原则逐渐成为加拿大至关重要的文化政策。时至今日,法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富有法兰西特色的文化政策体系。安德烈·马尔罗主持文化部工作时期,继续执行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文化遗产实行大规模的调查和登记。......
2023-07-18
当代国外高等教育思想流派很多。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家J.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了4种:理性主义、工具主义、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实际上还远不止这些。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可作不同的划分。这里,仅就主要思想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家的思想作一简要介绍。
一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永恒主义是现代西方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流派,赫钦斯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有丰富的大学教育思想,而且还将其付诸实践,对美国30到50年代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
(一)提出培养“完人”的教育观。
赫钦斯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有切近的和最终的之分。切近的目的是发展智性美德;最终目的是形成睿智、达于至善、成为完人,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上。这种认识是以他的认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真理,是普遍的、绝对的、统一的。人是理性的、道德的及精神的存在。人性本质上是理性的;理性发展就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知识的产生离不开理性,是人的理性能力的体现,因而发展知识离不开理性。同时,理性的发展又必须借助于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反映千百年来人类理性演进的知识则是最主要的、永恒的,因而也是发展人的理性的最好材料。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知识,尤其是发展人类理性的永恒知识的传授,培养人的理智,最终使人的理性达到完善,成为完人。大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也是形成完人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必须服从这个目的,促进理性的发展,完人的形成。
(二)提倡通才教育。
赫钦斯认为,大学教育本质上应是通才教育。他反对大学过早专业化,要求专业化的教育必须建立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因为通才教育可以为各种专业教育提供学术基础。大学实施通才教育既是知识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发展人的理性所需要的。因此它符合培养完人的教育目的。通才教育并不是仅仅指多方面知识的传授,其核心和立足点是理智的训练和自主性的培养,也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想,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工作”。[1]接受了通才教育的学生,不仅具有各方面的、完整的知识基础,而且也具备了良好的理智条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接受专业教育和从事专门性的研究所必需的。
如何实施通才教育,达成完人的教育目的?赫钦斯基于永恒主义的观点认为,培养理性的教育只能用体现理性的教育内容来实施,只有那些反映人类“理性遗产”的“永恒学科”才是最理想的学习材料。而这些学习材料就存在于历经考验,证明其价值永恒而不朽的经典著作中。所以,名著便是大学的课程,研读名著就是大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建立这种课程,他主持、挑选并编定了71位古今名人或学派的名著,计54册,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政治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他自信这些名著包括了主要的人类永恒观念。这些观念既是人类理性的“共同要素”,培养人的理性的必要材料,也是使人类达到统一认识,相互沟通的要件。为实施这种课程,他改革了大学四年课程的安排,制定了具体的学习方案,确立了以研讨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主张大学独立,多方面地实施职能。
赫钦斯对现代大学成为依附于社会并为其服务的机构,受社会各种势力左右的情况很不满意,主张大学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他认为,大学不仅只是为社会服务,而应主要是批评社会;它不能依附于社会,而应独立于社会;它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座灯塔;它不能为适合眼前的实际需要而失去传播和发展高深文化的主旨。
关于大学的职能,他归纳了四个方面:从个人方面来说,它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智能力;在社会方面,它应致力于改造社会和实现民主政治;从国家角度看,它应培养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公民,建设美好的国家;从世界角度看,它要为建立和平而文明的世界服务,实现人类大同的目的。
(五)倡导终身教育观。
赫钦斯认为,大学提供的通才教育只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充其量也只不过为青年人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习惯、观念和技能,大量的经验性的学科只能通过经验来学习,也就是要通过校外的其他途径来学习。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在学校所学习的东西,只要活着,就应该不停地学习。终身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个人的理智,获得真理和政治上的自由,而且对实现和平、建设文明的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进而,他提出了理想的社会即是学习化的社会的观点。赫钦斯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传统人文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再现。它是针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等教育中盛行的功利主义倾向的一种批判,继承了《耶鲁报告》、牛曼等的人文主义观点。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复杂、人性异化的问题,它作为现代人文主义在高等教育上的反映,确有现实意义。但它又带有明显的复古倾向,并兼有浓厚的神学色彩。正如布鲁贝克所断言的:“若不是美国有政教分离的信条,赫钦斯就会把他的高等教育哲学扎根于神学之中。他用一种形而上学来取代神学。”[2]
二 要素主义者科南特的高等教育思想(www.chuimin.cn)
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流派,科南特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要素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教育就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或要素,这些要素在大学中就表现为各门学术性学科,尤其是那些基础性学科。他的教育思想虽然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方面,但他从事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几十年,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改革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见地的观点。
(一)重视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科南特针对20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及其存在的过于专业化和实用化的现象,提出了要加强普通教育的观点。首先他对美国中学过早专业化提出了批评,要求中学要为准备升入大学的学生提供比较坚实的普通教育。接着,他要求大学的一、二年级也要重视普通教育,以便为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建立坚固的“知识的堡垒”。立足于上述观点,他主持编写并于1945年发表的以《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为名的哈佛大学报告,在现代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科南特提出的普通教育,并不仅仅是要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强调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好学善思的心理品质。基于这种观点,他主持了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他制定的课程改革方案包括了从大学一年级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相互衔接的普通教育课程,并使这些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成为专业教育的基础。他还主张文理渗透、综合,体现了通才教育的思想。
(二)推行自由选修制,追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与课程内容改革一致,科南特在教育制度和教学过程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他主张采用以集中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的自由选修制度,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普通课程的学习。他把普通教育课程划分为人文、社会和自然三大块,由学生自由地从中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学科。有人认为,他这一措施可与19世纪末埃利奥特在哈佛大学的改革措施相提并论。
科南特反对大学教学像中小学那样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主张采取讲课、提交个人作业、写读书报告、进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他还要求,大学的教学应当有更多的灵活性、机动性,通过实施广泛的考试制度,取代过多的上课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自由、自主学习的愿望。
此外,科南特还主张协调、平衡大学的职能,大力发展两年制学院,建立专业奖学金制度,教学与科研结合,保证学术自由等;但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普通教育的重视和恢复大学教学学术标准的要求上。这些就反映了他的要素主义教育观点。但他还有不同于其他要素主义者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忽视专业教育,而是想在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反映了当代各种高等教育观念由对立到融合的趋势。
三 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思想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一支。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最全面的阐述者。他以其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德国以洪堡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思想,对德国二战前后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提出完人的教育目的观。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目的观建立在存在主义人的本质论的基础上。他认为,人是完整的具有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存在”,是精神、存在和理性的总和。他进一步将这种总和概括为“整体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发展人的某一方面或培养某一种技能。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其自身有自主和能动发展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作为完整的存在,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这种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自我超越的人”、或“自我完善的人”,也就是“整体精神”得到发展的“完人”。
(二)提出科研、教学和文化相互关联的大学职能观。
雅斯贝尔斯明确提出,大学的首要职能是科研,其次是教学,而文化职能的实现是依赖于前两者的实现。他认为,真理的获得依靠系统的研究,教学是传授真理的,而文化就是指学生在参与真理的探讨与接受过程中得到的精神上的陶冶。“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对“灵魂的铸造功能”是融合在一起的。大学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以大学三种职能的发挥为基础的。三种职能集中到一点,就是培养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且能独善自我的“完人”。也正是基于这种观点,雅斯贝尔斯弘扬了洪堡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思想。他明确提出,“研究与教学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
有关高等教育学的文章
正是在美国化的高度发展语境下,加拿大的文化主权意识开始觉醒,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及在国际贸易中坚持“文化例外”原则逐渐成为加拿大至关重要的文化政策。时至今日,法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富有法兰西特色的文化政策体系。安德烈·马尔罗主持文化部工作时期,继续执行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文化遗产实行大规模的调查和登记。......
2023-07-18
筝曲创作再度丰收,除周延甲先生继续耕耘外,以周延甲先生的弟子曲云教授、魏军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秦筝人为这一时期秦筝乐曲的主要创作者。历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中国筝会》副秘书长、陕西秦筝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古筝考级委员会副主任。......
2023-08-25
二、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划分流派不能纯粹以文学社团或共同创作题材、共同的地域特征来命名,必须着眼于“五四”以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将思想上具有共同倾向、艺术上具有共同追求,并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作家群体称之为“文学流派”。......
2023-12-05
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各国的文化基础和历史状况不同,因而各国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国家,具体实施各级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不同的。法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较特殊。②第一级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第三级高等教育规模。也就是说,不存在某种各国一致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模式。三国外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一)高等学校类型结构。......
2024-01-22
在此,试以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例,探讨我国学科制度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建设的路径。借鉴美国的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我国在开展下一轮学科目录调整时,可以将心理学与体育学从教育学学科门类中抽离出来,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再学科化目标。另外,美国学科专业的设置与修订标准,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亦有启发。......
2023-10-05
李建勋认为明确的教育目标是教育事业成功的根本,教育目标切实而正确,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李建勋认为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全国师范学校和中学师资的主要阵地,中等学校的教师是教育者,而不是教书匠。李建勋明确指出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健全人格、职业道德、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以及科学头脑。李建勋强调教育是一清高事业,从事教育行业要始终如一,不见异思迁。再次,李建勋主张高等师范院校应独立设置。......
2023-11-30
第二章“人学”思想概述人学,作为一个专门学术的名称,在我国是近(十)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思想家们都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思想,即人学思想。[1]而我们在本章中提到的“人学”,实际上就是在舍勒所提的“哲学人学”的意义上使用的。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围绕本书的核心——人民史观论的需要,选取代表人物的思想,撷其精要,予以介绍。我国对“人学”的研究起步很晚。......
2023-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