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在梭罗心中就是自然美的代表,而铁路和火车又是破坏了自然美的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的象征。他对人类欲望膨胀和诗意生存萎缩的关注,显示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并被以后的社会发展所证实的远见。......
2024-01-22
2.工业化造成生态系统的紊乱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梭罗激烈抨击了阻断了河鲱溯游产卵必经之路的水坝建设:“可怜的河鲱啊!哪里有给你的补偿啊!……你依然穿着多鳞的盔甲在海中漫游,到一处处河流入海口谦恭地探询,看人类是否可能已让其畅通允许你进入。……你既无刀剑作武器又不能击发电流,你只是天真无邪的河鲱,胸怀正义的事业,你那柔软的、哑口无言的嘴只知朝向前方,你的鳞片很容易被剥离。拿我来说,我站在你一边。有谁知道怎样才能用一根撬棍撼动那座比勒里卡水坝?……这种鱼乐意在产卵季节之后为人类的利益被大批杀死。人类肤浅而自私的博爱主义见鬼去吧!……有谁听见了鱼类的叫喊?”(33)这样的工业建设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生态伦理危机,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系统的紊乱和由此导致的物种灭绝。
在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里,主人公达丽亚老太太对迷信机器文明的孙子说:“你说有机器,机器为你们干活儿。唉,唉,早就不是机器为你们干活儿咯,是你们为机器干活儿呢……可这机器得费多少东西呀!这不是马,喂点燕麦,再往牧场一轰就行了。机器要榨干你们的血汗,要糟踏土地。……你们的生活要吃多少供啊:把马焦拉端给它吧,它饿得皮包骨了。光吃一个马焦拉就够啦!?他要伸手去抓,哼啊哈的,还要拼命地要呢。还得再给它。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还得给。不然你们就要倒霉。你们已经给它放松了缰绳,如今就再也勒不住它了。怨自己吧。”(34)达丽亚老太太的话虽然很土、很口语,却代表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重大的问题:究竟是人利用机器还是机器控制了人?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需要吞噬多少自然资源,其中又有多少是不可再生的?包括土地、石油、原始森林在内的这些需要千年、万年、数百万年才能形成的资源还够工业文明挥霍多少年?登上了工业化、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的快车是否犹如骑虎难下?究竟是谁造成了这快车不可控制地、加速度地驶向灾难?咎由自取的人类是否还有可能拯救自己也拯救这个星球?(www.chuimin.cn)
著名生态思想家麦克基本在1989年出版的《自然的终结》一书里把当今世界称为“后自然世界”(postnatural world),因为自然已经终结了。“后自然世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什么东西都用光了或者就要用光了。美国小说家厄普代克“兔子”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兔子安息》就表现了这样的世界。生态文学研究者戴特林评论道,“兔子”系列反映了美国50年代(《兔子跑吧》)、60年代(《兔子归来》)、70年代(《兔子富了》)和80年代(《兔子安息》)的社会状况,象征着美国人为现代化的、富裕的生活而奋斗的过程。然而,这种奋斗是以破坏自然、耗尽有限资源为代价的,这个奋斗过程的“最佳称呼是‘肚子的故事’”,即满足欲望的故事,令人联想起古希腊神话里的厄律西克同(详见下节)。“兔子”哈里奋斗的最后阶段,“反映了这个国家的腐朽和衰落,美国已经是后自然的土地”,用小说里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把它全部用光了——世界!”接下去的只能是灾难。(35)
有关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欧美生态文学的文章
瓦尔登湖在梭罗心中就是自然美的代表,而铁路和火车又是破坏了自然美的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的象征。他对人类欲望膨胀和诗意生存萎缩的关注,显示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并被以后的社会发展所证实的远见。......
2024-01-22
故小偏心压弯构件的最终破坏多属于压屈破坏。破坏机理重组竹压弯构件的破坏呈非线性渐进破坏特性。图6-20压弯构件的塑性变形及截面应变分布示意图因此,梁—柱的最大挠曲变形可看成由两部分组成:由极限荷载Pu产生的理想弹性位移δe;外荷载保持不变,由塑性铰转动产生的塑性变形δp。......
2023-10-12
从1899年到1902年,在《自由书·破坏主义》、《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破坏与成立》、《新民说·论进步》等论著中,梁启超对“破坏主义”的热衷无以复加。从他的“激进”破坏主义中,我们不难想像梁启超对“革命”可能采取的态度。......
2024-06-16
为了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需求,人们不断对河道进行改造,使河道底部及驳岸硬质化,这一做法虽然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的能力,但是河道的生态系统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河道水体与土壤、植物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生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与传递也被分割。人们主观地改造和利用河道已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生态景观丧失,周边的环境质量变差,原本宜居的环境被损坏,反过来降低了土地价值,使得滨水环境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2023-06-25
技术的本质是人用来试探包括自己存在、事物改变乃至世界演化多种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技术,有人的世界和无人的世界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如何看待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芬伯格认为新媒体与新技术的社会影响取决于其如何被设计和使用,如计算机既不是有益的,也不是有害的,而是兼而有之,对于计算机的解读应超越乐观主义构想与敌托邦梦魇,寻找新切入点,[80]对于原生新媒体的理解也是这样。......
2023-11-25
5.沙漠的夕阳上帝是不公平的,它把全球大部分石油资源埋藏于中东,因而才会使这片沙漠地区肥得流油。一望无垠的沙漠尽头,已经初现夕阳。在这片一无人才积淀,二无技术储备.只有石油资源优势的沙漠城市上,石油枯竭对迪拜意味着什么?相比石油产业,旅游业被认为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作为石油储量与生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的国家,沙特坐拥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储量,其国家财政收入的80%来自石油出口。的确,沙特是够幸福的。......
2024-03-13
每一次技术革命对人类身心与生存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机分离,虽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却给人类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概念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后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分支与领域,近年来传播学者将其引入新媒体研究,探讨数字化技术应用给社区报、政府管理变革等产生的“破坏性”与“创造性”影响。......
2023-11-25
资本主义使从前包含于农业经济的诸产业要素独立化,资本主义崩坏了农民阶级;一方面,农民转化为小农业资本家,他方面,农民转化为农业无产阶级;因此,资本主义分解了农业与工业之前资本主义的统一。农业国之工业化,因世界大战而促进。这一农业国之工业化,只因机械之缺乏与熟练工人之缺乏,使其进展,发生相当的妨碍。帝国主义各国的产业资本,企图弱小诸国及殖民地由工业化而转到农业化的倾向,以维持资本主义的残喘。......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