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佩里叩关成功-一气读完日本史

佩里叩关成功-一气读完日本史

【摘要】:1853年7月8日,佩里舰队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7月14日,佩里与300多名美国官兵全副武装登陆。佩里再次递交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马修·卡尔伯莱斯·佩里美国的武力叩关引起幕府上下一片哗然,持“攘夷论”和开国论的两派展开辩论。1854年2月,佩里率7艘舰船、500多名官兵再次兵临城下。

32.佩里叩关

我升起了日本帝国未曾见过的“第一面领事旗”。严肃的反思——巨变的前兆——新时代毫无疑问地开始了。

——(美)顿赛德·哈里斯

早在19世纪初期,英、俄、美等国就开始不断派使节到日本,要求开港通商,均遭到德川幕府的拒绝。1842年,幕府发布了《薪水令》,显示其锁国政策略有松动。但在1844年,一直与日本有贸易往来的荷兰敦促日本开放门户时,依然遭到幕府的拒绝。1846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比德尔率舰队抵达日本浦贺,递交了波尔克总统致幕府将军的亲笔信,要求日本开国通商,同样被拒绝了。

1852年3月,为了打开日本国门,美国调来美墨战争中的英雄马修·卡尔伯莱斯·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 1794~1858)出任东印度舰队司令。1853年7月8日,佩里舰队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近海。警卫海岸的日本官兵被突然逼近的黑色巨舰吓得目瞪口呆,一边紧张地注视着浓烟翻滚、炮口骇人的庞大怪物,一边向浦贺奉行所发回急报。7月14日,佩里与300多名美国官兵全副武装登陆。离登陆地点不远处,4艘军舰一字排开,炮口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寒光。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美军官兵队列整齐地行进着,59岁的佩里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锁国以来,外国军人首次踏上日本国土。佩里再次递交了美国总统要求日本开国的亲笔信。离开时,佩里与幕府官员约定,第二年春天来听答复。

马修·卡尔伯莱斯·佩里

美国的武力叩关引起幕府上下一片哗然,持“攘夷论”和开国论的两派展开辩论。“攘夷论”主张日本国体的尊贵,如遇外族入侵必须回击。开国论认为,同外国通商是大势所趋,若不自量力地贸然攘夷,就是盲目排外。不如开国后通过贸易生产,输入近代科技文明,以谋国家开化、富强。

主张维护国体、反对美国威吓的意见一时占了上风。临朝听政的孝明天皇(1846~1867年在位)等皇室公卿是“攘夷论”的支持者。越前藩、佐贺藩、长州藩、土佐藩等各藩主也主张以武力驱逐外夷,并积极备战,希望借此充实国力、振奋士气。

开国论者,也不是都同意立刻接受美国的通商要求。萨摩藩大名岛津齐彬主张求和避战,以缓兵之计,争取加强防备的时间;筑前藩大名黑田长傅主张“以夷制夷”,即给美、俄两国像荷兰那样的贸易待遇,抵制英、法等国的通商要求。

各方意见不一,幕府老中阿部正弘也是心中无数,最后决定等美国使者再来时,不予明确答复,采取稳妥措施。

1854年2月,佩里率7艘舰船、500多名官兵再次兵临城下。这次,还特邀中文翻译威廉斯及其秘书——中国人罗森——同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幕府被迫屈服。

首届美国驻日总领事顿赛德·哈里斯(www.chuimin.cn)

1854年3月31日,双方在神奈川签订了用英、日、汉、荷兰4种语言写成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对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港;日本保证向途经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食品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美国可在两个港口设领事馆,日本给美国最惠国待遇等。日本国门从此洞开。

随后,英国、俄国和荷兰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日俄条约中,还增加了治外法权以及长崎为开港城市的条款,并划定了日俄在千岛群岛的边界。

1856年8月21日,首届美国驻日总领事顿赛德·哈里斯(TownsendHarris, 1804~1878)乘“圣加辛特”号军舰驶入下田港。在得到领事裁判权和在开港地的久居权之后,又于1858年6月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增加开放神奈川、长崎、新潟和兵库等5港口及江户、大阪两城市;承认美国人在开港地的居住权和公使领事驻在权;尊重自由贸易的原则,双方的民间贸易不受任何限制,日本官员不得干涉;外国货币可在日本国内自由流通,内外货币自由交换,铸币和当地金银可免税输出入;美国驻日使节拥有领事裁判权;日本与欧洲国家发生争端时,美国可应日本请求作为委托人居中斡旋、调停;条约有效期为14年,届时可改订新约等。

随后,荷、俄、英、法等国也先后与日本订立了《通商条约》,取得自由贸易权、关税协议权、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殖民特权。1858年时值“安政”5年,因而上述条约亦称“安政五国条约”。

这些条约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规定金银可免税输出、输入,导致日本黄金大量外流,仅1859年下半年就高达100万两。市场陷入混乱,物价持续上涨,米、面、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高涨不落。农民、贫民和下级武士的生活举步维艰,反抗幕府、抵抗外来势力的运动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日本进入危机四伏、前途未卜的动荡时期。

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画外旁白

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在当年美国黑船登陆的地方,一座纪念碑巍然耸立,上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要举行民间自发的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耐人寻味的是,在纪念表演节目中,入侵者被塑造成了英雄,而日本人自己却被处理成滑稽可笑的角色,他们身穿黑衣,蒙面蹦蹦跳跳,表现黑船到来之际那副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那位用坚船利炮敲开日本的大门、迫使日本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俨然成了英雄。

这真是一种有意思的生存逻辑。在我们看来,当年佩里仗着军事实力,对日本进行威胁,强迫日本开国,是地地道道的殖民主义行为。然而日本人却不这么看,而是认为:日本民族之所以有后来的强大,同1853年此公的造访有很大关系;更有甚者,有人还认为,佩里是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恩人。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就曾这样写道:“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上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