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本历史:长达200年的锁国时代与贸易限制

日本历史:长达200年的锁国时代与贸易限制

【摘要】:妇女被裸体示众,或送往妓院当妓女。镇压起义之后,幕府进一步加紧锁国政策。1639年,发布了最后一次锁国令。日本从此步入了长达200多年的锁国时代。受到迫害的基督徒在锁国期间,幕府垄断所有的外贸活动,只准许中国、荷兰的商船来长崎一港通商。锁国后,幕府取消了对贸易额的限制。

27.锁国时代

由于资产阶级精神的发展受阻,以至形成一种夜郎自大,缺乏民族积极性的“岛国根性”,这正是闭关社会所不可避免的特有的畸形性。

——(日)北岛正元

幕府建立的初期,德川家康将军积极推动日本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因为倭寇犯边的烦扰,明朝未与日本建立邦交;而东南亚各国和一些西欧国家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却有了显著的发展。

德川幕府在外贸上实行“官许贸易制”,即向往来于南洋与日本之间的日本和外国商船颁发特许证——《朱印状》。这些商船因而又被称为“御朱印船”。从事朱印船贸易的主要是九州地区的大名,以及京都的豪商、幕吏和少许外国人。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从中获取了极高的利润,到过海外的日本人也逐渐增多。17世纪初,在东南亚各国,除华侨集中的唐人街外,还出现了日本人聚居的日本街。

然而,对外开放的政策没有维持多久,幕府便转而采取了锁国政策。早在丰臣秀吉时期,由于天主教的传入,日本统治阶级已开始惶恐不安。只是因为贸易的关系,德川家康最初才对天主教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态度。但是,随着天主教的兴起,及其殖民色彩的显露,幕府感到了现实的威胁。1612年,德川幕府发出了锁国政策的第一道政令——《禁教令》,命令信仰天主教的日本教徒改变信仰。

出岛商品交易情形

幕府的《教渝书》宣称:“日本,神国、佛国也。基督教徒党传邪法,谋政变以夺国,违法令,谤神佛,礼拜罪人(指耶酥),崇信有加,应予严禁。”在京都、伏见、大阪、堺等地破坏教堂,逮捕教民,强迫改宗。拒绝改宗的男子,被捆缚在草席和蒲包里,露出脑袋游街。妇女被裸体示众,或送往妓院当妓女。

同时,在对外贸易中,地方大名和富豪们积蓄了大量财富,实力迅速膨胀,也使幕藩体制受到了威胁。1616年,幕府将欧洲的商船限停在平户和长崎两地。1623年,幕府禁止了英国商人的贸易活动。1624年,又禁止了西班牙船只入港。1633年,幕府对朱印状加强限制,幕府直接垄断外贸权。1635年,幕府严令禁止包括特许船在内的一切日本船只驶往海外,海外的日人不许回国,归国者不问理由一律处死。

与此同时,根据幕府的命令,各地的大名纷纷对天主教徒进行清洗。据估计,从1619年到1635年的16年间,被处刑的日本教徒约达28万人。(www.chuimin.cn)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637年,长崎地区爆发了以农民教徒为主的大规模的岛原起义,史称“岛原之乱”。为了平定动乱,幕府动员了18个藩的十几万兵力,支出了巨额的军费。

镇压起义之后,幕府进一步加紧锁国政策。1639年,发布了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禁绝外国教会在日活动。1641年,与宗教无关的荷兰人也被强制移居到长崎的出岛,并受到严密监视。日本从此步入了长达200多年的锁国时代。

受到迫害的基督徒

在锁国期间,幕府垄断所有的外贸活动,只准许中国、荷兰的商船来长崎一港通商。同时,还规定:来到日本的中国商人和荷兰商人都必须向幕府官员提交“风说书”,即报告海外各国情况的情报书,以便幕府及时了解外部世界。其中,来自中国商人的报告称为“唐风说书”,荷兰商人的报告称为“荷兰风说书”。

锁国后,幕府取消了对贸易额的限制。于是,日本的主要输出货物如金、银、铜等产品大量出口,导致资源储量迅速下降。同时,随着日本国内产业的发展,原来需要从中国进口的生丝、织品、糖、工艺品等货物也渐渐能够自给。1715年,幕府颁布《海舶互市新例》,将中国和荷兰的船只入港数量重新规定,并限制银的出口量。

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巩固了其落后的封建统治,却终止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广泛交往,也抑制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为了保全自己,一些人纷纷向幕府表白自己不是基督徒。

画外旁白

通过风说书,有关鸦片战争的消息便及时地、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东瀛列岛。……鸦片战争这个天赐前鉴,给日本带来三个好处:一是吸取了中国失败的教训;二是及时加强了军备;三是了解西方列强的脾气,有了心理上的准备,少走了许多弯路。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