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元日之战胜利-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元日之战胜利-一口气读完日本史

【摘要】:1274年10月,忽必烈调集2.5万元军,乘900艘战船,从朝鲜半岛南端出发,攻陷了日本对马和壹岐,后在北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军队在苦战中节节败退。北条时宗1275年,元朝再次派遣使节到日本要求臣服。7月末,两路大军会合,准备发动总攻。元军征日虽然失败了,但是,镰仓幕府在两次应战之后也开始转向衰落。

17.元日之战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外族的侵犯。日本人把这一场未遂的侵犯,把蒙军不识天象,归功于“神风”的保佑。……700多年前这场从天而降的“神风”,把日本人刮得晕晕乎乎,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清醒过来。

——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族之后,势力在东亚地区迅速扩张。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思大有为于天下”,1264年将都城迁至燕京,称中都(今北京),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1268年、1269年、1271年,忽必烈三次遣使要求日本朝贡,均遭到幕府“执权”北条时宗(Hojo To-8259; kimune, 1251~1284)的拒绝。

1274年10月,忽必烈调集2.5万元军,乘900艘战船,从朝鲜半岛南端出发,攻陷了日本对马和壹岐,后在北九州博多湾登陆。面对久经沙场的元军,日本军队不堪一击。当时,日军的作战方法还是武士骑在马上,一个一个地出战,应对元军的集团作战方式。日本军队在苦战中节节败退。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天黑之后,元军回船休息之际,突然间暴风骤雨忽至,元军兵船多数沉没,损失惨重,余部匆忙撤退。这一战发生在文永年间,日本历史称为“文永之役”。

北条时宗

1275年,元朝再次派遣使节到日本要求臣服。但是,幕府执权北条时宗斩杀来使,表示拒绝。同时,命令加强长门、周防、安艺等要塞的警戒。

1281年,忽必烈兵分东、南两路进攻日本。5月21日,由忻都、洪茶丘率东路军4万人,从朝鲜半岛高丽合浦出兵,经对马岛攻入北九州的博多湾,日本军队防守严密,未能实现登陆。7月,范文虎率南路军10万人,从宁波出发,航行到北九州海面。7月末,两路大军会合,准备发动总攻。但是,一场巨大的台风再次袭来。在台风袭击下,元军东路损失1/3,南路军损失一半,4000艘船只半数沉没,元军被迫退走。此役发生在弘安年间,史称“弘安之役”。

元军征日虽然失败了,但是,镰仓幕府在两次应战之后也开始转向衰落。按照惯例,幕府应该没收战败方的土地,奖励给立下战功的御家人。但是,此次外来的战争,没有给幕府留下可以奖给御家人的领地,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规矩,动摇了御家人对幕府的信任。

此外,武士遗产的分散继承也使领地越分越小。很多御家人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生活所迫,越来越多的御家人开始典当自己的少量土地,有的甚至将土地卖掉,走向破落。

为了拯救日趋贫困的御家人,维持幕府的统治基础,1297年,幕府颁布《德政令》:要求商人无偿归还购买或典当的御家人土地,驳回向御家人讨债的诉讼。幕府的剥夺政策引发经济混乱,商人们抬高物价,停止给御家人借债。结果,御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破落得更快了。颁布不到一年,德政令被迫取消。

蒙古袭来画卷

《蒙古袭来画卷》为日本九州武士竹崎季长为了记下自己统兵与文永、弘安二度进犯日本的蒙古军队血战的战绩,于永仁六年所作的画卷。该画卷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实况及日军元军的武器装备,是研究元军跨海入侵日本和日军奋起反抗的珍贵军事史料。(www.chuimin.cn)

为防止御家人的领地分产过细而陷入贫困,幕府将“惣领制”改为长子继承制,财产统归长子继承,其他子弟均为长子家臣,以此来维护和延续御家人制度。

在幕府的下属国中,职位最高的御家人是各国“守护”;随着“惣领制”的瓦解,各国守护的势力逐渐强大。守护对本属国的御家人握有管理之权。随着幕府的衰落,一些御家人转而与顶头上司——守护——结成了主从关系。因此,守护势力的增强反而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于是,北条氏以防御异国入侵为由,更换了各属国的守护,委派北条氏族人到各国担任新守护。过去,担任守护职务的北条家族成员只有两人,到1285年增至33人,占全部60名守护的半数以上。到幕府末期,又增加到38名。北条氏专权的加强不可避免地激化了与御家人的冲突,幕府体制的内部矛盾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日本农村逐渐兴起了一批新的地主势力。在各地,国衙领和庄园中一些握有耕地权的“名主”,年深月久,逐渐成为家资殷实的小地主阶级,他们拥有“下人”和“佃农”,有的还上升为武士身份。但是,这些小地主们与幕府没有主从关系,早期只是接受“地头”和庄园领主的管理。

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对抗幕府和领主的压榨,这些新兴的小地主把贫困名主、逃亡的流民召集在门下,武装起来,并袭击年贡运送队,夺取年贡。幕府称其为“恶党”,视为盗贼。而由于对幕府“执权”的不满,一些“地头”和“守护”等御家人反将“恶党”笼络旗下,自己则成为“恶党巨魁”,借以对抗幕府。“恶党”的活动及御家人与幕府的对立,严重地威胁了幕府的统治。

进入14世纪以后,幕府政治更为混乱。幕府近臣“御内人”势力同各地的御家人势力尖锐对立,1285年,两派之间爆发了“霜月骚动”。幕府末期,14岁的“执权”北条高时(1303~1333)热衷于歌舞与斗狗,不理政事,人心涣散,出现地方豪族叛乱。叛乱虽被镇压下去,但是,幕府的权威已经是日暮途穷。

画外旁白

阴云挂长天,

依然似可如往昔:

施雨至人间。

——(日)心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