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镰仓时代武士-日本社会上流人士

镰仓时代武士-日本社会上流人士

【摘要】:——《周作人论日本》镰仓时代的武士,是日本社会的上流人士。作为武士集团的核心和幕府的家臣,御家人的身份实行族长世袭制。作为本族武士的首脑,“惣领”直接向幕府负责。脱离农业生产的武士,成为生活在民间的“职业军人”。练武的武士当时,禅宗已从中国传入日本。

16.武士社会

武士的行为,无论在小说戏剧里如何壮烈,如何华丽,总掩不住这一事实:武士是卖命的奴隶。他们为主君、为家名而死,在今日看来已经全无意义,只令人觉得他们做了时代的牺牲,是一件可悲的事罢了。

——《周作人日本

镰仓时代的武士,是日本社会的上流人士。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武士阶级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此时的武士已经不再是农民,但是,他们的权力和经济基础仍然依附在土地上。

在幕府的庇护下,当上御家人的武士不仅保住了原有的土地,更进一步确立了庄官或名主的地位。有些御家人还兼任了幕府的地头和庄园的庄官,成为管辖一隅的地方官吏。

富裕的御家人拥有宽敞阔绰的宅院,宅院的周围筑有坚固的土墙、篱笆或壕沟。院内有主人的住房、种田的下人配房、牛马房、农具棚和库房,以及织布、打铁的手工业作坊。宅院附近有武士的“直营地”,由其下人耕种。这种田地不用上缴年贡,也没有其他税费负担。而作为地头和庄官,由其管理的土地则要向国司或庄园领主缴纳年贡,数额为收获的90%,剩余的10%归自己。

武士

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作为“地头”的“御家人”总是变着法儿缓交或者不交年贡,使得国司和庄园领主实际收纳的年贡越来越少。同时,地头也不断地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克扣。因此,地头与庄园领主之间纠纷不断,与农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作为武士集团的核心和幕府的家臣,御家人的身份实行族长世袭制。御家人去世之后,其地位由同宗族的族长继承,族长被称为“惣领”。御家人的遗产则由其子女继承;当时女性的地位并不低下,不仅可以分得财产,有的还当上了御家人或地头,出嫁后仍使用娘家姓氏。继承遗产的人和所有“家人”都要听从“惣领”的指挥。

“惣领”统管本族武士的一切事务,负责祭祀祖先,带领子弟到京都或镰仓担当警备义务,战时率本族武士参战。作为本族武士的首脑,“惣领”直接向幕府负责。这种“惣领制”结合宗亲社会的传统,细化和完善了幕府的御家人制度。

脱离农业生产的武士,成为生活在民间的“职业军人”。他们住在“武士馆”中,过着极其俭朴的“军旅”生活。平常苦练骑马、射箭等武艺,视武艺高超为美德,定期参加幕府举办的武术比赛。(www.chuimin.cn)

练武的武士

当时,禅宗已从中国传入日本。主张坐禅修炼的禅宗正好适应了武士们苦练武艺的需要,于是,镰仓幕府将禅宗奉为武士的宗教,在武士中推广。同时,幕府还大力宣扬崇尚武艺的精神,要求武士“忠于主君,不惜死亡,崇尚武艺,勇往直前,少欲望,懂廉耻,严守纪。”“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在武士阶级中逐渐扎根,成为维持武士团的思想支柱,也为日后武士道的形成播下了种子。

由于武士的文化水平很低,对文化发展少有贡献。而以皇室贵族为代表的公家文化中,则出现了以战乱为主题的所谓“军物语”,比如,以平家兴衰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平家物语》。镰仓幕府中期,部分武士对学习文化产生了兴趣,开始学习来自中国的朱子学说。

脱离农业生产的武士,成为生活在民间的“职业军人”。

画外旁白

据辞典里说:“在武人执权的时代(1190~1865),武士为练习武术,或试刀之利钝,于夜间立在静僻的路旁,出其不意地砍过路的人。”这一种十分野蛮的公开习惯,称作“迁斩”;前后600年中,莫名其妙地被杀的路人不计其数。

不过,也有一则民间笑话,描绘试刀习俗,讽刺武士的怯懦:

有人得到一把新刀,便召集友人,说我们今夜去试刀去吧,大家都来看。到了静僻的地方,看见桥头有一乞丐睡着;映着月光看去,倒是个肥壮的人。那么,就砍这家伙试试吧。“霎”地抽出刀来,“当”地砍了下去,随即撒腿跑回家去。又聚集在一起,说:不逃其实也可以吧?问:砍着了没有?啊,的确砍着了,还砍到桥板呢。那么,再去看一看吧。回过去,走到桥头,站在乞丐前后,那乞丐蠢蠢地爬起来喝道:又来打了吗?

——《周作人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