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徐福的传说:徐福在日本的影响无法抹去

徐福的传说:徐福在日本的影响无法抹去

【摘要】:在近代的日本史书中,徐福已经很少被人谈起,有关他的一切也被看作传说,但是,他对日本的影响却终归是无法抹去的。对于徐福的出海路线,后人有很多种推测。据统计,在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内的徐福雕像画外旁白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2.徐福的传说

我年轻的时候,通过老辈介绍,知道信州羽田家族之根来自中国。我曾经在日本各地讲演,那时有人为我准备了车子,去追踪有关徐福历史故事的遗迹。听说祖先是从京都迁居长野,以前姓秦而不姓羽田,后来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改为和“秦(hada)”姓读音相同的“羽田(hada)”,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秦始皇的后代。

——羽田孜(1994年,日本第80任首相)

1884年,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出土了一种精致的陶器,引起世人瞩目。这种陶器器身细薄,饰纹简素,讲究实用,年代被推至公元前3世纪左右,相应的历史时期因而被称为弥生时代。

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的日本列岛出现了水稻青铜器和铁器,标志着日本列岛在奔向文明社会的道路上出现了新的跨跃。但是,一直在蹒跚而行的日本列岛为什么会发生跳跃式的进步呢?如果说弥生式陶器是由绳纹陶器发展而来,那么,突然出现的水稻、青铜器和铁器又是从何而来呢?

对此,日本考古学家们根据大量的出土文物和遗址断定,促使日本列岛发生这一巨大飞跃的原因,是来自中国秦朝汉朝移民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

徐福像

重新展开2000多年前的这一幅历史画卷,就不能不提及中国历史上东渡日本的第一人——徐福。在近代的日本史书中,徐福已经很少被人谈起,有关他的一切也被看作传说,但是,他对日本的影响却终归是无法抹去的。

徐福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来在《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10部古书中都有记载。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通晓天文、地理、海洋等知识,掌握医药、炼丹等技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巡齐地,徐福上书请求入海求仙,秦始皇于是命他带领3000童男童女往求仙药。徐福入海求仙并不顺利,前两次均失败而归。公元前210年,徐福第三次率领船队出发,这一次除3000童男童女外,还带有五谷种子、水手、随从、技艺百工、善射者等,船队多达五六千人。

对于徐福的出海路线,后人有很多种推测。一条路线是,从琅琊(今山东诸城东南)出发,西航至黄县北海岸的黄河营港,驶向庙岛群岛南端的南长山岛,再逐岛北上横渡渤海海峡,抵达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之后,沿辽东半岛南海岸,东航至鸭绿江入海口,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南行到济州岛,最后渡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的北九州。据说,在公元7世纪以前,这条古老的航线是中国与朝鲜、日本之间海上往来的惟一通道。

徐福的船队踏上日本列岛时,与蹒跚而行的日本社会撞了个满怀。这一片土地毫不犹豫地留下了徐福的队伍。日本学者壹歧一郎在《日本列岛千年史略》中提到:“徐福集团分成了若干支团,定居在日本中西部地区。最东的定居地在富士山麓。”日本列岛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人、一支队伍,更有来自秦国造船、航海、冶炼、农耕、纺织、医药等技术和中国的习俗文化。他们为日本列岛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根据壹歧一郎的记载,徐福和他的船队,因为厌恶“战国”时期的杀伐征战,决心不再制造武器,只制作用于生产的青铜工具和铁制农具……专心致力于治病救人。

在徐福船队的帮助下,发展迟缓的日本社会从落后的采集经济迅速地迈入了先进的农耕经济。水稻种植普及整个日本,人们逐渐从丘陵、海滨等居住地迁移到湿润的低洼地带。随后,又开辟了旱田。经济生活逐渐丰富,开始种植苎麻,养蚕抽丝,掌握织布技能。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男性的地位开始提高,逐渐拥有更多的财产,女性的权威遇到了挑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由单个母系家庭为主的原始社会结构日渐松散。(www.chuimin.cn)

据统计,在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徐福纪念组织、研究机构有90多个,祭祀节典和仪式多达50余种,出版相关著作50余部。

徐福也被日本各地民众称为“王”、“御”、“弥生文化的旗手”,还有人将他奉为丰收神、农耕神、纺织神、医药神、冶炼神、渔业神、造船神、水利神、殖产神,等等,世代祭祀。

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内的徐福雕像

画外旁白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绣涩短刀何足云。

——(宋)《日本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