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实验表明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小学实验表明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摘要】:为了证实细分对于消除偏见的作用,理查德·巴什纳、班查诺维兹和我在当地小学进行了实验。实验组的孩子通过寻找不同的答案学习如何动用专念意识进行细分,而控制组的孩子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锻炼。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孩子们要对一些事件进行解释。实验组的孩子学会了不带偏见地进行区分。

专念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看到,与大众相比,每个人在某个方面都能算是“异类”,而且每种属性或技能并不是非黑即白,界限如此分明的。这让我们变得更加善于进行细分,而不是给别人扣大帽子,贴标签,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细分来消除偏见。

为了证实细分对于消除偏见的作用,理查德·巴什纳(Richard Bashner)、班查诺维兹和我在当地小学进行了实验。我们想搞明白的是,鼓励孩子积极进行细分是否能让他们明白残障与具体的任务或背景有关,而不是一种概括性的属性。孩子们会看一些人物幻灯片,然后填写问卷,问卷上的问题将幻灯片里的人物和一些不同的技能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孩子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回答每一道问题的时候要想出数个答案,而控制组只需每题回答一个答案即可。

小时候,我们学习时常常认为找到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而不是各种答案中的一个。我们不习惯于寻找各种可行的答案。实验组的孩子通过寻找不同的答案学习如何动用专念意识进行细分,而控制组的孩子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锻炼。我们的假设是,接受专念细分训练能够削弱人们不加区分地歧视他人的倾向。

比如,一张幻灯片显示了一位女厨师,她的耳朵聋了。我们要求实验组的孩子写出她干厨师这一行的4个优势和4个劣势,而控制组的孩子只需写出一个优势和一个劣势即可。为了使控制组孩子的回答数量与实验组相等,我们还会问他们其他6个问题,每一题他们只需给出一个答案即可。实验中的其他题目皆与某人是否适合从事某项工作有关。

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我们向孩子们描述一些情境,然后问孩子们,当事人如何解决问题。实验组小朋友要尽可能多地列出各种解决方案,而控制组小朋友只需回答当事人能否解决问题即可。比如,我们会问孩子们,一个坐轮椅的女士应该如何开车,或是问他们,这名女士能否开车。(www.chuimin.cn)

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孩子们要对一些事件进行解释。我们让孩子们看幻灯片,然后告诉他们画面中的人物当时发生了什么,如一个女孩在餐厅里把咖啡打翻了。实验组小朋友要找出数个可能的解释,而控制组小朋友只需找出一种解释。随着训练的深入,实验组小朋友需要找出的解释数量逐级上升。每个孩子看到的幻灯片都是一样的。

在进行完所有训练之后,孩子们要接受一些有关偏见的测试,其中一项测量的是对残疾人士的偏见。孩子们先是观看一些小朋友的照片,他们中有的是正常人,有的是残障人士,随后孩子们要从中挑选小伙伴进行一些活动,如玩跳棋、踢足球、唱歌、拔河、轮椅竞速、扔飞盘、玩跷跷板或是做贴驴尾巴游戏。在这些活动中,有些更适合正常人,有些更适合残疾人,还有一些两类孩子都适合玩。比如,坐轮椅的孩子自然很擅长轮椅竞速,而在贴驴尾巴游戏中,盲童也不会受到影响(参赛者要闭着眼睛贴尾巴,谁贴的最靠近驴屁股谁获胜),但是这些孩子踢足球可能就会有麻烦。至于唱歌,上述两种状况根本就不相关。

实验结果说明,通过训练,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残疾与特定的功能有关,而不是与个人相关。实验组的孩子学会了不带偏见地进行区分。与控制组相比,这些孩子也不太回避残障人士。总之,他们知道各种属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残障的定义取决于背景。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也碰到麻烦,成为残障人士、病人,或慢慢变老,那么这些思维方式就会成为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