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专念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看到,与大众相比,每个人在某个方面都能算是“异类”,而且每种属性或技能并不是非黑即白,界限如此分明的。这让我们变得更加善于进行细分,而不是给别人扣大帽子,贴标签,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细分来消除偏见。
为了证实细分对于消除偏见的作用,理查德·巴什纳(Richard Bashner)、班查诺维兹和我在当地小学进行了实验。我们想搞明白的是,鼓励孩子积极进行细分是否能让他们明白残障与具体的任务或背景有关,而不是一种概括性的属性。孩子们会看一些人物幻灯片,然后填写问卷,问卷上的问题将幻灯片里的人物和一些不同的技能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孩子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回答每一道问题的时候要想出数个答案,而控制组只需每题回答一个答案即可。
小时候,我们学习时常常认为找到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而不是各种答案中的一个。我们不习惯于寻找各种可行的答案。实验组的孩子通过寻找不同的答案学习如何动用专念意识进行细分,而控制组的孩子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锻炼。我们的假设是,接受专念细分训练能够削弱人们不加区分地歧视他人的倾向。
比如,一张幻灯片显示了一位女厨师,她的耳朵聋了。我们要求实验组的孩子写出她干厨师这一行的4个优势和4个劣势,而控制组的孩子只需写出一个优势和一个劣势即可。为了使控制组孩子的回答数量与实验组相等,我们还会问他们其他6个问题,每一题他们只需给出一个答案即可。实验中的其他题目皆与某人是否适合从事某项工作有关。
在第二阶段的训练中,我们向孩子们描述一些情境,然后问孩子们,当事人如何解决问题。实验组小朋友要尽可能多地列出各种解决方案,而控制组小朋友只需回答当事人能否解决问题即可。比如,我们会问孩子们,一个坐轮椅的女士应该如何开车,或是问他们,这名女士能否开车。(www.chuimin.cn)
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孩子们要对一些事件进行解释。我们让孩子们看幻灯片,然后告诉他们画面中的人物当时发生了什么,如一个女孩在餐厅里把咖啡打翻了。实验组小朋友要找出数个可能的解释,而控制组小朋友只需找出一种解释。随着训练的深入,实验组小朋友需要找出的解释数量逐级上升。每个孩子看到的幻灯片都是一样的。
在进行完所有训练之后,孩子们要接受一些有关偏见的测试,其中一项测量的是对残疾人士的偏见。孩子们先是观看一些小朋友的照片,他们中有的是正常人,有的是残障人士,随后孩子们要从中挑选小伙伴进行一些活动,如玩跳棋、踢足球、唱歌、拔河、轮椅竞速、扔飞盘、玩跷跷板或是做贴驴尾巴游戏。在这些活动中,有些更适合正常人,有些更适合残疾人,还有一些两类孩子都适合玩。比如,坐轮椅的孩子自然很擅长轮椅竞速,而在贴驴尾巴游戏中,盲童也不会受到影响(参赛者要闭着眼睛贴尾巴,谁贴的最靠近驴屁股谁获胜),但是这些孩子踢足球可能就会有麻烦。至于唱歌,上述两种状况根本就不相关。
实验结果说明,通过训练,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残疾与特定的功能有关,而不是与个人相关。实验组的孩子学会了不带偏见地进行区分。与控制组相比,这些孩子也不太回避残障人士。总之,他们知道各种属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残障的定义取决于背景。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也碰到麻烦,成为残障人士、病人,或慢慢变老,那么这些思维方式就会成为宝贵的财富。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威廉·詹姆斯认为,所有人的潜能都只发挥了很小一部分。只有身处积极的压力之中,或特定情况下,如受到爱的眷顾,听到上帝的召唤,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发现体内沉睡的能量是多么大。我们已经看到,潜念能够削弱我们的自我形象,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而它同样能够埋没我们的潜能。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9岁。这一现象可能还有其他成因。......
2024-01-20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当我们的心智位于某种背景中时,我们的身体也必然位于这种背景中。背景对于身体的影响力非常大,就连一些基本需求也会受到影响。人们很早就知道背景对于痛觉的作用。相反,当我们注意疼痛的时候,身体似乎也更难忍受疼痛。虽然士兵的受伤程度更严重,但只有32%的人要求使用镇痛剂,而平民的这一比例高达83%。背景也会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情绪背景,即我们对于身边事件的解释是导致严重疾病的一连串因素中的第一个环节。......
2024-01-20
因为专念而增加的控制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变背景。即便是那些最难以改变的情境也未必无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念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被判无期徒刑,而且无望获得减刑。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没有虚度40多年的牢狱生活,他意识到,只有心灵空虚的人才会觉得生活无聊,就像一个人有多自由部分取决于他的内心有多宽广一样,无聊和自由都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至少将地狱变成了生趣盎然的惩戒所。......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万一残疾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躲避不开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心理定势就会变得难以撼动。对那些因为事故而不幸残疾的人来说,他们会成为自己心理定势的受害者。“异类”这个概念必须依托另一个概念才能存在,那就是“正常人”,两者相对,互不相融。而对“正常”的定义又离不开主观判断。“异类”无非是那些无法被归为“正常人”的个人,而“异类”一词本身没有任何含义。......
2024-01-20
这也是因为我们忽视身心之间联系而造成的恶果。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体验离不开认知,但是一些像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家却将情绪视为纯粹的生理状态。对于刺激的生理反应和对于刺激的思考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没有意识到不同背景下的某种刺激会变成不同的刺激,我们就成为了各种心理定势的受害者,盲目地将某种刺激和特定情感联系在一起。......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