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启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拥抱残障人士和异类的独特感知能力

开启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拥抱残障人士和异类的独特感知能力

【摘要】:身患残疾或特立独行也能让人对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思维定势提出质疑。在消除偏见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大多数人停止划分不同类别,而是教大家学会欣赏残障人士和“异类”的独特感知能力。一个认为结果胜于过程的社会是潜念横行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残障人士或异类更容易觉得自己没有自尊。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看到的那样,外人往往比较容易发现某公司内部的问题。身患残疾或特立独行也能让人对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思维定势提出质疑。

正如我们在第6章所看到的那样,阅读障碍患者常常比一般人更具专念意识。由于他们眼里的字母或数字往往和常人看到的不同,所以他们不会轻易接纳各种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做作业的时候,阅读障碍患儿会警觉地处理信息,因为他们不能保证自己接收到的书面信息没有错误。所以,他们会更加专念地进行学习,这对提升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为了消除偏见,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大多数人停止分类,而是教大家学会欣赏“异类”的独特感知能力,欣赏他们新奇的视角。

和肢体障碍一样,感觉障碍也会给人带来不少麻烦,会要求患者更加用心地寻找解决方案。一些常人能够轻松做到的事情对残障人士来说并不容易,他们要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做到。盲人经济学家哈迪·马吉德(Hadi Madjid)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描述了残障人士经常会碰到的困惑。为了和朋友一起滑雪,他把铃铛绑在朋友的滑雪杆上。这样,当朋友在前面滑行的时候,他就能跟在后面了。著名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患有一种神经疾病,他的大多数肌肉因此而瘫痪。虽然病情在不断恶化,但他却赶在病魔前头学会了一种又一种复杂的沟通工具(如能够说话的键盘)。

有趣的是,残疾或与众不同所导致的专念意识会让这些人变得更加不同,因为他们能够用新奇的视角来感知世界,而常人会觉得他们的看法匪夷所思。进行更加细致的区分或许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感知能力。在消除偏见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大多数人停止划分不同类别,而是教大家学会欣赏残障人士和“异类”的独特感知能力。

如果这些“另类”人士找不到能够欣赏自己独特视角的人,他们就会寻找自己的同类以确认自己的看法。但这对专念具有破坏作用。因为在找到同类后,他们就不需要再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了,这无疑会催生潜念。无论是老人、黑人、同性恋者、残障人士、离异者或正在戒酒的酗酒者,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那么他们就不太会再思考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更不会对自己与常人无异的那些方面抱有怀疑态度。(www.chuimin.cn)

虽然残障人士可能更具专念意识,但对于自己的残疾,他们未必能够换个视角来看。对于残疾的成见会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对自己降低要求的倾向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人们常常将残疾作为失败的理由,即使是正常人有时也会通过自残或自我破坏的方式来为可能发生的失败开脱。比如,有的人可能会在考试前喝个酩酊大醉,或者故意不复习,这样,他们一旦考砸了就能安慰自己说,如果我没喝酒或好好复习的话就不会考得这么烂了。可以想见,真正的残障人士就更有理由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了。

让我们再举个例子。有两个热爱骑马的少女正在学习跨栏动作,其中一个女孩遗传了白化病,视力不佳。这两个孩子的骑术不分高下。一天,她们骑着马练习跨栏,教练不断提高栏杆的高度。最后,两个女孩都无法完成动作,她们的坐骑拒绝跨越栏杆。

训练结束后,正常的女孩不断责备自己,而白化病女孩对自己却没有这么严苛。正是由于自己的疾病,她对自己没有设定更高的要求,这或许是好事,但也是坏事。是的,她的自尊心可以免受伤害。在遇到相同的挫折时(且当挫折意味着能力不足时),残障人士会因为对自己没什么期望而免受挫折给自尊心带来的煎熬。但没有期待也会让他们止步不前,因为他们缺少激励。

在潜念横行的社会里,残障人士或异类更容易觉得自己没有自尊。实际上,在一个注重过程的社会里,做一个异类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个认为结果胜于过程的社会是潜念横行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残障人士或异类更容易觉得自己没有自尊。比如,一直将自己的听课效果和正常学生相比的聋哑学生就会很受打击。但是如果他一门心思练习如何读懂唇语的话,那么就会大受鼓舞。实际上,在一个注重过程的社会里,做一个异类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