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为什么结果导向的教育会引发潜念心理?

为什么结果导向的教育会引发潜念心理?

【摘要】:我们之所以会变得“潜念”与另一个非常不同,但又相关的问题有关,那就是我们接受的早期教育。结果导向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结果导向将会引发潜念状态。而如果以过程为导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就会变成应该如何做,而不是能否做到。当情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以过程为导向的人不太会手足无措。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还容易将知识作为普适的事实教授给学生。这也会催生孩子的“潜念”心理。

我们之所以会变得“潜念”与另一个非常不同,但又相关的问题有关,那就是我们接受的早期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校教育的焦点通常是各种目标,而不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从学会系鞋带到考进哈佛大学,孩子们忙于追求各种目标,而这种执著往往会让他们难以对生活抱有“专念”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以结果为导向,那么像“我是否能做到”或“如果我失败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将萦绕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对成败得失焦虑不已。原本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将无法释怀地沉浸在有趣的探索之中。他们将无心进行有关形、色或式样的各种尝试,而只是竭尽全力,正确地写出字母“A”。

结果导向让我们无法活在当下。对于熟悉的情境,我们会无视细节的变化;这相当于我们活在过去。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结果导向将会引发潜念状态。如果你自认为知道应该如何处置某种情境,那么就无需对其过多关注。如果我们觉得某种情况非常熟悉,那么我们只会花很少的力气去注意那些不得不关注的细节。而在遇到陌生情境的时候,我们又会一心想着成败得失,进而忽视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细节。因此,我们很注重与结果相关的问题,而忽视了当下的情况。

而如果以过程为导向(第6章将详细介绍),我们提出的问题就会变成应该如何做,而不是能否做到。这样,我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实现目标的各个步骤上。我们要记住,世上没有失败,而只有无效的解决方案。(www.chuimin.cn)

在孩子们的编程课上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修补程序缺陷。孩子们要想出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对出现的问题耿耿于怀。孩子将不断对目标进行修正。当情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以过程为导向的人不太会手足无措。

以过程为导向就是关注如何做,而不是能否做到。世上没有失败,只有无效的解决方案。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还容易将知识作为普适的事实教授给学生。这也会催生孩子的“潜念”心理。如果某一陈述被当做是绝对真理,那么学生就没有必要考虑其他的可能性。这种狭隘的世界观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文化将随着僵化的教育模式代代相传。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带来稳定,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