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心理学力量-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心理学力量-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摘要】: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任何一个可以做到边看电视边织毛衣,或边听广播边开车的人都知道,我们在运用一些后天习得的技能时无需动用意识加以关注。当我们通过反复练习,非常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后,该技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而且会从意识中慢慢淡出。最后,我们确信自己能够做一件事情,但却已经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了。

实际上,对某人已经掌握的技能提出质疑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是比较熟练,而不是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某项技能,那么在面对他人质疑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搜索并找到运用该技能的各个步骤,并得出结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差。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我的办公室里曾经有一位打字速度极快的打字员,他甚至可以做到一边通读文章一边打字。这些高级技能是他在长年工作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一天,在他愉快地打字时,我问他是否能将他的技艺传授给我。于是他开始对自己的技能进行分解,而他的击键动作却慢了下来,记忆力也没有原来那么好了。意识的关注(变得专念)让他非凡的能力瞬间消失了。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它让你麻痹大意。

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我们邀请波士顿的一些失业人士参加研究,并告诉他们这是一项有关嗓音质地的语言学研究。我们要求被试对着一台录音机说话。一半被试要谈一谈在波士顿很难找到工作的原因。多数被试肯定反复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另一半被试则需要谈谈自己对阿拉斯加就业前景的看法。这对多数被试来说,是比较新奇的话题。在这两组被试中,各有一半被要求在发言前仔细考虑谈话内容。实验结果非常清楚。有两类被试在发表看法时说得更加流利:一类是谈论新奇话题,且有时间仔细思考的被试;另一类是谈论熟悉话题,且无需进行思考的被试。事先仔细考虑一个非常熟悉的话题反而会让我们在发表看法时变得疙疙瘩瘩。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如果在一段文字中,单词与单词之前没有常见的空格,如“acrosstheseal-ives”,那么技巧纯熟的老打字员在打字时反而比不过经验不足的新手。如果我们对一个被反复重复的任务进行细微,但不寻常的改变时,新手反而会做得更好。

熟悉的结构和韵律会让头脑懈怠,因为我们觉得不需要给予这些信息过多关注。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

问题:由橡实长成的树木叫什么?

回答:橡树(Oak)。(www.chuimin.cn)

问题:我们把滑稽的故事叫做什么?

回答:笑话(Joke)。

问题:我们把青蛙的叫声称作什么?

回答:蛙鸣(Croak)。

问题:鸡蛋的白色部分叫什么?

回答:蛋黄(Yolk)。[3]

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这种游戏就是利用重复来构筑陷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