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任何一个可以做到边看电视边织毛衣,或边听广播边开车的人都知道,我们在运用一些后天习得的技能时无需动用意识加以关注。当我们通过反复练习,非常熟练地掌握一种技能后,该技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而且会从意识中慢慢淡出。最后,我们确信自己能够做一件事情,但却已经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了。
实际上,对某人已经掌握的技能提出质疑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是比较熟练,而不是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某项技能,那么在面对他人质疑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搜索并找到运用该技能的各个步骤,并得出结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并不差。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我的办公室里曾经有一位打字速度极快的打字员,他甚至可以做到一边通读文章一边打字。这些高级技能是他在长年工作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一天,在他愉快地打字时,我问他是否能将他的技艺传授给我。于是他开始对自己的技能进行分解,而他的击键动作却慢了下来,记忆力也没有原来那么好了。意识的关注(变得专念)让他非凡的能力瞬间消失了。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它让你麻痹大意。
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我们邀请波士顿的一些失业人士参加研究,并告诉他们这是一项有关嗓音质地的语言学研究。我们要求被试对着一台录音机说话。一半被试要谈一谈在波士顿很难找到工作的原因。多数被试肯定反复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另一半被试则需要谈谈自己对阿拉斯加就业前景的看法。这对多数被试来说,是比较新奇的话题。在这两组被试中,各有一半被要求在发言前仔细考虑谈话内容。实验结果非常清楚。有两类被试在发表看法时说得更加流利:一类是谈论新奇话题,且有时间仔细思考的被试;另一类是谈论熟悉话题,且无需进行思考的被试。事先仔细考虑一个非常熟悉的话题反而会让我们在发表看法时变得疙疙瘩瘩。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如果在一段文字中,单词与单词之前没有常见的空格,如“acrosstheseal-ives”,那么技巧纯熟的老打字员在打字时反而比不过经验不足的新手。如果我们对一个被反复重复的任务进行细微,但不寻常的改变时,新手反而会做得更好。
熟悉的结构和韵律会让头脑懈怠,因为我们觉得不需要给予这些信息过多关注。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
问题:由橡实长成的树木叫什么?
回答:橡树(Oak)。(www.chuimin.cn)
问题:我们把滑稽的故事叫做什么?
回答:笑话(Joke)。
问题:我们把青蛙的叫声称作什么?
回答:蛙鸣(Croak)。
问题:鸡蛋的白色部分叫什么?
回答:蛋黄(Yolk)。[3]
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这种游戏就是利用重复来构筑陷阱的。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因为专念而增加的控制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变背景。即便是那些最难以改变的情境也未必无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念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被判无期徒刑,而且无望获得减刑。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没有虚度40多年的牢狱生活,他意识到,只有心灵空虚的人才会觉得生活无聊,就像一个人有多自由部分取决于他的内心有多宽广一样,无聊和自由都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至少将地狱变成了生趣盎然的惩戒所。......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我们不鼓励控制组的老人自己做决定,而是让护理人员全权接管他们的生活。朱迪思·罗丁在养老院开讲座,积极参与并提出大多数问题的依然是实验组老人。在实验组的47位老人中,只有7位老人在这段时间里过世,而在控制组的44位老人中,有13人过世,死亡率分别是15%和30%。所以,控制组老人并不是因为更容易患某种疾病而死亡率较高的。实验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变化似乎的确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2024-01-20
这也是因为我们忽视身心之间联系而造成的恶果。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情绪体验离不开认知,但是一些像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家却将情绪视为纯粹的生理状态。对于刺激的生理反应和对于刺激的思考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没有意识到不同背景下的某种刺激会变成不同的刺激,我们就成为了各种心理定势的受害者,盲目地将某种刺激和特定情感联系在一起。......
2024-01-20
对背景的理解决定了我们会做出何种行为反应。有一个著名的童话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背景的强大力量,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丑小鸭。在一个新的背景中,丑小鸭觉得自己很漂亮,并为此而感到骄傲。希金斯教授深知背景的重要作用,于是他努力改变伊莉莎的口音、吐字、衣着和习惯。就好像被试进入实验背景,让自己的判断受到锚的影响,随后又自己走出实验背景对重量进行判断。......
2024-01-20
为了发现问题的早期征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些与往常略有不同的小状况。由此可见,一些并不引人注意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但是在专念意识状态的掌控下,人们会注意到这些细小变化,并在它们酿成大祸之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因为他们将其视为整个工作流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其看做是让我们偏离既定轨道的灾难。潜念的人会把小事故看成是大灾难,因此而变得一筹莫展。......
2024-01-20
14位患者同样接受催眠以消除疣,但他们被要求消除身体一侧的疣。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于医疗专家的盲信,重新夺回治疗疾病的主动权。西蒙顿相信,这种情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会抑制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进而让身体更容易产生癌细胞。当人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主动型安慰剂”的魔力就会显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服用”安慰剂,而不用吃药。大多数人至少现在还需要服用真的安慰剂来哄骗身体,激活自愈力量。......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