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直觉的科学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而是会注意意外的结果,并努力解释其含义。就像剖析潜念有助于我们了解专念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剖析理性或逻辑来理解什么是直觉。我们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专念或直觉,我们将不再受到条条框框或理性思维的束缚。我们用直觉来进行探索和发现。纯粹的理性是用来证实既有思维定势和僵化类别的。不管怎样,尊重直觉或给这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对创新来说是很重要的。......
2024-01-20
在平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遵从单一的规则来行事。比如,在烹饪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按部就班地严格按照菜谱执行,就好像菜谱是法规一样。如果菜谱上写着放一撮盐,而我们放了四撮,那么一定会有不少人惊恐万分,就好像炒锅要爆炸了一样。如果把菜谱视为既定规则,那么我们就不会意识到人们的口味是不同的,而且即兴发挥说不定能够创造出全新的菜肴。
我在研究生期间所做的第一项实验关注的就是视角单一的问题。一位研究者在人来人往的走道上向过路人寻求帮助,她告诉对方自己把膝盖扭伤了。如果对方愿意帮忙,研究者会请他到附近的药店买一卷弹性绷带。我等候在那家药店进行观察,而且和药剂师说好了,如果乐于助人者前来问询,他就说弹性绷带卖完了。总共有25位好心人伸出了援手,但在得知上述消息后,没有人想到再问一下药剂师有没有其他可以推荐的医药用品。于是他们一个个空着手回到了求助者的身边。我们猜想,如果求助者提出的要求没有那么具体,她或许可以得到帮助。但是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膝盖扭伤的时候应该使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所以没人尝试寻求其他方法。
为了展示视角单一禁锢思维的强大力量,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测试。请快速扫视下面这些单词组成的句子(无需知道这个句子的具体含义)。
FINAL FOLIOS SEEM TO RESULT FROM YEARS
OF DUTIFUL STUDY OF TEXTS ALONG WITH
YEARS OF SCIENTIFIC EXPERIENCE.(www.chuimin.cn)
请说出句子中一共有几个F,你只能再迅速扫视一遍。
过于具体的要求会催生“潜念”。而当潜念占据主导地位时,我们的思维就会像冰面上的蛤蜊一样,啪地一下将外壳紧紧关闭,不让一丁点儿新信息钻进来。
如果你给出的答案少于3(正确答案见脚注)[2],那么你很可能中标了。由于第一和第二个单词是以F开头的,你在计数的时候很可能会落入陷阱,并遵循这一规律,进而遗漏藏在单词中间和末尾的F。这就是视角单一产生的影响。
过于具体的要求,如购买弹性绷带,能够催生“潜念”。而这种状态一旦占据主导地位,我们的思维就会像冰面上的蛤蜊一样,啪地一下将外壳紧紧关闭,不让一丁点儿新信息钻进来。在下一章里,我们将探讨导致人们作茧自缚的一些原因。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相信直觉的科学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而是会注意意外的结果,并努力解释其含义。就像剖析潜念有助于我们了解专念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剖析理性或逻辑来理解什么是直觉。我们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专念或直觉,我们将不再受到条条框框或理性思维的束缚。我们用直觉来进行探索和发现。纯粹的理性是用来证实既有思维定势和僵化类别的。不管怎样,尊重直觉或给这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对创新来说是很重要的。......
2024-01-20
假如现在是凌晨两点,你家的门铃突然响起。开门后你发现一个有钱人站在面前。此人显然有能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这个时间,那里也不可能开门营业。你的视线突然扫过一块尺寸完全一致的木板,这是一块还没有制作完毕的门板。这时候你才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将自家的门板卸下来换取10000美元奖金。“门”这个概念遮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对唾手可得的这块符合规格的木板视而不见。这是“潜念”的一大特征。......
2024-01-20
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因为专念而增加的控制力还能帮助我们改变背景。即便是那些最难以改变的情境也未必无法改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专念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被判无期徒刑,而且无望获得减刑。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没有虚度40多年的牢狱生活,他意识到,只有心灵空虚的人才会觉得生活无聊,就像一个人有多自由部分取决于他的内心有多宽广一样,无聊和自由都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至少将地狱变成了生趣盎然的惩戒所。......
2024-01-20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不过,认为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一直在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身心二元论可以追溯到笛卡尔,他认为心灵是非物质的,而身体是物质的,只有身体遵从机械定律。像华生和斯金纳这样的行为心理学家于20世纪初对身心二元论提出了挑战。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心理学家一直在身心二元论和行为主义之间抉择。二元论还是占了上风。在新兴的神经科学中,身心二元论改头换面,以有关心理和头脑之间差别的命题重新浮现。......
2024-01-20
为潜念付出的四大代价3位老妇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显然他把这一程序和临睡前的清洗程序搞混了,而他潜念地完成了自己更为熟悉的那个程序。可是,没有人听到水花溅起的声音,而只有重重的撞击声,因为游泳池里并没有水。当然,潜念造成的后果并不总像盲目切肉块这么小,或断送性命那么大,很多影响的严重性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影响包括狭隘的自我形象、无心的冷酷、控制力的丧失和未发挥的潜能。......
2024-01-20
我们不鼓励控制组的老人自己做决定,而是让护理人员全权接管他们的生活。朱迪思·罗丁在养老院开讲座,积极参与并提出大多数问题的依然是实验组老人。在实验组的47位老人中,只有7位老人在这段时间里过世,而在控制组的44位老人中,有13人过世,死亡率分别是15%和30%。所以,控制组老人并不是因为更容易患某种疾病而死亡率较高的。实验给老人生活带来的变化似乎的确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