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世界军事百科之二十四作战谋略

世界军事百科之二十四作战谋略

【摘要】: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遗作。本书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发展起过重大影响,对研究战争本质等问题有重要启发作用。英国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著。《战争艺术》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著作。瑞士军事理论家安东·亨利·约米尼著。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吴子》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论著,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对战争的系统论述。

战争论》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经典著作。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遗作。他是在总结以往战争经验,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分3卷8篇,约60余万字。作者运用辩证的方法,分别论述了战争内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进攻与防御的关系,战争的目的与手段,精神因素,民众武装在战争中的作用等。

同时,作者还认为,战争理论、原则不是永恒不变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因而应有各个时代的战争理论。本书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发展起过重大影响,对研究战争本质等问题有重要启发作用。

战略论》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著作。英国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著。全书分4编22章,约38万余字。1929年初版,书名为《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1941年出增订本,改名为《间接路线战略》;1954年出版,改现名。作者通过研究西方2500年来大量战例,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之后,提出一种间接路线战略的理论。他认为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因此,主张避免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本书选用大量真实史料,提出了许多有探讨意义的思想。该书被西方一些著名将领奉为经典。对了解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有一定价值。

战争艺术》是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著作。瑞士军事理论家安东·亨利·约米尼著。全书分7章47节,约17.5万余字。作者认为,战争艺术包括5种纯军事方面的学问和外交与战争的关系,共6个部分:即政略、战略、大战术、阵中勤务学、工程学、小战术。战略就是一种艺术,能够把全军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在作战地区的决定点上。战术就是在决定点上使用兵力的艺术。

他还认为,作为高级将领,不可不懂得外交与战争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到战争的发生与指导。此外,还论及了士气、地形、战斗部署和兵种使用等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本书对了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海权论》主张凭借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控制海洋,以实现战略目的的军事理论。这一理论是美国人A·T·马汉于19世纪末期创立的。

他认为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以及发达的基地网。夺取制海权的方法是通过战略决战。集中兵力是作战的基本原则和贯彻海军战略的主要手段。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首先控制加勒比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峡,尔后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它是当时美国政府制定海洋政策和发展海军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他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发生重大影响。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孙武所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图国》、《料敌》等6篇,都系后人所托。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尚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的作品,现存6卷。

尉缭子》:传说为战国尉缭子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

150篇,今存本仅5篇。

《太白阴经》:由唐代李筌撰写。共10卷,《四库全书》收录的8卷本,是后人合并的。《虎钤经》:由宋代许洞撰写,共20卷120篇。《纪效新书》:由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

共18卷。《练兵纪实》: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

春秋末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该书有曹操等11家作注,唐朝杜牧在注中说:孙武书数十万言,魏武削其繁剩,笔其精粹成此书。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的西汉墓中,发现《孙子兵法》残简。该书现在的存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13篇。

《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历来被称为兵经,对后代的军事科学和哲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

吴子》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论著,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对战争的系统论述。

关于吴起的生年已无考证,卒于公元前381年,即周安王21年庚子。吴起是战国时卫国左民人,年轻时,家境很富裕,自以为才华横溢,治国治军都有很强的能力,便游说诸侯。谋求一官半职。不料,诸侯没人用他,官未求成,又把家中的财产耗费掉了。无奈,只有旅居在鲁国,拜孔子的弟子曾参为师,学习儒家的学说,并旁攻兵法战策。

在这个时候,巧遇良机,齐国出兵讨伐鲁国,在他的自荐和别人的举荐下,鲁 国的国 君启用吴起为大将,率领部队抵御齐军,结果把齐军打得大败而退。因其功劳太大,鲁国朝中官员有人唯恐他在朝中掌握大权,就 向鲁国国 君说他的坏话, 鲁国国 君对他产生了怀疑。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吴起偷偷奔投到魏国,受到了 魏国国 君的器重。在魏国期间,他历任魏文侯、魏武侯两个朝代的大将,镇守西河边境地区。在他任将期间,与各诸侯国进行了76次比较大的战争,全面打胜了64次,战平讲和12次,未输过一次。使魏国的国威大振,并开拓的疆土千里之广。

《吴子》收录的主要是他这一时期的言论。后因新相公叔进谗,吴起失去了武侯的信任,怕武侯降罪,又跑到了楚国。楚悼王见到吴起非常高兴,就任命吴起为相。他担任宰相以后,在全国推行法治,撤去一些多余的官吏,废除了一部分远门贵族的特殊待遇,把节省下来的钱粮用以供养将士。

因此,使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了,纵横捭阖的游说对楚国也产生不了什么作用了。这一时期他南面平定了百越,北边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侵略扩张,向西讨伐了秦国,俨然有统一中华之势,诸侯都非常害怕楚国继续强大。

然而,楚悼王一死,楚国原来的王公贵族因吴起的推行法令,削减待遇而怨恨于吴起,就发动叛乱,谋害吴起。吴起悲痛地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趴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就这样,那些谋杀吴起的王公贵族也不放过吴起,用乱箭把吴起射死在楚悼王尸体旁。一代英帅,就这样被惨杀了。

《吴子》分上下两卷,上卷有《图国》、《料敌》、《治兵》3篇,下卷有《论将》、《应变》、《励士》3篇,总共6篇,系统地论述了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实战的方法,应付各种战争的策略,各种将领打仗的特点和对战争的影响等。吴起实战经验丰富,军事才能突出,他对战争的认识,不但有极其珍贵的理论价值,也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里边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因此,吴起的军事理论不但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至今,我们仍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www.chuimin.cn)

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军礼司马法》、《古司马法》等,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旧题司马穰苴撰。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说: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齐国人,田完之苗裔,精通兵法。景公时晋、燕伐齐,齐师大败。相国晏婴以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推荐给景公,被任命为将军。司马穰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认为当务之急是振奋军心,先将期而后至的景公宠臣监军庄贾斩首示众,又以军中不驰的名义,斩景公使节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全军震恐,争相赴战。晋燕军闻讯而逃,他得以顺利收复失地,名声大振。景公尊为大司马,田氏也因此日尊于齐。后受谗被解职,不久即病死。

《司马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说: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在汉代,《司马法》就已很受重视。司马迁称道《司马法》为为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礼类,称为《军礼司马法》。宋人推出武学七书时,亦有《司马法》。《四库全书总目》称《司马法》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祖义,三代军政之遗规,犹藉存什一于千百。可见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此书。《汉书·艺文志》说《军礼司马法》155篇,今仅存3卷,5篇。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唐代魏徵将其收入经邦治国的《群书治要》之中,北宋时编入《武经七书》,从此成为武学策试必读之书,对后世影响极大。

关于《尉缭子》一书,有4个争议较多的问题。

一是关于该书的作者问题。本书第一句有梁惠王问尉缭子曰,故许多人认为尉缭子为梁惠王时代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十年??大梁人尉缭子来,说秦王,故又有许多人认为尉缭为秦始皇时代的人。在此二说的基础上,又有历史上有两个尉缭子说,和两个尉缭子实为一人说。细观全书,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提取众多内证,目前学术界多数人认为尉缭子为梁惠王时代的人,故本书的作者应是梁惠王时代的尉缭子。

二是关于本书的成书时代。《汉书·艺文志》说成书于六国时南宋陈振孙认为《尉缭子》非先秦兵书;明清以后有人认为《尉缭子》为伪作;当今有人认为历史上有杂家《尉缭》29篇,兵家《尉缭》24篇,此两种书在流传中均有散佚,宋神宗诏校《武经七书》时,将两部书的残本合在一起,即今本《尉缭子》。1972年《尉缭子》残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其内容与今本大体相同,故学术界多数人认为此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抄写流行于秦汉之际。

三是《尉缭子》的学术流派归属。有人认为《尉缭子》为杂家,有人认为《尉缭子》属兵家。其实战国时代的许多思想家,兼收并蓄,思想很复杂,只能以其基本思想倾向为准。《尉缭子》一书主要论述了军事问题,涉及到一些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显示了作者受到儒家、法家、杂家的思想影响,但其主导思想,仍是言兵,故本书仍应列为兵家之属。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故称之为《六韬》。

全书6卷,60篇,其中《文韬》12篇,主要讲要取天下,必须收揽人心;收揽人心,在于爱民,施行仁政。阐述了为君之道。强调了战争本于道义,政治先于军事,所以名为文韬。《武韬》5篇,讲用武力和非武力手段取得国家政权的韬略,强调了伐谋为上,而后才动用武力征伐敌国。《龙韬》3篇,主要论述军队的统御和指挥问题,包括统帅部的组织机构、选将立帅的标准、通讯、出兵作战的原则、预报敌情、如何预见胜负及耕战结合等问题。《虎韬》12篇,主要论述兵器、器材及各种战术问题。《豹韬》8篇,主要论述各种地形上的作战方法,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置办法。《犬韬》10篇,主要论述军队的教练、士兵的挑选以及各兵种的作战特点和协同作战的韬略。

六韬》规模宏大,本末兼顾,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兵书,历代一直受兵家重视。被后世誉为兵家权谋的始祖。司马迁曾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三国时的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都很重视《六韬》,并把它作为向臣僚和子弟推荐的书目之一。北宋末神宗元丰年间颁布《武经七书》为武学必读书,《六韬》是仅次于《孙子》和《吴子》的重要兵书。

《六韬》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继承了以前兵家的优秀军事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可以说是先秦兵书中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文武兼备,在政治谋略和军事理论上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而且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兵制、兵器、通讯方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旧题为黄石公所著。

黄石公为秦末隐士,曾在下邳圯上授书给张良,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但此说已为专家推翻。西汉初年,张良、韩信编辑兵书,共计182家,精选35家,其中没有《三略》;汉成帝时,步兵校尉续编兵书,共收53家,其中仍没有《三略》;直到三国时,才有《三略》,之称。魏明帝时李康作《运命论》有张良受黄石公之赠,诵《三略》。可见《三略》成书较晚,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三略》分上、中、下三部分。作者自称《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能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统将御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可见本书能帮助读者治世安邦、统军御众,是一部内容丰富,理论深刻的军事专著。

相传我国很古时就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兵法家及军事著作。到了战国时代,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专门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军事著作也随之大量出现。最著名的有吴孙子、齐孙子、公孙鞅、吴起、庞涓、张良、魏公子及司马穰苴等家的兵法等。

到西汉初年,张良、韩信整理兵法书时,共得182家,经过删取选定35家。东汉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曾收集兵书53家,790篇,图43卷,编成书目。班固把这些军事家及其著作分成4类: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唐时,有兵书23家、60部、369卷。宋时,有兵书92家、107部、1074卷。

但是,在我国丰富的古代军事著作中,有的因年代久远而亡佚,有的经后人增修或篡改,有的是后人所伪作。因而流传至今的有价值的著作并不是太多。

自汉以来,古代杰出的兵书即被当作军事人员学习的教科书。到北宋神宗时建立武学,以培养统治者需要的军事将领,它是我国较早的军官学校。据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正式宣布《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太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为武学必读之书,号称《武经七书》。这就是《武经七书》的起源。南宋初年,政府曾指定《七书》为选拔将领的考试内容之一。此后虽有人对这七部书在编排的先后次序上略做了一些变动,但一直沿袭下来,仍称为《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这些军事著作是我国古代兵法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也很有声誉。

我国古代的《十大阵图》详细图解了十大阵法,这十大阵是:一字长蛇阵,二龙汲水阵,三方天地人阵,四门斗底阵,五虎撵羊阵,六子连芳阵,七星斩将阵,八卦金锁阵,九耀星宫阵,十面埋伏阵。另外还有许多阵名,如天门阵龙门阵等。

常讲的百战,确有100种战法。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字伯温,号青 先生。曾著《百战奇略》一书。内容是收集从先秦到五代1680年间散见于史籍中的重要军事资料,按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分为百题,分别论述,并以古代战例,加以注释。

所谓百战就是:计战、谋战、间战、选战、步战、骑战、舟战、车战、信战、教战、众战、寡战、爱战、威战、赏战、罚战、主战、客战、强战、弱战、骄战、交战、形战、势战、昼战、夜战、备战、粮战、导战、知战、斥战、洋战、争战、地战、山战、谷战、攻战、守战、先战、后战、奇战、正战、虚战、实战、轻战、重战、利战、害战、安战、危战、死战、生战、饥战、饱战、劳战、佚战、胜战、败战、进战、退战、挑战、致战、远战、近战、水战、火战、缓战、速战、整战、乱战、分战、合战、怒战、气战、归战、逐战、不战、必战、避战、围战、声战、和战、受战、降战、天战、人战、难战、易战、饵战、离战、疑战、穷战、风战、雪战、养战、书战、变战、畏战、好战、忘战。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诗圣杜甫把八阵兵法图的成就归之于诸葛亮。在河南省密县刘寨乡云崖宫发现的《风后八阵兵法图》,一下子把史载八阵兵法图的历史推前了2500年。该图共9幅:1幅为八阵正图,其余8幅各为一阵势:天复阵、地载阵、风扬阵、天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龙蟠阵,每幅图旁均有文字说明,介绍攻防要诀。

《风后八阵兵法图》中的风后指的是轩辕黄帝的大将、炎帝的后裔风后。云崖宫即轩辕黄帝宫,是为纪念黄帝与蚩尤作战在此练兵而修建的,自南而北分三层三院,现存有宫殿、轩辕门、讲武门及碑刻十余通。史载轩辕黄帝败于九黎族首领蚩尤后退守于此,修宫阙,练兵,并与风后演创八阵兵法,在河北涿鹿一战中击杀蚩尤。

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母系氏族阶段。从战争诞生的那一刻起,武器与战争形式就成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在任何文明程度下的军队统帅在战争开始时都要考虑同样的问题:兵力如何部署?选择什么时间进攻?采取哪种作战方式从早期的列阵作战、修筑防御工事,到步骑结合、多种野战战术的灵活运用,无不体现了古代作战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