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广州最有名的园林酒家是“寄园”,其名后来还成为街巷名,一直流传到当代。食肆留名要似“通笼煎堆──靠吹”(即炒作),“寄园”留名至当代是一例。有一年,他在广州与黄培芳、陈澧、谭莹等多位知名文士雅集,写下《寄园宴集》一诗。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遗迹是没有了,只是寄园巷仍可寻踪。上世纪末,这一带已拆平建起高楼,如今的“越秀城市广场”一带,便曾经是张维屏等著名文士雅集的寄园了。......
2024-01-19
近年来,广府文化研究挺时兴的,所以这里先略为解释什么叫“广府”。
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有三大民系(或称族群):广府民系、潮汕(也称福佬)民系、客家民系,流行语言分别是广府话、潮汕话、客家话。广府民系聚居地的中心是广州地区,以前惯称“南(海)番(禺)顺(德)”。唐朝时外国人已称广州为“广府”,这是因为唐朝初期广州先后设总管府、大都督府、中都督府等行政机构。唐朝以后的南汉,改广州为兴王府,宋灭南汉后,广州便不称“府”了。直到明代,“广州府”这行政区域名才正式确立,至清代仍沿用。二十世纪研究岭南文化的学者称岭南文化主要包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粤语流行地区的文化称为广府文化。广东的民系文化也主要是这三大民系文化,所以粤菜菜系包括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而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府”之名已不流行,故“广府菜”一名已被“广州菜”代替了。
广东简称粤,粤菜也即广东菜。但是,粤语却特指广府话,即广州话,不包括客家话、潮汕话,所以本书中的“粤俗语”特指广州话俗语。还有:粤剧即广府戏,因为广东戏剧还有潮汕的潮剧、客家的汉剧;粤乐现在称为“广东音乐”,但广东的音乐除了主要流行于广府地区的粤乐外,还有潮州音乐、客家的汉乐。这“粤”字的解释,真是“激死老番” ——令外国人一时难以弄清。
闲话休提,说回唐朝的广府美食,那时称为“南烹”、“南食”,在古籍中有记载。现在回顾起来,唐朝的广府名菜,真有些“阿茂整饼”的精神。比如炙象鼻、抱芋羹、煲牛头、五味蟹、饭面鱼、水母(今称海蜇)生等,今人听起来相当陌生。
炙象鼻,即烧烤大象的长鼻(广州人称象拔),那时大象不是稀有的受保护动物,岭南多野象,常毁坏庄稼,故百姓吃它没商量。(www.chuimin.cn)
抱芋羹,现在看来有点残忍。水中放着整个香芋,又把生的青蛙放下去,水慢慢烧热,蛙抱着芋头以降温……
食客当时看不见烹制过程,他们只知好味道。说炙象鼻、抱芋羹都妙不可言,煲牛头美如熊掌,五味蟹珍美非凡。还有,当时设宴是汤(羹)先上,此风延续至今。至于小食,有以生熟粉制作的米饼及以虾、鱼、鸡、鹅等作馅的团油饼等。当然少不了蛇羹,岭南人汉代前已经吃蛇了。不过北方人一般不敢吃蛇羹,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带着美妾朝云到惠州,朝云在不知食材的情况下吃了蛇羹,知道是蛇后竟然吓出病,竟至玉殒香消。
唐宋时期,除了北方的馄饨、东坡肉、西湖鱼等名食传来广州外,外国的菜式也传入广州。
唐代,称为“广州通海夷道”的航线已闻名世界,广州是国际闻名的贸易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少中亚商人来到广州经商,因为当时航行需等季候风,故不少商人在广州停留,甚至定居。广州官府因此在今光塔路一带设立“蕃坊”,规定外国人在此居住,此风自唐代延续到宋代。蕃坊聚居并经商的外国人烹制的外国风味菜,被广州人尝试后,合品味的也流传开来,并改良得比原来更加美味。
据古籍记载,唐宋时广东饮食界已形成用料博杂的特点,在烹调制作技术上已形成多样化、精细化的特点,有煎、炒、爆、烧、炙、煲、煮、蒸、甑、腌、卤、腊、蜜饯等烹制法。可惜的是,古代的广州府文人虽然垂涎美食,却没有记下当时的名店、名厨。这个现象到清代才有些改变。
有关百年老店的文章
清代中期,广州最有名的园林酒家是“寄园”,其名后来还成为街巷名,一直流传到当代。食肆留名要似“通笼煎堆──靠吹”(即炒作),“寄园”留名至当代是一例。有一年,他在广州与黄培芳、陈澧、谭莹等多位知名文士雅集,写下《寄园宴集》一诗。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遗迹是没有了,只是寄园巷仍可寻踪。上世纪末,这一带已拆平建起高楼,如今的“越秀城市广场”一带,便曾经是张维屏等著名文士雅集的寄园了。......
2024-01-19
先看陶陶居饭店那招牌,便有三种传说。这样,不论陶陶居饭店盈亏,股东每年都一定有租可收。世所共知,康有为是朱次琦的弟子,因此陈伯绮请师叔伯康有为题写“陶陶居”招牌是有可能的。新张前夕,他们以店名“陶陶”为题作鹤顶格有奖征联,声称头奖100银元,入围依次均有奖,引得省港澳不少文人寄来众多应征稿,一时传为佳话。人们每每互问文中的古字及典故,陶陶居饭店便达到广为宣传的效果。......
2024-01-19
壬申,有称阳和岭玉带泉者,张子试之,空灵不及禊而清冽过之。时有传其语者,阳和泉之名益著。崇祯五年,有人称阳和岭玉带有泉水,我去尝了尝,泉水虽然不及禊泉水空灵,但是比禊泉清冽。阳和岭、阳和泉本来是在文恭曾祖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看来没等文恭曾祖出生老天爷就已经赐予阳和之名了,那么这样命名还有什么可值得疑惑的地方呢!顿时有人谣传这石碑上的话语,没想到阳和泉反而因此名声更大了。......
2023-10-09
幸好终于无恙,却已令广州的蛇羹惊动世人。而首先正式专营蛇菜式的食肆则应数“蛇王满”。“蛇王满”是餐馆名也是其老板吴满的诨名。“蛇王满”的生意兴隆,引起捕蛇同行的仿效,在其附近也开了“蛇王林”、“蛇王福”、“蛇王启”等几间蛇店。1938年广州被日本军侵占时,“蛇王满”一带发生火灾,几间蛇店全部毁于一炬。当时,有蛇馔供应的大酒家也有数家,但食客们总认为不及“蛇王满”。......
2024-01-19
广州酒家是“食在广州”的中坚老店,改革开放后是国营餐饮业的一面旗帜,到如今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仍是广州地区饮食业经营得最好的国有企业。开业之后,广州大酒家生意红火。广州沦陷后到澳门某酒店主厨,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大酒家。广州大酒家还有邓基等名点心师。广州酒家名厨黄振华还创出“一掌定山河”、“一品天香”、“碧海蟠龙”等众多新颖名菜,荣获各级奖项。......
2024-01-19
原来,清代咸丰六年在小北今宝汉直街附近挖出一块奇特的石碑,细看之下才知是南汉马氏二十四娘的“买地券”。那“买地券”刻于南汉大宝五年,是深褐色的石碑,最引人注目的是刻得奇特。李月樵取券中的“宝”、“汉”二字,作为茶寮之名,颇得食客称赞。从此“宝汉”的名气更大,不少文人雅士到来饮酒题诗作联,留下不少诗文。后来,宝汉茶寮不存,附近辟成街道,称为“宝汉直街”。......
2024-01-19
冯俭生亦获港英当局授予“太平绅士”封号。一年多后抗日战争胜利,民国政府把大同酒家当作“敌产”处理,要充公拍卖。随后,广州上演了一出拍卖大同酒家的闹剧。约在1945年底,拍卖大同酒家仪式在沙面一间大厦的会议厅举行。不到3年时间,大同酒家的纯利已达数十万港元,获利之巨居于同期广州酒家之首。大同酒家有多个饮食业之“最”。而首创像生拼盘“孔雀开屏”的,就是大同酒家特级厨师王光。......
2024-01-19
在未有五星级酒店之前,华侨大厦是最受华侨、港澳同胞青睐的宾馆。数十年间,华侨大厦不但旅业部扬名海内外,其餐饮部的名菜美点亦脍炙人口,名厨师、名点心师有不少故事。1957年华侨大厦正式开业时,特聘潮汕名厨朱光耀、朱彪初兄弟主理潮州菜。华侨大厦的名点心师曾苏,则是名满广州饮食界、当今却鲜为人知的名师。因此无论炎夏与寒冬,华侨大厦餐饮部的萨其玛均令食客赞赏。......
2024-0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