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的文学史的线索观有两大类型或者模式,分别为自律论和他律论的文学史观。对于中国传统文论来说,“气”的概念和理论是这种文学史观的核心;对于西方文学研究来说,则以近现代以来的文论批评作为代表,它们包括社会学的文学史观、经济关系决定论的文学史观和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文学史观等。再从现实上说,文学史的状况是由某些原因造成的,这一点是他律论者和自律论者都认可的前提。......
2024-01-18
文学史研究的传统格局形成了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线索观,分别是文学史的他律论和自律论的线索观。这样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状况,为我们进行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启迪。可是过去的思想材料不能仅仅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它们还应该成为今天进行新的思想创造的起点,作为新的理论之花盛开的基肥;那么,真正要尊重那些过去的思想的成果,也应该在总结它们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得我们的思想与前人的认识形成一种思想的和声。
文学史是对于文学历史的叙述,在叙述的对象方面体现了一种过程性,这就使叙述时涉及对象的发展线索的问题。
在对发展线索的梳理、描述中,从直观的层面来看,它只需要实录文学演化的状况就已经大体合乎要求了,先有文学作品A(或者作家、思潮、运动、流派),再有文学作品B(或者作家、思潮、运动、流派),那么就可以从这A、B的文学递进中描述出一种变化状况,线索也就自然地凸显了。
但是,从直观的层面上观察到的现象同事物的实质是有着差异的。我们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实际情况却是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领域,则由时代的偏见所带来的误差可能更大。哲学家普南特指出:
(www.chuimin.cn)
《可在中世纪,人们都相信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又是适当的政体形式。这种信念部分地基于一些现在看来毫无根据的实际信念(即民主政治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无政府状况和专制政治),部分地基于教会的权力。对于教会的看法实际上包含着政治上的考虑(教会是官方宗教),但是没有人察觉这一点,因为教会本身被看成是由神授意和指定的上帝语言与意志的解释者。[1]
在文学史线索上,只是根据现象的直观就得出结论之所以可能被偏见所误导,基本的原因在于,在后一部文学作品之前,并不只是有一部单一的作品,而是整个的可以称之为文学传统的文学作品的总和,即不是由作品A引致了作品B,而是在作品A之外,所有与作品A同时乃至更早的作品都可能影响了作品B,此外,在作者身处的社会中,那些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典籍也都可能影响了作品B,而且作者创作时,各种社会的背景状况也是他写作该作品的环境因素,如果不从一个理论视点入手,那么线索也不可能从现象当中自动地呈现,甚至对于现象的考察越细,线索反会显得零乱、芜杂。
因此,文学史的线索观就是提供了文学史多种写法的说法,对于这些可能写法的观念的揭示和梳理,在文学史的研究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有关文学史哲学的文章
目前主要的文学史的线索观有两大类型或者模式,分别为自律论和他律论的文学史观。对于中国传统文论来说,“气”的概念和理论是这种文学史观的核心;对于西方文学研究来说,则以近现代以来的文论批评作为代表,它们包括社会学的文学史观、经济关系决定论的文学史观和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文学史观等。再从现实上说,文学史的状况是由某些原因造成的,这一点是他律论者和自律论者都认可的前提。......
2024-01-18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为了一切实用的宗旨,对我们和对目前一时来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当它作为史学家的意识时,旁人无从知晓;因此史学家所想的,所知道的历史,说到底又是他所表述的历史。以下从文学史的述史机制来作出论析。拆构型的述史机制,是相对于建构型而言的。这一模式在他看来代表了文学史中更新的一种撰史倾向。......
2024-01-18
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过时与再生”也是一种文学机制,并且是一种维持文学发展和保持文学创作有旺盛活力的机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但是,这样一种经久不衰的文学价值,有一套特殊的经典化的机制来起作用。文学中的“过时”机制有其认识论上的根源,即人们所看的只是人们能够看到并愿意看到的东西。正因为过去的文学会“过时”,才会召唤当今的创作,才会给当今的创作留下一席之地。......
2024-01-18
文学史的线索是客观存在于文学的历史进程中的,但是这种客观性不是藤上结瓜式的线索,仿佛可以顺瓜摸藤找到根部,或者是由根部顺藤摸瓜。文学史的线索也许是网状的,一条线索与许多其他线索相连,可以有分有合,或干或支,从不同的清理方式,可以找到不同的线索。文学史线索方面,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2024-01-18
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界限的模糊性,往往就是取决于人们阅读的态度。那么文学或许可以比作园丁种植、养护的花卉,它包括一些花、草,木本植物,在植物分类关系上它们之间完全不是同类,甚至在生物竞争关系上有敌对性质,然而,在供人观赏的价值上,它们可以集合为一个整体,那么,文学也就与此类似。门类文学史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工作。......
2024-01-18
文学史只有将当时的状况和当代的理解加以沟通,才能比较恰当地展示文学的变化过程。文学史对于“当时”的复现,除了表现为对写作背景的深入考察外,还应该展示出作品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文学史的意义。尤其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文学的相应转型来与之配合,开拓者的贡献超过了文学本身而进入思想革命的领域。由此胡适的新诗创作就具有文学史的重要价值。......
2024-01-18
文学史的述史模式有多少种?下面以文学史上不同时代之间文学的关系作为坐标,提取几种具有典型性的述史模式加以讲述。荣格指出,原型“并非仅仅由传统、语言和移民传播,而是自发地、不论何时何地、不需任何外部影响地重现”。从原型的观点来看文学史,那么,文学史就成为人的历史循环的文学记录;或者说以文学循环的方式来展示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经典模式与原型模式的差异当然是明显的,但是它们也有共同点。......
2024-01-18
文学史的他律论模式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古今中外都有其代表,显然我们不可能都一一列举。如果说文学描写事物、景物十分贴切的话,那就是由于作者与对象方面达成了气的共振效果。以“气”论文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特色,它与文学史线索的他律论模式是如何挂钩的呢?气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个从文学发生、发展到文学特征、本性的全方位适用的范畴。......
2024-0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