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类型的算子可以定义为4阶,相应的抽取算子d1/8和调制点矩阵D1/8如下:3.1/8内插模板1)第一种类型。......
2023-06-23
《白鲸》(Moby Dick;or,The Whale,1851,题名为《莫比·迪克》,国内一般译为《白鲸》)是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第六部小说,出版时遭受冷遇,20世纪20年代被重新发掘,已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一部经典之作。评论家理查德·钱斯(Richard Chase)认为它是“对美国想象力的最宏伟的表达”。和之前发表的航海小说一样,《白鲸》取材于作家本人——尤其是他在捕鲸船上的——经历。在作品的创作阶段,麦尔维尔借阅了很多有关捕鲸方面的书,重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又因结识霍桑,在其影响下,修改了构思。小说发表时,麦尔维尔将之题献给了这位文坛益友。
《白鲸》情节并不复杂,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叙事人是一位名叫以实玛利(Ishamael)的年轻人,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出于精神上的苦闷,以实玛利登上“裴阔德号”捕鲸船去远航,由此随船长亚哈(Ahab)踏上一次复仇和死亡之旅。之前,亚哈出海捕鲸时曾被一只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所伤,失去一条腿。从此他为强烈的复仇意念所占据,成为一个偏执狂似的人物,视捕杀白鲸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他如暴君一般,胁迫全体船员服从他的个人意志,在茫茫海洋上搜寻神出鬼没的白鲸,最终找到白鲸,展开一场人鲸大战。恶斗持续了三天,“裴阔德号”最终覆没,船长和全体船员与白鲸同归于尽,只有以实玛利死里逃生,回来向世人讲述这个故事。1851年11月,小说出版后,麦尔维尔写信给霍桑说,“我写了一本邪恶的书,不过,我感觉像羔羊一般纯洁。”1850年,《白鲸》发表之前,麦尔维尔写下一篇评论霍桑短篇小说集的著名论文《古屋青苔》(Hawthorne and His Mosses),在文中,他盛赞霍桑的“伟大的黑暗的力量”,认为这种黑暗的力量缘于“加尔文主义的生来堕落观和原罪论”,而对邪恶和黑暗的探索使得霍桑堪与莎士比亚比肩。他特别提到,通过哈姆雷特、李尔王等“黑暗人物”,莎士比亚得以表达在一般人说来纯粹是癫狂疯话的真理。(30)这些评议为我们把握小说的主题意蕴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显然,作家意欲表达的是一种黑暗的、否定性的知识,或者说,是对既定信仰和价值体系的一种质疑或消解。但与其说《白鲸》表达了作家某一特定的观念,毋宁说小说拷问的是存在、意义或知识的边界,在对不确定性和含混的拥抱中,作家或许果真已接近那黑暗、混沌和未知的深渊。
《白鲸》显然不是一则简单的航海或复仇故事,它首先是一部哲思之书,探索的是关于认知、存在、意义、人与宇宙的关系等一系列形而上的关切。捕鲸船“裴阔德号”上各色人物混杂,阶层、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互不相同,有白人、印第安人、非裔美国人、波利尼西亚人、欧洲人和非洲人等,可将之视为美国或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微。“裴阔德号”的冒险之旅实际上也是一次追寻之旅,是“我”与世界或他者的冲撞,也是对存在、意义和秩序的追问。如果说船长亚哈体现了人类骄傲、自负和僭越的野心,他也展示了人类的尊严和高贵的精神。他是一位悲剧式英雄,亦正亦邪,善恶并存,如布罗德黑德(Richard Brodhead)所言,“船长亚哈是美国贡献的为数不多的响亮的名字,像哈姆雷特、李尔王、俄狄浦斯、浮士德那类人物一样,揭示人类的潜力状态,呈现人类典型命运的轮廓”(31)。研究者有的也将亚哈视为“耶稣、撒旦、普罗米修斯、冷漠宇宙的受害者、美国英雄的原型”(32)。亚哈执意要除掉白鲸,不仅因为它伤害了他的尊严,更重要的是,他视白鲸为宇宙中邪恶力量的化身。他追逐猎杀白鲸,实际上是在与支配白鲸的隐秘力量角逐较劲。这种隐秘的力量或许来源于冷漠的自然、宇宙,或许源自难以估摸的神意。亚哈不惜拼死相博,击穿现实或世界的“假面”,直面那“神秘莫测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斗争是形而上意味的,他企图以此界定人类在宇宙的位置、重整善恶和正义的秩序。在一部以它为名的小说中,白鲸莫比·迪克无疑占据中心地位,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但其象征意味又难以界定。亚哈将之视为纯粹的邪恶的力量,但它也指向冷漠残酷的自然之力、神秘莫测的宇宙自身,或者,象征着亚哈苦苦追索的终极真理及隐秘的形而上的原则。在“白鲸的白色”(第42章)一章中,以实玛利冥思白鲸及白色所勾起的丰富联想和意蕴,诸如纯洁、荣光、庄严等,但白色又令人深感恐惧——它既是颜色的缺失,也是一切颜色的汇集。他意识到,白色或许暗示宇宙中神或固有意义的缺失,而白鲸就是这一切的终极象征。以实玛利其实也是麦尔维尔的代言人,传达了作家的哲性思考。与执着于一种意义或阐释的亚哈不同,以实玛利始终保持开放的视角和审慎的反讽,他是精神的流浪者,是敏于“思考存在含糊性、反观人类意义求索的现代观察者/参与者的代表”(33),思辨、宽容和同情或许最终使他得救。有评论家认为以实玛利的生还许诺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的新生。小说在凸显意义的不确定和含糊性的同时,也将思辨的目光投向了视角与意义生产的关系上。比如,在“杜柏仑”(第99章)中,钉在主桅上的金币如同一枚符号被众人解读出不同的意义,意义摆脱不了“我看,你看,他看;我们看,你们看,他们看”的阐释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亚哈的命运也是对智性和道德偏执的警示。
《白鲸》被称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壮阔奇诡的海洋世界,包括变幻的气候、景象以及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并为19世纪捕鲸业留下了一份历史记录。从追捕鲸鱼的惊险场面到加工鲸油的生产图景无不生动再现于读者面前,“裴阔德号”仿佛一座设备齐全、管理严密的漂浮工厂,亚哈和船员之间也等同于管理者与劳工的关系。这点也吸引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探讨作品展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机器时代等议题。小说体裁混杂,形式上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叙事不断被哲思、景物描写和插入的鲸类学知识中断。不仅如此,一些章节接近剧本形式,包含舞台说明,而“午夜,船首楼”(第40章)就是一幕戏剧。离题、跨界和戏剧指涉无不向读者提示小说的文本性质,的确,《白鲸》本身也充满了对其他文本的指涉。概言之,《白鲸》有着超前的现代性,它融小说叙事、戏剧、哲思和学科知识为一炉,作家越界的思考使得小说突破了19世纪体裁和形式的套路。
————————————————————
(1) 黄禄善.哥特身份和哥特式复兴——英国哥特式小说的“哥特式”探源.外国文学研究.2008(1):112。
(2) Duncan Heath and Judy Boreham.Introducing Romanticism.Cambridge:Icon Books UK,2002,p.18.
(3) Jerrold E.Hogle.“Introduction:the Gothic in western culture”,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othic Fiction,ed.,Jerrold E.Hogl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1.
(4) Sharon Ruston.Romantici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p.72.
(5) Richard Maxwell.“The Historical Novel”,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iction in the Romantic Period,ed.,Richard Maxwell.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p.77.
(6) Sharon Ruston.Romantici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p.75.
(7) Ross MacKay.“Sir Walter Scott”,in Encyclopedia of Literary Romanticism,ed.,Andrew Maunder.New York:Facts On File,Inc.,2010,p.393.
(8) Iain McCalman ed.,An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Romantic Age:British Culture 1776-1832,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410.
(9) Iain McCalman ed.,An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Romantic Age:British Culture 1776-1832, p.411.
(10) Ian Watt.The Rise of the Novel:Studies in Defoe,Richardson and Fielding.London:Chatto,1957,p.297.
(11) Harold Bloom.“Introduction”,in Jane Austen:Bloom's Modern Critical Views.New York:Infobase Publishing,2009,p.1.
(12) Janet Todd.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Jane Auste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p.30.
(13) 简·奥斯丁.爱玛.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
(14) 钱青主编.英国19世纪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29。
(15) Janet Todd ed.,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Jane Auste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p.97.(www.chuimin.cn)
(16) Harold Bloom.“Introduction”,in Bloom's Modern Critical Views:Jane Austen,ed.,Harold Bloom.New York,p.9,p.10.
(17) 转引自钱青主编.英国19世纪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08。
(18) Heidi Kaufman and Chris Fauske eds.,An Uncomfortable Authority:Maria Edgeworth and Her Contexts.Newark: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2004.
(19) Marilyn Butler.Maria Edgeworth:A Literary Biography.Oxford:Clarendon,1972,p.391.
(20) Stephen C.Behrendt ed.,Cliffs Complete Shelley's Frankenstein.New York:Hungry Minds,Inc.,2001,p.11.
(21) Esther Schor 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y Shelle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2003,p.18.
(22) Sacvan Bercovitch ed.,The Cambridge History American Literature,Vol.2:Prose Writing,1820-1865.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231,p.232.
(23) Sacvan Bercovitch ed.,The Cambridge History American Literature,Vol.1:1590-182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685.
(24) 转引自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40。
(25) Benjamin F.Fish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Edgar Allan Po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p.49.
(26) Abby H.P.Werlock ed.,The Facts on File Companion to the American Short Story.New York:Facts On File,Inc.,2010,p.553.
(27) Sacvan Bercovitch ed.,The Cambridge History American Literature,Vol.2:Prose Writing,1820-1865.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657,p.658.
(28) Robert D.Habich and Robert C.Norwatzki.Research Guide to American Literature:Romanticism and Transcendentalism 1820-1865.New York:Facts On File,2010,p.136.
(29) Abby H.P.Werlock ed.,The Facts On File Companion to the American Novel.New York:Facts On File,Inc.,2006,p.1143.
(30) Herman Melvile.“Hawthorne and His Mosses”,in The Critical Heritage to Nathaniel Hawthorne,ed.,J.Donald Crowley.London:Routledge,1970,p.115,p.116.
(31) Richard H.Brodhead ed.,New Essays on Moby Dick,or The Whal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2
(32) Carl Rollyson et al.,Critical Companion to Herman Melville:A Literary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New York:Facts On File,Inc.,2007,p.154.
(33) Carl Rollyson et al.,Critical Companion to Herman Melville:A Literary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p.159.
有关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文章
依茹安维尔亲王弗朗索瓦-斐迪南-腓力-路易-玛利·德·奥尔良之见,当时的各种局面皆是假象,而弊端将继续恶化。1847年,茹安维尔亲王弗朗索瓦-斐迪南-腓力-路易-玛利·德·奥尔良开始统率七月王朝的地中海海军中队。由此可见茹安维尔亲王弗朗索瓦-斐迪南-腓力-路易-玛利·德·奥尔良对法兰西国王路易-腓力一世和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所认为的七月王朝最辉煌和成功的联盟所持的态度。......
2023-07-03
由于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格伦维尔的方案因1765年的镇压叛乱法和一项特别驻军法得到加强;镇压叛乱法规定派遣执行法令所需的全部军队前往美洲,特别驻军法则规定殖民地人民为派赴海外从事“保护、防卫和保安”的部队提供房屋、饮食和给养。美洲人民迎接格伦维尔方案的态度使得大西洋两岸的统治阶级十分震惊。......
2023-12-02
欧麦尔成为先知穆罕默德最信任的顾问之一,直到穆罕默德去世为止。欧麦尔在临死时指定一个六人委员会来推选他的继承人,因而再一次避免了武力夺权斗争。就是在欧麦尔当哈里发的十年期间,阿拉伯人赢得了最重大的征服胜利,欧麦尔继位不久,阿拉伯军队侵占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两个地区当时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到欧麦尔644年死去时,已经侵占了伊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阿拉伯军队的锐气未竭。欧麦尔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难忘。......
2023-11-29
迈克尔·格雷夫斯美国印第安那州韦恩堡;1967年作为所谓“纽约五”,艾森曼、格瓦思米、海杜克和迈耶的一员,迈克尔·格雷夫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引起评论界的注意。汉泽尔曼住宅尽管身处印第安那州,但全然是纽约风范。作为早期几何形体风格的代表,汉泽尔曼住宅集抽象与隐喻于一体。尽管充满形式主义与衍生的痕迹,汉泽尔曼住宅毫无疑问是现代主义的构图。1980年,他的波特兰大厦被认定为后现代古典主义的典型代表。......
2023-08-20
22汪达尔战争作为希尔德里特的儿子、奥维达的孙子、尼达达的后代,格贝里克所获得的荣誉一点儿也不少于他的祖先。从战场上逃脱的部分汪达尔人重新聚集起来,把他们的老弱妇幼等不能作战的成员组织成队伍,离开了他们不幸的家园,向君士坦丁大帝请求一块容身之地。后来,仇视汪达尔人的政治集团煽动霍诺留斯皇帝,逮捕并处死了他。......
2023-12-07
沃尔什基矩阵与一维变换时相同,由沃尔什函数产生。由沃尔什矩阵可以构成二维沃尔什函数的基本图像。表5-24 阶沃尔什基本图像矩阵与傅里叶基本图像不同的是,沃尔什变换等其他正交变换基图像均是实矩阵。二维哈达玛变换基矩阵与沃尔什基矩阵只是行向量排列顺序不同,正反变换形式相同。......
2023-06-23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出身于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在大学时代攻读工程学和数学,毕业后任铁路工程师及经理职务多年。帕累托的思想别具一格。帕累托明确宣称:效用可衡量的原理是没有根据的,应彻底否定基数效用,认为价值理论必须另找它赖以建立的基础。后来这一发现被定为“帕累托定律”,成为反对社会改革者的理论武器。帕累托的社会最大满足原则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2024-07-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