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8世纪,一个重要的转折是崇高被视为“客体的一种内在品质,尤其是自然现象和自然景物的品质”,而不再被认为是源自作家创作的修辞效应。再者,17、18世纪的“大旅行”风尚直接催生了这种浪漫主义的“崇高感”。伯克和康德是系统论述过“崇高”的两位哲学家。任何能引发痛苦和危险感的东西,或者说,任何令人恐怖、或与恐怖相关或给人恐怖感的东西,都是崇高的根源。......
2024-01-18
随浪漫主义文学向“抒表论”转向,阐释创作发生机制的理论也随之出现了明显的范式转换。艾布拉姆斯将这一范式的转换界定为从“机械论”向“有机论”的转变,即以有机植物替代原来的机械喻象来阐发艺术的创作机制,植物的意象深入浪漫主义诗人的心灵,比如,济慈曾说,“如果诗歌不能像树木抽枝长叶那样自然生成,那还不如不写”。
柯勒律治播散并阐发了德国批评家施莱格尔(A.W.Schlegel)提出的浪漫主义有机论。柯勒律治对机械形式(mechanic form)和有机形式(organic form)进行区分,指出前者为固定的、既定的形式,如将模子套在湿泥上一样,而后者是“内在的,它从内部衍生的同时发挥形塑作用,在自身获得充分发展时,其外在形式亦臻于完善”(23)。有机形式是由诗人的想象力赋予的。在理论著作《文学生涯》(Biographia Literaria,1817)中,柯勒律治着重论述了想象力的性质,他将想象力(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区别开来,将想象力描述为一种综合的神奇力量,具有内在的生机,将一切融合联结为一体,形成自身的形式;而幻想只能将事物、意象和思想等机械地聚合起来。柯勒律治以想象力内在的有机法则(organic laws)取代了新古典主义既定的外在“规则”(rules)——诗歌作品不是被外在的、人为的规则界定和规整,而是像有生命的植物一样,依循内在的、自然的法则发展出自身完美的形式。换言之,好的诗歌应该像植物一样凭借内在的能量生长,发展出有机的整体感,整体离不开部分,而部分与整体也互为依存。“植物”这一意象贯穿了柯勒律治的有机论体系,通过对植物属性的充分阐发,柯勒律治彻底革新了浪漫主义关于艺术“生产、分类、解剖和评价”方面的观念。(24)继柯勒律治之后,雪莱在《诗辩》中进一步发展了有机论。在雪莱这里,艺术创作基本上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艺术家只是作品发生的媒介或脱胎的母体。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对这一系列依托植物属性而阐发的观念做了概括,这里简述如下:(25)(www.chuimin.cn)
浪漫主义的有机论影响了后来的新批评流派,布鲁克斯(Cleath Brooks)等人关于诗歌自足、和谐、统一、整体等观念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论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
有关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文章
至18世纪,一个重要的转折是崇高被视为“客体的一种内在品质,尤其是自然现象和自然景物的品质”,而不再被认为是源自作家创作的修辞效应。再者,17、18世纪的“大旅行”风尚直接催生了这种浪漫主义的“崇高感”。伯克和康德是系统论述过“崇高”的两位哲学家。任何能引发痛苦和危险感的东西,或者说,任何令人恐怖、或与恐怖相关或给人恐怖感的东西,都是崇高的根源。......
2024-01-18
她的《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普罗米修斯》是一部哥特式作品,也被视为最早的科幻小说之一。弗兰肯斯坦随即逃离实验室,遗弃了自己所造的怪物。在杀害弗兰肯斯坦的小弟弟并嫁祸于女仆后,怪物请求弗兰肯斯坦为他造一个伴侣,但后者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弗兰肯斯坦》为一部书信体小说,运用嵌套故事结构。有趣的是,大众和电影常把“弗兰肯斯坦”误认为是怪物的名字。......
2024-01-18
受柯勒律治的鼓励,华兹华斯计划写一部名为《隐士》的“哲思长诗”。评论界一般倾向于认可1805年本,认为它代表了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巅峰状态,也是诗人思想最为清晰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华兹华斯讲述的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序曲》的部分成就在于“向读者揭示了人生并非完全合情合理,那些偶发和随意的瞬间呈现的东西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在审视这些瞬间时,我们可获得更多的启迪”。......
2024-01-18
库珀以“皮裹腿故事集”奠定了他身为小说家的经典地位,该系列为以边疆为题材的历史传奇,是对司各特历史小说传统的发展。库珀创作“皮裹腿”系列小说时,“西部”在美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越来越具有中心地位,而西部和边疆也正成为美国界定民族性、想象国家民族身份的重要元素。两人的友谊贯穿了整个“皮裹腿”系列。......
2024-01-18
浪漫主义诗人推崇想象力,在浪漫主义诗学中,想象力占据重要地位。雪莱在《诗辩》中进一步对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做了界定。《诗辩》是为浪漫主义诗歌和诗人群体的辩护,在阐释诗歌性质的章节里,雪莱尤其强调了想象力的性质和功用。想象力显然高于理性:“理性对想象力而言,犹如工具之于主体、肉体之于精神,影子之于实体。”......
2024-01-18
1836年爱默生发表《自然》一书,标志着超验主义已成运动态势,开始波及美国的文化界和思想界,“超验主义俱乐部”也于同年成立。作为一种文化批判思潮,它将矛头指向美国当时的物质主义、商业化和社会的从众趋势。如爱默生指出的,超验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超验主义者相信感官之外的、“超验的”存在。......
2024-01-18
民族主义兴起于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欧洲爆发了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的斗争,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或共和国。德国哲学家赫尔德是推动德国民族主义思想发展的关键人物。赫尔德本人并非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确立了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与民族主义始终存在密切的联盟关系,文学被有意识地用来打造民族意识、建构民族身份,因而,又有文学民族主义的提法。......
2024-0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