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作家大多有着自觉的美学意识,在运用传统体裁时,往往展现出明确的革新和实验意识。体裁和形式的翻新、融合与越界无疑是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诗歌——获得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再者,浪漫主义作家的形式实验倾向有时也体现为一种消解或超越体裁的冲动。近年来,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所谓的“反体裁”冲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强烈而自觉的形式探索意识——浪漫主义作家不仅运用丰富多变的体裁样式,更积极探索形式丰富的可能性。......
2024-01-18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诞生于深刻变革的时代,一方面是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的风云激荡,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勃兴和工业革命持续推进造成的激烈的秩序变革和社会矛盾。
美国革命使英国丢失了在北美的殖民地,如何控制其他海外殖民地成为英国政府需要应对的难题。从1793年春反法联盟开战到1815年拿破仑战败,英国一直是反法联盟的主将,是对法国作战时间最长也最坚决的国家。英国积极参与并组织反法战争,既有反对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因素,也有自17 世纪末以来英法两国争夺商业和殖民霸权的因素——“英国在保有老殖民地的同时,也力图获得新殖民地,一个逐渐扩张的帝国推行的是日益帝国主义的目标”(25)。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在维也纳会议上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区,进一步确立了它在欧洲和世界的强国地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之外,美国和法国革命也深刻冲击了英国的思想界,革命不仅进一步播散了人权、民主、自由和平等等启蒙主义理念,也直接唤起了民众争取选举权、政治平等和改革议会的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改革运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大众性的激进主义浪潮出现过四波,分别为1765-1785美国革命期间、1789-1798 法国大革命期间、1815-1821拿破仑战争之后的经济萧条期和1829-1832 改革议案之争的危机期。
受美国革命影响,英国从18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了改革宪法和议会的呼声。法国大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争取权利和改革议会的运动,同时也加剧了激进主义者与保守派的分裂。1789年革命刚爆发时,英国人普遍抱以欢迎和肯定的态度,认为法国最终将实现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取得的进步。伯克是少数持批评意见的人,他在《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一文中维护等级制度,否认“天赋人权”,由此引发激烈论战,潘恩的《人权论》(1791-1792)、威廉·葛德汶(William Godwin)的《政治正义》(Enquiry into Political Justice,1793)都是对伯克的直接回应,葛德汶的妻子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1792)中宣告妇女享有平等的人权。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和改革运动在18世纪最后十年达到高潮”(26),形形色色的社团组织林立,如“革命协会”(the Revolution Society)、“宪法知识协会”(the Society for Constitutional Information)、“人民之友社”(the Friends of the People)、“自由之友”(the Friend of Liberty)和“伦敦通讯社”(London Corresponding Society)等,其中以1792年成立的“伦敦通讯社”规模最大,“主张进行议会改革,实行普遍选举权,建立共和制度”(27)。然而,随法国革命的进展和暴力恐怖事件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从主张改革转而拥护现行宪法和君主制,一些保守主义者如约翰·里夫斯(John Reeves,1752-1829)等不仅为英国现行政治和宗教制度辩护,还组织社团帮助政府打击激进派,“法国革命对英国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它使民众的保守主义情绪有了巨大增长”(28)。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论战在浪漫主义作家群体中也表现得很明显,第一代和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在政治立场上的变化和异同都与时代的波澜密切相关。
18世纪晚期,英国工业革命持续推进。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和通讯领域的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使英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崛起为“世界工厂”,“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29)。巨大的变革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激烈的阶级冲突,加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经历了阶段性的经济萧条和颇为严重的政治动乱,影响较大的有“食物暴动”(food riots)、“卢德运动”(Luddite movement)和“彼得卢屠杀”(Peterloo massacre)事件等。“食物暴动”发生在1794年至1796年间,是贫民生活状况恶化的直接后果,暴乱的民众提出“没有面包,便要流血”(Bread or Blood)的口号,对政府提出增加工资、降低食品价格、提高就业率等要求。1811至1812年间,英格兰东北部纺织业发生了群众性的工人捣毁机器的运动,史称“卢德运动”,其目的是抗议工业化造成的贫困和失业等后果。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地区的群众在圣彼得广场和平集会,呼吁取消谷物法、进行议会改革,结果遭到军队镇压,造成至少10人死亡、400多人受伤,这就是历史上的“彼得卢屠杀”。所谓“彼得卢”是仿照“滑铁卢”(Waterloo)一词杜撰的字眼,讽刺政府对自己的民众开战。对这些抗议和动乱,政府采取镇压、监控和渗透等措施,同时,颁布极为严厉的法案,如1795年的“禁口法”(Gagging Acts)、1799年的“反结社法”和1819年的“六项法案”(six acts)等。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几年是英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最尖锐、改革呼声最高,同时也是政治最保守的时期之一。(www.chuimin.cn)
史蒂文森(John Stevenson)指出,1830年之前,英国社会批评涉及的问题有“贫困、肮脏、就业不足、失业、犯罪、警察监控(policing)、道德败坏,但核心问题主要是农业工人和农村贫民”。至维多利亚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后果已被定格为“安宁和繁荣的早期农村世界与肮脏堕落的工厂城镇式新型大众社会的鲜明对照”(30)。实际上,对工业化、城市的批评和对乡村的缅怀是贯穿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比如,威廉·布莱克早在1794年就在诗集《经验之歌》(Song of Experience,1794)的《伦敦》一诗中描写了城市黑暗的场景,激进派代表作家威廉·考拜特(William Cobbett,1763-1835)的《骑马乡行记》(Rural Rides,1830)也是常被提起的经典之作,作家以平实的文字抨击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给乡村带来的冲击和巨变。
这一时期,由于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和爱尔兰、苏格兰之间的民族矛盾加深。18 世纪90 年代初,爱尔兰爆发了激进主义运动。1791年沃尔夫·唐恩(Wolf Tone)成立“爱尔兰人联合会”(The Society for United Irishmen)谋求爱尔兰独立,但1798年起义以失败告终。
有关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文章
浪漫主义作家大多有着自觉的美学意识,在运用传统体裁时,往往展现出明确的革新和实验意识。体裁和形式的翻新、融合与越界无疑是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诗歌——获得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再者,浪漫主义作家的形式实验倾向有时也体现为一种消解或超越体裁的冲动。近年来,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所谓的“反体裁”冲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强烈而自觉的形式探索意识——浪漫主义作家不仅运用丰富多变的体裁样式,更积极探索形式丰富的可能性。......
2024-01-18
美国浪漫主义滞后于欧洲传统,一般认为它萌芽于18世纪末,以马西森所言的“美国文艺复兴”为全面繁荣期。1812年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领土扩张的时期。据统计,从1783年到1860年美国领土扩大了两倍半。至1865年,加入联邦的州已达36个。1812年战争也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勃兴、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随之美国经济也出现周期性的发展规律,大约每20年进入一次萧条期,浪漫主义时期三次大的经济危机分别于1819、1837和1853年间爆发。......
2024-01-18
新老两代诗人的关系常被比喻为父辈与子辈的关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又被诠释为父辈与子辈的承袭与冲突关系。这一阶段包括创作成熟期的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回到诗歌史的现场,可以看到,当时活跃着多个诗人和文人群体,而这些群体在诗歌美学取向和政治立场上常有分歧或论战。但实际上,三人的个性和诗歌非常不同,尤其是骚塞,他并不热心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创新。......
2024-01-18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是重要的启蒙哲人、小说家,公认的浪漫主义之父,对浪漫主义的产生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影响。卢梭对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对感性、自然、主观性和个人主义的推崇,此外,他的政治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以赛亚·伯林认为人们也许夸大了卢梭对于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他作为浪漫主义之父的地位仍被广泛认可,而且,当代研究者更注重探索其思想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024-01-18
“浪漫主义”是一个涵盖模糊而又歧义重重的文学术语。对这一术语的定义,直到20世纪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议题。“浪漫主义者”普遍怀有一种艺术创新意识和鲜明的时代感,认为艺术家必须属于自己的时代,以自己的生命和艺术来表达时代的观念和精神。用来指称文学运动的“浪漫的”一词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普遍使用。......
2024-01-18
新浪漫主义当时虽不占主导地位,却给芬兰文学输入了外国文学的积极影响。这种观点至今对芬兰文学创作仍有很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大量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现实,表达了芬兰人民捍卫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20世纪50~60年代,芬兰的诗歌、散文受到西方的影响,出现了现代派,在抒情诗方面尤为突出。现代派在散文中影响不大,许多作家仍旧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
2024-01-18
就艺术理论而言,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一个从模仿说向抒表论的转向。和新古典主义者不同,浪漫主义作家不再认为艺术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模仿,而是创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流溢。在《序言》中,华兹华斯将诗歌定义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抒表论不仅影响了浪漫主义的创作观念,也成为主导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2024-01-18
传统上,文学史家用“前浪漫主义”一词来描述18世纪一些预示浪漫主义兴起的,过渡或转折性的文学趣味、样式和潮流。另一方面,当代研究者也提醒我们从启蒙和新古典主义自身的矛盾及多样性方面去考察这些文学样式,而非以历史的后见之明来追溯它们与浪漫主义的直接关联。民谣传统是哺育浪漫主义诗歌的文化源泉之一。......
2024-0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