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军车截获,毛泽东抢渡金沙江计划,红军成功渡江

军车截获,毛泽东抢渡金沙江计划,红军成功渡江

【摘要】:有一天,一支红军部队意外截获了国民党的一辆军车。利用这些军事地图,毛泽东作出了抢渡金沙江的详细计划。从5月3日到9日,一共7天7夜,全部红军安然渡江,没有丢失一人一马。而敌人主力正在向大渡河急进,几天内就能赶到安顺场,红军必须另找出路。5月27日,夺桥的部队出发。军委限令必须于29日前夺取泸定桥。22名勇士站了出来,自愿担任突击队员。

1935年4月,正值明媚的春天,中央红军辗转进入云南。这是不得已的选择。这一地区的山岭大多呈南北向排列,犹如一道道天然的墙壁,挡住了红军的去路。要往北去,金沙江却横在眼前。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波涛汹涌,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的高度达到300多米。

这时,红军只有一份小比例尺的云南省略图,道路、村庄等标示都不准确,部队老走弯路。依靠向导带路,只能搞清两三天的行程。

有一天,一支红军部队意外截获了国民党的一辆军车。车厢里不但有火腿茶叶药品等,居然还有20多幅彩色军用地图。这些地图绘制详细,共标出9处渡口,连渡船数量都有明示。

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正为没有云南详图而犯愁的时候,敌人送上门来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战绩比在战场缴获武器还重要,可谓巧获呀!”

利用这些军事地图,毛泽东作出了抢渡金沙江的详细计划。4月29日,红军兵分三路北上。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由红军大学编成的干部团,昼夜强行军80公里,直扑皎平渡。当红军深夜赶至渡口时,正在打麻将的国民党守军束手就擒。其他两个渡口虽被红军控制,但船只已被敌人烧掉,部队无法通过,主力均转向皎平渡。在皎平渡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一时间集中了2万多名红军将士、数百余马匹和行李担子。第一天靠两只小船摆渡,后来又找到五只船,但都是破船,船底漏水,每次来回都要将船中水倒入江中才能复渡。

油画《巧渡金沙江》

区区七只小破木船,成了中国革命的方舟,承载着中央红军脱离险境的希望。

渡江工作就像一架精准的机器,各个环节都搭配得天衣无缝。

各部队到达江边时,事先被告知纪律,要求到江边时必须停止,不能走近木船;一批能载多少人,即令多少人到渡口沙滩上,预先指定先上哪一只船;每船有号码,规定所载人数,并标明座位次序;不得几人同时上船,只能一路纵队上船,以免船只倾覆。小船因不能承载骡马,便将其赶入江中,人坐在船尾牵着牲畜过江。

毛泽东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住的岩洞

为红军撑船的36名梢公,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他们并不懂政治,却被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友好平等的态度所打动,打破“夜不渡皎平”的遗俗,夜以继日,轮番摆渡。

从5月3日到9日,一共7天7夜,全部红军安然渡江,没有丢失一人一马。

红军交替掩护过江后,随即凿沉了七条木船。两天后,国民党追兵赶到江边,渡口已空无一人。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国民党军司令叹息:“数十万大军日夜兼程,谁知却是来与共军送行的!”

渡过金沙江后,前方还有一条大河横亘,这条河叫大渡河,也是一样的水流湍急、山高坡陡。

蒋介石布置了数十万大军追赶、合围红军,四川当地的军阀则沿大渡河的渡口严密布防。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后来在陕北与强渡大渡河红军勇士们的合影

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1师1团冒着大雨急行军70公里,出现在大渡河西岸渡口——安顺场。守敌做梦也没想到红军会来得这么快,只经过20多分钟的战斗,红军就控制了渡口,并缴获了一条渡船。第二天清早,由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熊尚林的带领下,冒着密集的火力,乘一条小船强行渡河,一举突破了大渡河天险。

强渡虽然成功,但总共只有3条船,如果红军全部由这里渡河,需要花上比过金沙江更长的时间——至少一个多月。而敌人主力正在向大渡河急进,几天内就能赶到安顺场,红军必须另找出路。毛泽东决定夺取上游安顺场北面约160公里的泸定桥,主力从泸定桥过河。

5月27日,夺桥的部队出发。第一天,他们边打边走,疲惫不堪,大约走了40公里。此时,敌情发生了变化,蒋介石派出的援兵正向泸定桥奔去。军委限令必须于29日前夺取泸定桥。这也就是说,部队要在24小时内走上几近于第一天三倍的路程,简直是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军令如山!部队一路跑步前行,战士们一整天都没有停下来吃饭,只能边跑边吃,嚼点生米、喝点凉水。

傍晚,下起了瓢泼大雨,将红军将士浇了个透湿。此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道路泥泞不堪。晚上11点多,正当红军疲困不已时,河对岸忽然亮起了一串长长的火龙。原来,这是敌人增援的部队。(www.chuimin.cn)

机智的红军也点燃火把,利用白天缴获的国民党军番号和联络信号,装扮成国民党军,和对岸的敌人周旋

于是,大渡河两岸形成了难得一见的奇景:两支长长的火龙在山间游走,隔河映照,都朝着同一个目标扑去。两支队伍齐头并进了大约15公里。12点的时候,对岸火光熄灭了。红军吹号询问,敌人回答说要宿营休息。

红军也熄灭了火把,但是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们摸着黑,沿着崎岖的小路,几乎是连跑带爬地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按预定时间赶到了泸定桥。

在这不可思议的一天中,红军将士用双脚创造了日行120公里的神话,这样的速度和耐力,几乎达到了人类体能的极限。

但是,他们还不能休息。战斗即将开始。

泸定铁索桥

泸定桥虽然名为桥,却不是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桥梁,而是由13根铁链连成的,桥面是9根铁链,上面铺上木板作为桥面,两边各2根铁链作为桥栏。每一根铁链足有碗口那么粗,铁链与铁链之间相距两英尺多。

敌人虽未来得及毁掉这座铁索桥,但在红军到达前已抽去了桥上铺的木板,只留下光滑、冰冷的100多米长的铁索,在奔腾咆哮的河水上空五百英尺的地方摇荡。

22名勇士站了出来,自愿担任突击队员。

所有的军号都吹响了,所有的重型武器射向对岸,所有的战士们都在紧张地注视着突击队员们的一举一动。空气都要凝固了。

迎着枪弹,22名勇士攀援着光溜溜的铁索匍匐向前。一个战士中弹,掉入了波涛翻滚的激流,接着又一个……但其余人没有丝毫畏惧,仍在奋力前进。

当突击队爬完最后一节摇摇晃晃的铁索,几乎就要接近桥头堡时,敌人在桥头燃起了大火。

但此时已没有任何障碍能阻止勇士们的冲击。

突击队员扑进浓烟和烈火中与敌人搏斗,很快拿下了桥头堡,牢牢控制了泸定桥。

至6月2日,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甩掉了后边的追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曾经参观过泸定桥战场的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感慨道:“不管事实怎样,渡过泸定桥对长征而言确实是有着巨大意义的。要是渡河失败,要是红军在炮火下动摇了,或是国民党炸坏了大桥,那中国后来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得到了当时最高的嘉奖: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一双筷子。但更高的奖赏是后人的敬仰与传颂。“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在中国至今家喻户晓,使原来不知名的铁索桥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旅游地之一。

在今天的泸定桥纪念馆,肃穆地竖立着22根朴实的方柱子,代表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参观的人们走过时,总会沉默地仰望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