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血战湘江,中央红军壮烈抢渡

血战湘江,中央红军壮烈抢渡

【摘要】:11月25日,中央红军决定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此时,国民党军已经完成集结,在湘江两岸前堵后追。为了保证中央红军过江,担任前锋的红军将士不顾一切牺牲,与敌人搏斗,努力在湘江两岸撑开一条通道。倒下的红军不计其数,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染成了红色,烈士的尸体和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仅牺牲和失踪的红军将士就高达3.5万人。

长征前最后一刻,毛泽东才接到撤离的通知。因为这时他已被剥夺军事指挥权有两年了,战略转移这样的大事没有人同他商量,也没有人征求他的意见。

长征前最后一刻,毛泽东才接到撤离的通知。因为这时他已被剥夺军事指挥权有两年了,战略转移这样的大事没有人同他商量,也没有人征求他的意见。

20世纪30年代初期红军的最高领导人们

一开始,并没有对行军的艰难做出预见,所以在8万多人中,担任运输任务的就达2万人。几千名挑夫挑着根据地的大量财物——印刷机、硬币制币机、造子弹的机器、重新装填空弹筒的压床、X光机,以及满载重要文件资料的箱子,红军储备的银元、金条、大米药品、备用的枪炮、收发报机、电话设备、大卷的电话线等等,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行进。毛泽东后来形容“就像大搬家一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之为“整个国家走上征途”。

搬不尽的坛坛罐罐,抬不完的笨重家什,增加了部队的疲劳和减员,削弱了红军的作战能力。几万人经常拥挤在崇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上,一夜只能走几公里,或者只能翻越一个小山岭。走走停停中,战士们无谓地消耗着体力,站着睡,走着睡,红军戏称为“睡眠行进”。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去往何方,没有人知道走到哪里会是尽头。

从10月21日至11月15日,中央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蒋介石十分震惊,他急令国民党军几十万人对红军形成追堵合围之势,企图把中央红军扼杀在湘江以东地区。

就这样,湘江成为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第一个最严峻的关卡。

11月25日,中央红军决定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奋勇冲过湘江,并控制了一段渡江地域。可是,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能及时赶到渡口。

此时,国民党军已经完成集结,在湘江两岸前堵后追。

为了保证中央红军过江,担任前锋的红军将士不顾一切牺牲,与敌人搏斗,努力在湘江两岸撑开一条通道。

后面的部队不分白天黑夜,争分夺秒,急奔湘江渡口。

国民党派出了空军机群,不间断地实行轰炸。而红军没有任何空中力量,只能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和信念,冲向密集的火线。(www.chuimin.cn)

浮桥炸断了,会水的战士泅渡;不会水的战士拉着连接的背包绳过江。

当年的湘江渡口

敌机疯狂向江中人群扫射,敌弹在抢渡的部队中炸开。

倒下的红军不计其数,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染成了红色,烈士的尸体和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此战之残酷,惨不忍睹,以致后来当地老百姓有“三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红34师是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在掩护主力顺利过江后,被阻于湘江以东。师长陈树湘带领100多名官兵向东面敌人兵力薄弱处突围,但终因寡不敌众,多数官兵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陈树湘师长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陈树湘在担架上苏醒过来,发现落入敌手,便拒食拒医。最后,他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腹部伤口中拉出肠子,忍痛咬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陈树湘牺牲时只有29岁。

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仅牺牲和失踪的红军将士就高达3.5万人。

部队中对军事指挥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在湘江战役后达到了顶点。

美国记者斯诺曾写道:“把全面指挥一支革命军队的战术的大权交给一个外国人,这样的错误,以后大概是绝不会再犯了。”

虽然军人们对军事指挥者的能力不再信任,但没有人怀疑革命的共同信仰。

前路漫漫,等待人们的还有无尽的苦难,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持,接下来的苦难足以把人的心灵碾碎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