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花”的由来被我们叫做“刺毛花”的纬格罗是一种可以洗、重量轻的尼龙扣。多年以后,人们把这种新式扣子叫做“纬格罗”。不久,“纬格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实用小商品。“纬格罗”传到日本之后,大阪有个人仔细研究了它以后,把“钩子”改进成为圆球,两面圆球的新产品的扣紧力可以提高三倍以上。目前,中国流行的尼龙“刺毛花”,也是另一种改进型的“纬格罗”同类产品。......
2024-05-22
(三十)《兰亭序》
《兰亭序》是个简称(各碑帖皆有简称,以两字为名者尤多),按文理讲,应称“兰亭集序”,但大家图省事,连“序”也不要,通以“兰亭”名之。
这一份书法至宝的经历,更具“故事性”或“戏剧性”,比《千文》又有趣得多。此事源于古俗三月的上巳节,这日友朋聚会,选一水边,饮酒赋诗,原是古代的沐浴(除垢)的“卫生运动日”,叫做“修禊”,春日洗垢也就包含着湔涤不祥的意义。本来是以“巳”日为期,后世因它日子无定,就径以三月初三为定(小说戏曲则以此日为瑶池王母的蟠桃会期,可见是个极盛的好日子)。
时当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上巳节,书圣王右军与朋俦群从(zòng)到会稽(今绍兴)兰亭,选一曲水之处,行修禊之礼。
这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会,正值“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日,他们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万物),一觞一咏,十分愉悦。然而又不免萌生感想,于是各各赋诗(晋人尚喜承袭《诗经》的四言诗体),抒写人生哲理的“玄言”妙句。这些诗汇为一集,王右军为之写下了一篇序文——这便是称名为《兰亭集序》的由来。
序文的事,不在本文范围之内,单说此序写时,书圣右军的兴会奇佳,乘兴命笔——笔用“鼠须”(黄鼬健毫),纸为丝蚕(古代无棉时,本以丝絮为纸,故“纸”字尚从“纟”旁),一气呵成(只涂改、添了几个字),当时即称为笔法妙绝,世所未有!
这份宝卷珍迹,从此遂成为人所难见、价逾连城的稀世之奇品。
传奇性故事又发生在智永禅师身上。
身为右军七世孙的智永,家世代代传下了这轴《兰亭》宝序。凑巧,继梁武帝之后又出了一位唐太宗,倾倒于右军书倍蓰于梁武,他把经历了六代纷乱幸存的右军书迹广加搜求(收获还是可惊的),内府真品,惟缺禊序一宗大宝。唐宗(李世民,名曰“世民”,竟成“世帝”)为此,深憾大恨,而百计寻踪,终无影迹。
一日,忽然访得:此序手迹实藏永欣寺智师之手,不禁狂喜!—不料,当皇帝向他请讨此件时,不拘怎样的厚赏至礼,他皆以性命相拒。
如此不知已费多少心力周旋,终不可得——除非去拆庙,然而拆庙也断不能如愿,他之秘藏之所,绝无人知,亦从无人见有任何蛛丝马迹;何况“拆庙”也无非是句戏言,贤君如唐帝也断不肯为此恶行的。
谁想,后来居然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就是世传的佳话,叫做“赚兰亭”(似乎元曲中还有这段故事的剧本,即名《赚兰亭》)。
故事有趣极了——
赚《兰亭》
乘此机缘,讲讲“赚《兰亭》”的故事,可以助文思,增书趣,绝非闲文淡话——这样的故事,风流韵雅,妙绪纷披,只能产生在中华文化的独特背景之中,别处是想象也不会“沾边”的。我今只叙一个大概的意思——
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国创业的大英雄,也是一位大艺术家,他酷爱王右军的书法。以皇家内府之力,搜罗甚富,惟有一大遗憾是百计不得《兰亭集序》的原本真迹。这事几乎成了他平生的一个难以“宁静”的心病。
真迹是不知下落了?非也。明知在永欣寺智禅师手中,但无论怎样苦求善诱,他抵死不肯献出,说那是“性命”,只能同生同死。
百般无奈之下,忽有人献一奇计:要寻一个身通百艺的风雅才士(尤其须精于书法)去“雅赚”,而不是凭势力去强夺。
这个人才,选就了一位御史大夫,名萧翼。萧御史乔妆改扮,成为一名潇洒英俊的书生,托言求一幽静之所,专志读书——向智禅师赁寺中一个净室为寓居之所。智师爱其品貌,欣然留住。
谁知一经日久盘桓,方见这书生真是奇才绝艺,无所不精——而书法尤为独绝!二人遂成密交契友。
智师问书生:先生何以工于书法一至于此?他答:实不相瞒,寒家历代宝藏,内有右军《兰亭》真本,小生爱不释手,于是日日临习,寒暑无间(jiàn)。所以拙字稍与世上俗书不同……(www.chuimin.cn)
智师听他之言,初喜而后笑。几经“思想斗争”,终于忍之不住,开口向书生吐露了绝不曾言及的一段实情真话:
以下摹拟二人对话——
“先生,尊藏《兰亭》是个摹本,非右军真迹也。”
“法师之言差矣!寒舍所藏,得自右军之家人后代,已历数世,诸多法鉴,皆言真迹无疑。法师何以出此揣测之言?”
“岂敢揣测,确有实证可凭。”
“小生难信——除非另有真迹,开示于拙目,方敢将拙藏与之两两对照,再鉴真伪。”
……
二人约定,各出所藏,当面校比。
哪知,这书生真厉害——他对禅师之藏本上一一指出许多“毛病”“破绽”,而说明他之所藏,其细处皆如何超胜,如何不同……
话要简断:二人如此争议不休,各不输伏。
然为日一多, 书生之论实又精警过人,一力晓喻,终使智禅师自己萌生了不敢坚持己见的念头。
此念一萌,乃渐生轻易之心——不再秘藏于原先的屋梁之上,就随便置之案头,以便二人每日反复勘核验断……
这一日,禅师又照往常来就书生之书斋雅话——他进来一看,目瞪口呆:那书生已“不翼而飞”,室内一切物事,俱已席卷而空。禅师猛然惊醒,叫声“不好!”急忙去看自己近来随手放置案头的《兰亭》真本,果然也已无踪无影了!
禅师到此,方悟受骗,一痛几乎气绝。
……
这样,萧御史回京,将宝物呈上,太宗皇帝狂喜叫绝!
后来,他为此宝迹特制了玉匣,护置其中,珍如性命。他临终前,遗嘱将玉匣禊序真本,葬于昭陵之内,与他同眠于“幽宫”。
从此,后世得以窥见的,只有内廷供奉等人的摹本。今故宫所藏“冯承素本”(旧称“神龙本”不过是那时的摹本之一卷罢了)。
(注:或云萧翼赚《兰亭》时,原即已传至智勇之徒智果手中。)
这个故事,是否全属真实,并不是我们的最重要的问题; 它所表明的是:中华书法,中华文化的令人神驰意越的内涵意义。
有关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的文章
“刺毛花”的由来被我们叫做“刺毛花”的纬格罗是一种可以洗、重量轻的尼龙扣。多年以后,人们把这种新式扣子叫做“纬格罗”。不久,“纬格罗”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实用小商品。“纬格罗”传到日本之后,大阪有个人仔细研究了它以后,把“钩子”改进成为圆球,两面圆球的新产品的扣紧力可以提高三倍以上。目前,中国流行的尼龙“刺毛花”,也是另一种改进型的“纬格罗”同类产品。......
2024-05-22
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的青海省湟中县西南隅的塔尔寺,素有「天下第一庄严」的盛誉,为中国藏传佛教黄教六大丛林之一。这8座塔整齐美观、大方端正,成为塔尔寺的象征。塔尔寺三绝是指酥油花、壁画、堆绣,为藏族艺术中的奇葩,而在塔尔寺更是运用得出神入化。塔尔寺瑰丽的建筑艺术、神奇的藏族宗教文化,不仅吸引着国内的僧众、信徒以及游客,也是国外游客云集的游览胜地。......
2023-12-06
开始,这种角色并不固定,后来则选举一个或几个人,称作“商人仲裁领事”。于是,商人的本国政府与商人经商的国家订立协议,由国家任命专门官吏承担原来那种“商人仲裁领事”的使命。目前,领事主要职责是促进本国与所在国之间的工商业、监督航务、保护侨民和公证。领事的多寡,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是否发达。......
2023-08-23
转眼之间,风云突起,一条金龙出现在药王面前。药王一手执龙角,一手执金针,对准龙喉,急刺一针。由于龙王负痛,龙尾一摆,大风飞扬,把药王摊上的药物吹了一河滩。到了药王取针,龙君复为书生后暴风平息,药王的药摊已经乱七八糟。相传孙思邈应唐王的邀请,下山时发现他常骑的黑驴被虎吃了。于是他便跨上虎背,从此,这只老虎便乘乘地驮着药王治病,济世救人。后来民间塑供的药王像便是坐虎针龙。......
2024-01-27
◆佛家素食的由来提到佛家的饮食特点,人们通常会想到素食,并把吃素当作佛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时,就食物而言,佛家饮食和普通百姓的并没有特别之处。尽管如此,佛家并不是什么肉都可食用的。这样,以佛教信徒为主体,掀起了一场素食运动。从此,佛家改变吃三净肉的习惯,也对后来人们的饮食风尚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佛家素食长寿的一个例证。......
2024-06-15
大会根据葡萄牙政府代表团的这一提议,通过了第17号决议,提请教科文组织向联合国大会建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1994年2月10日,马约尔总干事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与联合国秘书长就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一事进行磋商。这一信函及教科文组织第2·5号决议在199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举行的实质性会议上进行了审议,通过了提请联大第49届大会考虑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的决议草案。至此,49届联大正式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
2023-08-23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与宁波之缘周东旭永和九年,岁在暮春。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王羲之在微醺之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该序就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
2024-10-28
金州在唐宋时期称为苏州,并统管来苏和怀化两地。金州在金代时期改称为化成县,金贞佑四年定名为金州。金州人为了感谢唐王解救的恩情,决心为唐王树碑立传,颂扬他的丰功伟绩。这种鼓称为单鼓,因鼓响,又称“当当鼓”;因用羊皮蒙鼓,又称“羊皮鼓”;因人们烧香主要为祈求太平,这种舞蹈又称“太平鼓”。艺人演唱时离不开单鼓的伴奏,所以人们就称烧香活动为单鼓,称烧香艺人是唱单鼓的,单鼓成了烧香的代名词。......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