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察、汏、引、北的释义及其与《左传》的关联

察、汏、引、北的释义及其与《左传》的关联

【摘要】:《尔雅·释言》又云:“察,清也。”汏,《尔雅·释诂》:“坠也。”《尔雅·释诂》云:“引,长也。”北,《说文》卷八上北部:“乖也。从二人相背。”《尔雅·释训》均为重文叠字,所以宿宿指再宿,信信言四宿。《左传》庄公三年曾谈到军队的驻扎,“凡师一宿曰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可与《尔雅》互相补充证明。裼,《说文》衣部:“袒也。”

【原文】

明明、斤斤,察也。

【注释】

按:此句形容聪明鉴察貌。

察,《尔雅·释诂》云:“察,审也。”《尔雅·释言》又云:“察,清也。”审、清均为明晰之义。明明,意为明甚,则亦鉴察之义。或认为明明指性理之察。斤斤,谨也。谨即有明审之义。或认为斤斤为物精详之察,重慎之察,均为明察之义。

【原文】

桓桓、烈烈,威也。

【注释】

按:此句形容严猛之貌。

威,畏也。威又与君字音近,君王尊严可畏,可作释威旁注。桓桓,通作狟。《玉篇》:“狟,武貌也,威也。”则桓意为威武貌。烈烈,《说文》卷十上火部:“烈,火猛也。”火烈民望而畏之,畏即威。烈意为猛之威。

【原文】

溞溞,淅也。

【注释】

按:此形容淘米声。

淅,《说文》卷十一上水部:“汏米也。”汏,《尔雅·释诂》:“坠也。”汏米即去除沙砾,故训为坠。去除有分析之意,故淅字从析。溞,或作叟,意为淘米声。或又作溲,意为米泔,现在仍把淘米水称为米泔水。

【原文】

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注释】

按:此句解释《诗经·小雅·楚茨》文。

引,《说文》卷十二下弓部:“开弓也。”开弓即张弓,张弓所以竟弓箭之长。引申为延长、开导。《尔雅·释诂》云:“引,长也。”子子孙孙,意为愿子孙勿废而长行之,所谓子孙长行美道,引无极也,即世世昌盛,长行无穷。

【原文】

朔,北方也。

【注释】

按:《释训》多叠词重言,此句句式较为特别。

北,《说文》卷八上北部:“乖也。从二人相背。”引申为北方。朔,《说文》卷七上月部:“月一日始苏也。”故朔有始苏义。因北方寒冷,万物终尽,然物死而复苏,故训朔为北方。

【原文】

舞号,雩也。

【注释】(www.chuimin.cn)

按:此句内容为古代旱祭之舞。

雩,《说文》卷十一下雨部:“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雩,羽舞也。”《郭注》:“雩之祭舞者,吁嗟而请雨。”古代国家遇到旱灾,则率巫而舞,号而请雨,这种形式称为雩。舞号,号,呼也。旱祭之制,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以祈天降甘雨,所谓雩之祭,有舞有号。

【原文】

张仲孝友,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注释】

按:此句解释张仲姓名。

张仲为周宣王时贤臣,其待父母兄弟非常孝敬友爱,故称孝友。

【原文】

有客宿宿,言再宿也;有客信信,言四宿也。

【注释】

按:此句言旅宿驻扎时日。

宿,《说文》卷七下宀部:“止也。”意为留止于此,即住宿之意。信有屈伸之义,已留宿而重申之是为信。住一天称为宿,住两天称为信,所谓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尔雅·释训》均为重文叠字,所以宿宿指再宿,信信言四宿。《左传》庄公三年曾谈到军队的驻扎,“凡师一宿曰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可与《尔雅》互相补充证明。

【原文】

襢裼,肉袒也。

【注释】

按:此言脱衣见体貌。

袒,《说文》卷八上衣部:“衣缝解也。”衣解则见体,袒或作但,《说文》卷八上人部:“但,裼也。”肉袒就是脱去上衣而见肢体。古人在谢罪或祭祀时,常脱衣露体,表示虔诚或惶惧。廉颇“肉袒负荆”,成为古今美谈。襢,或写作膻,又通作袒。裼,《说文》衣部:“袒也。”则襢裼与袒义同字通。

【原文】

籧篨,口柔也。

【注释】

按:此喻察眼观色巧言好辞之徒。

柔,或作脜,《说文》卷九上alt(shǒu)部:“脜,面和也。……读若柔。”所谓巧言好辞以口饶人是谓口柔。籧篨,《说文》卷五上竹部:“粗竹席也。”这种粗竹席不能俯放,只能卷起来竖放。卷有柔意。口柔之人需察眼观色而随机应变,故人不能俯下而要仰观,同粗竹席竖放有相通之处。

【原文】

鬼之为言归也。

【注释】

按:此释“鬼”义,内容与宗教迷信有关。

归意为还,生为寄,死为归。古人把死人称为归人。《说文》卷九上鬼部:“鬼,人所归为鬼。”意思是人体虽死,而精魂有所归往。或认为人必有一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