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释文序录》载:“郭璞《注》三卷。”晋代郭璞的《尔雅注》是《尔雅》注本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一是陆德明《尔雅音义》以《郭注》为本。二是郭璞以后的《尔雅》注本,基本上没有脱出《郭注》的范围。指出了《尔雅》的功用和意义。《郭注》中引用了大量文献,与《尔雅》原文相互证明,这种注释的方法同《尔雅》的性质与功用是紧密联系的。辗转相训是《尔雅》训诂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郭注》中多有发明。......
2024-01-09
在所有的《尔雅》注本中,收采最为宏富,注释最为详尽的要算《郝疏》了。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一字寻韭,号兰皋,山东栖霞人。【50】郝氏一生著作很多,大部分收在《郝氏遗书》中,《郝疏》为其一生力作,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此书还未写成,郝氏便颇为自得,他在与友人的信札中说:“此书著成,自谓其中必多佳处。”又说:“其中亦多佳处,为前人所未发。”【51】清代学者宋翔凤在《尔雅义疏序》中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尔雅》一书,“至唐代但用郭景纯之注而汉学不传,至宋邢氏作疏,但取唐人《五经正义》缀辑而成,遂滋阙漏。亁隆间,邵二云学士作《尔雅正义》,翟晴江进士作《尔雅补郭》,然后《郭注》未详未闻之说皆可疏通证明,而犹未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也。迨嘉靖间栖霞郝户部兰皋先生之《尔雅义疏》最后成书,其书南北学者知求于古字古言,于是通贯融会谐声、转注、假藉,引端竞委,触类旁通,豁然尽见。且荟萃古今一字之异,一义之偏,罔不搜罗,分别是非,必及根原,鲜逞胸臆。盖此书之大成,陵唐跞(luò)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者也”。下面,我们从形、音、义、凡例、校补、目验等几个方面来看一下《郝疏》所取得的成就。
1.形
《尔雅》虽为义书,但义由形生。《郝疏》多辨别文字形体,有省文例、或体例、古文例、籀文例、篆文例、隶省例、古今字例、俗体例、别体例,其中省文、或体例最多。
《释诂》:“诏、相、导、左、右、助,勴也。”《疏》:“勴者,字之省也。《说文》云:‘,助也。’教导所以为赞助,故又为勴也。”此省文例。
《释言》:“煽,炽也;炽,盛也。”《疏》:“煽者,傓之或体也。《说文》:‘傓,炽盛也’。……通作扇……又通作煽……是煽训炽,炽训盛,《说文》简略,故总曰:‘傓,炽盛也’。”此或体例。
以上的例子虽然是辨别文字的形体,但对于字(词)义的理解,显然是不可缺少的。
《郝疏》还善于分析文字的偏旁。如“从黄之字或变从光”(《释训》“洸洸、赳赳,武也”条),“从兆从翟之字古多通用”(《释训》“佻佻、契契,愈遐急也”条),“隶书手旁犬旁形近易淆”(《释诂》“蒐,聚也”条),“聝有从耳从首之别……聝、馘二形,实同一义”(《释诂》“馘,获也”条)。这种偏旁分析法是古代文字学家和校勘学家经常运用的方法。
2.音
清儒多用“以声求义”的方法,《尔雅义疏》亦属此列。黄侃在《声韵通例》一文中谈到了这一点:
问曰:训诂与音,束芦相依;王君疏通《广雅》,则诸经异文,诸子辞赋奇字,皆得涣解;郝君疏通《尔雅》,则古文经传义故,由以开明,采其菁华,何术之以?
答曰:王、郝二书,用意略异。一在推本字,兼明通假,此郝君之为也;一在搜求旧训以证《广雅》,此王君之为也。然二家皆以音理贯穿义诂,其言音同、音近、音转三者,最为闳通。音同者,古本音相同,或今变音相同也;音近者,即叠韵相转,亦即旁转也;音转者,即双声相转,亦即对转、旁转也。【52】
《尔雅》文字,有许多没有办法从字形上解释,而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则迎刃而解。如《尔雅》释词与被释词中有许多假音假借的例子。
《释诂》:“废,大也。”《疏》:“废者,之假音也。《说文》云:‘,大也。’《玉篇》作,又作,同。通作佛……又通作废。”
《释训》:“晏晏、温温,柔也。”《疏》:“晏者,宴之假借也。《说文》云:宴,安也。与柔同训。通作晏。晏晏犹安安。故《释名》云:安,晏也。”
《郝疏》运用以声求义的方法,其中也留下了一些精彩的论述,如:“凡语词之字多非本义,但取其声。”(《释诂》“伊,维也”条)“凡音同音转之字古人多以为训,即六书中转注假借之所由生。”(《释诂》“废,舍也”条)“凡借声之字不必借义。”(《释诂》“恙,忧也”条)“以义假借不可以声求者也。”(《释诂》“丑,众也”条)“凡借声之字,不论其义,但取其声。”(《释言》“遏,逮也”条)“古方俗之语,音转字变而其义俱通。”(《释诂》“亹亹,勉也”条)“古方俗之语,取其声不论其字。”(《释诂》“覭、髳,茀离也”条)“然则人之俊者为大,马之骏者亦为大,山之峻者亦为大,水之浚者亦为大,字虽异而音义同矣。”“凡声同声近声转之字其义多存乎声。”(均见《释诂》“弘,大也”条)“凡声同之字,古多通用。”(《释诂》“初,始也”条)
3.义
《郝疏》义训有辗转相训例、对文散文例、通称专训例、引申多义例、单言连文例、单文重文例、名反义通例、异训相承例等等。
《释诂》:“遹、遵、率、循、由、从,自也。”《疏》:“《说文》云,自,始也,又云鼻也。鼻亦始也,人生从鼻始,百体由之,故借为自此至彼之义。自训从也,由也,率也;从亦为由,由亦为率,率亦为自,展转相训,其义俱通也。”此辗转相训例。
《释诂》:“坠,落也。”《疏》:“《说文》云,凡草曰零,木曰落。按,此亦对文耳,若散文则通。故《夏小正》云‘栗落’,明零不必草也;《庄子·逍遥游》篇云‘瓠落’,明落不必木也。所以《离骚》云:‘惟草木之零落兮’,王逸注:零、落皆坠也。是其义俱通矣。”此对文散文例。
《释诂》:“觐,见也。”《疏》:“觐者,《大宗伯》云:‘秋见曰觐。’按,《尔雅》之觐与《周礼》异。凡见皆称觐,非必朝王;非时皆可见,不必因秋。……又贵贱相见皆称觐。……是凡见皆称觐,明不独施于至尊矣。”此通称专训例。
《释诂》:“极,至也。”《疏》:“极者,《玉篇》云:栋也,中也,又至也,尽也,远也,高也。按,极字凡有数义皆缘栋而生,栋居屋之中,至为高绝,故《尔雅》训至极。又竟也,穷也,终也,终、穷、竟三义又缘至而生也。”此引申多义例。
《释诂》:“黄发、齿、鲐背、耇老,寿也。”《疏》:“此黄发、齿、鲐背并二字连文为义,实则黄、、鲐三字单举于义亦通。故《南山有台》传及《行苇》笺并云:黄,黄发也。是单言黄之证。《说文》:,老人齿。是单言之证。《方言》:鲐,老也。是单言鲐之证。至于耇、老二字,虽俱单文,亦有连语,耇称胡耇,老称黎老。”此单言连文例。(www.chuimin.cn)
《释训》:“蔼蔼、济济,止也。”《疏》:“济者,《释言》云,成也。成有止义,故《诗·载驰》传云:济,止也。是济单文为止息,重文则为众多。故《诗·文王》传云:济济,多威仪也。《正义》引孙炎曰:济济,士之容止也。是皆以多兼止为义。”此单文重文例。
《释言》:“逆,迎也。”《疏》:“逆者,迕之迎也。逆本违迕之名而有逢迎之义,故以逆为迎。《考工记·匠人》云:‘逆墙六分’,郑注:‘逆犹却也。’《齐策》云:‘故专兵一志以逆秦’,高诱注:‘逆,拒也。’拒与迎义相反者,逆对顺言故有拒意,逆以迎言故有逢遇之意。诂训有相反而相同者,此类是也。”此名反义通例。
《释诂》:“刑、范、矩、律、常也。”“刑、范、律、矩,法也。”《疏》:“既云常又云法者,法必有常,有常可以为法也。”此异训相承例。
4.释例
近人陈玉澍曾写了一部《尔雅释例》,他在自序中说:“近儒于诸经多有释其例者,而于《尔雅》独未之及。近儒注《尔雅》者,有邵晋涵、郝懿行、严元照、翟灏、臧庸、钱玷、钱绎、王引之、俞樾诸家,于其例皆未之及。”【53】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实际上,在陈氏之前,只能说尚无一部系统地全面地论述《尔雅》体例的专著,至于《邵疏》、《郝疏》中有关《尔雅》释例的内容随处可见。如上面提到的假音假借例、辗转相训例、多音多义例、名反义通例、异训相承例,等等。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郝疏》中还有不少有关释例的内容。
《释诂》:“际、接、翜(shà),捷也。”《疏》:“翜者,《释文》云:‘所甲反。’《说文》云:‘翜,捷也。’飞之捷也。翜声近霅(zhà),《文选·吴都赋》云:‘靸霅警捷’。李善注:‘靸霅,走疾貌。’按,俗语云,一霅时,亦捷疾之意也,此翜字与际、接义异而同训捷。《尔雅》此例甚多。”此义异同训例。
《释诂》:“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疏》:“初者,裁衣之始;哉者,草木之始;基者,筑墙之始;肈者,开户之始;祖者,人之始;胎者,生之始也。每字皆有本义,但俱训始,例得兼通,不必与本义相关也。”有时《尔雅》用的是词的直接引申义,如,《释诂》:“路,大也。”《疏》:“经典凡言路寝、路车、路马,义皆为大路,本道路可以通达,故谓之大。”有时《尔雅》用的是词的间接引申义,如,《释诂》:“淫,大也。”《疏》:“淫者,浸淫,又,久雨也。浸久有过度之意,故训为过,过有奓泰之意,故又为大。”以上均为非用本义例。
《释诂》:“烝,大也。”《疏》:“烝者,众也。又训君者,众之所归斯谓之君,与君群义同也。……美与君义亦近,凡臣子于君父以美大之词言之,故皇谓之大,亦谓之美,亦谓之君。凡有数义而皆通,斯《尔雅》诸文之例也。不明乎此则窒矣。”此训异义通例。
《释诂》:“公、侯,君也。”《疏》:“公、侯皆有本义。……又训君者,公、侯虽臣,于其国称君也。然则伯、子、男亦列国之君,此不言者,举尊以例卑,及卿大夫之有地者亦得兼包焉。”此举尊例卑例。
5.校补
《尔雅义疏》是《尔雅》注本中的集大成者,较之以前的注本后来居上,校所未刊,补所未及。
《释诂》:“弘:……大也。”郭注:“《尸子》曰,此皆大有十余名而同一实。”《疏》:“今按,大之训凡三十有九名,《尸子》所称才止十一,又,夭、帝、后、皇、辟、公亦俱训大,与今本异,证知《尔雅》诸文,后人多有增益及窜改者,古书茫昧,千载无声,编简丛残,遗文散落,夫孰从而辨之!”
《郝疏》还纠正了《郭注》、陆德明《尔雅音义》、《邵疏》以及一些训诂学家和字书记载的失误。不仅如此,《郝疏》还十分注重目验,他对旧注不依据亲身考察来训释名物是不满意的。所以《郝疏》中,草、木、虫、鱼、鸟、兽、畜诸篇对动物、植物往往有十分具体形象的描状记载,这些不经过亲身验证是无以下笔的。
《释草》:“权,黄华。”《疏》:“……今验,野决明叶似目宿而华黄,枝叶婀娜,人多种之,似不甚香,而王氏《谈录》以为嗅之尤香,盖初时香不甚,以醋则甚香,凡香草皆然也。”这种经过亲自验证实践过的知识,自然翔实可信。
假如旧注没有依据,则《郝疏》并不采用,宁可付诸阙如,不轻下议论。如《释兽》:“麟:麕身,牛尾,一角。”《疏》:“按,古书说麟不具录,大抵侈言德美与其征应,惟《诗》及《尔雅》质实可信。至于言德则《广雅》备矣,说应则《礼运》详矣。今既无可据依,亦无取焉。”
同时,《郝疏》还深得《尔雅》“辨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的旨意,多引用一些方言俗语来训释名物,虽片言只语,却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如:
《释鱼》:“蜎,蠉。”《郝疏》:“今登莱人呼跟头人,扬州人呼翻跟头虫。”
《释兽》:“鼬,鼠。”《郝疏》:“今俗通呼黄鼠狼。”
以上这些都是《郝疏》胜过以前《尔雅》注本的地方。但是,《郝疏》成就固然很大,缺点也复不少。如果说,此书的成就在于博洽宏通,那么,它的缺点也在这里。《郝疏》采摭旧注的地方很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应注明所本,遗憾的是,《郝疏》往往没有这样做。《郝疏》又以“以声求义”著称,但郝氏在音韵学方面的水平并不高,连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如《释言》:“燬,火也。”郝氏认为“火”古读如“喜”,《诗》“七月流火”与“九月授衣”韵,是“火”读如“喜”之证。他不知道“火”在微部,“喜”在之部,是不相通的。【54】
对于初学者来说,《郝疏》最适宜,因为它疏释比较详尽、浅显,又吸收了旧注的优点,代表了《尔雅》研究的最高水平。而《郭注》过于简略,《邵疏》不够浅显,《尔雅音义》没有完整的原文,《邢疏》较为艰涩。但这些注本对于进一步研究者来说,都是必读之书。
有关国学经典导读·尔雅的文章
《经典释文序录》载:“郭璞《注》三卷。”晋代郭璞的《尔雅注》是《尔雅》注本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一是陆德明《尔雅音义》以《郭注》为本。二是郭璞以后的《尔雅》注本,基本上没有脱出《郭注》的范围。指出了《尔雅》的功用和意义。《郭注》中引用了大量文献,与《尔雅》原文相互证明,这种注释的方法同《尔雅》的性质与功用是紧密联系的。辗转相训是《尔雅》训诂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郭注》中多有发明。......
2024-01-09
目录为治学的第一要事,也是治学门径。1.清谢启昆《小学考》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有《经义考》一书,是一部研究经学的书目,但其中形声训诂方面的书籍都没有著录。其中训诂八卷均为雅学书目,其中《尔雅》书目计四十八种。此书后附有《重印雅学考跋》和《续雅学考拟目》,均为今人周祖谟所作。除前四论及末论外,其余七论可以看作是雅学提要目录。其中收录了自汉代以来研究《尔雅》的主要书目,一一考证原委,评论得失。......
2024-01-09
注、音义本是指《尔雅》经文同郭璞注、陆德明音义合刻的本子。1.清湖南书局刊《尔雅》三卷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此版校勘以彭元瑞《石经考文提要》为本,兼采《邵疏》及阮元《尔雅注疏校勘记》、《郝疏》、卢文弨《尔雅音义考证》及钱大昕、段玉裁诸家之说,并用众版相与参校,钩稽考核,务求其是,对明代监本、毛本之舛误,一并校勘是正。对于陆德明的《尔雅音义》,自注疏本附入音义,往往窜乱删易,以便俗学。......
2024-01-09
《尔雅》尽管非出一人一时之作,但它的析卷分篇和序次排列却包含了作者的一些主观意图,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其次,我们来看篇章的序次。可见《释宫》、《释器》序次亦有所据。又,《释天》依类分为十二部分,序次为四时、祥、灾、岁阳、岁阴、月阳、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旗。......
2024-01-09
《释诂》、《释言》、《释训》是《尔雅》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三篇。《释亲》为解释亲属的名称。女方称男方的父亲为舅,母亲为姑。由于此篇内容涉及到物理和化学,所以1914年8月衡南学社出版的《尔雅义证》一书,将《释器》列为“理化之部”。......
2024-01-09
将这些群雅对勘互证,可以起到互相补充、互相证明的作用。远与大意义相通,《尔雅》与《小尔雅》正可以互相补充。以《释名》而言,其分类比《尔雅》十九篇更细。其中某些篇卷同《尔雅》相同或相类,可以互相补证。可谓异书同旨,郭注《尔雅》,许多地方就是用方言俗语来训释的,所以两书可以互相补证。清俞樾的《尔雅平议》中也时有运用群雅补证的例子。《尔雅》甫、业并训大而甫之义即通乎始。......
2024-0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