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3日下午,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实验剧场里,鼓角大作,第一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海)的帷幕徐徐降下。戏剧节的帷幕落下之后,如何把莎士比亚这篇业已破题的文章继续做下去,值得我们作一番思考。戏剧节期间,在上海共演出了14台莎剧。上引恩格斯的话自然适用于莎士比亚。......
2023-11-30
第四节 《无事生非》
《无事生非》是著名黄梅戏剧作家金芝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剧作改编而成的。用戏曲演绎莎翁的名著,尽管在其他剧种中不算新鲜,但在黄梅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是黄梅戏创作题材的一次重要拓展,又是中西戏剧文化融汇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1986年4月,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举行,正是这次对莎士比亚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戏剧家的纪念活动催生出黄梅戏的这一部超越传统的新作——《无事生非》。
《无事生非》
【演员】王少舫黄新德吴琼马兰
【内容】边关,李侯府上一片热闹,喜迎前方获捷的唐侯大军凯旋归来。唐侯帐下的青年将军娄地鳌与李侯女儿海萝一见倾心,在两位侯爷热心赞许下订了终身。然而却遭到唐侯异母兄弟唐丹江的妒恨,他无事生非,耍弄阴谋,一对有情人遭到暗算,但最终阴谋败露,有情人终成眷属。另一位青年将军白立荻与李侯侄女碧翠素来一见面就斗嘴,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二人又都立志终身不娶、不嫁。但唐侯决心将他们俩撮合成双,他略施小计,二人果然入了圈套,双双坠入情网。
在剧中,唐丹江的阴谋和嫉妒固然可憎,它造成了娄地鳌对海萝不贞的误会,致使他当众羞辱了善良的海萝,也给其他善良的人带来了不快。但它并不像悲剧中的邪恶势力那样可怕,足以毁灭善良和美好,相反,它却不堪一击,它的败露既属偶然又是必然的,它激起了观众心中的情感,不是在恐惧中净化升华,而是轻松地对它报以鄙夷的一笑。爱情和友谊的美好,偏见与固执的可笑,阴谋与嫉妒的丑恶,一起编织成了这出有趣的喜剧。
【主题】《无事生非》全剧都洋溢着对爱情和友谊的赞美。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剧中除了唐丹江和他的两个侍从鲍西豪、唐南德是耍弄阴谋的小人以外,其他的人物都有着善良的心地,热情的性格,他们促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视荣誉为生命,忠实于友谊,也没有等级高下贵贱的区分,大家都是平等的。贵为侯爷的唐德隆为了促成下属娄地鳌的爱情,竟然假扮后者与李海萝谈情说爱试探她的真心,接着又与娄地鳌、海萝以及苏妈妈和马姑娘共同设下圈套,使李碧翠和白力荻坠入情网;苏妈妈和马姑娘虽然只是海萝的乳娘、侍女,却可以和小姐们逗趣玩笑,没有丝毫的奴婢情态;娄地鳌与白力荻是唐德隆的属下将领,他们年岁悬殊,却像朋友般地友好。尤其是李碧翠这一形象,更是风姿独特,她虽是闺中女儿,却全然不受闺中礼教的束缚,不仅在客人面前抛头露面,而且唇枪舌剑,与白力荻相互斗嘴,毫不留情,并且斗败了白力荻;即便是对唐侯,她也敢说出冒犯的言语,当马姑娘说只有唐侯才敢娶她时,她说:“唐侯若娶我,我还要找一个家常丈夫。”接着唱到:“担水把柴砍,问暖又嘘寒。家财不富官职小,听我使唤围裙边。唐侯好似泥菩萨,只能供奉在案前。”不仅如此,她还立志不嫁,“女儿有价身无主,难得真情结良缘。炎黄子孙皆兄妹,何须寄身嫁一男。”她正像自己述说的那样:“我是野花不在园中放,我是山猴不愿系链环”,她不受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她有的只是对自由的追求,率性天真的流露。改编者对她和剧中大部分的人物都保留着莎翁笔下人物的神韵,体现出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无事生非》
白力荻与李碧翠针锋相对
李碧翠
【诙谐幽默的中国式唱白】
改编者运用质朴通俗的黄梅戏语言对原作进行加工,在保留原作情节的基础上,使得《无事生非》极富黄梅戏气息,并且更增加剧本的趣味性。比如,白力荻与李碧翠针锋相对,甚至在评价娄地鳌时也要争斗一番:
白力荻:(唱)他比我身材高一分。
李碧翠:(唱)哎呀呀,还是一根三寸丁。
白力荻:(唱)他比我脸蛋白一分,
李碧翠:(唱)不过是驴屎蛋洒上粉一层。
白力荻:(唱)他比我武艺强一分,
李碧翠:(唱)只能拍死小苍蝇。
白力荻:(唱)他比我容貌美一分,
李碧翠:(唱)哎呀呀,还是猪八戒还魂。(www.chuimin.cn)
二人都发誓终身不婚,白力荻当众发下婚配变牛的重誓,当他听说李碧翠对他有情之后,既动了心,又怀疑不是真的。他有一段这样的独唱夹白:
白力荻:(唱)
像在云中走,
似在梦中游。
碧翠真想我?
火苗能碰油?
细想也有意,
她是唇枪舌剑送温柔。
(夹白)不,不,不!
我曾当众发誓咒,婚配要变老牯牛。
(夹白)呃!
人要随着时运走,
谁把誓言记心头?
人类无情要绝后,
老牛也要生小牛。
这些唱白既化用了原著的语言,保留了它的韵味,又充分地中国化,使得中国观众更易接受。同时,这些语言还充分地通俗化,以期与黄梅戏的民间特色相融合。
《无事生非》
《无事生非》
总之,《无事生非》是新时期黄梅戏拓宽题材领域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创作中既忠实地再现了莎翁原作的精神,又以中国化、黄梅化的形式演出,使它征服了广大观众,赢得了多方赞誉。在中西方戏剧文化的交流中,《无事生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黄梅戏赢得了一席之地,代表了黄梅戏在新时期的重要成就。
有关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黄梅戏的文章
1986年4月23日下午,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实验剧场里,鼓角大作,第一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海)的帷幕徐徐降下。戏剧节的帷幕落下之后,如何把莎士比亚这篇业已破题的文章继续做下去,值得我们作一番思考。戏剧节期间,在上海共演出了14台莎剧。上引恩格斯的话自然适用于莎士比亚。......
2023-11-30
第一节百流所汇的黄梅戏一、黄梅戏的多个小名一条河流绝不仅仅源于一个支流,黄梅戏的源头也是多元化的,这一点从它历史上纷杂的别名就可以看出。黄梅调直到解放初期,黄梅戏仍沿用这一名称。所以黄梅戏又被称为二高腔。弥腔解放后传入太湖县弥陀寺一带的黄梅戏称为弥腔。......
2024-01-08
在首届中国回族学高级论坛上的致辞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回族学专家、学者汇聚金城,出席由兰州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回族学高级论坛,共同研讨回族学发展的主要任务,探究回族学的现状与未来。1998年8月在云南昆明第十一次回族史研讨会上,中国回族学会正式成立。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新形势下举行的这次回族学高级论坛,顺势而谋,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精神推动我国回族学的建设与发展。......
2023-11-30
既勇于突破和创新,又善于借鉴和移植,博能返约,杂能归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这可以说是莎士比亚成功的奥秘所在;莎剧容量特别大,主要原因也许正在于此。为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的容量,我们不妨从样式、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舞台演出等各方面试举数例,分别作一点分析。而莎士比亚的不凡之处也正在于精通如何恰到好处地糅和抑与扬、伏与起、悲与喜等截然对立的因素,使剧本的容量得......
2023-11-30
黄梅戏演出高潮以安庆为中心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开去。她的死,给黄梅戏艺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解禁,各地出现了重排黄梅戏传统剧目的热潮。这些被禁锢了十年之久的黄梅戏传统剧目一登上舞台,立即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2024-01-08
解放后,张廷翰的徒弟左四和现出这些稀有剧目,《双救举》经过王兆乾改编而成为黄梅戏的代表剧目《女驸马》。第二年父亲逝世,檀槐珠变卖了家中的商店,倾家办班,改班名为“檀家班”。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黄梅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4-01-08
张馨2018年11月17—19日,继参演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一年之后,世界芭蕾巨星、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莫斯科大剧院首席、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席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再度来到中国北京天桥剧场,携手莫斯科大剧院的众多明星,为观众带来全新之作Amore(爱)的中国首演。时隔一年,扎哈洛娃再次来到北京,为中国观众首度呈现她的全新作品Amore,这是古典芭蕾经典作品到现代芭蕾新锐作品的转变。......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