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仙配》改编与流传

《天仙配》改编与流传

【摘要】:第一节《天仙配》一、《天仙配》故事的流传《天仙配》这个故事经过了长期的流传与演变。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天仙配》三、《天仙配》中的人物形象《天仙配》主要塑造了七仙女、董永两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天仙配》

一、《天仙配》故事的流传

《天仙配》这个故事经过了长期的流传与演变。

关于这一题材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是曹植的《灵芝篇》诗歌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庸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讲的是董永家贫纯孝,感动天神,神女下凡为他织布。

晋代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有《董永》一篇,说董永“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同时,写织女十日织绢百匹,替董永偿还债务。这就比《灵芝篇》丰富了不少。唐代变文中也有这一故事。现存的敦煌变文中即有《董永变文》一篇,从董永卖身葬父说起,又增加了仙女生子名董仲舒及仲舒长大寻找母亲的情节,全篇多由董永与仙女的对话组成。

董永之怨

董永之怨

董永遇仙传

到了宋代,董永遇仙的故事有了较大的丰富。话本《董永遇仙传》增添了更多的情节,比如,董永为了葬父所卖身的人家是傅长者家,并言明卖身三年;织女下凡与董永相遇的地点是槐荫树下,分别的地点也在这里;织女与董永相见时隐藏了身份,董永再三推辞才应允娶她为妻;织女每天能织绢十匹,一个月织成三百匹,于是三年的长工缩短为一个月;傅长者分别认董永和织女为义子和义女;分别时织女已经怀孕一个月,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仲舒,送还董永。仲舒长大后在太白山寻得母亲,自己也成鹤神;汉天子得知董永大孝,封为兵部尚书,董永又娶傅长者之女傅赛金为妻等等。

二、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是这样的: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树下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刚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有同名电影电视剧。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剧作家陆洪非根据老艺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编而成。

1955年底,由桑弧执笔改编剧本,石挥导演,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摄制完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安庆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影响遍及海内外。它为人们留下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人们所深爱。

影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系根据同名黄梅戏改编,剧本改编桑弧,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风英、王少舫。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是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实、敦厚、可亲。这两个形象,富有浓郁的人情味与强烈的真实感,虽系神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劳动人民审美理想的体现。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

剧情介绍:

人间:董永家贫,父亡,卖身为奴,得资葬父。

天上: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

七女厌恶天宫岁月之凄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乃不顾森严天规,只身奔向人间。槐荫树下路遇董永,倾诉衷曲,二人遂结伉俪。

雇主傅员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约为由,要挟七女须于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成则工期缩短,不成则加倍。七女邀众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便改百日。

工满,归程中,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女无奈,忍痛泣别,别时誓言:“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我与你天上人间心一条。”

这部剧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优秀演出奖、剧本奖、导演奖、音乐奖;据此剧拍摄之影片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天仙配歌曲(www.chuimin.cn)

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剧本剔除董永与七仙女的离合系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加强了这部神话剧反封建的现实意义。改编本又删去傅员外认董永为义子、董永与傅家小姐成婚的情节,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剧本的“路遇”、“分别”两场戏,对七仙女的大胆、直率,董永的忠厚、纯朴,都有动人的刻画。

夫妻恩爱苦也甜

夫妻难割舍

夫妻双双把家还

槐荫会、槐荫别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习俗的一些穿插,富有朴素的民间色彩。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一等奖,饰演七仙女和董永的严凤英、王少舫获演员一等奖。1955年,《天仙配》摄制成戏曲艺术片;1963年再一次搬上银幕,易名《槐荫记》。

《天仙配》

三、《天仙配》中的人物形象

《天仙配》主要塑造了七仙女、董永两个重要的人物形象。

七仙女是一个具有多重亮色性格的女性形象。下凡之前,她终日禁锢于天宫,心中烦闷,于是邀请众姐妹一起到天河去游玩一番,这时,她的性格活泼直率,还带有几分娇痴,同时初步显示出不愿受到羁绊、敢犯律条的反抗性。来到天河,看到人间迎亲嫁娶的热闹景象,她的心中滋生了羡慕之情。正因为有这种羡慕之情,她在看到淳朴忠厚的董永后,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对他产生了爱情,活泼直率的性格转化为对爱情的渴望和坚定的追求。路遇董永以后,在赢得爱情的过程中,她既有着少女的娇羞,又有着村姑的泼辣,还表现出为得到爱情的机智。在傅员外家,她的泼辣和机智在与傅员外父子的斗争中一再显现,并使她赢得了胜利。而当众姐妹下凡帮她织绢时,她的活泼与娇痴的性格又再次展露出来。在这一阶段,她的性格更多地表现为作为妻子对董永的温柔体贴和勤劳的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好风范。“槐荫别”一场戏则集中表现她为了追求幸福与天廷的斗争,突出了她的反抗性格。七仙女的性格以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势力为基调,在不同的情景下又有着多种侧面的凸显,如善良活泼、泼辣机智、温柔勤劳,十分丰满,给人以美的享受。

《槐荫别》

董永的性格则主要是善良和憨厚。黄梅戏中的董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非常孝顺,为了安葬父亲而卖身为奴。“路遇”一场更充分地展现出他善良与憨厚的性格。七仙女拦住他的去路,反而责怪于他,他还觉得“这位大姐,倒也说得有理”,并请求她“行个方便”,让自己过去。七仙女故意撞了她一膀子,又“责怪”他撞了自己。他又自语“是呀,我心中有事,慌里慌张,撞了她一膀子也未可知”。七仙女要他赔礼,他就乖乖地赔礼。真是忠厚到了憨的境地。而他的善良也通过是否娶七仙女为妻的矛盾心情表现出来,“我看这位大姐容貌端正,心直口快,与她配为夫妻,岂不是好……哎,可惜我一来父母亡故,家道贫寒,二来卖身为奴,身不由己。”尽管他对七仙女动了心,但怕连累她受苦,还是一再想办法拒绝,即使在槐荫树开口讲话的“奇迹”出现,他应允了亲事后,他还是惴惴不安:“我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脚基,寒窑无有半升米,卖身为奴受人欺。娘子与我成婚配,只怕后来挨冻受饥。”于质朴坦诚的语言中,蕴藏着董永善良纯洁的心地。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虽然比不上七仙女和董永形象那样丰满,却也各具特征:土地公公的风趣和善解人意;傅员外父子的刻毒与刁滑都鲜活生动。改编者还充分地注意到了同类人物性格的细微差别,比如七个仙女中,大姐沉着老练,对最小的七妹更加关心,二姐则显得胆小怕事,三姐嘴巴尖刻,常常讽刺二姐。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仙配》是黄梅戏里经久不衰的保留剧目,代表了黄梅戏的最高艺术成就,随着黄梅戏的发展,《天仙配》的表演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