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韩再芬一、韩再芬的从业经历1968年,韩再芬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但韩再芬却对当演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韩再芬韩再芬认为:演员就是要演戏。正是凭借在《郑小姣》中的杰出表演,韩再芬一鸣惊人,从此迎来了艺术事业的辉煌期。这两部电视剧虽然依旧获了奖,但由于失去了自我,韩再芬的表演显然没有像在《郑小姣》中那么令观众赞赏。......
2024-01-08
第四节 马兰
人们常以《红楼梦》、《无事生非》作为代表作,以马兰与黄新德作为代表人物,把20世纪80年代概括为黄梅戏的第二个黄金时段,或曰“梅开二度”。
一、马兰的艺术生涯
马兰,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2007年,她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马兰《龙女》
马兰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紧靠黄梅戏发源地的安徽太湖县,原籍安徽寿县。她的家庭是黄梅戏之家,父亲是舞台设计兼编剧,母亲是黄梅戏演员,她自幼耳濡目染,很自然地踏上了黄梅戏这条艺术道路。1975年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1980年毕业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她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继严凤英之后黄梅戏艺术的又一女性代表。马兰自18岁正式登台献艺以来,先后在黄梅戏的舞台上和影视剧中精心塑造出冯素珍(《女驸马》)、张玉良(《风尘女画家》)、李碧翠(《无事生非》)、红杏(《遥指杏花村》)、贾宝玉(《红楼梦》)、楚云(《秋千架》)等形象,并因此获得当代中国舞台演员的最高荣誉“梅花奖”。她还通过电影、电视剧塑造出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云花公主(《龙女》)、崔莺莺(《西厢记》)等银幕形象,个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尤其她在《严凤英》一剧中成功扮演已故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因此获得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项“金鹰奖”和“飞天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马兰《红楼梦》
马兰在强手如林的中国乃至国际剧坛上,相继在“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和“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荣夺“十佳演员”之首,赢得了“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飞天奖”的优秀女主角奖,“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全国电视“十佳”演员以及海外“金猴奖”,“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最高的奖励,使她在全国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黄梅戏的振兴、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作用,作出了卓越之贡献,她是继严凤英之后黄梅戏中最杰出的旦角演员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马兰曾领衔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巡回演出,赴港澳台演出,赴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以及日本访问演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在海内外华人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表演,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在人物性格塑造、内心刻划、舞台节奏和演唱厚度上广受好评,被学术界公认为“国内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最好的极少数表演艺术家之一”。
马兰从1983年起,连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起,先后荣获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优秀文艺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荣誉以及团省委“七五建功者”称号;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1992年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1992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浙江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戏剧学院特聘专家,主持戏曲音乐剧专业。
二、马兰的艺术特色
马兰的迅速崛起既离不开客观的机遇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取决于她本身的刻苦努力。20世纪80年代初,当她从艺术学校毕业之时,正值“文革”结束,黄梅戏急需新的表演人才,马兰在此时登上了舞台,接着又赴香港演出,这确实为马兰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难逢的机遇。然而,马兰之所以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并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她平时的储备。马兰是一位功底扎实,才华横溢的演员,她的艺术悟性很高,尤其在想象力和感应力方面超乎众人。通过表演实践,马兰从自然走向自觉,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角色,在理解和观察上下功夫,无论演张玉良、严凤英,还是崔莺莺、贾宝玉,她都阅读大量的资料,潜心揣摩,发掘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唱做俱佳,生旦皆能。她扮相俊俏,大度不凡,且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动听,行腔优美,吐字清晰,能唱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上不囿程式,而是刻画人物形象,她所扮演的各色各类人物,都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像一首首流动着的诗,即博人观赏,又耐人寻味。
马兰饰演严凤英(www.chuimin.cn)
马兰极富创造力,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出一批新的黄梅戏舞台形象,极大地丰富了黄梅戏的艺术宝库。如果说《女驸马》还有严凤英的表演可以模仿,那《龙女情》、《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中的云花公主、张玉良、李碧翠、贾宝玉、楚云等形象却完全是马兰的独创,并且创造得非常成功,使得这些剧目成为新时期黄梅戏的精品剧目。《风尘女画家》对张玉良的刻画,从她少女时代沦落风尘收笔,到她事业成就客老巴黎收笔,不惟时间跨度长,而且写出了她在事业与爱情,个性的伸张与封建观念的压抑等多种矛盾交织中的忧愁、苦闷、抗争的多重情感。《无事生非》本就从个性化塑造的圣手莎士比亚笔下移植改编而来,剧中的李碧翠(即原作中贝特丽丝)既善良,又乐观,她的心中蕴藏着火一样的热情,外在的特征却是泼辣、锋利,令人不可亲近。《遥指杏花村》中的红杏同样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敢爱敢恨,敢笑敢怒,又柔情似水。《红楼梦》是被鲁迅称为打破了以往小说“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经典小说,贾宝玉正是其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与林黛玉相处,始则带着儿童的天真,继则朦胧滋生爱心,最后彻心透骨地把爱情交给了林妹妹。而在爱的过程中,又夹杂着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诸种思想情感。这些人物形象,在严风英的时代尚未出现,而马兰却必须在舞台上再现出来。她捕捉人物性格中不同色调的火花,扣紧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瞬间流程,并用唱腔和表演动作将它们传达给观众。《风尘女画家》中,她怀抱琵琶,双眉低垂,步履拘谨地出场,一个备受社会欺凌,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少女形象立即深植于观众的脑海之中,拂之不去。随着张玉良生活经历的不断延伸,马兰紧紧把握着人物性格基调,悲时催人泪下,喜时也能让人感觉到悲的阴影。从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出,马兰不仅是一个本色演员,更是一个性格演员。在她最初的表演生涯里,她运用自己秀丽端庄的容貌和恬静优雅的气质把冯素珍和云花公主演绎出来,而从张玉良到贾宝玉,每个人物与她的个性气质都相距甚远,或喜或悲,或柔或刚,性格差距悬殊。但马兰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成功地塑造出这些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为黄梅戏的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尘女画家》
《遥指杏花村》
马兰演出的黄梅戏剧目有:舞台剧《女驸马》、《龙女情》、《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遥指杏花村》、《红楼梦》、《梁祝》、《秋千架》、《百花赠剑》,影视剧《龙女》、《严凤英》、《西厢记》、《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
马兰演出或录制的众多老戏、小戏及新创曲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小辞店》、《打猪草》、《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戏牡丹》、《春香闹学》、《桃花扇》、《白蛇传》、《苏词新曲》等等。
三、马兰的艺术成就
迎风怒放傲黄梅
历久奇葩永纯香
委婉飘逸如行云清新悠扬似流水
马兰正照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马兰在舞台上的存在感是极强的,她就是戏中魂。她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对人物的刻画,不仅丝丝入扣,细腻传神,而且一直自然地诠释着典雅大气。马兰音域宽,唱法灵巧多变,唱腔朴实清丽,动之以情,不尚华丽与雕琢,自然洒脱圆润。因而马兰戏路广,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角色,这些角色若失去其所蕴含的“马兰特质”,将黯然失色。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可以说,马兰的黄梅戏达到了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超越的高点。
戏曲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因为打上了艺术家个性的“烙印”而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别人不能复制的。马兰的唱、念、做、舞颇具大家风范,其表演突出了马兰纯正、朴实、大气、幽远的个性——马兰特质。马兰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说马兰是继严凤英之后的又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她当之无愧!
有关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黄梅戏的文章
第六节韩再芬一、韩再芬的从业经历1968年,韩再芬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的一个普通的家庭。但韩再芬却对当演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韩再芬韩再芬认为:演员就是要演戏。正是凭借在《郑小姣》中的杰出表演,韩再芬一鸣惊人,从此迎来了艺术事业的辉煌期。这两部电视剧虽然依旧获了奖,但由于失去了自我,韩再芬的表演显然没有像在《郑小姣》中那么令观众赞赏。......
2024-01-08
解放后,张廷翰的徒弟左四和现出这些稀有剧目,《双救举》经过王兆乾改编而成为黄梅戏的代表剧目《女驸马》。第二年父亲逝世,檀槐珠变卖了家中的商店,倾家办班,改班名为“檀家班”。他们的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黄梅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4-01-08
纵观黄梅戏的早期剧目,几乎无一剧无丑角。这些也极大地突出了黄梅戏的通俗性特征。《天仙配鹊桥》总之,黄梅戏具有显著的艺术魅力,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使得黄梅戏在我国剧坛中如一朵娇艳的玫瑰,愈久弥香。......
2024-01-08
第五节黄新德一、黄新德的舞台生涯黄新德,1947年8月出生,安徽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黄老屋人。黄新德所谓大器晚成,黄新德学成后虽然未能立即在黄梅戏舞台上一展风采,但曲折的经历却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回到黄梅戏舞台之后,黄新德有幸受到了王少舫的影响和悉心指导。黄新德身材挺拔,扮相英俊,嗓音圆润明亮,底气充足。......
2024-01-08
如今,以新浪为代表的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开通微型博客,微博刚刚发力,便迅速掀起一股“围脖”热潮。如今,博客仿佛已经日落西山,取而代之的微博开始成了一些人时尚的生活方式。由此看来,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确实拥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使得它出于博客而胜于博客。与传统博客的互动形式不同的是,微博可以通过点名和转发功能,进行“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互动,并快速即时地反馈到对方微博中。......
2023-11-29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互相手牵着手,惊奇地看着这位身穿黑色紧身衣、脸色异常苍白、全身瘦骨嶙峋的饥饿艺术家。这样的看守是最使饥饿艺术家痛苦的了。诚然,也有人对此举不以为然,他们把这种早餐当作饥饿艺术家贿赂看守以利自己偷吃的手段。人们对饥饿艺术家的这种怀疑却也难于避免。在这种时刻,饥饿艺术家总是加以拒绝。......
2023-07-15
未来教育要面对的人群就是数字新生代。在数字新生代的眼中,技术不只是工具,更是生长环境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把电当作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一样。数字新生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会以数字化的方式去思考和处理信息。数字新生代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追求极致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而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育体系,显然无法激发数字新生代群体的最大潜能。......
2023-07-02
第一节百流所汇的黄梅戏一、黄梅戏的多个小名一条河流绝不仅仅源于一个支流,黄梅戏的源头也是多元化的,这一点从它历史上纷杂的别名就可以看出。黄梅调直到解放初期,黄梅戏仍沿用这一名称。所以黄梅戏又被称为二高腔。弥腔解放后传入太湖县弥陀寺一带的黄梅戏称为弥腔。......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