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动之死地e,亦十有三。◤译文人到世上是生,入于坟墓是死。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之地。生死之间“出生入死”,来到世间就叫作生,离开世间就叫作死。这是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死的一种看法,一种观念。认为生死不是问题,不过“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用之于兵法,驰骋于敌阵,也称作“出生入死”。生如花之盛开,死如夜里休息。生死各占十分之三,另有十分之三则在变动。......
2023-10-17
在清朝的皇帝中,顺治无疑是个异类。他审时度势,更张成法祖制,且倚重汉官,整饬吏治,推行与民生息的政策,清代初期从他亲政开始逐渐鼎盛起来。他热爱写诗,并极具才情,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可同样的,他又是个痴情种子。为了一个女人,置锦绣的江山于不顾,与其生死相随。仅仅24年的生命,伴随着定鼎中原的辉煌,终结在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上。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带着传奇的色彩。
那么,那个让他爱到放弃生命的女人董鄂妃,又是何许人也?
1661年,顺治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仅年24岁。当然,这是正史的记载。野史又是另外一个说法,即他并未驾崩,而是在董鄂妃死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在五台山的清凉寺出了家。我们先暂且不管正史野史对顺治的去留怎么说,但对他的评价都是如出一辙的:顺治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浪漫,多愁善感,他不像政治家,倒更像一位诗人。他羡慕出尘脱俗的僧家生活,不留恋荣华富贵、江山皇权。这点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不多见。同时,顺治皇帝还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痴情皇帝。
因为痴迷佛学,他甚至要放弃皇位,皈依佛门;因为深爱董鄂妃,他可以不顾任何政治影响、不顾天下人的唾弃,最后董鄂妃一去世,他便也不再留恋尘世。
关于他和董鄂妃的爱情传说,几百年下来经久不衰。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个谜,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版本。一说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历史学家们否决。还有一个版本则真实性比较高,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
清代有选秀女的制度,但限制是13~16岁,而董鄂妃18岁才进宫。所以可以断定,董鄂妃不是通过正常渠道进入皇宫的。据考证,董鄂妃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妃16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
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妃因此经常到后宫拜见皇太后。她天生丽质,又很朴素,看上去宛若仙子,引起了顺治的注意。很快,两人相识并坠入情网。大伯子与兄弟媳妇乱来,这在汉人的伦理规范中属于乱伦,而在满人中似乎还可以接受。但是已经接受过汉家文化熏陶的孝庄皇太后察觉后,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曾采取措施,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为由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顺治对董鄂妃的迷恋。
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妃的机会,顺治十二年二月,顺治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优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愤怒地训斥了董鄂氏。顺治知道这件事情后,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想册封董鄂妃为皇后。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皇后。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有几件事可以说明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恩爱逾常。(www.chuimin.cn)
一是晋升之速和典礼之隆。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即九月二十八再晋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
二是尽改恶习、专宠一人。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顺治“和一切满洲人一样,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结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在道德方面的过失”。可见,顺治确实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之习。可是奇迹出现了,遇到董鄂妃后,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从此顺治视六宫如无物,专宠她一人。
然而这场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不被人祝福的。先不说那些失宠的女人,还要面对因为他们的爱情而失去儿子的襄亲王生母靖懿太贵妃,以及孝庄皇太后。爱情遭到了政治、亲情的围攻,两个年轻人在甜蜜之余也忧心忡忡。特别是董鄂妃,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茬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
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像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对于其他的妃嫔也是如此,其中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无微不至地照料这三个小姑娘,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处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皇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妃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然而董鄂妃毕竟只有18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不久,董鄂妃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大清帝国的龙椅,总有一天是要让这个襁褓中的小人儿坐上去的,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108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出世108天后,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原因不明地死去了。
顺治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继承人为荣亲王,并专修陵寝。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为亲王,也安慰不了活着的母亲。董鄂妃产后哀痛,一病不起。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22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
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得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使得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哀痛的皇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妃一死,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在董鄂妃去世的当月,他就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门。这遭到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自己的太监替自己出家。
他说:“财宝妻孥,人生最摆拨不下底,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觉也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若非皇太后一人挂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失去爱妻的顺治,“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不久,便染上了天花,在董鄂妃去世半年之后,顺治皇帝福临也追随她于地下团圆。
有关妃嫔浮华录的文章
人之生动之死地e,亦十有三。◤译文人到世上是生,入于坟墓是死。因为他根本没有进入死亡之地。生死之间“出生入死”,来到世间就叫作生,离开世间就叫作死。这是中国上古文化对于生死的一种看法,一种观念。认为生死不是问题,不过“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用之于兵法,驰骋于敌阵,也称作“出生入死”。生如花之盛开,死如夜里休息。生死各占十分之三,另有十分之三则在变动。......
2023-10-17
[41]随之,高考的公平性也格外受关注。而且,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比起我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的高考不啻为一次“全民总动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为此“绷紧了弦”。唯有考试能在制度上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规则,可以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47]。此外,在考试文体、防弊技术、考试规制等方面的改革,也无不围绕“公平”二字做文章。这已为中国考试历史一再证明。......
2023-11-26
各校将片区教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片区教研工作融为一体、统筹安排。片区教研采用“课堂听课——逼、教学‘比武’——激、专题讲座——引”的方法,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研员每到一个学校,上午全程听课,下午对每节课进行诊断评估,定出等级,并提出改进意见,并要求教师撰写再教设计,从而达到“逼”教师认真准备、认真研讨、认真改进的目的。......
2023-11-16
朝廷中枢也是如此,那些负责签发法令、法规的官员也不得不成为法律语言的专家。关于法律、行政管理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正如秦国文献《韩非子》所讨论的那样,最详细的论述来自于“刑名”学派的遗产。这种对文本的解读模式明确地确认了法律判决和正确的语言所具有的力量。他们是法律的哲学观的一种现实表达,是一种施加于社会秩序的正确语言形式。由于他认为不应该把法律施加于一位投降匈奴的将军而被处以宫刑。......
2024-04-21
二十七年的讲台生涯,六年的教研员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真情执着融入讲台,小小讲台情意无限;教师通古博今厚重讲台,小小讲台包蕴天下;教师依道而行耕耘讲台,小小讲台点燃梦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悄然落实,润物无声高飞远。实践,研究;研究,实践,发现规律正确行。倾情讲台,研教结合两翼飞;知行妙合,循道而行腾飞远。......
2023-11-16
它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失业率。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中人们往往更注重失业状况。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学者的调查,人们对失业的重视程度是通货膨胀的6倍,因此人们对政府不欢迎程度的指数就等于6乘上失业率加通货膨胀率。......
2023-09-19
几年前,刚刚踏出市卫生学校大门的小马,到现在上班的这家医院应聘。到第三天,在由该院技术权威孙教授主持的临床治疗问答中,小马却败下阵来。孙教授补充的加用抗菌素,是禁用的。口试结束,其他一些应聘者或带了喜悦,或带了沮丧离去,小马走到医院大门前却停下了。这时,一个奇怪的想法在小马心头出现:这次应聘虽然失败了,自己为何不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呢?小马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问题,求助地看着孙教授。......
2023-08-03
傅著以相当篇幅提炼了传统哲学与宗教资源中的安身立命之道和超克死亡的慧解。这些传统资源的契接点,即是对生死问题的凝视与关注,面对死亡的挑战,凭借宗教的、道德的高度精神力量予以超克,而获安身立命、永生或解脱,以使有限的生命达致无限的意义之境。科学史早已暗示了基督教、道教的生与自然科学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人类史亦早已表明了宗教人生观之与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