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组织,简称上皮,是由许多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所构成,根据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成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特殊上皮。③被覆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所需要的营养只能由结缔组织中血管运送的物质经基膜渗透吸收供给。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上皮称为内皮。基膜具有支持、连接的作用,是一种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组织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2023-11-02
视器(visual organ)
1.视器由眼球和眼副器共同构成。
2.眼球的功能是接受光波的刺激,将感受的光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觉传导通路至大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眼副器位于眼球的周围或附近,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对眼球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见图10-1、图10-4、图10-5。
检索关键词
视器、眼球、眼副器。
眼球(eyeball)
1.是视器的主要部分,近似球形,位于眼内,后部借神经连于间脑的视交叉。
2.两眼眶呈四棱锥形,内侧壁几乎平行,外侧壁向后相交成90°。
3.眼眶内侧壁与外侧壁的夹角为45°,眶轴为22.5°。
4.眼球同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5.眼球壁包括: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虹膜部、睫状体部、脉络膜部)。
见图10-1、图10-4。
检索关键词
眼球、眼球壁、眼球内容物。
角膜(cornea)
1.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富有弹性,具有屈光作用,无血管但富有感觉神经末梢,有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布。
2.角膜曲度较大,外凸内凹。
3.角膜炎或溃疡,可致角膜浑浊,痊愈后形成瘢痕,失去透明性,影响视觉。
4.角膜的营养物质一般认为有3个来源:角膜周围的毛细血管、泪液和房水。
见图10-1、图10-4、图10-13。
检索关键词
角膜、三叉神经。
巩膜(sclera)
1.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为乳白色不透明的纤维膜,厚而坚韧,有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
2.巩膜前缘接角膜缘,后方与视神经的硬膜鞘相延续。
3.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外面稍内陷,称巩膜沟。
4.靠近角膜缘处的巩膜实质内,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是房水流出的通道。
5.巩膜后极最厚,向前逐渐变薄,在赤道附近最薄,在眼外肌附着处再度增厚。
6.巩膜前部露于眼裂的部分,正常呈乳白色,黄色常是黄疸的重要体征。
7.老年人的巩膜可因脂肪组织沉着略呈黄色。
8.先天性薄巩膜呈蔚蓝色。
见图10-1、图10-2、图10-3、图10-4。
检索关键词
巩膜、视神经、巩膜沟、巩膜静脉窦。
虹膜(iris)
1.虹膜呈冠状位,是血管膜最前部的圆盘形的薄膜。
2.虹膜中央有圆形的瞳孔。
3.角膜与晶状体之间的间隙称眼房。虹膜将眼房分为较大的前房和较小的后房。前、后眼房借瞳孔相互交通。
4.在眼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称虹膜角膜角(前房角)。
5.环绕瞳孔周缘呈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称瞳孔括约肌,可缩小瞳孔,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6.瞳孔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称瞳孔开大肌,可开大瞳孔,由交感神经支配。
7.在弱光下或视远物时,瞳孔开大;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
8.在活体上,透过角膜可见虹膜及瞳孔。
9.虹膜的颜色取决于色素的多少,有种族差异。
见图10-1、图10-2、图10-3、图10-4。
检索关键词
虹膜、瞳孔、眼房、虹膜角膜角、前房角、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睫状体(ciliary body)
1.睫状体是血管膜中部最肥厚的部分。在眼球矢状切面上,睫状体呈三角形。
2.睫状体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
3.睫状体后部较为平坦,为睫状环,前部有许多向内突出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襞,称为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的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4.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5.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和产生房水的作用。
见图10-1、图10-2、图10-3、图10-4。
检索关键词
睫状体、睫状环、睫状小带、晶状体、睫状肌。
脉络膜(choroidea)
1.脉络膜是富有血管的薄膜,占血管膜的后2/3。
2.脉络膜外面与巩膜疏松相连,内面紧贴视网膜的色素层,后方有视神经穿过。
3.脉络膜的作用是供应眼球内组织的营养和吸收眼内分散光线以免扰乱视觉。
见图10-1、图10-2、图10-3、图10-4。
检索关键词
脉络膜、视神经。
视网膜(retina)
1.视网膜在血管膜的内面,可分为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质,由大量的单层色素上皮构成;内层为神经质,是视网膜的固有结构。两层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此间隙是造成视网膜的外层与内层容易脱离的解剖学基础。
2.自后向前可分为3部分: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膜部。
3.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膜部分别贴附于睫状体和虹膜的内面,无感光作用,故称为视网膜盲部。
4.视网膜脉络膜部最大、最厚,附于脉络膜的内面,为视器接受光波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分,故又称视网膜视部。
见图10-4、图10-14。
检索关键词
视网膜。
视神经乳头(papilla optic nerve)
1.视网膜视部的后部最厚,愈向前愈薄,在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为视神经乳头。
2.在正常情况下,视神经乳头并不突起,又称视神经盘,视神经盘的边缘隆起,中央有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
见图10-4。
检索关键词
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盘、生理性盲点。
黄斑(macula lutea)
1.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偏下方约3.5mm处,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小区,称黄斑。
2.黄斑中央凹陷称中央凹(fovea centralis),此区0.5mm范围内无血管分布,是感光最敏锐处。
见图10-4。
检索关键词
黄斑、视神经盘、中央凹。
房水(aqueous humor)
1.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眼房内。
2.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进入眼后房,经瞳孔进入眼前房,经虹膜角膜角隙进入巩膜静脉窦,借睫前静脉汇入眼上、下静脉。
3.房水的生理功能是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并维持正常的眼内压。
检索关键词
房水、眼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上静脉、眼下静脉。
晶状体(lens)
1.晶状体位于虹膜的后方、玻璃体的前方,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
2.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小,后面曲度较大,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
3.晶状体由平行排列的晶状体纤维所组成,周围部称晶状体皮质,较软;中央部称晶状体核。
4.晶状体外面包以具有高度弹性的被膜,称为晶状体囊。
5.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浑浊,称为白内障。
见图10-1、图10-2、图10-3、图10-4、图10-6。
检索关键词
晶状体、晶状体皮质、晶状体核、晶状体囊。
玻璃体(corpus vitreous)
1.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表面被覆着玻璃体膜。
2.玻璃体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约占眼球内腔的4/5。
3.玻璃体前面以晶状体及其悬韧带为界,故呈凹面状,称玻璃体凹;玻璃体的其他部分与睫状体和视网膜相邻,对视网膜起支撑作用,使视网膜与色素膜上皮紧贴。
见图10-6、图10-7、图10-8。
检索关键词
玻璃体、玻璃体凹。
眼副器(accessory organs of eye)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结构,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作用。
见图10-9、图10-10、图10-11、图10-12。
眼睑(palpebrae)
1.眼睑位于眼球的前方、分上睑和下睑,是保护眼球的屏障。
2.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结合处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
3.睑的游离缘称睑缘。
4.睑缘的前缘有睫毛,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的作用。
5.睫毛的根部有睫毛腺(Zeis腺)。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眼睑、睑裂、内眦、外眦、睫毛、睫毛腺、Zeis腺。
结膜(conjunctiva)
1.结膜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富含血管的黏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后面。
2.整个结膜形成的囊状腔隙称结膜囊,此囊通过睑裂与外界相通。
3.结膜按所在部位分3部。
(1)睑结膜:是衬覆于上、下睑内面的部分,与睑板结合紧密。
(2)球结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在近角膜缘处,移行为角膜上皮。在角膜缘处与巩膜结合紧密,而其余部分连接疏松而易移动。
(3)结膜穹窿: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结合紧密,而其反折处分别构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结膜、结膜囊、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窿。
泪器(lacrimal apparatus)
1.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
2.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见图10-9、图10-15。
检索关键词
泪器、泪腺、泪道。
泪腺(lacrimal gland)
1.泪腺位于眶上壁前外部的泪囊窝内,分泌泪液,有10~20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
2.泪液可流向内眦处泪湖,经泪点、泪小管进入泪囊,再经鼻泪管至鼻腔。
见图10-9、图10-15。
检索关键词
泪腺、泪湖、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鼻腔。
泪湖(lacrimal lacus)
1.在内眦附近有一较圆钝微凹陷的空隙称泪湖。
2.泪湖的底部有蔷薇色隆起,称泪阜。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泪湖、泪阜。(www.chuimin.cn)
泪点(lacrimal punctum)
在上、下睑缘近内侧端处各有一小隆起称泪乳头,其顶部有一小孔称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口。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泪点、泪乳头、泪小管。
泪小管(lacrimal ductile)
1.泪小管开口于泪点。
2.泪小管为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分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它们分别垂直向上、下行,继而几乎成直角转向内侧汇合一起,开口于泪囊上部。
3.泪点变位常引起泪溢症。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泪小管、泪点、泪囊。
泪囊(lacrimal sac)
1.泪囊位于眶内侧壁前部的泪囊窝中,为一膜性的盲囊。上端为盲端,高于内眦,下部移行为鼻泪管。
2.泪囊和鼻泪管贴附于泪囊窝和骨性鼻泪管的骨膜。
3.泪囊的前面有睑内侧韧带和眼轮匝肌泪囊部的纤维横过。眼轮匝肌还有少量的肌束跨过泪囊的深面。眼轮匝肌收缩时牵引睑内侧韧带可扩大泪囊,使囊内产生负压,促使泪液流入泪囊。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泪囊、泪囊窝。
鼻泪管(nasolacrimal duct)
1.鼻泪管为膜性管道。
2.鼻泪管的上部包埋在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相结合;下部在鼻腔外侧壁黏膜的深面,下部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的前部。开口处的黏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感冒时,黏膜易充血和肿胀使鼻泪管下口闭塞,使泪液向鼻腔引流不通畅,故感冒时常有流泪的现象。
见图10-9。
检索关键词
鼻泪管。
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
1.眶脂体是填充与眼球、眼球外肌与眶骨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团块。
2.眶脂体在眼球后方,视神经与眼球各肌之间含量较多,前部较少。
3.眶脂体的功能是固定眶内各种软组织,对眼球、视神经、血管、和泪器起弹性软垫样的保护作用。
见图10-4。
检索关键词
眶脂体、眼球、眼球外肌、视神经。
眶筋膜(orbital fasciae)
1.眶筋膜包括眶骨膜、眼球筋膜鞘、肌筋膜鞘和眶隔。
2.眶骨膜疏松地衬于眶壁的内面,在面前部与周围骨膜相续连。
3.在视神经管处硬脑膜分为两层,内层成为视神经的外鞘,外层续为眶骨膜。
见图10-4。
检索关键词
眶筋膜、眶骨膜、眼球筋膜鞘、肌筋膜鞘、眶隔。
眼球筋膜鞘(fascial sheath of eyeball)
1.眼球筋膜鞘是眶脂体与眼球之间的薄而致密的纤维膜,又称Tenon囊。
2.眼球筋膜鞘包绕眼球大部,向前在角膜缘稍后方于巩膜融合在一起,向后与视神经硬膜鞘结合。
3.眼球筋膜鞘内面光滑,与眼球之间隙称巩膜外隙,此间隙内有一些松软而纤细的结缔组织,眼球在鞘内较灵活地活动。
见图10-4。
检索关键词
眼球筋膜鞘、眶脂体、眼球、Tenon囊、巩膜外隙。
眼肌筋膜鞘(sheath of ocular muscles)
眼肌筋膜鞘呈鞘状包绕各眼球外肌。检索关键词
眼肌筋膜鞘。
眶隔(orbital septum)
1.在上睑板的上缘和下睑板的下缘各有一薄层结缔组织连于眶上缘和眶下缘,这层结缔组织称为眶隔。
2.眶隔与眶骨膜相互续连。
见图10-4、图10-10。
检索关键词
眶隔、上睑板、下睑板、眶骨膜。
眼球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
1.眼球外肌包括运动眼球的4块直肌、2块斜肌和上提上眼睑的上睑提肌。
2.眼球外肌都是骨骼肌。
见图10-11、图10-12。
检索关键词
眼球外肌。
眼球直肌
1.运动眼球的各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和眶上裂内侧的总腱环,在赤道的前方,分别止于巩膜的上、下、内侧和外侧。
2.上直肌位于上睑提肌下方,眼球上方,该肌收缩使瞳孔转向上内方。
3.内直肌位于眼球的内侧,该肌收缩使瞳孔转向内侧。
4.下直肌在眼球下方,该肌收缩使瞳孔转向下内方。
5.外直肌位于眼球外侧,该肌收缩使瞳孔转向外侧。
见图10-11、图10-12。
检索关键词
总腱环、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
上斜肌(obliquus superior)
1.上斜肌位于上直肌与内直肌之间,起于总腱环,以纤细的腱通过附于眶内侧壁前上方的滑车,然后转向后外,在上直肌下方向后外转折,在上直肌与外直肌之间止于眼球赤道后方的巩膜。
2.上斜肌收缩使瞳孔转向下外方。
见图10-11、图10-12。
检索关键词
上斜肌、总腱环。
下斜肌(obliquus inferior)
1.下斜肌位于眶下壁与下直肌之间,起自眶下壁的内侧份近前缘处,斜向后外,止于眼球下面赤道后方的巩膜。
2.下斜肌收缩可使瞳孔转向上外方。
见图10-11、图10-12。
检索关键词
下斜肌。
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
1.眼球和眶内结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
2.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后,在前床突内侧发出眼动脉。
3.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先居视神经外侧,再经视神经上方与上直肌之间至眶内侧,向前行于上斜肌和上直肌之间,终支出眶,终于额动脉。
4.眼动脉在行程中发出分支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
5.眼动脉的主要分支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后短动脉、睫后长动脉和睫前动脉。
见图10-15。
检索关键词
眼动脉、海绵窦、前床突、视网膜中央动脉、睫后短动脉、睫后长动脉、睫前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artery of retina)
1.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动脉。
2.视网膜中央动脉自眼动脉发出后,行于视神经下方,在距眼球10~15mm处,在视神经的下方穿入视神经鞘内,走行长度为0.9~2.5mm。继而行于神经内直至巩膜后,在视神经盘处先分为上、下2支,再分成视网膜鼻侧上、下和视网膜颞侧上、下4支小动脉,分布至视网膜鼻侧上、鼻侧下、颞侧上和颞侧下4个扇形区。
3.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终动脉,在视网膜内的分支之间不吻合,也不与脉络膜内的血管吻合。但行于视神经鞘内和视神经内这两段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其分支间有吻合。
4.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同名静脉伴行。
5.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可导致眼全盲。
见图10-15。
检索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后短动脉(ciliares posteriores breves artery)
睫后短动脉又称脉络膜动脉,有很多分支,在视神经周围垂直穿入巩膜,分布于脉络膜。
见图10-15。
检索关键词
睫后短动脉、脉络膜动脉。
睫后长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
1.睫后长动脉又称虹膜动脉,有2分支,分别位于眼球内、外侧,在视神经内、外侧穿入巩膜内,在巩膜与脉络膜间前行直达睫状体。
2.睫后长动脉发3个分支,分别称为:①回归动脉支,进入脉络膜与睫后短动脉相连;②睫状肌分支,至睫状肌;③虹膜动脉大分支,与睫状前动脉相连。
见图10-15。
检索关键词
睫后长动脉、虹膜动脉。
睫前动脉(anterior ciliary arteries)
1.睫前动脉由眼动脉的各肌支发出,共7支,在眼球前部距角膜缘5~8mm处穿入巩膜,在巩膜静脉窦的后面穿入睫状肌本部,发分支与虹膜动脉大环吻合,营养巩膜前部、虹膜和睫状体。
2.睫前动脉在进入巩膜前,分出小支至球结膜。
见图10-15。
检索关键词
睫前动脉。
眼的静脉
1.眼静脉无瓣膜,向前在内眦处与面静脉的内眦有吻合,向后面注入海绵窦,面部感染可经眼静脉侵入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
2.因两侧的海绵窦借海绵间前、后窦相通连,一侧的眶内感染可经海绵间窦引起对侧的眶内感染。
3.眼球内的静脉主要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前静脉。
见图10-16。
检索关键词
眼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前静脉。
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 vein of rebina)
与同名动脉伴行,收纳视网膜的血液回流。
见图10-16。
检索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
涡静脉(vorticose veins)
1.涡静脉是中膜的主要静脉,多数为4条,分散在眼球赤道后方4条直肌之间。收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血液回流。
2.涡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在眼球赤道附近穿出巩膜。
3.2条上涡静脉汇入眼上静脉,2条下涡静脉汇入眼下静脉。
见图10-16。
检索关键词
涡静脉。
睫前静脉(anterior ciliary vein)
1.收集眼球前份的虹膜等处的血液回流。
2.睫前静脉以及眶内其他静脉,最后汇入眼上、下静脉。
见图10-16。
检索关键词
睫前静脉。
眼的神经
视器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主要有: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等。
见图10-17、图10-18。
检索关键词
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
有关医学影像解剖图谱的文章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是由许多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所构成,根据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成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特殊上皮。③被覆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所需要的营养只能由结缔组织中血管运送的物质经基膜渗透吸收供给。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上皮称为内皮。基膜具有支持、连接的作用,是一种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组织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2023-11-02
纤维素分子是由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链状高分子,当纤维素与无机酸作用发生水解反应时,最终可以得到接近理论量的D-葡萄糖。纤维素的分子式为n,其中n为葡萄糖基的数量,称为聚合度,纤维素的分子量范围为50000~2500000。纤维素则是由β-D葡萄糖组成。纤维素分子链的最稳定构象是两个β-D葡萄糖基平面呈180°,并通过苷键连接组成纤维素的最基本晶格单元,即通常认为的椅式结构,如图2-3、图2-4所示。......
2023-06-25
复层扁平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起伏不平,扩大了两者之间的连接面积,既保证了上皮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加强了连接。上皮组织可能在病理情况下诱发异常增生,产生肿瘤。以腺细胞为主构成的上皮组织称为腺上皮。(一)腺的发生与分类腺上皮是由胚胎时期被覆上皮向深层结缔组织增生、迁移和分化而形成的。......
2023-12-05
图3-5工程量清算计价费用组成3.2.2.1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费用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综合单价是指完成工程量清单中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
2023-08-29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讲授特异构成和密集构成的学习要点,指导学生进行特异构成和密集构成设计作品的绘制。图2-59电影《英雄》剧照1.特异构成特异构成是指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局部的突变的构成形式。......
2023-09-27
程序框图由接线端、子VI、函数、常量、结构和连线构成,连线可在其他的程序框图对象间传递数据。接线端是在前面板和程序框图之间交换信息的输入、输出端口。双击程序框图中的子VI,将出现该子VI的前面板窗口。如果将一个VI当作子VI使用,程序框图上将显示代表该子VI的图标。图4-1 函数分类5.常量常量是只在程序框图中显示,有别于控件的数值。......
2023-11-07
位于眶内,近似球形,借筋膜与眶壁相连,向后借视神经连于间脑的视交叉,由眼球壁及眼球内容物组成。(一)眼球壁考点提示眼球壁的结构及各自特点,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眼球壁从外向内依次分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和视网膜3层。其中央凹陷,称视盘凹陷,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内层是节细胞,为多极神经元,其树突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轴突向视乳头处汇聚,穿过眼球壁后形成视神经。......
2023-11-02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能认识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的形态构成要素;能绘制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设计图;能创造性地设计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设计作品;能从中国传统图案和符号中提炼出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元素和符号。图2-45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二、学习任务讲解1.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渐次变化,并演变成新的形象的构成形式。课后,同学们应认真完成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的作业,把这两种构成形式的特点表现出来。......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