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脊髓末端下行脊神经根及红核脊髓束

脊髓末端下行脊神经根及红核脊髓束

【摘要】:7.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检索关键词红核脊髓束。

脊髓(spinal cord)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全长42~45cm,最宽处横径达1~1.2cm。

2.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和腰骶膨大(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

3.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

4.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终丝,长约20cm,向上与软脊膜相连,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的表面。

5.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形浅沟:前正中裂、后正中裂沟、后正中隔、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

6.脊髓可分31个节段:8个颈节、12个胸段、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

7.脊髓末端平面以下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

见图11-1、图11-2、图11-3。

检索关键词

脊髓、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终丝、马尾。

脊神经(spinal nerves)

1.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2.上颈髓节(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下颈髓节(C5~8)和上胸髓节(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节(T5~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2椎体平对,下胸部的脊髓节(T9~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全部腰髓节约平对第10~12胸椎,全部骶、尾髓节约平对第1腰椎。

见图11-1、图11-2、图11-3。

检索关键词

脊神经。

脊髓的内部结构

1.脊髓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组成。

2.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有前角、后角,前、后角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带。

3.中央管前、后的灰质称灰质前连合和灰质后连合。

4.灰质的外面是白质,被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和前外侧沟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

5.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有交叉纤维经过此处。

6.网状结构:由灰、白质交织而成,位于前、后角之间,颈部显著。

见图11-1、图11-2、图11-3。

检索关键词

灰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前索、侧索、后索、网状结构。

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和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1.薄束和楔束为长上行纤维之一,位于后索内,是同侧后根内侧部纤维的直接延续。

2.薄束起自同侧T5以下,楔束起自同侧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肢体和四肢肌肉、肌腱、骨骼、关节以及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3.薄束传导下肢及躯干下半部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传导上肢及躯干上半部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在脑内经两次中继,最后传至大脑皮质。

见图11-7、图11-9。

检索关键词

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1.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前半部(脊髓丘脑侧束)和前索(脊髓丘脑前束)内,其起始细胞主要位于脊髓灰质Ⅰ和Ⅳ~Ⅶ层,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向上斜越1~2节段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换元。

2.脊髓丘脑束主要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觉(脊髓丘脑侧束)和粗触觉(脊髓丘脑前束),若脊髓丘脑束病变损伤时,病人对侧伤面水平1~2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

见图11-7、图11-9、图11-11、图11-13。

检索关键词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1.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主要起自同侧板层Ⅶ的背核,但也有来自对侧背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过来的少许纤维,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www.chuimin.cn)

2.由于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所以脊髓小脑后束仅见于L2以上脊髓节段。

3.脊髓小脑后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可能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

见图11-7、图11-9、图11-25。

检索关键词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1.脊髓小脑前束位于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Ⅴ~Ⅶ层的外侧部,大部交叉至对侧上行,小部分在同侧上行,以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

2.脊髓小脑前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和外感觉信息至小脑,所传递的信息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

见图11-7、图11-9、图11-11、图11-13。

检索关键词

脊髓小脑前束。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1.皮质脊髓束为最大的下行传导束,此束起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

2.在延髓下部锥体交叉处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后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外侧索下行,沿途直接或经中间神经元中继后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3.小部分不交叉纤维继续在同侧前索前正中裂旁下行,一般不超过胸节,称为皮质脊髓前束。

4.另有少量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外侧索下行,称为Barne前外侧束。

见图11-40。

检索关键词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

1.红核脊髓束起自中脑红核,纤维交叉至对侧,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至板层Ⅴ-Ⅶ,仅投射至上3个颈髓段。

2.红核脊髓束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兴奋作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见图11-9、图11-25。

检索关键词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1.前庭脊髓束起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止于灰质板层Ⅷ和部分板层Ⅶ。

2.前庭脊髓束主要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在调节身体平衡中起作用。

检索关键词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1.网状脊髓束起自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侧下行,行于白质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止于板层Ⅶ、Ⅷ。

2.网状脊髓束主要参与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运动的控制。

检索关键词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l tract)

1.顶盖脊髓束起自中脑上丘,向腹侧行,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腹侧经被盖侧交叉越过,在前索内下行,终止于上段颈髓板层。

2.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

见图11-11、图11-13、图11-14、图11-15、图11-16。

检索关键词

顶盖脊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