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双补治贫血气血两虚人多面色苍白、身倦无力、心悸、气短、眩晕、精神不振、脉见细象等临床现象,一经检查多有血色素低,贫血现象。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贫血患者在治疗应进行气血双补才有效果。本方益气补血,主治形体消瘦,肤色无泽,精神不振。家庭食疗方《饮膳正要》气血双补方:黑驴肉500克,豆豉、黄酒、食盐各适量。本方补气血重在补血,用治气血亏虚而以血虚为主。......
2023-12-04
所以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不禁等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
固崩止带法主要适用于因虚导致冲任不固的妇女崩漏,或体虚带脉不约的带下不愈等证。组方以止血药如茜草、阿胶、仙鹤草、棕榈炭等,或固涩止带药如芡实、莲须、白果、乌贼骨等为主要组成。①气不摄血者,配人参、黄芪、白术等;②兼营血虚者,配当归、白芍、阿胶,以滋补营血;③兼虚热者,配生地黄、龟甲、牡丹皮以滋阴凉血;④兼血瘀者,配三七、蒲黄、五灵脂等以活血止血;⑤兼寒邪者,配炮姜、艾叶等以温经摄血;⑥带下属脾虚不固者,配人参、白术、山药等以补气健脾止带;⑦属肾阳虚者,配肉桂、鹿茸、附子、菟丝子等以温经止带;肾阴虚者,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以滋阴止带;⑧兼湿邪者,配苍术、陈皮、茯苓、泽泻等以化湿止带;⑨兼湿热者,配黄连、黄柏、鱼腥草等以清热燥湿止带。代表方如固冲汤。
1.牡蛎散
【组成】 煅牡蛎30g,黄芪30g,麻黄根15g,浮小麦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敛汗固表。
【主治】 自汗,盗汗。常自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方析】 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属阴虚。本方所治属卫气不固,心阳不潜,营阴不能内守的自汗。气虚卫表不固,则腠理空疏而身常汗出。汗乃心之液,汗出过多则心液受损,心气耗散,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入夜阳入阴分,阴虚不能涵阳,故夜卧汗出尤甚。治宜敛汗固表,兼益阴潜阳。方中煅牡蛎收敛固涩,并敛阴潜阳为君药。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收敛止汗;浮小麦益气养阴,清热除烦,兼止虚汗。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潜阳,敛阴止汗之功。使气阴得养,浮阳内潜,表固汗止,气复神定。
【加减】 若气虚较甚者,再加党参、白术加强益气固表之力;阳虚者加附子、白术温阳固表;血虚加熟地黄、何首乌、当归以养血和营;若阴虚明显者加生地黄、白芍等以滋阴养液。
【应用】 本方是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以自汗,夜卧尤甚,心悸烦倦,舌淡红,脉细弱为辨证要点。常用于久病、产后体弱多汗证属卫不固外,营阴外泄者。
【宜忌】 阴虚火旺的盗汗,不宜用本方;若大汗出,阳虚欲脱者,亦非本方所宜。(www.chuimin.cn)
2.固冲汤
【组成】 生黄芪18g,白术30g,龙骨煅24g,牡蛎煅24g,白芍12g,山茱萸24g,海螵蛸12g,茜草9g,五倍子1.5g,棕榈炭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 脾气虚弱,冲脉不固的崩漏,或月经过多。症见出血量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或虚大。
【方析】 本病病机为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血失统摄。脾脏不但为气血生化之源,又能统摄气血。若脾气虚弱,不但生化不足而致气血亏虚,冲脉失养,且因统摄无权,以致冲脉不固,出现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气血不足,则见出血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脾虚运化失职,则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或虚大。突然大量出血者,多气随血脱,治宜益气摄血。方中重用白术、生黄芪补气健脾,脾气健旺,则气能摄血,冲脉得固,故为方中之君药。冲脉不固,每与肝肾不足有关,而崩漏下血又常耗伤肝肾阴血,故臣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敛阴止血,肝肾得养,则冲脉可固。以上诸药同用,气血双补,肝脾肾同治,是为固冲治本之法。出血不止,又需收敛固涩以止血,方中以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五倍子、棕榈炭收涩止血,急以塞流治标,用之则止血之力更强。茜草化瘀止血,涩中有行,使止血不留瘀,共为佐药之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固冲摄血之功。全方益气固冲摄血以治本,收敛固涩止血以治标,补涩并用,标本兼顾;且止血之中兼以祛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
【加减】 若气虚下陷者,加党参,升麻,柴胡等以益气举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冷脉微者,加人参,附子等以回阳救脱。
【应用】 本方为治疗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而致崩漏的常用方,以经血过多,色淡质稀,食少乏力,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临床常以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月经过多,溃疡病出血等见上述症状者。
【宜忌】 血热妄行者忌用。
有关中医妇科方药手册的文章
气血双补治贫血气血两虚人多面色苍白、身倦无力、心悸、气短、眩晕、精神不振、脉见细象等临床现象,一经检查多有血色素低,贫血现象。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贫血患者在治疗应进行气血双补才有效果。本方益气补血,主治形体消瘦,肤色无泽,精神不振。家庭食疗方《饮膳正要》气血双补方:黑驴肉500克,豆豉、黄酒、食盐各适量。本方补气血重在补血,用治气血亏虚而以血虚为主。......
2023-12-04
调经养血,助气安胎。用于气血两亏,胎动不安,胎前漏血,屡经小产,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腰酸腿痛,四肢水肿,产后血晕,骨蒸潮热,自汗盗汗。用于气虚血亏、瘀血凝滞引起的经期不准,经闭,癥瘕血块,腹部痞胀,身体消瘦,四肢困倦,产后恶露不尽。补血安胎,消炎止带。用于产后乳少。17.产后益母丸白芷,地稔,豆豉姜,益母草,黑心姜。用于产后小腹痛,头晕头痛,目眩,恶露不行。......
2024-01-08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茎,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切片应用,表皮紫红色,因此有医生写“紫丹参”或“赤参”。丹参味苦、微寒。丹参,有功似四物之说,用四物汤治妇科病,不分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用之。丹参在古方中应用以治妇科病中的月经不调、闭经、血崩带下、腹中包块、产后瘀血腹痛及外科疮疡肿痛等。因此,现代医药利用丹参加工浓缩成丹参片、丹参注射液、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大量用于临床。......
2023-12-03
反之,若气血虚弱则经血乳汗无源或经血、胎元失固,或无力送胎而产难,所以补养气血为妇科普遍应用的治疗法则。以补气、补血药为主要组成具有益气健脾、补中、补血益肝、养心作用,妇科用于调经、固胎、生乳、升提子宫的方剂称为补养气血剂。配合成方,有补气养血之功。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当归养血和营,与黄芪相伍以补气生血;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运,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2024-01-08
水变得咸得涩口,既清又冷;因为翻滚过岩石和沙洲时碎裂成水屑,表层含氧丰富。鲭鱼便在这一水层中欢喜跳跃,从鼻尖到尾鳍都兴奋得颤抖——它们急切地要进入新生活。鲭鱼在沙洲或礁石附近游动时,常会察觉身下的水流在拉扯它们;可是水越深,海底离它们越远,水流过沙地,贝壳或岩石的波动与它们不相干。鲭鱼由此经过时,几十尾青鳕正在潮中追逐嬉闹,它们的身体在初升的新月下倒映出白光。......
2023-10-18
榛子的药用功效:◆榛子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开宝本草》记载:榛仁味甘,性平,无毒。久病体虚食少,力乏之人,常食榛仁有恢复健康之功效。◆榛子有补脾胃、益气力、明目的功效,对消渴、夜尿多等肺肾不足颇有益处。或用榛子、山药、红枣等量,煮烂调白糖服用。◆铁岭平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含有化学成分紫衫酚,对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及其它一些癌症有重要作用。......
2024-01-20
桑椹能补阴血、治肺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生地黄是地黄的块根晒干而得,长于滋阴凉血润燥。治疗肾阳不足,精髓亏损所致的男子虚劳精衰、精血两虚、腰膝酸痛、畏寒乏力、筋弱神疲、滑精阳痿、眩晕耳鸣、遗尿尿频、小儿发育不良及妇女崩漏带下等。......
2023-12-04
1.调补冲任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若冲任虚衰,冲任虚而不固,足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滑胎、不孕;或发生冲任虚弱而不固的月经过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3.温阳补督督脉为“阳脉之海”,“贯脊属肾”,肾脉通过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相连,其化生的天癸亦作用于督脉。......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