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调合是把定量的各调合组分依次或同时加入到调合罐中,加料过程中不需要度量或控制组分的流量,只需确定最后的数量。管道调合是把全部调合组分以正确的比例同时送入调合器进行调合,从管道的出口即得到质量符合规格要求的最终产品。管道调合是连续进行的,其生产能力取决于组分罐和成品罐容量的大小。综上所述,油罐调合适合批量小、组分多的油品调合。油罐批量调合一般情况下,设备简单,投资较少;管道连续调合相对投资较大。......
2023-06-30
以理气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舒畅气机,调和脏腑,调理冲任,用以治疗气机瘀滞病证的方剂,称为行气解郁剂。
根据气滞的病因、病位以及气滞的病理变化,行气解郁又分为舒肝解郁和疏理脾胃两类。
1.逍遥散
【用法】 上共为散,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3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亦有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析】 肝性喜条达,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则肝体失于柔和,以致肝郁血虚;足厥阴肝经“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郁血虚则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郁而化火,故口燥咽干;肝木为病易于传脾,脾胃虚弱故神疲食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虚脾弱,在妇女多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法。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用法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加减】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牡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应用】 本方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1)逍遥散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药用柴胡、香附、当归、首乌、茯苓、白术各10g,薄荷3g,白芍12g。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于经前7~10日开始服用至月经来潮。烦躁发热,加牡丹皮、炒栀子;失眠,加酸枣仁、远志;头晕、头痛,加菊花、川芎;乳房胸胁痛,加延胡索、川楝子;经前水肿加车前子、益母草;腹泻,去首乌,加炒薏苡仁;阴虚加生熟地黄;血瘀,加丹参、鸡血藤;腰痛加续断、桑寄生。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首乌养肝肾;茯苓、白术健脾补中。综观全方,气血双调,肝脾肾同治,使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功能得到恢复。
(2)逍遥散治疗子宫肌瘤:药用柴胡、白芍、茯苓、白术、当归、薄荷各30g,甘草、生姜各20g。如胸胁胀痛,腹胀,嗳气,脉弦等,加香附、槟榔片、广香、枳壳。若痛经明显,以刺痛为主,经血中血块较多,舌质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三七、甲珠、红花、五灵脂、蒲黄、路路通。若形体肥胖,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者,加茯苓、陈皮、半夏、浙贝母、薏苡仁。因长期患病伤及脾气,致气虚运化失常,血液阻滞者,加黄芪、党参等。上药研末做成丸剂,每次6g,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本病多因女性性格忧郁或急躁,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日积月累,聚而形成。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中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茯苓、白术、甘草健脾除湿,薄荷能增加柴胡疏肝解郁作用,陈皮、半夏、浙贝母、薏苡仁祛痰利湿软坚,三七、红花、甲珠、路路通、五灵脂、蒲黄活血通络软坚,共奏疏肝解郁、祛痰利湿、化瘀散结、通络软坚之功。
2.越鞠丸
【组成】 苍术、香附、川芎、神曲子、栀子各等份。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行气解郁。
【主治】 六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析】 本方为治疗气郁以及血、痰、火、湿、食诸郁之轻症的常用方。气郁则升降不行,故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证。气郁又因血痰火食等郁所致,而气郁又可导致血痰火食诸郁,因此本方立意重在行气解郁,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消。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用为君药。川芎活血化瘀,用治血郁。苍术健脾化湿,以治湿郁。苍术燥湿健脾,用治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以上共为臣佐药。诸药配合,则气行血活,湿祛热清,食化脾健,气、血、湿、火、食五郁自解。
【加减】 若气郁偏重,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郁金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若血郁偏重,可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助活血化瘀;若湿郁偏重,可重用苍术,酌加茯苓、厚朴、白芷、泽泻等以祛湿;若火郁偏重,可重用栀子,酌加黄芩、黄连、青黛以清热泻火;若食郁偏重,可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砂仁以消食化滞;若痰郁偏重,酌加半夏、瓜蒌、南星、海浮石以化痰。
【应用】 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为辨证要点。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功能紊乱、闭经、盆腔炎等属气、血、湿、痰、火、食等瘀滞为患者。
(1)越鞠丸治疗乳腺增生:香附15g,川芎12g,栀子12g,苍术10g,青皮10g,郁金12g,龙胆草12g,夏枯草12g,瓜蒌15g,半夏10g,胆南星10g,山慈菇10g,浙贝母10g,皂角刺10g,穿山甲6g,橘核10g,漏芦10g。乳房灼热感明显者加黄连10g,蒲公英20g,刺痛明显者加三棱10g,莪术10g,胀痛明显者加荔核10g,川楝子15g;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15g,玄参12g;肿块坚硬者加牡蛎20g,病久兼有气血亏虚者加黄芪15g,当归12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0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月经期停药。本病多由于情志内伤导致肝郁气滞,郁久化火,气滞血淤,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凝聚为痰,故成乳房肿块。气、火、痰、淤四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本病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宜行气化痰,活血清热。加减越鞠丸即为此而设。方中香附、青皮、郁金疏肝行气;川芎、皂角刺、穿山甲活血散淤;栀子、龙胆草、夏枯草、山慈菇清热泻火解毒;苍术、瓜蒌、半夏、胆南星、浙贝母祛湿化痰散结,橘核、漏芦功专通乳,载药直达病所。
(2)越鞠丸治疗更年期忧郁症:药用苍术9~12g,川芎6g,栀子9g,香附12g,神曲9g,甘草9g,浮小麦15g,大枣15g,百合15g,妄想明显者重用浮小麦30~50g,加石菖蒲9g,郁金9g,生铁落50g;幻觉明显者加磁石30g,朱灯芯4扎;失眠者加酸枣仁12g,合欢皮12g;食欲减退者去栀子加山楂18g,麦芽18g,砂仁3g;舌苔厚腻者加藿香9g,佩兰9g,蔻仁3g,生薏苡仁30g,厚朴5g。本病症与天癸由盛而衰有关,肝肾同源,故年老肝肾日渐衰竭是正常生理现象,实为更年期忧郁症的内源性因素。治疗当以行气解郁为先,以越鞠丸为主方;并配甘麦大枣汤甘以缓急,养心润燥,百合滋阴除烦,清热安神,肝气舒展,心之气阴得复,情绪自安。
3.柴胡疏肝散
【组成】 柴胡、陈皮各6g,川芎、芍药、枳壳各5g,炙甘草3g,香附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瘀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方析】 肝的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则致肝气郁结则胁肋疼痛,甚则胸脘腹部胀闷;疏泄失职,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肝失柔顺舒畅之性,则情绪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胃,胃气失和,故嗳气频作。本方针对以上病机特点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法,方中柴胡疏肝疏郁结,用为君药。香附疏肝理气止痛,川芎能行气血,疏肝开郁止胁痛,二药相合,共助柴胡以增行气止痛之效,同为臣药。醋炒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加减】 若胁肋疼痛较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若肝郁化火,口渴舌红,脉象弦数者,酌加栀子、黄芩、川楝子等以清肝泻火。
【应用】 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小叶增生:药用柴胡9g,川芎6g,香附6g,枳壳6g,白芍6g,陈皮9g,甘草3g,蒲公英9g,延胡索9g,穿山甲6g。研成细末,每日2次,每次3g。本病多由郁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脉络受阻,气滞血瘀,痰凝,使乳腺结块而痛,并兼之患者多冲任失调,故每遇经前、生气或劳累后乳房肿块增大、变硬,疼痛加重。针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采用舒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柴胡疏肝散研末内服,对乳腺病的治疗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
【宜忌】 本方不宜久服。
4.良附丸
【组成】 高良姜、香附子各9g。
【用法】 临床以散剂或水丸为主。
【功效】 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 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胁胀闷,畏寒喜温,苔白脉弦。以及妇女痛经等。
【方析】 肝协助脾胃气机之运行,以维持人体正常之消化功能。若七情忧虑,肝失疏泄,则可引起脾胃气滞;外受寒邪,或饮食生冷,又能引发中寒之证;两者相合,遂成气滞寒凝证。气滞寒凝则胃脘疼痛;胸胁胀闷,乃肝郁所致。故治疗当以行气疏肝,祛寒止痛立法。方中香附疏肝开郁,行气止痛。高良姜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两药等份合用,则行气疏肝与温中散寒并重,可使气畅寒散,则诸证自愈。
【加减】 若偏于气滞,起病于忧恚,胸胁胀闷较甚者,可重用香附,或酌加川楝子、郁金和木香等,以助行气止痛;若偏于寒凝,起病于受寒或饮食生冷,胃脘痛甚,形寒喜温者,可重用高良姜,或酌加干姜、吴茱萸和桂枝等,以加强温中祛寒之力;气滞寒凝之痛经,可酌加当归、川芎和白芍等和血调经止痛。
【应用】 胃脘疼痛,胸胁胀闷,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妇女痛经等病属于气滞寒凝者。
【宜忌】 孕妇慎用。
5.紫苏散
【组成】 紫苏、陈皮、大腹皮、白芍、川芎、当归各10g,人参、甘草各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调气血,安脏腑,顺胎气。
【主治】 胎气上逆症见胸闷腹胀,甚至胸胁疼痛,呼吸迫促,烦躁、坐卧不安,食后加剧,舌苔白,脉弦滑。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乃因胎体增大,胎碍脏腑,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所致,药用紫苏、陈皮、大腹皮调气宽中,白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人参、甘草补气固本,以防行气活血药伤胎。气血调,脏腑安则胀痛除,胎气顺而自无上逆之虞。
【加减】 有热者加黄芩;腰痛者加续断、桑寄生。
6.痛泻要方
【组成】 陈皮6g,白芍10g,防风10g,白术1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肝理脾。
【主治】 经行泄泻,症见肠鸣腹痛,腹泻,舌淡苔白脉弦缓。(www.chuimin.cn)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皆由于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脾虚湿盛则泻,肝郁气滞则痛。方中用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敛肝止痛,防风祛风胜湿、驱肠道之风,陈皮理气和中,诸药相合,抑肝扶土,痛泻自除。
【加减】 久泻者加升麻,食滞者加焦山楂。
7.下乳涌泉散
【组成】 柴胡10g,青皮10g,桔梗10g,漏芦15g,木通12g,白芷10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黄15g,甘草3g,天花粉15g。
【用法】 上药为末,每次取10g,水煎服。
【功效】 疏肝解郁、通乳。
【主治】 产后乳少或全无,症见精神抑郁,胸闷乳胀,不思饮食,舌苔薄脉弦。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皆肝气郁结,乳络阻滞不畅所致。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青皮长于散乳滞,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乃通乳专药,取木通之通,白芷消肿,四物汤、天花粉养血生津,桔梗开胸行气,载药上行直达病所。本方为治疗气血瘀滞乳汁不下之良方。
【加减】 乳房红肿热痛者加蒲公英、瓜蒌、夏枯草;胀甚者加丝瓜络、路路通。
8.开郁种玉汤
【组成】 香附10g,当归15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10g,牡丹皮10g,天花粉6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舒肝理脾,调经种子。
【主治】 婚后久不孕,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经期少腹及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稍暗,脉弦。
【方析】 本方所主之证由于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所致,药用“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疏肝解郁为主,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肝气调、肝血足则血海蓄溢有制;白术茯苓理脾生血,牡丹皮凉血活血,天花粉生津清热,诸药相合,冲任通调,胎孕乃成。
【加减】 胸胁胀满者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乳房胀甚者加王不留行,桔叶;乳胀灼痛者加川楝子、蒲公英。
9.金铃子散
【组成】 川楝子、延胡索各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析】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失和,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不通则痛,于是心胸胁肋脘腹等部位,均可因其气滞而发为疼痛。肝气最易受情志变化而影响,故疼痛时发时止。针对以上病机特征,治当疏肝行气,泻肝火,畅血行。方中川楝子疏肝行气,清泄肝火,为君药。延胡索行气活血,擅长止痛,增强金铃子行气止痛之功,为臣使药。两药合用既可行气止痛,又能疏肝泄热,使气血畅,肝热清,则诸痛自愈。
【加减】 治疗胸胁疼痛,可酌加郁金、柴胡、香附等;脘腹疼痛,可酌加木香、陈皮、砂仁等;妇女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少腹疝气痛,可酌加乌药、橘核、荔枝核等。
【应用】 本方所治心胸胁肋脘腹诸痛由肝郁化火所致,故应用时以疼痛与情绪波动相关,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10.乌药散
【组成】 乌药、木香、茴香、青橘皮、高良姜各15g,槟榔9g,楝实12g,巴豆12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 肝经气滞寒凝,发为小肠疝气。前阴牵引脐腹疼痛,舌淡苔白,脉象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等属气滞寒凝者。
【方析】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抵少腹。本方所治之小肠疝气,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因肝脉络阴器,抵少腹,寒侵肝脉,则肝络失和,气滞不行,故少腹引控而痛。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为阴寒内盛的表现,针对以上病机特点治宜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方中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青橘皮疏肝行气,木香理气止痛,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四药合用以加强乌药行气散寒之功,共为臣药。槟榔和川楝子为佐药,其中,槟榔下气导滞,能直达下焦而破坚;川楝子与辛热走窜之巴豆打破后同炒,再去巴豆而用,则既可制川楝子之寒,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诸药合用,可起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效。
【加减】 寒甚而喜温畏寒者,可酌加肉桂、吴茱萸等以散寒止痛;痛经者,可酌加当归、川芎、香附等和血调经;瘕聚者,可酌加枳实、厚朴、莪术以破气消瘕。
【应用】 少腹痛,舌淡苔白,脉沉弦。临床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和痛经等,辨证属于气滞寒凝者。
11.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12g,黄芩8g,半夏8g,生姜8g,人参6g,大枣4枚,甘草4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和解少阳。
【主治】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而见少阳证者。
【方析】 方中柴胡辛苦性平,味淡气薄,轻清升阳,能解肌散邪,此处用之以透达少阳邪热外出,兼以舒畅气机而解郁,用量独重为君药;黄芩苦寒,能清少阳胆腑之邪热而除胸腹烦满,为臣药。柴胡与黄芩相配,一散一清,共祛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一方面扶助正气以祛邪,另一方面强人脾胃,御邪于外,防其内传入里。参、草、枣与柴、芩相伍,补泻并用,邪正兼顾,使邪去则正安,正胜则邪退。半夏、生姜苦辛散温燥,辛开苦降,祛痰涤饮,枢转中州,调理脾胃,降逆止呕。以上俱为佐药之用。甘草为使,调和药性。全方清散并用,补泻兼施,升降协调,使内外畅达,枢机疏利,三焦通利,胆胃和调,邪去正安,诸症自除。且用时去滓再煎,亦取其气味醇和,增强和解之功。后世有人称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定方”。
【加减】 根据其主要证候及兼变证的不同,灵活化裁:如胸胁满闷者,加桔梗、枳壳、陈皮宽胸理气;合并痰热结胸者,去人参、大枣,加瓜蒌、黄连、桔梗开胸涤痰;如系热入血室者,去人参、大枣,加桃仁、牡丹皮、红花、牛膝活血化瘀。
【应用】 本方主治正气不足,热入少阳之证。因少阳地位特殊,联络广泛,故临床证候复杂,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个主证,及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等外,还可出现胸中烦而不呕、胁下痞硬、腹中痛、口渴、心下悸、小便不利、咳嗽等七个或然证以及呕而发热、不大便而呕、发潮热、身热恶风项强、头汗恶寒肢冷便硬等兼变证。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感冒、产褥热、乳腺炎、乳腺增生、急性肾盂肾炎等辨证属于少阳证者。
(1)小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治脏躁:药用柴胡10g,黄芩10g,北沙参15g,制半夏10g,甘草5g,小麦15g,大枣7枚,龙齿(先煎)、紫贝齿(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酸枣仁15g,五味子10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佛手10g。水煎服,日1剂。小柴胡汤疏利透达,和畅气机,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并根据脏躁的病理特点,酌情加入紫贝齿、钩藤、牡蛎、龙齿、酸枣仁、合欢皮、百合、白芍药、夜交藤等,以提高疗效。
(2)小柴胡汤合仙方活命饮治疗慢性盆腔炎:药用柴胡10g,黄芩10g,生人参15g,制半夏10g,忍冬藤15g,白芷10g,当归15g,赤芍药15g,炒白芍药15g,穿山甲10g,皂刺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红藤15g,陈皮10g。水煎服,日1剂。慢性盆腔炎的发病部位仍属肝胆循行部位,以湿、热、瘀、虚四者为病理特点,方以小柴胡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通过和解扶正、清热化湿、祛瘀通络、软坚散结而取效。
【宜忌】 本方不宜用肝火偏盛、肝阳偏亢、阴虚血少、虚热吐衄、上盛下虚者。
12.橘皮竹茹汤
【组成】 橘皮12g,竹茹12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方析】 方中橘皮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清热安胃以止呕,二药相伍,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助君药以降胃气之逆;人参益气补中,同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补脾养胃,合人参以补中益胃,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合用,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
【加减】 若胃阴不足较甚,口干、舌红少苔者,可加石斛、麦冬等以滋阴养胃,或合麦冬汤加减变化;胃热呕逆而气虚不显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丁香、柿蒂等以加强降逆止呃之力;若胃热较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者,宜加黄连以清泄胃热。
【应用】 以呃逆频作或呕吐,舌红嫩为使用要点。本方现代常加减变化,用于治疗妊娠呕吐,辨证属于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多种疾病。
【宜忌】 呃逆、呕吐等属虚寒或实热者不宜使用。
有关中医妇科方药手册的文章
油罐调合是把定量的各调合组分依次或同时加入到调合罐中,加料过程中不需要度量或控制组分的流量,只需确定最后的数量。管道调合是把全部调合组分以正确的比例同时送入调合器进行调合,从管道的出口即得到质量符合规格要求的最终产品。管道调合是连续进行的,其生产能力取决于组分罐和成品罐容量的大小。综上所述,油罐调合适合批量小、组分多的油品调合。油罐批量调合一般情况下,设备简单,投资较少;管道连续调合相对投资较大。......
2023-06-30
影响油品调合质量的因素很多,调合设备的调合效率、调合组分的质量等都直接影响着调合后的油品质量。组分流量的精确计量对连续调合是至关重要的,流量计量的不准,将导致组分比例的失调,进而影响调合产品的质量。......
2023-06-30
能力标准学完本任务,你应获得以下能力:①能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制订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拆装方案。②能正确规范实施配气机构的拆卸和装配。③能正确识别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任务描述请以下列任务为指导,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施练习:①实施某型号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拆装练习。图3.72配气机构基本组成1)按凸轮轴的布置形式按凸轮轴的布置形式,可分为下置、中置和上置3种。如图3.74所示为顶置双凸轮轴直接驱动5气门的配气机构。......
2023-08-19
此外还有脑、髓、骨、脉、女子胞等,称为“奇恒之腑”。这些经脉既源于五脏六腑,又贯穿于脏腑和体表之间。因此,气血的变化异常,也就反映了脏腑机能的活动失调。以上所述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是脏腑学说的组成部分。......
2023-12-03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耳与脏腑在生理上的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奇经八脉考》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近年来的耳穴经络感传实验也表明了耳与经络的相关性。......
2023-12-04
不涩不滑——坐禅调息调整姿势坐定后,坐禅进入调息阶段。静坐初入定调息,即是调节呼吸的意思。风相、喘相、气相均为影响坐禅、妨碍入定的不调和相。息相是坐禅的调和相。——《六波罗蜜经》佛家认为,坐禅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静坐时的风喘气三相不调,在于身心不调,因而调息的过程中,必须调身调心。数息、随息不仅是调息的方法,也是佛家调心入止的“六妙门”组成部分,可以对治散乱。......
2024-06-15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色彩的调和指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所产生的统一和谐色彩,而与色彩调和相对应的是色彩对比。色彩对比包括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和面积对比,这里以课题作业图片进行介绍。邻近色对比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统一调性,同时在统一中不失对比的变化。......
2023-09-24
第十二章艾灸,调养脏腑血液通调和脾胃脾和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食物进入食管后,第一个负责“接待”的就是胃部,只有当胃部将食物部分消化后,小肠才能将其吸收。此外,脾脏还是淋巴器官,能够制造血液和抵抗疾病的抗体,具有净化血液、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月灸10次。补肾强身肾主水液,为脏腑阴阳之根本,人体精气皆藏于肾脏之中,若肾气强则人体盛,肾气若则人体衰。......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