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利水渗湿药: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

利水渗湿药: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

【摘要】: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将本章药物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三类。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常与木通滑石、萹蓄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八正散。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将本章药物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三类。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同时应注意: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尿,宜慎用或忌用。

1.茯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取之浸润后稍蒸,及时切片,晒干;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分切制,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①利水消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常随配伍不同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如: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配伍,即《伤寒论》之五苓散。②渗湿:本品善渗泻水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可用于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或饮停于胃而呕吐者。③宁心安神: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注意事项】 虚寒精滑者忌服。

2.猪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的根上。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去泥沙,晒干切片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水消肿,渗湿:本品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是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用于水肿,单味应用即可获效。若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白术同用,如四苓散。若水湿泄泻,配苍术、厚朴茯苓等,如胃苓汤。阴虚有热小便不利,淋浊等证,又可与泽泻、滑石、阿胶等配伍,如猪苓汤。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注意事项】 无水湿者忌用。

3.薏苡仁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我国大部地区均产,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甘、淡,微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①利水消肿:本品甘补淡渗,功似茯苓。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配伍。②渗湿健脾:本品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之泄泻证。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注意事项】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津液不足者慎用。

4.泽泻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麸炒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水消肿,渗湿,泄热:本品淡渗,其利水作用较茯苓强,且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常与猪苓、茯苓、薏苡仁等药同用。若水湿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术配伍,如泽泻汤。对于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5.车前子

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分布全国各地,后者分布北方各省。夏、秋两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肾、肝、肺、小肠经。

【功效主治】 ①利尿通淋:本品甘而滑利、寒凉清热,有利尿通淋之功对温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漓涩痛者尤为适宜。用于小便淋涩。常与木通滑石、萹蓄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八正散。②渗湿止泻: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用于暑湿泄泻。③明目:本品善清肝热而明目,用于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等。多与菊花、决明子或熟地黄、菟丝子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布包。

【注意事项】 肾虚精滑者慎用。

6.木通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木通主产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三叶木通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白木通主产于西南地区。秋季采收,皆取颈部,除去细枝,阴干即得,洗净润透,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 ①利尿通淋:本品能利水消肿、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用于热淋涩痛、心烦尿赤、水肿、脚气等。②通经下乳:本品通经下乳,并能利血脉通关节。用于瘀血经闭,配伍红花、桃仁、丹参同用。用于乳少或乳汁不通,可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同用。用于湿热痹痛,配伍桑枝、薏苡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

7.萆薢

为薯蓣科植物萆薢、福州薯蓣或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的干燥根茎。前两种称“萆薢”,主产于浙江、福建;后一种称“粉萆薢”,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肾、胃经。

【功效主治】 利湿去浊:本品能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小便混浊,或如米泔之膏淋要药。用于膏淋、白浊证。常与乌药、益智、石菖蒲同用,如萆薢分清饮。亦可用于妇女白带属湿盛者。(www.chuimin.cn)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8.滑石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产于山东、江西、山西、辽宁等地。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洗净,砸成碎块,研粉用,或水飞晾干用。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主治】 ①利尿通淋:本品性滑利窍、寒则清热。故能清膀胱热结、通利水道,是治湿热淋证常用药。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常与木通、车前子、瞿麦等同用。②清解暑热:本品甘寒,既能利水,又能解暑热,是治暑湿之常用药。用于暑湿、湿温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宜布包。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9.冬瓜皮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均为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的果皮,切块或宽丝,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甘,凉。归脾、小肠经。

【功效主治】 ①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利水消肿,性偏凉能清热,以水肿偏有热者为宜。单用力弱,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同用。其果实亦能利水消肿;若水肿喘满,以冬瓜去瓤,加入赤小豆,用泥封固。火煨,去泥焙干,研末制丸,冬瓜子汤送服,即《杨氏家藏方》冬瓜丸。②清热解暑:本品性凉,有清热解暑之功。用于夏日暑热口渴、小便短赤,以此与西瓜皮等量煎水代茶饮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验方选粹】 治疗急性肾炎水肿:冬瓜皮、茅根各30g。水煎服。

10.茵陈

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称“茵陈蒿”。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 利湿退黄:本品苦泄下降、寒能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故为治黄疸要药。用于黄疸。无论寒热,各随配伍皆可运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11.萹蓄

为蓼科植物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野生或栽培。夏季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切断,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效主治】 利尿通淋:本品苦而微寒,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多用于热淋、石淋等证。常与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同用。亦可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治疗血淋。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多服泄精气。脾虚慎用。

12.瞿麦

为石竹科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江苏等地。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主治】 ①利尿通淋:本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下行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要药。尤以热淋最为适宜。用于湿热淋证。常与萹蓄、木通、车前子同用。②破血通经:本品能活血通经。用于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常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13.石韦

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各地普遍野生。主产于浙江、湖北、河北等地。四季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拣去杂质,洗净泥沙,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①利尿通淋:本品药性寒凉,清利膀胱而通淋,为清热利尿通淋常用药。兼可止血,尤宜于血淋。也常用于膀胱湿热见小便淋沥涩痛诸证。②凉血止血:本品寒凉,入血分又能凉血止血。故可用于血热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大剂30~60g。

14.灯心草

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主产于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野生或栽培。夏末至秋季割取茎。取出茎髓,减段,晒干,生用或制用。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主治】 ①利尿通淋:本品甘淡渗湿、寒能清热,故能清热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木通、栀子、滑石、甘草配用。②清心降火:本品既能入心以清心火,又可利尿泄热导引心火下降,用于心烦不眠、小儿夜啼、惊痫等证。可单用煎服,或与蝉蜕、竹叶、钩藤等配用。此外,本品煅存性研末,吹喉,可治喉痹。

【用法用量】 煎服,1~3g。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