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调经撮要:肝疏泄,调气养血

调经撮要:肝疏泄,调气养血

【摘要】:肝疏泄之职正常,经亦如潮信之准,反之则病。古往今来,多数医家皆认为,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故而临床之际,以为非逍遥散莫属也。妇科调经实为重要,“月信准,体自康”。否则经乱则疾病立至。“调经种子”为经验之谈,必须经调,方可孕育。服药5剂,次月行经已不痛矣;再服5剂,月信已准。

妇女每月行经乃正常之候,如或先或后,或崩漏或闭阻者,均为病态。其不足月而即至者称经行先期,过月而至者为经行后期,或前或后者乃先后无定期也,合而言之,为月经失调。就余临床所见,月经失调一般多由肝气郁结而成,但有兼寒、兼热、兼虚、兼瘀之别。治疗之大法,当以调肝为主。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亦称血海。肝疏泄之职正常,经亦如潮信之准,反之则病。且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而血亦滞,故月经失调。古往今来,多数医家皆认为,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故而临床之际,以为非逍遥散莫属也。因其有养血疏肝、健脾和营之功,无偏寒偏热之过、耗气伤阴之弊,药性平和,不论兼寒、兼热之人,兼虚、兼瘀之躯,均可适用。再据临床所见,灵活加减,虽一方可变万方,得心应手,获效甚多。现分述如下。

1.兼寒者 经行后期,经色紫黯,质薄或有血块,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少腹疼痛而喜按,得热则舒,胸闷乳胀,或兼腰痛、白带多等肾虚见症。治当疏肝解郁,补肾祛寒。方以逍遥散加附子片、巴戟天以祛寒,加杜仲、白果以补肾止带。

2.兼热者 经行先期,经量多,色紫或红,脉弦而数,口苦咽干作渴,甚则口舌生疮,心中烦躁,或兼腰痛、黄带等症。治宜养肝清热以补肾。方用逍遥散平肝养血,去柴胡、煨姜升散辛温之品,以防其助肝火上逆;加牡丹皮、栀子以凉血清心。热象不甚者,亦可不去柴胡,以合成丹栀逍遥散之方;而火盛之时,不但去柴胡,尚须加生白芍、石决明之类。

3.兼虚者 经行可见先期,亦可见后期,其色多淡,其质多稀,脉细无力,面色惨淡,气短声微,白带绵绵,腰酸膝软,不寐。治当补气血,养心神,佐以疏肝解郁之品。用逍遥散加人参黄芪以补气,阿胶、熟地黄以补血,酸枣仁、龙眼肉以养心神。

4.兼瘀者 经行先后无定期,量少,中夹凝块,色紫红,脉沉而有力,经行腹痛,胸胁闷胀,发热恶寒;经前乳房胀痛,内有硬块及乳头发痒等症。治当疏肝散瘀。方用逍遥散解郁疏肝,加乳香、没药逐瘀止痛,加郁金、延胡索活血利气,加木香以理气滞。乳内硬甚者,去甘草,加昆布、海藻;兼白带者,可加白果、杜仲。

妇科调经实为重要,“月信准,体自康”。否则经乱则疾病立至。“调经种子”为经验之谈,必须经调,方可孕育。以下介绍几例病例。

病例一 蔡某,女,31岁,怀远县码头城区人。1953年就诊。

主诉:18岁结婚,至今十余年,从未受孕,而致夫妻不和,时有口角,常独居,病情日益加重。诉说之际,泪如雨下。诊之,脉沉迟,面色苍白,腰酸痛,白带多;经行后期,经前、经期乳房胀痛,按之觉内有多个小硬结,小腹常冷痛。乃虚寒兼肝郁之证,以疏肝解郁,温经散寒,壮腰止带为法。用逍遥散加温经之品,如巴戟天、附子片、广木香、杜仲、白果、菟丝子。服药30剂,诸症均愈,次年产一子,夫妻和好如初。

病例二 曹某,女,24岁,淮南市田家庵人。(www.chuimin.cn)

经行先期,经行腹痛剧烈,脉弦紧,舌淡红苔薄,口苦咽干,经行乳房胀痛,虽夏月薄衫接触亦痛,手臂不可抬举。乃肝郁兼热者也。治以逍遥散加延胡索、郁金、石决明、金银花、连翘,减煨干姜。服药5剂,次月行经已不痛矣;再服5剂,月信已准。

病例三 代某,女,18岁,上海市人,1944年随其父在蚌埠烟厂工作。

素来身体瘦弱,气短息微,面色惨淡,不寐多梦。月经行时即卧床呻吟,如大病然,腹痛胁微胀。经期尚准,色淡量少,经行后亦腹痛三四日方可起床,其虚弱可知。而腹痛胁微胀者,由肝之滞也。余用逍遥散加人参、黄芪、阿胶、熟地黄、酸枣仁、龙眼肉,每月给服5剂,3个月后痊愈,不再复发。此正张景岳所谓:“但使经气无损,情志调和,饮食得宜,则阴生阳长,而百脉充实,又何不调之有?”

病例四 沈某,女,21岁,淮南市田家庵人。

1982年9月10初诊:患者平素羞涩少言,其母代诉:经行先后无定期,经前恶寒,乳房胀痛,自觉乳中有硬块;经行之际,腹痛剧烈,满床翻滚,呼号不止,虽注射哌替啶(度冷丁)亦不能止痛;经色紫,中夹血块,并有腰酸痛,白带多。乃肝气郁结所致,郁甚则瘀凝。以逍遥散加广木香、郁金、延胡索、白果、杜仲,1剂。服后疼痛立止,次月行经未再疼痛。

按:因肝郁所致之月经不调及痛经者,据余经验,可以逍遥散变通,根据所兼何症而加减用药。如瘀甚痛者,加延胡索、郁金;白带多,可加杜仲、白果;经行后期者,当加温肾之品,如巴戟天、熟附子;经行先期因兼热者,当清热平肝,可不用柴胡,而用石决明;有热者,可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此方变通后,可以治疗多种妇科疾病,五六剂即可好转,效果甚佳。

恶寒之状如同感冒,而不是外感证,亦为肝郁特征。可见经行后期、经无定期者,于经行前有恶寒之征。如经行先期者,不会有恶寒之征,盖热盛故无寒。究其因,乃肝气郁结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