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膝关节痛、肝胆隐痛、鼻窦炎疗效可靠

膝关节痛、肝胆隐痛、鼻窦炎疗效可靠

【摘要】:通过我们多年的《解剖与手针》的教学和临床应用,检验理论和鉴定手部穴位的效用,采取“一穴一针治一病”的原理,经反复临床实践,疗效可靠。图2-1针治:膝关节酸冷痛。图2-3针治:肝胆区隐痛不适。图2-4针治:鼻窦炎,鼻塞不通。对经,以手阳明对足阳明经。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通过我们多年的《解剖与手针》的教学和临床应用,检验理论和鉴定手部穴位的效用,采取“一穴一针治一病”的原理,经反复临床实践,疗效可靠。以下是几个手部穴位的临床应用。

1.小骨孔

定位:手背,小指近中指关节中央(图2-1)。

图2-1

针治:膝关节酸冷痛。膝关节不红肿,有冷感,伏天还带护膝。膝关节酸痛,不游走。

针法:随左右针,直刺深1分许,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理论:对经、对应取穴,浅刺热效应。

疗效:膝关节发生热感或不怕冷,酸痛消失。

2.合谷

定位:第一二指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缘中点(图2-2)。

针治:右下颌第三磨牙疼痛,不能嚼物,牙龈红肿,非龋齿。

针法:先直刺,慢插深寸许,得针感后,即提针至3分许,斜刺至示指掌骨(作下颌牙论),相当于某一颗痛牙处,得针感,痛止即可出针。

理论:面口合谷收。

图2-2

3.肝点

定位:手背,第四五手指掌骨中点之间(图2-3)。

图2-3

针治:肝胆区隐痛不适。

针法:直刺慢插深5分许,得针感,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理论:对应取穴。

疗效:肝胆区隐痛开始缓解后逐渐消失。

4.鼻点

定位:手背,环指掌指关节中央(图2-4)。

图2-4

针治:鼻窦炎,鼻塞不通。

针法:直刺深1分许,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理论:反应点,浅刺热效应。

疗效:鼻塞即通。(www.chuimin.cn)

5.坐骨神经点

定位:手背,在小指掌骨底上凹陷处(图2-5)。

针治:坐骨神经痛。

图2-5

针法:直刺深2分许,以剌至骨为度。得针感稍留针,再提针斜刺伸至手少阳经线上,亦以刺至骨为度,得针感后再留针15分钟起针。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理论:对经、对应取穴。

疗效:坐骨神经痛随即减轻或消失。

6.溃疡点

定位:手背,在拇指中线上,与内关穴齐(图2-6)。

针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腹部定时定位性疼痛。

针法:先直刺深2分许,得针感提针至皮下,再卧针沿皮下上伸寸许。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图2-6

理论:对经、对应取穴,浅刺热效应。对经,以手阳明对足阳明经。对应,该点与胃相通。

疗效:上腹部定时定位性疼痛消失。

7.止血点

定位:手背腕横纹,环指伸肌腱桡侧处(图2-7)。

图2-7

针治:外踝扭伤。

针法:直刺深3分许,得针感,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理论:对应、对位取穴。对应,外腕应外踝。对位,手腕对足踝。

疗效:随试,疼痛减轻或消失,可以活动。

8.不定穴

定位:按各手指与全身对应来定穴位。

针治:相应部位的疼痛不适。

针法:直刺,深度视所针的穴位而定,留针15分钟。在留针期间不断寻找敏感部位,反复刺激。

理论:对应、对位取穴。

疗效:相应部位疼痛或不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