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物联网:连接与控制,数据分析

物联网:连接与控制,数据分析

【摘要】:物联网不仅提供传感器的连接,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能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发展离不开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

三、物联网及其发展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普遍认为,物联网最早由MIT Auto-ID中心阿什顿(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射频识别(RFID)时提出。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但其覆盖范围有较大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从英文名称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在技术上,这种网络上的信息交换和通信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而进行,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因此,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物”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要有数据传输通路;要有一定存储功能;要有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要有操作系统;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遵循物联网通信协议;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频率周期性地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二是互联网特征。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实现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就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保障数据的正确性与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物联网不仅提供传感器的连接,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能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www.chuimin.cn)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一是传感器技术。这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迄今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模拟信号就需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二是RFID(射频自动识别)标签技术。这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是融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正因为有了RFID技术,物品才能相互交流。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共享与管理,从而在自动识别、物流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是嵌入式系统技术。这是融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MP3,大到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人类生活,推动着工业发展。

物联网是智能化的技术核心。智能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然途径,物联网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应用。通过关键技术运用,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出现了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智能产业形态。得益于智能化,企业将能更好地利用数据价值,理解和满足市场需求,挖掘内外资源,优化组织生产能力。

物联网发展离不开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与之前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2012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投入巨资启动大数据的研发任务,并把大数据提到与史上互联网、超级计算机一样的高度,成为国家战略。面对更大更多的数据,数据分析与优化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物联网发挥价值的关键所在。随着物联网业务量增加,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的需求还将带来对云计算能力的要求。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只需投入少量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交互,就能被快速提供。云是网络、互联网的比喻说法。按照狭义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而广义的云计算定义则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自2006年Google首次提出后,短短数年间,已作为信息技术的重大飞跃,给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带来巨大变化,对全球信息社会产生深远影响。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其他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500亿个。在中国,2012年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