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红利:现代服务业崛起

中国红利:现代服务业崛起

【摘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及发达国家一半。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现代化和高端化转型,即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世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工业化深化、制造业升级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制度变革和鼓励政策,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历史悠久,餐馆、酒店、理发、娱乐等传统服务业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技术和制度创新,当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渗透到传统服务业的时候,传统服务业就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和消费趋向也在激发新兴服务业兴起,为现代服务业增添新的行业和业态。伴随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以及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最终带来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产物,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技术基础和微观管理基础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在表征方面的主要区别。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在服务行业中的运用,改变了服务产品的生产组织形式和传递方式,进而改变了服务产品原有的低附加值、生产消费同时性、低规模经济性等诸多特性,缩小了服务产品与工业品间的差异。

和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一些明显特征。一是现代性和先进性。现代服务业在理念、管理和技术手段上均具有现代性和先进性。它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应用密不可分,在发展业态、业务模式、竞争要素等方面都对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并因此形成较传统服务业更高的运行效率和更强竞争力。二是创新性。基于新技术、新应用的新服务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以及大量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服务业充满创新空间,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三是专业化。利用技术进行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现代服务业将传统行业中企业内部组织进行的服务活动外包出去,由拥有专门人才和专业技术的服务企业和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四是知识经济性。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的主体,其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对提高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五是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处于咨询、创意、研发、设计、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

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简单地说,生活性服务业就是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服务业,也即平常所谓“B2B”、“C2B”模式,比如餐饮、零售等;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企业的服务业,也即平常所谓“C2C”模式,比如物流、工程设计等。按照国务院于2012年12月1日发布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设计咨询、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生活性服务业包括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体育产业养老服务业、房地产业。显然,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既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业务,也有面向企业的业务,之所以被归入生产性服务业,只是为了简化起见。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为生产者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中间投入,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五大类。相比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服务生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和“知识密集度高”三个主要特征。

中国第三产业滞后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而且尤其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滞后。首先是比重较低。2010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6%,占GDP比重不到20%。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大都在43%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还不及发达国家一半。其次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向现代化和高端化转型,即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是世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中国以金融保险、研发与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商务与中介为核心内容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只占40%左右,占主体地位的还是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与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金融、软件与信息、商务支持等领域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从制造业分离衍生出来的,但中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以及知识产权制度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服务大量依赖内部供给,既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www.chuimin.cn)

在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从供求两方面看,生产性服务业都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需求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的体量规模,产业转移和升级,都在促进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端环节移动,进而衍生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产生大量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市场调研的需求市场,同时专业化导向也导致制造业企业通过业务外包或业务剥离将服务业外部化,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并造就新兴、富有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市场。在供给方面,随着城市经济越来越由服务业主导,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教育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基础实施体系的日趋完善,服务生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和知识密集度高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三个基本特征日益明显,中国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要素条件日趋成熟。工业化深化、制造业升级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制度变革和鼓励政策,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促进制造业发展,同时制造业发展也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制造业发展通过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需求,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制造业生产经营各方面优化流程、改造升级。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以在中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伴随成本上升、国际市场低迷以及国际市场的种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制造业又是最适于服务化的产业。电子产品都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而生产的“工具”,因此生产企业适合通过提供“产品—服务包”的方式向提供相关“功能”的服务企业延伸。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这种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新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具有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样性的特点,操作复杂,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售后必须对产品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而客户在使用前也须获得企业的操作指导。产品服务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购买选择,进而决定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服务化经营与水平是有效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领先、差异化经营、快速反应三方面,而服务化经营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差异化经营,提供更贴心的专门服务,能有效吸引目标群体。服务化还是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在服务化过程中,会有许多大量服务业从制造业中衍生出来,反过来通过更专门的服务,以及与电子信息设备、电子信息终端等制造业的融合,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产业发展迅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2007—2011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5%、29%、25.6%、31% 和32.4%;2012年中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出16个百分点。工业设计产业初具规模,通信业服务的行业应用种类不断增加,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使得中国服务业成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新领域。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在总量增加的同时,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投资结构开始发生显著变化:2011年,中国进入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制造业。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庞大并不断升级的制造业,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旺盛的购买力,训练有素的高质量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队伍,以及越来越市场化的外部环境和配套服务,使得更多跨国企业愿意将产业中的一些环节转移到中国。主要包括项目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配套转移等。

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通过增加服务投入尤其生产性服务投入改善中国经济的投入结构,提高中国制造业效率;也将为更多中小企业进入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行业,以及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创造条件。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会通过增加就业和收入,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服务化进程。